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107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docx

食品化学与营养复习题

第1章(绪论)思考题

1、名词解释:

食品:

food,不同专著对食品定义不同,根据我国199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化学:

FoodChemistry,是一门研究食品(包括食品原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营养与安全性以及它们在食品贮藏加工运输中产生的化学变化、应用或控制这些变化的科学。

营养学:

Nutriology,是研究食品中各种营养素对人体的营养生理功能、人体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条件下对营养的需要水平,从而揭示食物与生命现象的关系的生物科学分支。

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

Nutrition,是指人类摄取食物并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或者指人体从食物中获得并利用所必需的物质与能量的过程。

营养素:

Nutrients,是指食物中能为身体所利用的有效成分,它们可以为身体提供构成机体的原料和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并对机体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营养价值:

指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7)健康

8)亚健康

9)营养不良

2、填空:

1)现代食品科学中,食品应具备的基本属性是营养性;可接受性;安全性

2)普通食品的第一和第二功能分别是()和(),而功能食品还具有第三功能,即()。

普通食品具有的功能为:

营养功能、感官功能、调节功能

3)一般将营养素分为()、()、()、()、()和()。

它们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机体的组成;提供能量;调节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1)食品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二者有何共同点?

答:

食品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食品的化学组成

(2)揭示食品在加工贮藏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3)研究食品贮藏、加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的食物资源

(4)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食品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的共同点:

食品化学和食品营养学两门学科,共同的是都要研究以营养素为主要对象的食品成分,无论是营养学,还是食品化学,都要涉及到食品工艺学,因为食品加工通常伴随着成分的变化、营养素的损失与补充。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的不同点:

食品化学着重于成分的性质、变化及其在贮藏加工中应用,食品营养学着重于各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营养过程、指导人们合理营养等方面。

2)概括食品的化学组成并与生物化学成分比较。

4、试述:

1)食品化学与食品科学的关系。

食品化学的基础学科为基础化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

     此外,食品化学与营养又是其它食品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要以化学尤其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为基础,同时要紧密联系食品这个“载体”,真正为后继课程如食品工艺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内容有何异同点。

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异同点:

相同点:

从研究对象上看,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有一致之处。

因为,人类与动物的食物除了水分、空气与盐外,均来源于其它生物,目前以动、植为主。

不过人类食物的化学成分又不完全相同于自然生物的成分,因为食品中人为地引入了非自然成分-添加剂、污染物等。

对于食品化学中的一般自然成分的分类法,与生物化学中分类也相同(糖、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不同点:

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的侧重点不同:

前者注重作为食品状态(采后、宰后)的生物体内的成分、变化、控制,特别是那些与食品质量有关的变化;后者则着重于生长过程中生物体内的成分及其变化。

3)食品贮运、加工、销售中可能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食品品质变化的类型与化学反应,与食品化学成分的关系)

4)举例说明食品化学对食品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第2章人体营养过程与能量需要思考题

一、填空题

1、Theprocessingoffoodtakesplaceinfourstages:

(),(),()and(.)

2、人体消化系统分为()和()两部分。

3、人体内主要的消化腺有()、()、()、()和()等。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和()组成,最重要成分是()。

4、食物的消化包括()和()两种形式。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5、淀粉主要以()的形式被吸收,其吸收主要部位在()部位。

6、比较人体基础代谢率:

相同体重,矮胖比瘦高(体表面积大)();成人比小孩(),老人()成人;同龄女性()男性;寒季()暑季;劳动强度高者()劳动强度低者。

7、一般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包括()、()和()。

Proteins,fats,andcarbohydratesinfoodprovidetheenergy,orkilocalories(kcal),ourbodiesneedtofunction.Eachgramofproteinandcarbohydratehaskilocalories;eachgramof()has()kilocalories.建议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热比为()、和()。

二、名词解释

1、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的生热效应)

3、能量系数与生理有效能量

4、运动的生热效应

三、问答题

1、唾液对食物的消化有何作用?

a、温润口腔,润滑食物,使之便于吞咽。

b、对清洁和保持口腔卫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口腔接触到有害物质,如细菌,唾液可以将其冲洗,其所含硫氰酸盐又可将其破坏。

d、唾液的消化作用是随食物到胃后发生的,一般在胃酸渗入食团使淀粉酶失效之前发生。

2、胃在消化吸收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胃的主要功能:

①贮存食物;②在贮存的同时,将食物研磨,使之与胃液充分混合成半流体食糜;③再以适宜的速度将食糜排放到十二指肠以便于消化与吸收。

胃内消化也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1)胃的化学性消化

人的胃液为无色透明,PH为0.8-1.5,正常成人1.5-2.5L/日。

成分:

①胃蛋白酶原:

是胃液中的重要消化酶。

胃蛋白酶原是以无活性的形式分泌出来的,在盐酸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此酶只有在较强的酸性环境中才能起作用,(最适PH约为1.8),随着PH值的升高,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当PH升到6以上时,此酶即发生不同逆的变性。

②盐酸:

即盐酸。

盐酸的主要作用:

a、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b、抑制和杀灭细菌。

c、当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并有助于小肠对Fe和Ca的吸收。

③粘液:

为清澈的粘稠液体,粘附在粘膜上皮表面。

a、具有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过。

b、粘液与粘膜上皮对化学的、机械的与热的刺激具有抵抗作用,尤其能抵抗盐酸和胃蛋白酶。

粘液作为一层粘稠的碱性膜、经常覆盖于胃粘膜表面避免盐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产生消化作用。

(2)胃内物理性消化胃的运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与吞咽食物时,由于食团对咽和食道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的引起胃贲门舒张,使食团进入胃中,可反射性的引起胃壁肌肉的舒张。

叫胃的容受性舒张。

生理意义:

准备容纳和贮存较多食物。

②蠕动

食物入胃后不久(约5分钟),胃即开始蠕动,胃蠕动是从胃的中部开始,有规律地向幽门方向推进。

蠕动频率为3-4次/分。

生理意义:

一方面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另一方面是搅拌和粉碎食物,形成食糜,并逐渐将胃内容物推送进到十二指肠。

③胃的紧张性收缩:

概念:

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某种程度的持续性收缩状态。

空胃时,除胃底充满空气外,由于平滑肌自身的紧张性收缩,使胃的前后壁紧贴在一起。

进食引起的胃的容受性舒张。

当胃一旦被食物充满,胃壁又恢复紧张性收缩,而且在消化过程中逐渐加强。

3、小肠内的消化酶有哪些?

肠激酶:

能激活胰蛋白酶原

淀粉酶:

能使未消化完全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再由麦芽糖酶把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脂肪酶:

能使未消化完全的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肠肽酶:

 能使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4、胆汁在消化过程中有何作用?

胆汁中胆盐(与胆酸)在消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a、胆盐、胆固醇、卵磷脂等可做为脂肪的乳化剂,降低脂肪表面张力、乳化脂肪,使之变成微粒,分散于水中,从而大大增加它与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使脂肪分解的速度加快。

b、激活胰脂肪酶。

c、胆盐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的复合物,促进脂肪酸吸收。

d、胆酸盐对脂溶性VA、D、E、K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e、胆汁还是促胆汁分泌的一个体液因素。

5、简述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无论是食入的蛋白质,还是内源性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小肠主动的进行吸收。

一般认为,中性的转运比酸性或碱性的速度快。

吸收后全部进入血液。

6、简述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脂肪在小肠内被乳化以后,部分以甘油-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形式存在,其中以甘油-酯含量较多。

另一部分被脂肪酶完全水解为脂肪酸与甘油。

胆盐与脂肪的水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并可使之进一步聚合为脂肪微粒。

脂肪微粒可能是脂肪在小肠吸收的唯一形式。

先进淋巴而后入血。

7、简述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糖必须消化为单糖,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主动的吸收,通常最主要的是以葡萄糖作为糖的吸收单位的,吸收后的糖几乎全部进入血液。

8、试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

食物通过的管道,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

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

全场8-10m。

2、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包括胃腺和小肠腺(存在于消化道的管壁内,分泌液直接进入消化道),唾液腺、胰腺、肝(存在于消化道外,经专门的腺导管将消化液送入消化道)。

9、简述人体能量消耗构成的4个方面。

基础代谢:

是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也称运动的生热效应(TEE)是构成人体总能量消耗的重要部分

食物的热效应:

也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及营养素和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生长发育:

正在生长发育的机体还要额外消耗能量维持机体的发育

.

10、简述人体所需能量的食物来源?

为什么一般不将蛋白质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

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统称为能源质或生能营养素。

由于它们均为大分子物质,因此也称为三大产能营养素。

 由于能量是由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种物质所提供,因此凡是富含这三种营养成分或任何一种或两种成分的食物均可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

蛋白质不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是因为:

糖作为主要能量物质是因为其转化为能量的途径容易,可以很容易进入三羧酸循环而相比而言蛋白质脂肪都需经过异生过程,过程较漫长,不易迅速转化。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其是组成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物质,是构成机体的主要成分,担负了生命体的很多重要生物过程

 

11、何为能量代谢平衡?

能量平衡是指机体摄入食物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机体摄入的化学能和消耗的能量基本相等,体重不变,即人体能量的“收支”达到平衡。

能量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如果摄入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机体则利用体内贮存的能源物质,糖原、脂肪和蛋白质被分解,体重则有所减轻,表现为能量的负平衡;反之,如果机体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则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因而体重增加,表现为能量的正平衡。

12、ChineseDRIs的含义是什么?

举例说明不同人群的能量RNI不同。

ChineseDRIs是指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包括4项内容:

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不同年龄人群能量推荐摄入量(RNI)

①成年,轻活动,男性2400(kcal/d)女性2100(kcal/d)

②儿童少年应考虑供应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③中年以后,随年龄增长,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体力活动减小,因而体内能量消耗也随之减少,能量摄入递减。

④孕妇+200kcal/d;乳母+500kcal/d。

第3章水分

一、名词解释

1 结合水:

指食品中那些与非水组分通过氢键结合的水。

2 自由水:

又称“体相水”除开束缚水外,剩余的那部分水都称为自由水,是与非水组分相距很远的水。

3 毛细管水:

食品中的组织含有天然的毛细管,其内部保留的水称为毛细管水,实际上主要存在于细胞间隙中。

4 水分活度:

指溶液(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

5“滞后”现象:

对于食品体系,采用向干燥样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水分吸着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性称为滞后现象。

6 食品的吸湿等温线:

moisturesorptionisotherms,MSI,在恒定的温度下,将食品的Aw值作横坐标,此时达到平衡的食品含水量为纵坐标所描绘的曲线就称为吸湿等温线。

8 单分子层水:

指与强极性基团(如-COOH、-NH2等)直接以氢键结合的第一个水分子层的水称单分子层水,亦称“邻近水”。

7、解吸与回吸

9、状态图与Mm

10、玻璃化转变温度

11、笼形水合物

二、填空题

1、水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成分,其H2O分子中氧原子的()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个()杂化轨道,分子有()体构型,两个H-O键之间的夹角为()。

2、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的()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的改变自身的温度。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

3、一般的食物在冻结后解冻往往(),其主要原因是()

4、按照食品中的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结合的关系,可将食品中的水分成()()和()。

5、就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作用的影响而言,在水分活度较低时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水分活度大于0.4时,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分活度大于0.8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

6、冻结食物的水分活度的计算式为()。

7、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性质主要区别:

()、()等。

8、根据与食品中非水组分之间的作用力的强弱可将结合水分成()和()。

9、冷冻对食品保藏最有利的因素是(),可抑制()和(),但冻结产生的()效应却会加速()而不利于食品品质。

10、食品的水分活度用水分蒸汽压表示为(),用相对平衡湿度表示为()。

11、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另一方面影响()。

12、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的水分活度,耐盐、耐高渗的微生物只需要水分活度()的环境,当水分活度(),任何微生物都不能生长。

13、一般说来,大多数食品的吸湿等温线都成()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形。

14、一种食物一般有两条等温吸湿线,一条是(),另一条是(),往往这两条曲线是(),把这种现象称为()。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5、食物的水分活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16、可以将MSI分作Ⅰ、Ⅱ、Ⅲ三个区,Ⅰ区为(),Ⅱ区为(),Ⅲ区为()。

BET值是指()

填空题

1SP3,109.50

24,9,快,快。

3 流汁,经过冻结食物组织形成冰,而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产生膨胀效应,破坏了食物细胞结构。

4 结合水,自由水。

5 食品中的水与氢过氧化物结合而使其不容易产生氧自由基而导致链氧化的结束,水分活度的增加增大了食物中氧气的溶解,反应物被稀释。

6 Aw=P纯冰/P0过冷纯水

7 —40℃以上结冰与否,能否作溶剂。

8 单分子层水,多分子层水。

9 氢键, 范德华力,静电作用

10  Aw=P食品/P0纯水,Aw=RTH/100。

11 作溶剂或底物,酶的构象—活性形式。

12 较高,较低,<0.5。

13S

14 解吸等温线,回吸等温线,不重合,滞后现象,解吸快于回吸。

15 增大。

16 单层水——构成水和邻近水,多层水, 自由水,MSI上的Ⅰ区高水分端[与Ⅱ区交界]相对应的单分子层水的水分含量,包括了构成水与邻近水。

三、回答题

1、什么是水分活度?

食物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

水分活度指溶液(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

食品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水分活度的区别:

冰点以上水分活度的计算公式为:

Aw=P/P0,而结冰后的食品中Aw=P(纯冰)/P0(过冷纯水)。

结冰后,水分活度只与温度有关,不受结冰前食品中束缚水的非水组分的影响。

无法根据结冰前Aw的大小来预测结冰后食品组分的变化。

即Aw应用于食品品质的分析,只适合食品冻结前;而结冰后的食品不能用Aw预测食品的品质。

冰点以上的食品Aw与冰点以下食品Aw相等时,对食品的意义不同。

后者可能因低温而阻止了微生物的生长,与较高的Aw无关,前者则可能正适合微生物生长。

2、试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1)Aw与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水,适宜的的Aw一般情况如下:

Aw<0.90大多数细菌不能生长

<0.87大多数酵母菌不能生长

<0.80大多数霉菌不能生长

0.8~0.6耐盐、干、渗透压细菌、酵母、霉菌不能生长

<0.5任何微生物均不能繁殖

(2)Aw与酶促反应

水可作为介质,活化底物和酶

Aw<0.8大多数酶活力受到抑制

=0.25~0.3淀粉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抑制或丧失活力

而脂肪酶在Aw=0.1~0.5仍保持其活性

(3)Aw与非酶褐变

Aw<0.7Aw升高,速率升高

Aw=0.6~0.7Aw最大

Aw>0.7Aw降低

(4)Aw与脂肪氧化酸败

影响复杂:

Aw<0.4Aw升高,速率下降

Aw>0.4Aw升高,速率升高

Aw>0.8Aw升高,速率升高

(5)Aw与水溶性色素分解,维生素分解Aw升高,分解速率升高

3、试说明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的影响规律并说明原因。

答:

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的影响规律及原因:

脂质氧化反应在Aw为0.3-0.4时反应速率最低,其它水分活度下均有较高的反应速率。

原因为:

在其它Aw下,反应体系发生改变-参与氧化所需的氧的多少,底物浓度的高低等,而使反应速率发生变化。

即低Aw为0.35以下时,随Aw增加,而发生水与氢过氧化结合、与有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水化,而使氧化速度下降;高Aw为0.35以上时,随Aw增加,大分子肿胀,氧化的位点暴露,加速脂氧化,催化剂和氧的流动性增加;而Aw为0.8以上时,随Aw增加,因催化剂和反应物稀释,而使反应速度下降。

4、水分对人体有何重要生理功能?

何为水平衡?

指出人体对水的吸收部位、水分的主要进出途径?

答:

水的生理功能:

①水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水是所有生理生化反应的基础:

③水的比热大,可以调节和维持体温;

④水的粘度小,是体内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可保持关节活动自如,减少损伤。

⑤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应有的形状、有利于一切生理活动的进行。

水平衡:

排出多少水分,就需要供给补充多少水分。

如在夏天出汗损失水分多,就比其它季节饮水多,可达到5000mL。

也可根据人体每日摄取能量进行估计,成人以1kcal能量需水1mL计算,婴儿以1.5mL计算。

人体对水的吸收部位:

水分主要在小肠吸收,大肠也吸收一部分。

水分的进入途径:

摄入、吸收(主要在小肠,少数在大肠)→血管→细胞。

水分的排出途径:

①(肾)尿液;②(皮肤)蒸发、汗液;③(肠)粪便;④(肺)呼吸。

5、单层值的含义是什么?

它位于吸湿等温曲线的什么位置?

在单层值所对应的水分活度以下反应速度较高的反应是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脂肪非酶氧化中的哪一种?

答:

单层值:

单分子层水的总量被称为单层值。

单分子层水位于吸湿等温曲线的第Ⅰ区,是吸湿等温线开始时稍陡的一段,水分活度在0~0.25之间。

在单层值所对应的水分活度以下反应速度较高的是脂肪非酶氧化。

6、MSI有何实际意义?

不同的物质吸湿等温线不同,其曲线形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MSI的意义:

①由于水的转移程度与Aw有关,从MSI图可以看出食品脱水的难易程度,也可以看出如何组合食品才能避免水分在不同物料间的转移;

②据MSI可预测含水量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

③从MSI还可看出食品中非水组分与水结合能力的强弱。

7、冰与水相比,对食品影响较大的性质差异主要在哪些方面?

答:

冰与水相比,对食品影响较大的性质差异在以下方面:

①就密度而言,水>冰。

0℃时,同质量的冰的体积比水增加约9%,或者增加1.62ml/L。

所以由水变成冰,密度下降,结冰后体积增大,可能造成对食品组织结构、细胞的机械损伤。

主要发生在冷冻食品上。

②冰的导热系数与水存在差异。

0℃时,冰的导热系数大约为水的4倍。

说明冰比水传热快。

所以在相同温差条件下,食品组织冻结速度要比解冻快。

这一特性,在“高压技术”应用于食品的冷冻——解冻中有重要意义。

③水的介电常数高。

有利于酸、碱、盐等电解质和蛋白质在水中呈溶解状态,阻止正负离子或基团间的吸引,而水分子本身又能和带电的离子或基团结合成水化膜,从而使溶液保持稳定态。

④水的沸点、熔点高。

1个大气压下,100℃沸腾汽化,如果减压,则可使沸点下降。

所以,为了防止液体食品在进行浓缩、加热等加工中因温度引起的变质,采用减压低温方法,如浓缩牛奶、浓缩果汁等。

反之加压,则可提高沸点温度,加速食品煮熟,如压力锅的使用。

⑤食品中含有一定的水溶性成分——溶质,而导致食品的冰点下降。

一般天然食品的冻结点在-1.0~-2.6℃,-1~-4℃可以完成大部分冰的形成过程,但一般的低温冻藏食品中的水分难以完全凝固。

因为食品中水分与其溶解物的低共熔点达到—55~—65℃,而我国冷冻冷藏食品的温度多为—18℃。

8、大多数冷冻食品中的主要冰结晶形式是何种晶型?

答:

大多数冷冻食品主要的冰晶形式为六方形晶型。

9、举例说明不同的水分转移方式在食品中的表现。

#10、比较Mm方法与Aw方法,在反映食品稳定性时各有何特点,为什么?

第4章碳水化合物

一、填空题

1、根据组成单体,可将多糖分为()和()。

2、根据是否含有非糖基团,可将多糖分为()和()。

糖苷是在单糖的半缩醛上()

与()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糖苷的非糖部分称为()或(),连接糖基与配基的键称为(),根据与糖基相连的苷原子不同,糖苷可分()、()、()与()。

3、请写出五种常见的单糖()、()、()、()、()。

4、请写出物5种常见的多糖:

()、()、()、()、()。

5、蔗糖、果糖、葡萄糖、乳糖按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