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9956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

【结】人教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

一、学习探究

1.《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

所以,有人批评说:

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

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2.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3.寻觅什么?

为何而寻?

寻了多久?

寻到了没有?

梁衡在《乱世中的美神》中说她在寻觅三样东西:

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

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她什么也不寻觅呢?

她恍惚茫然,若有所失,这只是她潜意识的动作,和后面的“最难将息”能一致起来。

寻觅的原因应该是她孤身一人,什么都没有,于孤寂中寻觅,结果是除了更加愁苦外,其它的什么都没寻到。

从词中看应该是寻觅到守着窗儿,到这时才静下来,呆立或枯坐在窗前;如果从她的经历看,应该是她的余生都在寻觅。

4.乍暖还寒时候是何时?

为何这时最难将息?

是因酒淡不能抵御急风吗?

从整首词看写的是秋季,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这时天气变化比较大,自然想起自己变故,所以最难将息。

“晚来风急”有的版本作“晓来风急”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为什么?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这愁太重了,心太凉了,酒入愁肠愁更愁,心里全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冰冷的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

结合“乍暖还寒时候”、“雁过”的时间、“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等,这首词应该写的是一整天事,而非一晚的事。

5.雁过于什么时间?

是孤雁还是群雁?

看到雁过才伤心还是更加伤心?

为什么说是旧时相识?

小学课本里有篇课文叫《秋天来了》,里面写到“秋天来了天气凉了。

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给我的感觉是雁过于天高气爽的中午时分。

至于是孤雁还是群雁我觉得都可以,孤雁正衬她的孤独,群雁则可以反衬她的寂寞。

个人感觉应是孤雁,因为黄昏时还下着雨呢,可见当时天气应该不是万里无云,大雁群飞的情景,一只受伤的孤独的大雁不就是词人自己吗?

看到雁过更加伤心了,那不就是曾多次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

可现在丈夫已经去世,怎么可能再传递他们情谊呢?

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种种情债汇集一起,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真乃“物

是人非事事休”。

6.词人有哪些愁?

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的'愁'有何不同?

这种情景,愁已到了极致,痛和赵明诚天上人间各半,悲同张汝舟的姻缘难全,伤大宋的半壁江山沦陷,恨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还用奸,苦自己形影相吊孀居晚年,愁漫漫余生如何捱过。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等等交织在一起,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素材挖掘

1.无端想起那个把酒东篱的女子,曾经将青梅嗅,也曾暗香盈满袖。

她的窗前,定是种满了梧桐;园中,定是绽开了芭蕉;桌上,定是采满了黄花。

心心叶叶的缠绵,点点滴滴的呢喃,伴着她,听潇潇暮雨,看云起霞飞。

她的脚边也许会有缭绕的香炉,她的碧纱橱里也许会有清香扑鼻的素笺。

那盈盈袅袅的是她采菊的身影,那平平仄仄的是她感性的语言。

她,曾在春色中弄花香满衣;她,曾蹴罢秋千,轻移莲步上兰舟;她,曾沉醉于藕花深处,不知归路。

那时年少,可爱调皮几分羞。

顾盼之间,芙蓉如面;低眉处,脉脉含情。

那时风流,一腔心儿托明诚。

她与他琴瑟和谐,绿水荡漾处,形影不离。

斟一壶酒,对一天明月;焚一盏香,眼与眼纠缠,心与心交汇,留一段千古佳话。

那时候,她只看到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那时候,她只与他尝绿蚁金樽,听笛声三弄;那时候,她只和他当窗理瑶琴,唱和共流水。

南渡、南渡,带来半生痛楚。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吹箫人已去,故园也成空。

肠断无人知。

独对美酒,终日凝眸。

那云中的锦书,摇红的花烛,黄昏滴雨的秋天,那残蕊的余香,满衣的清泪,朦胧的醉眼,是她风里雨里的牵挂。

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的黄昏庭院,那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奈,那酒意诗情

无人共的孤寂,那夜阑犹剪灯花的凄凉,半生的漂泊,使她两鬓生华,海角天涯,使她满眼清泪。

荷叶老,青露冷,把阳光四叠唱到千千遍,到凤凰台上忆吹箫,不见满庭芳,只有声声嗟叹声声慢;她手捧菊花,在一个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清晨,在天地间唱遍一个婉约的神话。

梦断

惊人处,九万里风鹏正举……

2.“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易安在九九重阳之日如是说。

醉花阴,道的只是人的身体吧?

若是连心都跟着一起醉了,那也不会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说了。

易安那如水的人,被名为时间的业火烧为了灰烬,遍寻不着。

而易安那如水的魂,却丝丝缕缕地缠绕在这飘香的墨迹之间,一化千万。

把手指插入着字句之间。

易安从我的指缝间闪身而过,留下微微凉的湿意。

易安,那可是你积蓄了百年的泪?

淡淡伤感淡淡愁绪,林妹妹那如泉的眼眸亦流不出你这般多情来。

斟一杯酒,正要入口,又颓然放下,任它在黄昏之中凉去。

此刻,你的眼定是在盯着那暗色的金猊,为它肚中早已化作尘埃的香料而伤感。

只是红袖添香的闲致,却不知你有否?

秋意溶溶,却不知是你润湿了秋还是秋浸润了你。

手在半空

中一挥,边搅出了点点水花,更收获了满满一袖的被湿意俘虏的菊香。

再一抖,那菊的魂边化作一缕香尘,自袖中飘出,又渐消弭……

悔不该!

3.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建炎三年六月,他被命为湖州知州去了建康,没想到,这一去,便是永诀。

他积劳成疾病逝了。

把她孤零零的留在了世上,还有那些珍贵无比的金石文物。

她,丢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梦一场的26年,遗留给她的,只有回忆,幸福的回忆。

那时金国人已经打到了建康,他们一生的心血,大部分也在战乱中瞬时化为乌有,在风雨飘摇的的动荡岁月,沉甸甸的担子,中国文化的精粹,就这样无情的压在了她的身上,压在了

这个亡国丧夫的弱女子身上,“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可是她扛起了,毅然决绝的扛起了。

终于建廿四年四月交给了朝廷。

她舒了一口气,印着沧桑的面庞上,终于出现了一道绝美的弧形。

但这口气安稳了仅仅一瞬,那时候的南宋朝廷已无力再来照顾那些金石文物了,她,为了它们,也为了自己,再嫁了,或许有人会怪她,那些曾经和赵明诚的海枯石烂,就这样忘记了吗?

可是,她毕竟是个女子呀!

也需要一个坚实的肩膀靠一下。

可惜,她选错了,那个花言巧语的张汝舟竟是为了自己的所剩无几的文物,他原来一直就觊觎那些文物!

可是她忘记了,她岂是封建礼教下那种无知的弱女子!

她巧妙的为自己留下了尊严,为他和赵明诚留下了爱情的见证—金石文物。

做完这些,讥讽嘲笑随即而来,可是她累了,如同一叶扁舟,在颠沛流离的大海上独自漂流......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4.二游戏笑开青春

那时的天空澄澈的如同阳光下透明的玉石般清晰,那时的风轻柔的如同娇美的女子轻盈的舞步般飞扬.她,罗衣轻飏,荡起在美好的豆蔻年华,双手紧紧抓住翠绿的蔓延藤条,笑得那么清脆,那么明朗,念想,明媚的阳光斜照在幽静院落,她,温暖的笑靥~灿烂了整片蓝天!

那是属于她自己梦幻的角落,梦里有他!

三一生只为你

她邂逅了他,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门当户对吧。

一个才女,一个才子,要怎样的幸福才能配得上这对情笃爱深的恋人?

她说“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多莫俏皮呀!

她怎么不知梅花虽美,对于他,那赶得上他才貌双全的娘子美呢?

这样的玩笑,不正是说明了她对幸福爱情的执着追求吗?

柔情婉娈得她,不知该怎样来形容幸福的生活了!

这该是怎样的一对神仙眷侣呀?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个在远方求学,一个在家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呆呆的看着远方飘浮的云,看着空旷的天空,看着来来往往却未曾相识的船只,她,只是希望,只是盼望一封家书,哪怕只有三个字:

我很好.

是一个下雨天吧,她醉了,心里牵挂的只是他.此时此刻的他在干什么?

他歇息了吗?

抑或仍在挑灯苦读?

抑或还在潜心考证?

抑或风雨夜行……春夜还寒,缺人照料的他,可晓得添衣加被?

可别着凉了哟!

她一直都在重复,她怕,是不是自己的韶华正在被无情的腿去,顰着的愁眉,渺远的思绪,也只是为他.

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气节,一种为了文化可以牺牲一切的气节。

一个潜心研究金石学,一个辅助他,最后帮他完成了所有的收集工作,写了(金石集后序)。

这样,不离不弃,他们所遭受的苦难是我所想不到的,但我看到了他们的微笑,在明亮的天空上回荡,荡出一首永不停息,不朽的诗歌~!

5.一一个人的旅程

为了她,我一个人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开始一个人的旅程,远离繁华,寻找属于她属于我的一份安谧,从灯红酒绿的如今寻觅到颠沛流离的宋代.那个时代,应该有一首悠远而悲伤的挽歌,感天动地,情愫绵绵,却又无可奈何.她,就是那首挽歌.在满是伤痕的沉甸甸的历史长河中,那首挽歌,如此,独特而凄美.我想,那个时代,已经刻录下了她的隽雅音容,而其实她已经屹立了1000年,就这样笔直的,挺立的,屹立在中华文明的最前端,她的精神,虽共工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他的灵魂,在某个纯美的领域永垂不朽~!

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也许是易安南渡以后另一种生活的真实写照了。

于是在一个又一个梧桐夜雨之时,易安都无法安息。

如今又是黄花再开之时了,可是明诚何在?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她知道如果此刻明诚还在身边的花,他一定会摘下最美丽的那一朵为自己戴上的……罢罢罢!

明诚已去,不想也罢!

忆起明诚,只会图添自己的烦恼而已,空恋自伤情。

只是心中仍然忍不住在隐隐的痛着。

抬头间,无语问苍天,却只见大雁北归。

不禁亡国之恨再起!

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南渡之苦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愁到了极致。

即使不看她的《声声慢》,不算她的《醉花阴》,只看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也就可以看出此时的易安已经是愁到了何处!

觉来不禁令人心痛!

古来万事东流水。

原来一切不过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也许正是这沧桑世事才使易安顿悟了。

所以经历了如此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后,易安不再寻寻觅觅。

而是在每一个东篱把酒黄昏后勤修《漱玉词》,在冷香倪之时拷撰《金石录》。

日日夜夜,月月年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观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终于,她成功了!

战胜自己的愁苦的易安为世人留下了字字珠玑的漱玉词与那难得的金石录。

她终于舍弃了自己的黄花之愁,而留下了一篇篇留传千古的名词佳作!

回眸易安的一生,易安易安,何易而安?

又何安而易呢?

他曾经在历史的黑夜中蹒跚的走过,而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易安,终于走上了成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坛上最光辉耀人的女词人!

终于成就了名垂青史的李清照!

易安易安,何易而安?

何安而易呢?

哦!

易安啊,原来你是在以自身的行动来告诉我:

只要战胜自己就可以易而安之。

7.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

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样的一首词淋漓尽致的道出了易安的生活的艰辛。

不禁感慨:

易安易安,何易而安,何安而易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呢?

这就是易安初期生活的快乐写照。

处于两宋之交的她,在北宋灭亡之前,她享受着贵妇般的生活,幽情雅趣自不会少,于是一篇篇吟酒惜花之作便应运而生。

那时候的她真的愁为何物。

直到十六岁嫁入赵家的那一刻,世人都为她祝福,祝福她可以继续她的幸福生活。

起初的一切也正如世人所愿。

她与丈夫赵明诚幸福的生活着,她会夫唱妇随。

她会与明诚对酒当歌,明诚也与她品香茗而作诗,他们还会一起考究金石之道。

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

然而幸福终究还是短暂的,天不遂人愿,这短暂的幸福过后接踵而至的却是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南渡之苦这一连串的不幸!

8.一方斜阳铺成诗笺,把水中那棵被柔风摇动的柳树,想象成你写诗的模样。

黄莲树下,琵琶声声。

你夜夜点一盏灯,让跳动的火焰将书卷的墨香点染眉心的红痣。

捧读你静坐窗下的剪影,是秋风的乐趣;捧读唐诗宋词的意韵,却是你唯一的感动。

曙光浮浮沉沉,夕晖明明灭灭,岁月枯枯荣荣。

多少次掀开季节的窗帘,却未能寻到你无语的花影;多少次扣响思念的檐铃,却未能听到你透明的笑声。

煮一壶温暖的香茗,旧年的雨露就象清澈的泪,淡淡的甘甜之余隐隐有一丝寂寞的苦涩。

为何你的一生,是情诗情句垒积起来的一生,从多情走向多情,从寻寻觅觅走向冷冷清清,走向沧凉沉郁,走向晓风疏雨萧萧的归来路。

从旧愁走向新愁,你足足走了一生啊,可你还是没有走出心头上的愁字。

你的愁字有说不尽的意味,有无尽的美好。

如风过浩渺的湖面,如夕暮蒙蒙中的秋色,如窗前憔悴的黄昏疏雨,如年年插在雪里醉醺醺的梅花。

空寂夜空,一对深情的眼睛满含期盼。

独坐黄昏,等雁鸿飞来,任残阳淹没希望。

萧声纷纷如雨,无意中淋湿你的双眸。

是诗意的日子很消瘦。

且坐在自己的影子里,

读风,读月,读云。

任寂寞的游思为你抒情,写下不朽的诗章。

相聚,在你心中是美的;分别,只有在你诗词中才美丽无双。

连同那绵绵的恨意,开出绝世的忧郁之花。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河时灭?

柔弱的你尽仰天长叹:

“恨生非男儿,不能跃马挥戈,驰骋疆场……”

绿红肥瘦也罢,不过江东也罢,你那一鸿颤栗的情愫已深深的播撒进亿万人的心田之中了。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人比黄花瘦的不仅是你,万千心事难寄的不仅是你,乍暖还寒时凄凄惨惨戚戚的也不仅只你。

可你抬头低首之间,有一种破裂的声音令你不能忘怀。

总见感悟的碎片闪着花的光芒,缀满遗憾。

于是泣血撰写《金石录》完成了亡夫遗愿……

带伤的鸟儿跌落满枝的寂寞,再愁一千零一遍也不堪回首。

任表白枉自伫,白发欺人,只一种滋味浓在心头。

又溢出心头。

9.我伫立在烟波浩淼的江边,望江楼上,那个终日凝、柔肠愁结的思妇,还是易安。

多少次,她送夫千里,多少次,欲语还休。

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神伤,有谁会知?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有谁体会?

载不动的许多愁,有谁分担?

如今分担?

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语泪先流?

纵有横世才情,身为女子,易安却更家希望与丈夫朝夕相对,比翼双飞,无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红颜渐老的易安多少次独坐幽寂冷清的院落,看尽西风卷帘的无情,失落在人比黄花瘦的伤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

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满地黄花堆积的深院中,目送这位千古丽人.。

此时,我倘徉在蓑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怎耐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

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

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

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

哎!

我能葡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欣中荡的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溯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

~

心中的易安渐行渐远,我想留住这位宋朝走来的曼妙红颜,却无法挽留,聊作此篇,以纪念我心中的李易安,纪念远逝的词

魂.

10.我已心的维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跫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沉淀的瑰宝,已此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

我追寻易安的足迹,追寻那个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的身影,追寻那个才情国人,婉约清丽的闺阁女子的倩影,追寻那个终日凝、柔肠愁结的思妇的背影,追寻那个颠沛流离,晚境凄凉的落泊红颜。

我走进那个书香飘溢的庭院,探头窥见正直豆蔻年华的易安.她来了。

踩着小碎步,拈着香汗巾,顾盼生姿,眉宇间自有一种风采.她看见院中伫立着一位陌生人,不禁心慌,未语脸先红,急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吧青梅嗅’’。

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宅门拐角外的背影,目送这位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我头望天高云淡处,雁过无痕。

我流连在露浓花瘦的塘边,看尽塘中的绿肥红瘦,看见一位婉约清丽的妙龄女子泛舟湖上,误入藕花深处,浆声冷冷,‘‘惊起一滩鸥鹭’’,是易安。

此时的她双颊微红,高唱‘‘兴尽晚回舟’’,双浆轻摇,向莲花更深处漫溯.我站在她身后,目送这位沉醉不知归路,薄汗轻衣透的女子.我远眺,藕荷人连天,江月满星辉。

11.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

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

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12.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

那愁情深深深几许?

蚱蜢舟也无能为力。

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13.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

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

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

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

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14.“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这是情窦初开的李清照,天真灵秀里有着好奇与大胆。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一次次沉醉的记忆,一阙阙生活的欢腾。

记得的不是暮色长亭,而是把盏言欢的郎情妾意;不是惊飞的水鸟,暗香盈盈的荷花,而是人乐我乐众乐融融的光景。

这是少妇李清照:

快乐,妩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丈夫走了,妻子瘦了。

云是愁云,雾是迷雾,茜纱窗前,夜凉如水。

夕阳西下,疏篱隐隐约约,菊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一缕又一缕,乱了独酌女子的心绪。

风儿轻轻卷起珠帘,仿佛撩开一帘心事。

一个女人就在这样的景致中酝酿着自己的感情。

这是思夫的李清照:

感伤,浓情。

三、素材储备

莎士比亚经典台词

(一)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鉴赏:

第一段出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是莎翁的一句名言。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现在引申为在面临问题,两难情况下的犹豫彷徨状态!

第二段话,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是在赞颂人,讴歌人性。

但是仅仅从字面意思理解是不能体现莎士比亚的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的发展几乎已经达到了顶峰,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人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杰作。

讴歌人,赞颂人性是文艺复兴的从未偏离的核心思想,这在这里得到了再次的体现。

2.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

她的词雅致清秀,独树一帜,具有女性独有的细腻,这使她成为婉约派的代表。

这位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际遇的深沉伤感。

南渡前的李清照不甘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经常批判、抨击封建礼教,而南渡后,李清照用诗笔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

反对偏安,主张北伐。

国恨家仇,时时燃起她心中爱国思想的火花。

点说 女人,自古就被认为“无才便是德”,而她,却偏偏才华横溢。

她也曾因才华而骄傲并挥写浪漫人生,她也曾因才华而遭误解受尽冷落讥讽。

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再次纵览李清照那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的一生!

她的成名,是历史的造就,是上天的磨炼,是炼狱的铸就!

国愁,家愁,情愁,她时而被夹在其间经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

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终造就了她——一个万古愁心的乱世美神!

她“巾帼不让须眉”,她把国事放在心中,经历了无数坎坷,遭遇了无尽愁情,命运的悲惨没有把她击垮,反而使她具有了光照千古的生命。

3.名人评价李清照

宋代·王灼: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碧鸡漫志》卷二)

宋代·朱彧:

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

易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

诗之典赡。

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

(《萍洲可谈》卷中)

元代·杨维祯:

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词翰,一诗一简,类有动于人。

然出于小听挟慧,拘子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性之正。

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师表六宫,一时文学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议矣。

(《东维子集》卷七)

明代·杨慎: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词品》卷二)

明代·王世贞:

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于野、美成、少游、易安至也,词之正宗也。

温、韦艳而促,黄九精而险,长公丽而壮,幼安辨而奇。

又其次也,词之变体也。

(《弇州山人词评》)

清代·沈谦: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