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977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1.原始歌舞是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原始时期的人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2.反映原始歌谣一些风貌的最早资料主要是甲骨卜辞。

关于反映原始歌谣的作品:

①《宋书》: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②《吕氏春秋》: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③《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载于《吴越春秋》)④《易•贲》六四: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⑤《易•中孚》九二: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⑥伊耆氏《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3.我国神话系统大体分为三类:

①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②自然灾害神话:

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③战争神话:

黄帝大战蚩尤

4.神话的基本特征:

①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②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③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④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5.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包含人间的行为准则。

6.我国的神话的精神内涵:

神话鲜活地体现着初民的原始思维特征,即原始初民通过神幻的想象,把生活中不同类不同质的事物,毫无理性和逻辑地联系起来。

①中国古代神话都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②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③神话中熔铸浓烈的情感,塑造鲜明形象、有丰富想象力。

7.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①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主流和传统;②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的发展走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

1.先秦时《诗经》本称《诗》《诗三百》《三百篇》,到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按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

另有笙诗6篇,不在其305之中。

风指各地不同音乐;雅指王畿地区音乐;颂指宗庙祭祀舞曲。

3.《诗经》的采集有汉代的采诗说、先秦的献诗说,其编订有《史记》记载的孔子删诗说,今人一般认为《诗经》是由周乐官的筛选、整理逐步编定,非一人一时完成。

4.《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①恋爱甜蜜《郑风•溱洧》《陈风•月出》《周南•关雎》《邶风•静女》;②恋爱曲折《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

③夫妇情深《齐风•鸡鸣》《郑风•女曰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④弃妇诗:

这类诗歌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如《邶风》的《日月》《终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

(2)抒发人生感慨:

《小雅•巷伯》《魏风•园有桃》《王风•黍离》

(3)政治讽喻诗:

①揭露宫闱丑行《邶风•新台》;②繁重劳役《魏风•陟岵》《大雅•瞻卬》《邶风•击鼓》;③颂美统治者《召南•甘棠》

(4)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5)农事活动:

《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

(6)周人礼俗、观念:

《齐风•南山》《周南•螽斯》《小雅•斯干》

5.《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

叙述了周人自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史迹和传说。

《生民》描述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历史。

《公刘》叙述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豳地,开荒辟地、造屋定居的历史。

《绵》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民由豳迁岐,开地建房,创业兴国的事迹。

末二章写到周文王能够继承祖业,平定夷狄,使周邦日益强盛。

《皇矣》先是叙述太王(古公亶父)开辟岐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再说王季(文王父)继祖德业并传位给文王;然后着重记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

《大明》先是叙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王,之后叙述武王伐纣灭商的事迹。

6.《七月》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地辛苦劳作,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7.《芣苢》和《十亩之间》的共同特点:

两首诗都是劳动者唱和的歌谣。

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8.班固对《诗经》的评价:

“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何休对《诗经》的评价: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9.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10.六诗、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11.《诗经》的文学成就:

①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其中赋运用最多,指直接叙事或直抒胸臆;比,指比喻;兴,指起兴、发端。

③四言诗的典范。

四言为主,同时参差变化,比较灵活,间有杂言,带有明显的民歌风味。

四言诗节奏鲜明,音韵融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④章法结构:

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有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想相同,二是改变字词后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⑤语言特点:

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第三章先秦散文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以记言为主。

文字古奥迂涩,佶屈聱牙。

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

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出现,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后亡逸)。

今存于《十三经注疏》的《古文尚书》有58篇。

《逸周书》本名《周书》,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2.《春秋》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语言简括,微言大义,暗语褒贬。

3.《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等。

也是一部编年史,相传作者是鲁国太史左丘明。

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记事详赡生动,是先秦时期最具有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4.《左传》的叙事艺术:

①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如《郑伯克段于鄢》的描写。

②全知的叙事视角。

既保证了叙述的真实亲切,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枯燥乏味的史事记述。

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记叙战役千余场,注重对战前谋划的叙述;对战争场景的描写生动鲜活,让人如同亲历,如《晋楚城濮之战》的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和人物言语,同样是以全知视角观照的结果。

5.《左传》的写人艺术:

①《左传》刻画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②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④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6.《左传》的辞令艺术:

①外交辞令具有理富文美的特点。

②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折服。

③能够引经据典,言辞婉转伶俐。

7.《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王朝及齐、鲁、吴、越等国的史实,以记言为主。

风格质朴平实。

与《左传》同记春秋历史,被称为《春秋外传》。

8.《战国策》内容上主要记述战国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事迹和言论,杂记战国初年到秦灭六国各国之事。

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书,有不少夸饰的语言,风格辩丽恣肆。

9.《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①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②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③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运用的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抱薪救火、危于累卵、轻于鸿毛、重于丘山等,运用的寓言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

10.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春秋末至战国初是萌芽期,有《论语》、《老子》和《墨子》。

②战国中期是发展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迭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③战国后期是成熟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④总体发展趋向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

11.《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辞约义丰。

12.《老子》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文学特点是篇幅简短,韵散结合,形象化说理。

13.墨子(墨翟):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

《墨子》一书保存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基本思想。

《墨子》文章特点:

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14.《孟子》的文学特色:

(1)雄辩色彩较强,并非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特点。

①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善于设置圈套,使对方心悦诚服;②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进入圈套,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如: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揠苗助长。

15.《庄子》的《内篇》庄子自作,《外篇》《杂篇》是其弟子和后人所作。

《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16.《庄子》的寓言的文学色彩(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①异彩纷呈的故事。

用众多的寓言故事说明道理,行文中充满了故事情节,使说理足具形象性和趣味性。

②奇幻谲诡的想象。

异彩纷呈的故事,是建立在奇幻谲诡的想象之上的。

③空灵飘忽的文风。

每一个故事本身都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不受常情常理的拘限。

④谐趣和讥刺横生⑤精湛传神的文笔

17.《荀子》作者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

长于比喻,少用寓言。

18.《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

其文学特证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自成一格。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1.楚辞产生的原因: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与楚国民间的巫歌关系紧密;楚地风物的描写,楚地方言的运用,造成浓郁的地域特色;北方文化的影响,南北文化的交流。

2.楚辞的文体特征:

①体式:

有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还有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楚辞或“骚体”多指此种样式。

②诗风:

想象丰富,铺排夸饰。

③语言:

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3.关于《离骚》的题义:

司马迁:

“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

“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

“离,别也;骚,愁也。

”近人游国恩:

《离骚》可能是楚国歌曲的名字,意义与“牢骚”相同。

4.《离骚》的思想内容(精神价值):

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5.《离骚》艺术表现成就:

①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②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③比兴手法的拓展。

将单纯的比兴变为托物言志,尤以“香草美人”意象群最为出名。

④语言:

结构和语言方面上,采用民歌和方言、散文笔法。

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共373句,2490字。

6.屈原的其他代表作品:

①《九歌》共11篇,祭神组曲,风格清新幽渺,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②《九章》共9篇,风格直抒胸臆,平实朴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

③《招魂》结构精密,长于铺排描摹。

④《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余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7.宋玉的代表作《九辩》是悲叹穷困潦倒的作品。

艺术特色:

①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

②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

③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

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1.《吕氏春秋》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文章比较短小,向来被视为杂家的代表。

文学特征是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最大成就是创作了近300则寓言故事。

2.《谏逐客书》的创作特点:

奏议文,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有纵横之气。

3.李斯的创作包括奏议和刻石文。

他的刻石文则以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

铺叙歌颂,气度宏大。

4.贾谊的代表作品:

《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5.《过秦论》是贾谊著名的史论散文,指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集中体现了贾谊散文的气盛情浓、铺排渲染的特色。

6.晁错的代表作品:

《论贵粟疏》。

7.晁错散文特点:

①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具体对策②辞藻偕偶,句式铺排,有战国策士遗风。

8.西汉中后期散文发展趋势:

引经据典,以灾异论证。

9.董仲舒的代表作:

《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其文章特点是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冷静沉稳。

被称为“为群儒首”。

10.刘向奏疏文的共同点是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代表作有《战国策序录》《新序》《说苑》。

11.刘向的《战国策叙录》特点:

文气盛壮,颇具纵横之风,是一篇情文俱佳的好文章。

12.刘向《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①内容上,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

②艺术上,能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

③体裁上,成为独立的故事。

13.《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提出“发愤著书”论。

信中抒写他无辜而遭腐刑的不幸和内心的痛苦愤懑,说明自己忍受耻辱以实现著史理想的夙愿,叙写生动,情感真挚深沉,感人至深。

14.《报孙会宗书》是杨恽给友人的回信,以自然流丽的文笔摹画回归田园的悠然自适,而其中又深含苦中作乐的无奈和怨愤。

15.《盐铁论》是桓宽编纂的政论文,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政策,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行文质直平实。

16.东汉前期散文特点:

疾虚妄、崇实诚。

代表人物有王充《论衡》、桓谭《陈时政疏》和《抑谶重赏疏》。

17.王充散文创作特点:

祟实尚用,倡导通俗,主张独创、文章各具特点。

18.东汉后期散文特点:

切中时弊、情感浓郁。

代表人物有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崇尚实用,讦直深刻,充满变革的思想,文风质朴,富于论辩色彩)

19.朱穆散文特点:

代表作《崇厚论》《绝交论》。

针对时俗而发,于阐明道理之中,蕴藏深沉的情感。

文风朴实无华,辞不迫切而深刻达意,没有汉末文章骈俪化的倾向。

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章

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30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70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10表(依年月摘记大事)、8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

(合称为“五体”)

2.《史记》的创作:

家族荣誉感激发的著史愿望;“李陵事件”激发的发愤心态。

3.《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①通过剪裁,保证历史叙述的完整和真实,以及人物命运与性格的揭示。

如项羽从揭竿而起到鸿门宴、霸王别姬的故事,体现了项羽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

②互见法。

即在人物的本传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经历和性格,在其他人的传记中描绘次要事件和性格。

既能突出人物主要性格,又能丰富人物形象。

(2)人物形象的刻画

1)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能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

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①善于描写同类情境下不同人物不同言行;②主要人物之间的性格对比;③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性格比衬。

3)在特定环境下突显人物性情。

常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

4)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①以独白写心理揭示人物性格;②以他人的语言揭示人物心理;③由作者在叙述与描写中直接点拨人物心理。

4.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内容西汉历史,叙事平实稳健,结构组织严谨,语言典雅凝练。

5.《汉书》对人物的神貌和性格的刻画成就:

①通过精彩的细节和场面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神貌;②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及其在环境中的语言、行为等的描写,细腻地揭示人物的微妙心理、曲折复杂的心态。

6.东汉时《吴越春秋》作者赵晔,记叙吴国越国历史,内容前后连贯成篇。

7.《吴越春秋》的艺术特色:

①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②刻画人物手法的细腻传神;③忠正耿介的伍子胥、深谋远虑的范蠡、忍辱图强的勾践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8.《越绝书》作者袁康、吴平。

记叙吴越争霸的历史,各篇相对独立,有地理、占气等专篇。

第三章两汉辞赋

1.“赋”是汉代的新兴文体,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2.赋分为骚体赋(以抒情述志为主)、大赋(以状物描摹为主)、抒情小赋(篇幅缩短,状物减少,抒情增加)。

3.西汉初期辞赋贾谊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4.贾谊骚体赋特点:

①抒情述志,情感浓郁;②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③也善于写景状物,文采可观。

5.西汉初期辞赋创作趋向是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由骚体到赋体的发展。

6.枚乘《七发》标志汉大赋的形成。

7.枚乘《七发》的创作特点:

①铺叙描摹,夸饰渲染;②没有真情实感,这是与骚体赋相比的根本性的转变;③遣词造语上走向繁难和华丽;④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8.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统称《天子游猎赋》,创作目的是炫耀才能。

9.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特点:

①丧失了真情实感;②空间的极度排比(方位、段落、句子、辞藻);③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④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10.司马相如《长门赋》特点:

①将陈皇后的遭际与自己的悲凉巧妙融合在一起,抒发悲郁孤愤之情;②抒情手法纯熟,情景交融。

11.扬雄汉大赋的特点:

①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写祭祀(《甘泉》《河东》);写京城外的繁华(《蜀都》)以及传统田猎(《校猎》《长杨》)。

②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③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

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不直言天子之错。

12.西汉中后期骚体赋:

①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

描写对李夫人的怀念;②刘歆《遂初赋》:

是纪行赋的开山之作,后代游记的先声。

③班婕妤《自悼赋》:

描写自己从入宫到被废的心路历程。

13.西汉中后期抒情、咏物短赋:

①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表达理性的洞察世事,冰体炭心;②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情感抒发热烈而直白;③孔臧《杨柳赋》《蓼虫赋》:

咏物短赋,托物言志;④王褒《洞箫赋》:

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14.王褒《洞箫赋》的贡献:

①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际遇和情感融入箫的描述;②只描写乐器和音乐,完整集中;③遣词造句,铺夸佶屈,情感浓烈。

15.东汉骚体赋创作:

①班彪的《北征赋》;②冯衍的《显志赋》,受屈原影响;③蔡邕的《述行赋》,主题为吊古伤今。

16.东汉赋体:

①班固《两都赋》:

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来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巨丽形胜,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两相比较,表达了班固尊崇礼义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

在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苑囿田猎、宫殿景观、山川物产之类为主,而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在谋篇布局上,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

②张衡《二京赋》:

模仿《两都赋》,加入了市井生活,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铺陈胪列,细致描绘,更加不厌其烦,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

《归田赋》:

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抒写怀抱,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③赵壹《穷鸟赋》《刺世疾邪赋》。

④祢衡《鹦鹉赋》:

以反讽手法,赞赏鹦鹉“顺从以远害”、“驯扰以安处”,实则自己困厄无奈的委婉表白。

正言曲说,加重了悲哀的浓度。

通篇比喻象征,抒情深沉浓郁。

第四章两汉诗歌

1.五言诗的起源:

①先秦民歌中偶尔出现一些五言的片段。

(不是真正起源);②西汉的乐府和歌谣中具有更多的五言成分;③到东汉初期文人的诗歌中,就产生了成熟的五言诗。

2.班固的《咏史》是五言诗正式产生的标志;班固的《咏史》和应亨的《赠四王冠诗》是最早可靠的五言诗;张衡的《同声歌》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

3.《古诗十九首》最初载于《文选》,产生于东汉末年,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如《迴车驾言迈》:

“迴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4.《古诗十九首》情思内涵:

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朴实的情感的思绪。

①思乡和怀人②闺思和愁怨③人生失意,游宦挫折

5.《古诗十九首》艺术表现特征:

①意蕴多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现风格(最鲜明的特点)。

②浅近自然、不假雕饰而富于表现力。

③情思与景物、情境的融合(比兴手法)

6.东汉末年其他五言古诗:

《文选》《玉台新咏》,《文选》中所选的是假托苏武和李陵的“苏李诗”。

7.乐府本义指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

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机关整理、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代乐府诗歌包括贵族、文人的创作和民歌。

8.最早对乐府诗进行分类的是蔡邕。

现在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最多)、杂曲歌辞等12类中。

9.“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指的是汉乐府民歌。

10.汉乐府民歌的题材内容:

①讽刺达官贵人:

《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②反映人民厌倦战争:

《古歌》《战城南》;③表现爱情婚姻:

《江南》《有所思》《上邪》《艳歌何尝行》《陌上桑》《上山采蘼芜》;④表现生活艰难和漂泊游荡:

《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艳歌行》《悲歌》⑤表达人生哲理:

《长歌行》《蒿里行》。

11.汉乐府民歌艺术表现手法的演变:

①与周朝民歌相比,增加了叙事性情节,甚至有的刻画了人物形象。

如《陌上桑》《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战城南》。

②抒情真挚浓郁,直抒胸臆。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

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

③形式和语言:

突破《诗经》四言诗为主的格局,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成为后世五言诗的定型;没有了重章复沓;语言浅近直白,多用口语对话,富于表现力。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诗歌

1.建安风骨是汉末魏初的一种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

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语言方面词采华美但又不假雕饰。

代表人物有曹操、曹植、建安七子、蔡文姬。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在思想方面,儒学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

3.曹操的诗歌创作:

曹操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多用乐府旧题,写汉末实事。

曹操的诗具有悲凉沉雄的艺术风格,大都写的高远阔大,语言质朴,气势雄伟。

4.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然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

5.《薤露行》《蒿里行》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6.建安诗坛最杰出的诗人是曹植,风格华丽壮大。

7.曹植的诗歌创作以曹操死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抒发进步理想和宏伟抱负,代表作《白马篇》;后期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代表作《赠白马王彪》。

8.曹植诗歌艺术特色:

①雄健豪放的诗风;②语言华美,表现为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③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

9.曹丕创作了第一首七言诗《燕歌行》。

曹丕诗歌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尤善写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