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6347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docx

初三数学上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x1,x2与系数a、b、c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和已知一个根的条件下,求出方程的另一根,以及方程中的未知数。

3、会求已知方程的两根的倒数和与平方和、两根的差。

4、在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猜想——证明”的研究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第二环节:

情境引入;第三环节:

探究新知;第四环节:

尝试发展;第五环节:

拓展创新;第六环节:

感悟与收获;第七环节:

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

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a≠0)(板书)    

 2、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条件是什么?

(△=b2-4ac≥0)

3、当△>0,△=0,△<0根的情况如何?

4、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什么?

目的: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回忆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衔接前后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

情景引入

内容: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更快速的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1)x2+3x+4=0

(2)6x2+x-2=0 (3)2x2-3x +1=0

目的:

通过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环节:

探究新知

内容:

计算填表(验证第一环节游戏的结果)

方程

 x1

 x2

x1+x2 

x1x2 

 x2+3x+4=0

 

 

 

 

6x2+x-2=0 

 

 

 

 

2x2-3x +1=0

 

 

 

 

问题:

1、你找到快速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的方法了吗?

       

2、刚才我们列举了部分方程发现两根和、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3、请根据以上的观察发现进一步猜想:

方程ax2+bx+c=0(a≠0)的根x1,x2与a、b、c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

4.你能证明上面的猜想吗?

请证明,并用文字语言叙述说明。

(分小组讨论以上的问题,并作出推理证明。

目的:

本环节采用“实践——观察——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使学生既动手、动脑,又动口,教师引导启发,避免注入式地讲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特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四环节:

尝试发展

尝试题1: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方程两根为x1,x2、k是常数)

(1)2x2-3x-1=0    x1+x2=________    x1x2=________           

(2)3x2+5x=0    x1+x2=________   x1x2=________  

(3)x2+7x=-6    x1+x2=_________   x1x2=_________  

(4)5x2+kx-6=0    x1+x2=_________   x1x2=_________

(学生迅速演算或口算)

尝试题2: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一元二次方程2x2-3x+5=0的两个根的

(1)平方和

(2)倒数和(3)差

尝试题3:

已知方程6x2+kx-5=0的一个根为1,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

“尝试题2”将平方和、倒数和及差转化为两根和与积的代数式。

例如:

x12+x22=(x1+x2)2-2x1x2; 

“尝试题3”展示学生的不同作法,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体会到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此类问题比较简便。

2、将平方和、倒数和及差转化为两根和与积的代数式时,部分学生不能熟练的掌握。

3、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开阔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增强择优能力。

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第五环节:

拓展创新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a、b是方程x2-12x+k==0的两个根,三角形的第三条边c=4,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变式训练: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a、b是方程x2-12x+k==0的两个根,三角形的第三条边c能等于15吗?

3、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为2和3.

内容: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

在方程ax2+bx+c=0(a≠0)中,a、b、c有哪些作用?

①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零,决定着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

②当a≠0时,b=0,a、c异号,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

③当a≠0时,△=b2-4ac可判定根的情况

④当a≠0,b2-4ac≥0时,x1+x2=     ,x1x2=    

⑤当a≠0,c=0时,方程必有一根为0。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P52A知识技能1 B 数学理解3

C、已知方程

的一个根为2,求另一个根及

的值。

三、总结:

本节课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采用“实践——观察——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教学。

让学生多实践,从实践中反思过程,经历韦达定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将应用问题和规律归类。

四、教学反思: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能力目标:

1、经历分析和建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④在问题解决中,经历一定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时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回忆巩固,情境导入;第二环节:

做一做,探索新知;第三环节:

练一练,巩固新知;第四环节:

收获与感悟;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忆巩固,情境导入

活动内容:

提出问题:

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题吗?

①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1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大于1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

②如果梯子长度是13米,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

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

分组讨论:

①怎么设未知数?

在这个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列方程?

②涉及到解的取舍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决定解到底是多少。

第二环节做一做,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见课本P53页例1:

如图:

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

小岛F位于BC中点。

一艘军舰从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

(结果精确到0.1海里)

该部分是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审清题意,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粗线条解决。

在讲解过程中可逐步分解难点:

①审清题意;②找准各条有关线段的长度关系;③建立方程模型,之后求解。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因此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审清题意,让学生自己反复审题,弄清各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并在这个前提下抓住图形中各条线段所表示的量,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分析题意遇到困难时,教学中可设置问题串分解难点:

(1)要求DE的长,需要如何设未知数?

(2)怎样建立含DE未知数的等量关系?

从已知条件中能找到吗?

(3)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

(4)选定

后,三条边长都是已知的吗?

DE,DF,EF分别是多少?

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逐层分析,在分组讨论后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即:

速度等量:

V军舰=2×V补给船

时间等量:

t军舰=t补给船

三边数量关系:

弄清图形中线段长表示的量:

已知AB=BC=200海里,DE表示补给船的路程,AB+BE表示军舰的路程。

学生在此基础上选准未知数,用未知数表示出线段:

DE、EF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并判断解的合理性。

巩固练习: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7cm,一条直角边比另一条直角边长1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的面积是多少?

2、如图:

在Rt△ACB中,∠C=90°,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3、在宽为20m,长为32m的矩形耕地上,修筑同样宽的三条道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横向与纵向互相垂直),把耕地分成大小相等的六块作试验田,要使试验田面积为570平方米,问道路应为多宽?

说明:

三个题目的设计从简单问题入手,通过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边长问题;第2题构造了一个可变的直角三角形,解决面积问题;第三题也是面积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常设道路宽为x米,其中两条长为20米,一条长为32米,但要注意路的交叉部分。

第三环节:

练一练,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1、在一块正方形的钢板上裁下宽为20cm的一个长条,剩下的长方形钢板的面积为4800cm2。

求原正方形钢板的面积。

2、有这样一道阿拉伯古算题:

有两笔钱,一多一少,其和等于20,积等于96,多的一笔钱被许诺赏给赛义德,那么赛义德得到多少钱?

3、《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

“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斜东北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

”大意是说:

已知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的速度为7,乙的速度为3。

乙一直向东走,甲先向南走了10步,后又斜向北偏东方向走了一段后与乙相遇。

那么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远?

第四环节:

收获与感悟

活动内容:

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3、列方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回顾与反思后,进行组间交流发言。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1、甲乙两个小朋友的年龄相差4岁,两个人的年龄相乘积等于45,你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几岁吗?

2、一块长方形草地的长和宽分别为20m和15m,在它四周外围环绕着宽度相等的小路,已知小路的面积为246㎡,求小路的宽度。

3、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两位数。

三、总结:

本课是学生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的应用课,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进行过方程应用的训练,对于方程的实际应用并不陌生,虽然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训练,但本课对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采用启发式、问题讨论式、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以教材提供的素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迁移,找出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助学习,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的分析,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更好地进行学习指导。

教学反思: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二)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②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③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④在问题解决中,经历一定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时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前置诊断,开辟道路;第二环节:

做一做,探索新知;第三环节:

练一练,巩固新知;第四环节:

收获与感悟;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前置诊断,开辟道路

活动内容:

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与利润相关的知识?

9折要乘以90%或0.9或

,那么x折呢?

活动目的:

通过回顾,使学生熟悉利润背景的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

第二环节:

做一做,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

市场调研表明:

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

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降价应为多少元?

(做了改动,降低难度)

分析:

本例中涉及的数量关系较多,学生在思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学时我采用列表的形式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

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5000元

如果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那么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元。

每天的销售量/台

每台的销售利润/元

总销售利润/元

降价前

降价后

填完上表后,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进而解决问题了。

当然,解题思路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再利用上述方法解完此题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找寻其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求定价为多少?

直接设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x元,应如何解决?

巩固练习:

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

调查表明:

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

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

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请你利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

探索与创新:

一次会议上,每两个参加会议的人都互相握了一次手,有人统计一共握了66次手。

这次会议到会的人数是多少?

第三环节:

练一练,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1.P55随堂练习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试销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活动目的:

通过两道问题的解决,查缺补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

第四环节:

收获与感悟

活动内容: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能简要说明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步骤吗?

有哪些收获?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步骤:

关键:

寻找等量关系

步骤:

其一是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问题;其二是把握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其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体会利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P56习题2.9第1-4题

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

P59复习题23

三、总结:

设未知数(未知量成了已知量),带着未知量去“翻译”题目申的有关信息,然后将这些含有的量表示成等量关系,就是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的分析,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四、教学反思: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②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确定题目中蕴含的等量关系;并且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③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经历将多种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一题多解等过程,发展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对方程的认识、一题多解的思维展示,发展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品质;

②在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构建知识结构;第二环节:

基础知识重现;第三环节:

情境中合作学习;第四环节:

巩固提高;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构建知识结构

活动内容:

在授完本章新课知识后,让学生重新回顾本章内容,整理出本章的知识结构网络,理清各板块内容间的联系.此活动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布置,让每一位学生都提前做好准备.上课时,选取有代表性的知识结构网络进行全班展示,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总结查缺补漏.同时,教师展示一下本章的框架,指出本节课的重点是: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目的:

学生在整理本章知识结构的同时,可以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细细体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转化”思想,找寻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学生A的本章知识结构

 

㈡本章的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㈢本章的难点: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B的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的知识体系包括三大部分: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在这里应注意的问题是:

⑴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⑵未知数的最高指数必须是2;(3)二次项系数不为0)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有:

⑴直接开平方法;⑵配方法;⑶公式法;⑷因式分解法.(注意:

在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在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必须先将方程化为ax2+bx+c=0(a≠0)的形式,同时判断b2-4ac是否≥0,如果b2-4ac≥0,才可用公式

求解),并由此推导出如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花边、道路宽度(P42引例);梯子滑动(P43引例);养鸡场问题(P562);古算题(P651);简单动点问题(P662);利润问题(P66例2)(其关键是能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第二环节:

基础知识重现

内容:

以投影形式展示一组基础题目,内容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其中,1、2小题采取口答形式,第3、4小题对比来做,体会其中的方法,第5小题采取3个同学分别板演、其他同学纠错、教师集中规范的方式来解决.

1、当m时,关于x的方程(m-1)

+5+mx=0是一元二次方程.

2、方程(m2-1)x2+(m-1)x+1=0,当m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3、将一元二次方程x2-2x-2=0化成(x+a)2=b的形式是;此方程的根是.

4、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9=0时,应将方程变形为()

A.(x+4)2=7B.(x+4)2=-9

C.(x+4)2=25D.(x+4)2=-7

5、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4x2-16x+15=0(用配方法解)

(2)9-x2=2x2-6x(用分解因式法解)

(3)(x+1)(2-x)=1(选择适当的方法解)

第三环节:

情境中合作学习

内容:

在本环节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实际问题:

利润问题、简单动点问题、周长一定的面积问题作为例题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题目,其中的1、3小题作为例题,2、4小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题目,仿照例题的分析方式小组合作完成,第5题作为师生互动的题目.选择第1题作为例题规范板书,其余题目只需分析、列方程即可.

对于第1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成本为多少?

(2)“如果以20元/支的价格销售,每月可以售出200支”在本题中的作用是什么?

(3)“售价每上涨1元就少卖10支”的作用?

(4)利润的表达形式有哪几种?

(5)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在用一种方法解决完本题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其它的思路,进行一题多解.

对于第3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点P、Q移动的过程中,哪个量是相同的?

(3)如何求出△PCQ的面积?

(4)如何求出Rt△ACB面积?

对于第5题,着重于第(4)(5)两个小问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经验加以解决.同时,此题是典型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放在此处,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1、新竹文具店以16元/支的价格购进一批钢笔,根据市场调查,如果以20元/支的价格销售,每月可以售出200支;而这种钢笔的售价每上涨1元就少卖10支.现在商店店主希望销售该种钢笔月利润为1350元,则该种钢笔该如何涨价?

此时店主该进货多少?

2、新新商场以16元/件的价格购进一批衬衫,根据市场调查,如果以20元/件的价格销售,每月可以售出200件;而这种衬衫的售价每上涨1元就少卖10件.现在商场经理希望销售该种衬衫月利润为1350元,而且,经理希望用于购进这批衬衫的资金不多于1500元,则该种衬衫该如何定价?

此时该进货多少?

3、如图,在Rt△ACB中,∠C=90°,BC=6m,AC=8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已知点P移动的速度是20cm/s,点Q移动的速度是10c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

4、如图,在Rt△ACB中,∠C=90°,AC=6m,BC=8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5、新苑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为了美化环境,在小区靠墙的一侧设计了一处长方形花圃(墙长25m),三边外围用篱笆围起,栽上蝴蝶花,共用篱笆40m,

(1)花圃的面积能达到180m2吗?

(2)花圃的面积能达到200m2吗?

(3)花圃的面积能达到250m2吗?

如果能,请你给出设计方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4)你能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求出花圃的最大面积吗?

此时,篱笆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