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9514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四章 单元高考过关

一、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1)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2),回答1、2题。

1.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

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1.B 2.C

解析 图示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坡度较大,加上能源以薪柴为主,由此可知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本地区可以通过开发小水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进而缓解水土流失。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3、4题。

时间

森林

覆盖率

耕地面

积/km2

年降水

量/mm

河流

含沙量

粮食平均单产

/(万kg/km2)

粮食总产

/亿kg

1975年

19%

333

420

10%

1.23

1.025

1995年

12%

478

350

35%

0.9

0.975

3.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人口增长过快

4.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D.光照条件变差

答案 3.C 4.B

解析 毁林开荒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是使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该区域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交界地带,植被的破坏主要是使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6.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开辟水资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答案 5.A 6.C

解析 甲位于大兴安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森林减少;乙位于内蒙古草原,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

乙地区为内蒙古草原,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下图是甘肃某地的土地荒漠化变化状况,这里是畜牧区与农耕区的过渡区,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所示地区1980~1998年,荒漠化土地不断增多,其原因主要是(  )

A.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

B.过度农垦造成的土地沙化

C.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D.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次生盐碱化

8.1998~2016年,该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  )

A.时值多雨时期,风沙活动得到抑制

B.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固沙的结果

C.大面积农垦使耕地面积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D.单位面积载畜量增加

答案 7.B 8.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畜牧区与农耕区的过渡区”,可知过度农垦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人口激增,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增加,便导致在农牧过渡区大面积垦荒种粮,故过度农垦是农牧过渡区土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小,是说明人们治理荒漠化的成效显著。

湿地率是某区域湿地面积与该区域面积之比,下图示意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回答9、10题。

9.该流域湿地率最大区域的年降水量是(  )

A.600~800mmB.400~600mm

C.300~400mmD.200~300mm

10.该流域(  )

A.湿地的水源直接来自大气降水

B.上游兴修水库有利于下游湿地的保护

C.限制河口湿地发育的主要因素是蒸发量

D.影响中下游湿地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人类活动

答案 9.A 10.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湿地率应该是各区湿地面积比例除以各区域面积比例,两者比值最大的区域,就是湿地率最大的区域;黄河下游,人类活动频繁,是影响湿地稳定性的最关键因素。

二、综合题

11.读山区护坡林的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________的作用。

(2)护坡林为什么能使地面径流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山坡上没有森林,从坡上到坡下径流量会__________,其含沙量将会________,从而在山地地区产生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4)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入河里会产生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保持水土

(2)护坡林能涵养水源,从坡上到坡下,会使下渗量和地下径流增大,地表径流减少。

(3)增大 增大 水土流失

(4)会使河流径流量增大,含沙量增大,河道淤塞,洪涝灾害频发。

解析 第

(1)

(2)题,由于护坡林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枯枝落叶能吸收一定量的降水,从坡上到坡下,会使下渗量和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第(3)题,如果没有森林,会使山坡上的地表径流增加,径流中的含沙量增加,从而产生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第(4)题,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入河流中,会使河流的径流量增加,含沙量增加,河道淤塞,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率30年间降低了50%~80%;亩均生物量不足20kg;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四 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是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hm2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料、草料为主,发展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

(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库伦”是草原地区牧民为了合理利用、保护草场而采用的一种方式。

下列结果是利用“草库伦”获得的是(  )

A.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

B.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C.改善了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收入

D.使草场退化加剧

(3)除建设“草库伦”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

(2)ABC

(3)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增强牧民保护草场的意识;②科学协调黑河流域的用水,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③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变游牧方式为牧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解析 第

(1)题,从图文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草场载畜量下降,黑河流域用水不当,导致生态恶化,出现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现象。

(2)题,建设“草库伦”将会逐步改善草场退化的情况。

第(3)题,要改善该地区草场的生态环境,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节约用水、加强牧场建设等方面分析。

13.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km2)

湿地比率(%)

1976

2251

88893

42.99

1986

3721

39639

19.17

2005

1973

19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变化特点:

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明显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

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灵活作答的能力。

第一个问题是描述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用心分析表格中各项的数据即可得出答案;第二个问题是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从湿地的生态效应的相反角度回答。

14.(2017·课标全国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

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它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 外来种入侵是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要求(如“林区”“入侵”“危害”),提取题干有效信息,推理出结论。

“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种子多”说明柽柳生命力顽强,繁殖快(易扩散);“侧向枝条多”说明其占地面积广,妨碍其它乔木幼苗生长,引起乔木林退化,森林树种趋向单一,森林结构变化;森林树种单一,又直接引起植食动物的食物构成单一,植食动物种类及个体数量减少,两者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