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264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谁送别谁?

教师板书:

李白孟浩然

  3、教师介绍背景。

  李白年轻的时候住在湖北一代,和同住在那里的大诗人孟浩然

  结成了忘年交。

  出示诗句: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教师解释。

有一天,孟浩然决定顺江东下,前往扬州,李白就在黄鹤楼上为他饯行,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出示诗句,请学生质疑,并提醒学生:

这篇课文是文包诗,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

  1、提出要求。

大声朗读,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2、检查。

  出示容易读错的’词:

饯行伫立凌空远眺按捺不住脍炙人口指名读,齐读。

  请学生选择难读的句子互相读,互相纠正。

  三、再读课文,质疑解答。

  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提出来。

  2、指名逐节朗读,学生质疑,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指导理解,相机进行朗读,加深理解。

  重点指导:

饯行,提醒学生注意形旁理解;

俯临,比较黄鹤楼和长江的高低理解;

飞檐,看图理解;

比邻,联系成语比肩继踵的比理解;

杨柳依依,看图想象,说说感受即可;

沙鸥点点,画简笔画示意;

伫立,联系上文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理解;

  脍炙人口,教师解释月字旁和肉有关,脍,指细切的肉,炙,有火字低,指烤肉;

指导学生写好炙字。

  四、学生自答原来质疑的问题。

  1、教师提问,读了文章,对于这首诗,你们读懂了哪些?

  2、学生回答。

  3、对于较难的西辞,教师画简笔画解释。

  五、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提要求,选择一个小节练习。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六、初读感受。

  1、教师提问,读了课文,你们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3、教师小结:

回想当年,李白一定也怀有这种种感受,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读这首诗。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家人听,请他们为你打分。

  2、完成习字帖,写好字,争取得优。

  我的思考第一课时干什么?

王恒老师做了研究。

真实、平实、扎实是我们每一堂课所追求的。

这一课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体现了我们的追求。

这堂课给我们的启示是:

教师要真正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很多问题靠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加上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是可以解决的;

教师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功,教师的功底扎实了才能驾轻就熟,才能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学生崇拜哪个老师就会自然地喜欢那位老师所任教的课程;

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唯有吃透,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