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docx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524874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docx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docx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3篇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第1篇

村位于圩镇北面,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571户农户,2300口人。

其中党员33人,35岁以下党员5人,60岁以上党员13人,女性党员3人,有"双带"能力的党员3人,高中以上学历10人。

现辖区面积4719亩,其中:

耕地面积1719亩,山地面积3000亩。

村内有"黄氏宗祠"一座,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种植水稻、烟叶、脐橙和生猪养殖,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200元,村集体收入100%来源于乡镇财务"转移支付"。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该村设立村党支部1个,党小组1个,平均每年发展新党员2人。

自"三送"工作开展以来,该支部高度重视,积极派人与县派"三送"工作队员及镇包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开展民情家访,收集群众诉求;对村级层面能处理的问题(诉求)及时予以处理,对村级层面处理不了的问题(诉求)及时上报镇"三送"办。

但由于老村部仅有一间办公室且已破旧不堪、新村部尚在建设中,目前暂无村级党员活动场所。

(二)经济发展情况

该村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种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为业,人均年纯收入在2200元左右,全村经济相对欠发达。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该村下、锦背田及坝上三个村民小组列入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布点,并完成了房屋建设整体规划、路面硬化及改水改厕工作。

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四)社会治安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社会治安稳定,未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大。

该村虽有烟叶、脐橙和生猪养殖产业,但整体规模不大、影响不大,未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交通不便影响了部分村小组的经济发展。

如竹捞小组和向阳坑小组,至今未修建村级公路、车辆无法到达,村民往返仍依靠步行或骑车,给村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同时,严重影响了该村民小组的经济发展。

(三)电压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该村16个村民小组,有等多个村小组电压低,经常出现日光灯、电饭煲等日用电器带不动的现象。

(四)水利失修导致农作物减产。

如:

等村民小组,水陂和水渠年久失修,水田灌溉困难,水稻减产明显。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县、乡(镇)为单位,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现有的村级产业做大做强,带动辖区村民致富。

(二)加大村级公路和建设力度。

一是对全县未修建村级公路的村小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台帐,并上报县委、县政府;二是以县为统筹,明确时限,有计划地实施村级公路修建工程,确保各村民小组尽快通路通车。

(三)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对现有未改造农村电网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

同时,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对各乡镇、村的电路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四)加大水利建设力度。

运用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集中有限的财力,一个一个灌区进行维修、改造、清理。

全面开花,势必分散财力,小打小闹,成效甚微。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第2篇

村位于镇东部,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315户农户,1060口人。

其中党员16人,35岁以下的党员5人,60岁以上的党员5人,女性党员1人,有"双带"能力的党员5人,高中以上学历1人。

现辖区面积367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770亩、山地面积35930亩。

村里的主导产业是农业种植、林业,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村集体年收入2万元。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村有村干部三名,村书记主任1人,治保主任和妇女主任,村部设在村小学内。

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情况好,村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全村各项工作抓好落实,尤其是今年开展"三送"工作以来,走村串户,与农户聊家常,了解民情,调解矛盾纠纷,为民办实事做好事。

为村315户农户分别发放了连心卡、连心册、政策法规宣传册,张贴联系牌、宣传画。

在各村小组分别召开村民户主会,宣传"三送"工作政策,听取民众诉求。

新屋下小组钟先发双脚因病不能行走,"三送"工作队为其办理了二代残疾人证,为方便其出门,赠送轮椅一辆,新屋下小组何曲秀,高背潭小组吴福荣、刘善春、石老寨下小组温过房诉求需拐杖,"三送"工作队一一为他们免费赠送拐杖一副,新屋下小组何庆荣一级聋哑,将其列入县残联家庭无障碍建设对象。

下山小组尧小生,右手缺失,左手剩无名指和小指,本人诉求需装假肢,现已将其列入安装假肢对象,为村生活贫困户纳入低保,解决他们生活困难问题。

经走访调查,三个小组的连片良田60多亩,因春季涨水,春季不能种植水稻,一年只种一季,村民们都觉得可惜。

"三送"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与村党支部都协商,一致同意将其作为小型公益项目建设。

樟树湾防护梯项目,总长100米,工程造价1.4万元,农户自筹资金0.45万元,县残联为该项目解决15吨水泥。

该项目近期将动工建设。

村"三送"工作队在村部和各村小组醒目处都张贴公开承诺,将在走访中了解的农户诉求一一公示,并将诉求解决情况全部公示,得到了村村民的好评。

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6人,35岁以下的党员5人,大部分党员偏老龄化。

所以近年来,村党支部为增添新力量,根据本村实际,严格选拨思想觉悟高,综合素养好的同志,使其成为优秀后备力量和入党积极分子,今年准备吸收4名年轻优秀的同志,加入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新鲜血液,确定做好后备干部的教育工作,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村"两委"三年任期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支、村"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以村庄规划为根本,农民增收为目标,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全面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搞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于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争力。

对村干部实施管理考核,实行责任分工,管理到人,既分工合作。

建立完善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

加快农民致富,今后三年,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查步伐,大力发展烟叶种植面积,加强烟叶技术培训指导,提高农民收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内准备新建一个村部。

村的主道加宽路肩,以方便会车,加固主道的防护堤。

为三个村小组建筑水田防护堤,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全力以赴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切实提高计划生育的工作力度,摸清家底,搞好源头,实行村干部包片,确保责任到人,奖惩到人。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山多地少,但山上的树木前几年都砍伐了,现正处于造林阶段,山林无收益。

种田是属于传统型的农业种植,无高效益种植业,村党支部带头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烟叶生产,提高农业收入。

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

全村共有外出务工人员300多人,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务工。

村集体经济原来靠村集体山林金鸡林场联合造林分成款,现林场不砍伐树木,村集体也没有收入,主要靠财政拨款。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村农户居住分散,村庄小,新农村建设以道路硬化,规划新村为主。

2009年开始,规划建设了高背潭小组新村,按照新农村建设推荐的户型统一建设,硬化了道路,完成了改水改厕,有17户农户建设了小康楼,村道整齐划一,村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

(四)社会治安情况

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刑事案件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青年人外出务工,外来人员较少,偷盗案件也很少发生,邻里间的矛盾纠纷,由党员干部负责调解,群众安全感较高,没有较大的土地、林权、经济纠纷和突出的家庭、姓氏矛盾。

坪江脑小组宋乃醒曾越级上访,宋乃醒,66岁,1964年先后在小学、新明小学、下江小学任民办教师,1992年离职,曾赴省、市上访,要求落实民办教师待遇,瑶前,石老寨下村民小组有15户农户未领取到林权证。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比较缓慢。

地处偏僻,是典型的林业山区,拥有林地面积35930亩,人均占有量33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以上,近几年,林业农户积极造林,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但林业产业生产周期长,目前还没有成为商品林,也没有开发种植高效林业,农业产业存在结构单一、生产规划不大、农田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全村耕地面积770亩,除种植水稻外,只种植了烟叶70亩,西瓜10亩多经济作物,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

(二)农业水利设施落后,农资涨价幅度高。

村大部分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大部分土渠年久失修,崩塌渗漏严重,有的还损毁农田,没有中型水库。

而农资涨价过快,农民负担加重,以尿素合肥为例,近年上涨幅度分别为17%、14%,亩均化肥支出比上年增长11.5元,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平均每亩增加投入19.87元,种粮、种烟投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农资价格上涨,其中化肥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影响最大。

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

村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12个村民小组,进村无道路硬化的有6个小组,还有6个小组比较偏远,村庄农户少,筹资硬化道路困难。

农户土坯房还有191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小康新村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推进村建议和发展的对策出建设

(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村要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在原产业结构上调优,品种上改良,规模上做大。

林业方面可发展生态公益和高效楠竹等开发,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方面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在烟叶、西瓜种植的基础上,以农户依法、有偿、自愿为原则,规范包土地转包、租赁、入股,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壮大烟叶、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种植结构优化。

农产品加工上,可在现有腐竹生产的基础上,多发展一些农户,形成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基础保障能力。

加大项目立项和争取工作,积极争取镇政府、财政、水利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鼓励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

成立"用水协会"等民间组织,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村进村庄道路没有硬化的6个村民小组都比较偏远,居住农户较少,要建设道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需投入较大的资金,而偏远山村要筹措建设资金是十分有限的,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问题。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整治基础建设专项资金,实行捆绑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最大化。

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新村规划力度,几个偏远村庄集中规划建设,改善道路、电力、广电、教育等基础设施条件。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第3篇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村支委1个,村委5人。

村部基础设施于2006年建设完成达400平米,建筑面积400多平米,具体包括"两服务双落实"工作站、农家书屋、值班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综治室、民兵资料室及厨房等;设立"三送"信息与服务室,与便民服务站合署办公,配齐办公桌椅、电话、服务吧台、农家书屋等硬件设施,制作张贴联系牌、连心卡、连心册、承诺公示栏、宣传牌等。

(二)经济发展情况

努力壮大烟叶种植、脐橙果园等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劳动力,使更多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现今大部分村民还是靠种植烟叶和水稻等传统产业的收入来源。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着力加快以通组公路、水利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设施完善,新农村建设基本完善。

(四)社会治安情况

山林面积多,林改工作量大造成存在山林纠纷;村属于圩镇,综合管理能力需要加大。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农业抗灾能力弱,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资金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的,而目前大部分新建项目都存在项目资金缺乏,启动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解决发展资金制约政府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一是要在贷款支持总量上要进一步增加,扩大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贷款额度。

二是要在贷款利率上给予政策倾斜,政府对农业贷款给予适当的补贴。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市场资本投入。

(二)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同时,加大对这些设施的后续管理工作力度,每一项投入都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勘察设计工作,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主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培养鱼水情深的政治感情;二是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三是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的发展能力。

第10页共10页

免责声明:

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