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9105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五四制)【最新】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选项的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①太阳能供热②电水壶烧水③火力发电④电热器取暖⑤火药爆炸

A.③⑤

B.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

2.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验满二氧化碳

C.取固体

D.读取液体体积

3.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中,分类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的是:

②③④

B.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②④⑤

C.由单质组成的纯净物的是①②⑤

D.属于化合物的是:

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水结冰后,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

C.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D.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5.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质量可能不同

B.世界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C.人造元素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

D.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的

6.元素周期表为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X3+

B.表中数据28.09是一个硅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C.X元素原子与铝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X元素应该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要除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所以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8.下列对爆炸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B.气体可燃物燃烧会发生爆炸,固体可燃物燃烧不会发生爆炸

C.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发生的缓慢氧化

D.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9.下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②③,可以得出白磷、红磷的着火点不同

B.对比①③,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C.对比①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D.水可以用来灭火,所以即使给②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

10.关于化学方程式

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加水

B.每2个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1个氧气和2个水

C.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1个氧气分子和2个水分子

D.每34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和18份质量的水

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氧气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78%、21%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C.空气是由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D.根据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12.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

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未填

 

A.上表中“未填”处应该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镁、铁、碳燃烧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Fe2O3炸裂集气瓶底部

D.如果用含碳量为0.03%的钢丝(铁和碳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基本上看不到火星

1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几乎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氧气可以作推动火箭升空的燃料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能少量溶于水中

14.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化学式用X表示)。

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硫醇属于化合物

B.乙硫醇是由碳、氢、硫原子构成的

C.乙硫醇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3

D.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5.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刘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C.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表现正价,那么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表现负价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二、填空题

16.多角度认识燃烧

(1)远古时代人类利用钻木取火将食物由生变熟,利用的是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

现在我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请写出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然气与煤、石油都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中因含有________(填符号)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对环境产生污染。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如高炉炼铁。

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铁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铁器时代。

(3)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这一事例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此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新】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施工明火可能是造成火灾的危险因素之一,施工明火为此次火灾提供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消防员利用中国无人机实时捕获图像,用高压水枪精确定点扑救,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请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火灾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

17.自然界中碳循环。

(1)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主要的温室性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地球“发烧”、灾害频发,成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最严重的问题。

分析上述材料——自然界中碳循环图,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②中,以石灰石为例,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在③中以石灰石为例,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在⑧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产生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和氧气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⑨中,消耗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除去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据统计,大气中每年新增CO2约为185~242亿吨,而其综合利用还不足1亿吨/年,仅靠碳的自然循环来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已不可能。

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化学家们正想尽办法用化学反应的手段使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①火电厂用碱液(主要成分NaOH)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获得化工产品碳酸钠(化学式Na2CO3)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常压、300℃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化学式CH4)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三甲基膦做催化剂,在高压、极低温度条件下,CO2和H2可以高效合成甲酸(HCOOH),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下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改进实验一—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电阻丝通电后铜丝会发热,热量传递到燃烧匙,引燃红磷。

在实验过程中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0-t1时间内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是否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

②t1-t2时间内,固体质量增加,是否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从微观的角度谈谈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加反应的磷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参加反应的红磷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四、科普阅读题

19.认识氨气

材料:

①氨气是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③降温至-33.5℃可变为液态;④1体积水大约溶解700体积氨气;⑤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⑥与氯化氢气体混合产生白烟(成分为氯化铵);⑦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

⑧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气;⑨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NH4C1)和熟石灰[Ca(OH2)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并且生成氯化钙和水。

(1)氨气的组成与结构

根据上述材料⑤,可以确定氨气是由_______________(填符号)元素组成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已知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它所生成的氮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14:

3,写出氨气的化学式并标注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负价元素在左)。

(2)氨气的性质

阅读上文,归纳氨气的化学性质(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的变化

Ⅰ.请分别写出工业和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变化③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编号)_______________。

a.氨分子的能量b.氨分子的运动速率;c.氨分子的质量;d.氨分子之间的间隔e.氨分子的化学性质;f.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g.氨分子的构成

Ⅲ.描述变化⑤的微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气的制备

Ⅰ.工业制氨气所用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选择此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

法收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若选择下图装置D进行收集,应从____________(填“a”或“b”)处进入。

(5)氨气的化学性质再探究

将氨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

提出问题:

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猜想1:

氨气

猜想2:

水;

猜想3:

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

纯净的氨气、蒸馏水、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若干)

请选择上述用品进行方案设计,将实验方案以及现象填写在下表中,仪器自选。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猜想3正确

 

五、计算题

20.测定碳酸钙片中的钙含量为测定一标签破损(如图)的碳酸钙片中钙的含量,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碳酸钙片中其他成分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

①称量烧杯的质量为20g,在烧杯中放入5片钙片;

②称取50g稀盐酸,用胶头滴管取稀盐酸逐滴滴到烧杯中,至不再有气泡放出,称量剩余稀盐酸的质量为17g;

③反应后,烧杯及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6.35g。

试通过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若按说明书服用,则每天通过服用碳酸钙片摄入钙的质量为多少克?

参考答案

1.A

【详解】

①太阳能供热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②电水壶烧水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③火力发电是煤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④电热器取暖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⑤火药爆炸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A。

2.B

【详解】

A、图中的过滤装置缺少玻璃棒引流,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C、取固体药品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不能正放,选项错误;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错误,故选B。

3.D

【详解】

A、由图可知,②中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③中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④中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①④⑤中物质都是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属于同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②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①⑤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②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④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但是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后,分子仍然在不断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核外电子发生了改变,但是原子核不变,不符合题意;

D、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构成臭氧和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A、元素的质量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同种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是中子数可能不同,故质量可能不同,正确;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错误;

C、人造元素一般用加速器或核反应堆通过一定的核反应而生成,不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化学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错误。

故选A。

6.B

【详解】

A、由图可知,X元素与铝元素处于同一族,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有3个电子,所以X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X3+,选项正确;

B、表中数据28.09是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知,它是一个硅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X元素与铝元素处于同一族,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有3个电子,则X元素原子与铝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D、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X元素与铝元素处于同一族,且处于铝元素的下一周期,所以X元素应该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选项正确,故选B。

7.C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错误;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但是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的维持大气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所以不能除尽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错误;

C、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而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二氧化碳会不断下沉,覆盖在着火物表面,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二氧化碳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时,达到爆炸极限,才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B、气体可燃物燃烧会发生爆炸,固体可燃物燃烧也会发生爆炸,如面粉,不符合题意;

C、爆炸是在有效空间内发生的剧烈反应,不是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②③中白磷和红磷都不燃烧,不可以得出白磷、红磷的着火点不同,不符合题意;

B、对比①③,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温度相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C、对比①②,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水底的白磷隔绝氧气,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符合题意;

D、给②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达到了着火点,满足燃烧的条件,可以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选项A不正确;

B、从微观角度来看,应是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1个氧分子和2个水分子,过氧化氢是宏观物质的名称,不能说个数,选项B不正确;

C、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就是反应时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故从微观角度看,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1个氧气分子和2个水分子,选项C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物质的质量比,应该是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和36份质量的水,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

A、空气中氮气、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分别是78%、21%,不是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份可以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如氮气可用于生产化肥等,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氮气、氧气等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但是二氧化碳等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根据氮气和氧气沸点的不同,不是密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

A、由图可知,铁丝中含碳量越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星越多,所以上表中“未填”处应该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选项正确;

B、镁、铁、碳燃烧是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反应后都生成一种新物质,所以镁、铁、碳燃烧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Fe3O4炸裂集气瓶底部,选项错误;

D、铁丝中含碳量越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星越多,含碳量为0.03%的钢丝中含碳量太低,所以用含碳量为0.03%的钢丝进行实验,基本上看不到火星,选项正确,故选C。

13.D

【详解】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常温下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不是常温下几乎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选项错误;

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推动火箭升空的燃料,选项错误;

C、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选项错误;

D、虽然氧气不易溶于水,但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足以满足鱼虾在水中的呼吸,选项正确,故选D。

14.B

【分析】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1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尚缺的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硫原子存在于2X中,则1个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2H6S。

【详解】

A、由分析可知,乙硫醇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B、乙硫醇是由乙硫醇分子构成的,乙硫醇分子是由碳、氢、硫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乙硫醇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2:

6=1:

3,选项正确;

D、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12×2):

(1×6):

32=12:

3:

16,其中硫元素的质量的比值最大,所以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故选B。

15.A

【详解】

A、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正确;

B、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必须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组成,如氯酸钾,故B错;

C、化合物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错误;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6.化学热

C、S、N

氧气的浓度(或反应物浓度)氧分子含量越多,氧分子与碳原子接触的机会多,反应速率越快温度与冬天相比,夏天的食物更容易变质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乘坐公交车;禁止私拉电线;不乱扔烟头(合理即可)

【详解】

(1)用钻木取火将食物由生变熟,利用的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煤、石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S、N、O,故反应物中也应含C、S、N、O,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故煤和石油中含有C、S、N元素;

(2)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氧气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高,故这一事例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氧气的浓度(或反应物浓度);

从微观角度来看,氧气的浓度越大,氧分子含量越多,氧分子与碳原子接触的机会多,反应速率越快;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如与冬天相比,夏天的食物更容易变质,就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反应速率快;

(4)施工明火可以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造成火灾;

高压水枪精确定点扑救,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好的方法预防火灾的发生,如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乘坐公交车;禁止私拉电线;不乱扔烟头等。

17.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面积的锐减

光合作用

【详解】

(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能源,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是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森林面积的锐减,会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而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面积的锐减;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