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6071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docx

高考古诗鉴赏之整体自主学+自主练

班级:

_____

姓名:

_____

古代诗歌鉴赏之整体

一、考纲解读(2017)

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一)总体表述: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二)具体要求:

1.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

2.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D

(三)考点剖析

1.暗考知识

古代诗歌的类别(古文化常识)

典例

 

形式上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010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11分)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

指边塞。

③陇西:

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5分)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6分)

这样写的好处是:

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2016国标卷Ⅱ: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11分)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

古代兵书。

③时髦:

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

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观点一:

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

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2014课标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11分)

阮 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016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

水仙子舟中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

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

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题材上分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景情诗:

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2016国标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

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

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

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咏物诗:

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2010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3分)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着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2分)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1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3分)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分)

 

(3)即事诗:

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2005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行即兴(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修辞方法:

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4)怀古诗:

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2011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5分)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1分)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2分)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每点2分)

 

(5)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2015课标卷Ⅰ: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

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第一问: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6)送别诗:

指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刘勰说: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纬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送别诗”最适于抒发感情.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亦有期望、有豪迈等等。

2014广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望江怨送别(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

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3分)

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春天江水迷蒙,(1分)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直至被树梢遮蔽、浮云沉如愁绪无穷无尽,而友人的扁舟之帆渐渐成点的(1分)凄清缠绵悱恻的送别场景。

(1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

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

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望远;(1分)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而“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

(1分)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伤溢于言表。

(2分)

 

(7)羁旅诗:

指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或游历山川,或探亲访友所写的诗。

2015课标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1)~

(2)题。

(11分)

残春旅舍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此时唐已亡。

②咸京:

这里代指都城长安。

③梁:

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2分)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3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2分)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2分)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分)

(8)山田诗:

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称。

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其鼻祖是东晋的陶渊明。

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

 

2007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新晴野望(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4分)

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9)讽喻诗:

指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刺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鲁迅先生指出:

“是针对“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情,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

发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关注社会,心系民众,针砭时弊,更是历代进步作家的共同使命。

2013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7分)

秦中吟歌舞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一脉相承。

(2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5分)

①成功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

②从结构内容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③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

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10)情爱诗:

指表现友情、亲情(含“思乡”)、爱情(含“闺怨”“宫怨”)等方面内容的诗歌。

2012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11分)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2分)首句起兴,(1分)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1分)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1分)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1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2分)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2分)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分)

 

表达方式

 

(1)抒情诗:

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

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

2014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

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

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

(4分)

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2分)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2分)

 

(2)叙事诗:

一方面是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

2013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客从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

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

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

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4分)

“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2分)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2分)

 

(3)哲理诗:

将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思和理趣。

2012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qiǔ] 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九章·惜诵》: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②政:

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分)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

修辞:

对偶、借代  炼字:

“逢”“忙”  色彩:

“碧”“黄”情感:

喜爱之情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分)

采菊东篱下。

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2.明考能力

 

鉴赏

 

(1)形

①意象

2013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

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1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

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

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

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

生志趣。

(4分:

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②意境

③人象

④物象

⑤事象

⑥事境

⑦理象

⑧曲象

⑨环境

 

(2)语

①词义

2008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

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②炼字

③句意

④炼句

⑤风格

 

(3)表

①表达方式

2009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叙述。

(5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2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1分)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1分)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