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0455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知识手册.docx

《急救知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知识手册.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救知识手册.docx

急救知识手册

一、家庭急救

一、家庭急救概说

家庭急救的意义

我们希望您和家人一生都遇不到突发急病、意外伤害和灾害,但是万一遇到了,最可能及时救护患者的就是家人。

如果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家人及时采取了正确的救护措施,就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伤病的危害,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防止出现后遗症。

因此,平时多了解些家庭救护的知识,对您和家人的健康、平安十分有益。

消除家中危险因素

有很多意外伤害就发生在家里,比如失火、煤气中毒、触电、外伤等等,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常提醒自己做到:

居室内和楼道里不准堆放易燃杂物。

离开家时,关闭家用电器的电源。

做完饭后,关闭厨房中的煤气灶开关。

冬季用煤火取暖时,保证烟道通畅。

登高拿取物品时,要踩稳充当梯子用的物件。

儿童做功课时,正确使用并保管好锋利和尖锐的文具。

不要把有毒液体装在饮料瓶里,以免家人误饮。

药品、清洗剂、开水、刚用过的熨斗等要放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

儿童在玩耍、跑跳的时候,嘴里不要含着糖块、笔帽、玻璃球等小物品,以防发生意外。

不要让婴幼儿玩塑料袋,以防蒙住头、遮住口鼻,阻碍呼吸。

刚会翻身的婴儿睡觉时,成人要加强看护,以免婴儿翻身成俯卧位是口鼻被枕头堵住,导致窒息。

诸如此类的注意事项还有许多。

请大家举一反三,高度重视,这样才能杜绝家中出现意外伤害。

怎样呼叫急救车

当您发现家人突发重病或受重伤的时候,请尽快拨打急救电话999或120,请求急救服务。

您拨通电话后,一定要把以下情况说清楚:

您或其他现场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伤病者的大致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伤病发生的原因和明显症状。

要求急救车到达的具体地点和该地点附近的明显标志,如建筑物或公交车站等。

 

待急救电话的接听者告诉您可以挂电话时,您再挂断电话,然后马上派人去等候急救车,同时要保持您或其他现场联系人的电话畅通。

学会检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人的生命体征;检查这4项体征,对于识别患者所患疾病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体温。

其方法有3种:

腋测法、口测法和杠测法。

其中腋测法最常用,即先将患者腋窝汗液擦干(有汗会使腋窝降温),然后把体温表的汞柱甩到36℃以下,将水银端放在患者腋窝深处,让患者将体温表夹紧,测量5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检查脉搏。

正常成人每分钟心跳次数为60~100次,儿童(1~8岁)为80~120次,婴儿(1岁以下)为120~140次。

触摸桡动脉检查成人和儿童脉搏时,应将3个手指尖放在患者腕横纹上方拇指一侧的凹陷处,可感觉到桡动脉搏动;触摸肱动脉检查婴儿脉搏时,应将两个手指尖放在患者上臂内侧的中间并向骨头(肱骨)上按压,可感觉到肱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检查意识丧失者的脉搏时,先摸到患者喉结(甲状软骨),再将两个手指尖放在

 

喉结和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可感觉到颈动脉搏动。

检查时要注意脉搏是否规律,是否过快或过慢、忽快忽慢、忽强忽弱等。

检查呼吸。

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每一次起和伏就是一次呼吸。

正常成人每分钟呼吸次数为16~20次,而儿童为20~30次,婴儿为36~40次。

观察时,注意患者呼吸的深浅和规律、呼吸是否费力。

患者呼吸困难时嘴唇和皮肤会出现青紫。

检查血压。

患者在检查前休息5~10分钟,然后取仰卧或坐位,肘部和血压计在同一水平,用标准血压计测量患者动脉血压。

正常成人收缩压(高压)为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为60~89毫米汞柱,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脉压)为30~40毫米汞柱。

安全用药

您在服用药品时注意

按医生处方或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时间间隔服药,不要随意延长或缩短服药时间。

按医生处方或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药量服药,药量不够达不到预期效果,药量过大会引起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您在保存药品时注意:

把药放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

过期、变色、变质的药品要扔掉。

药品要与药瓶或药袋上的药名相符,不可错放。

内服药和外用药要做好标记并分开存放,保管好药品的说明书,以备查阅。

需要冷藏(如滴眼液、胰岛素等)、避光(如硝酸甘油、维生素C等)、防潮(如干酵母、复方甘草片等)的药品要放在符合保存条件的环境中。

配备家庭急救箱

家里常备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急救箱,放一些必要的急救用具和药品,有助于及时救护突发伤病的家人。

急救箱应包括的物品见下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体温表

1

三角巾

2

纱布绷带

1

纱布块

2

棉签

1

创可贴

1

别针

4

剪刀

1

镊子

1

塑料或橡胶手套

2

退烧药

1

黄连素

20

烫伤药膏

1

清凉油

1

红霉素软膏

1

 

除以上物品外,可根据家人的健康情况和家庭条件配备其他药物和用品。

生活习惯与急症

生活和饮食习惯与急症的发生关系密切。

如暴饮暴食常会引起消化系统急症,熬夜、过于劳累、吸烟、酗酒常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预防急症的发生要从养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做起:

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工作。

坐的时间不要太长,尽量多走动。

无论看球赛还是打扑克,情绪不要过于激动。

切忌暴饮暴食,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不过量饮酒,不吸烟。

 

天热时注意防暑,天冷时注意保暖,防止气温变化对身体的伤害。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可减少或避免急症的发生。

家庭和睦与健康

和睦的家庭氛围会使人心情舒畅,情绪舒缓,对防止和控制疾病十分有益。

如果家人之间经常争吵,就会使人的精神压抑、紧张、引起许多急症的发生,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怎样保持和睦的家庭氛围呢?

对患有疾病的家人要尽量给予耐心的照料。

对工作比较繁忙、劳累的家人,要尽量少用琐事打扰他。

家人之间多交流,多说使人高兴的事情,不提过去的不愉快事情。

家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孩子要尊敬长辈,父母要心平气和地教育,避免态度粗暴。

家人之间一旦发生争吵,不要说伤感情的气话,并善于及早结束争吵。

 

二、急危重症的救护

心肺复苏的方法

常温下,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就可能造成无法恢复的损伤甚至死亡。

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马上打电话呼叫急救车,并及时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这就有可能维持患者的生命。

心肺复苏是在人的呼吸、心跳停止时通过专业人员一系列操作,给患者建立人工的血液循环,从而向全身各个脏器供血供氧。

心肺复苏法是一套完整的抢救方法,若要正确地运用,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必要的技能。

心肺复苏的主要方法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最常用的方法是,救助者向患者对口吹气。

如果患者的嘴不能张开,也可口对鼻吹气。

一般情况下,人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虽然低于空气中的21%,但也有16%,所以救助者将气体吹入患者的肺部,可以维持患者对氧气的最低需求量。

心脏位于胸腔中间偏左部位,在胸骨的后面。

胸外心脏按压,可以改变胸腔内压力和容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的输出血量达到正常时的1/4~1/3,从而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

 

附表1:

现场心肺复苏的简单步骤

救护者在患者耳边呼唤并轻拍患者肩、臂,观察患者是否有反映

 

有反映无反应

检查患者的情况高声呼救,寻求旁人帮助

保护患者拨打999或120呼叫急救车

呼叫急救车或速送患者去医院畅通患者呼吸道,检查呼吸

 

有呼吸无呼吸

按昏迷患者处理口对口吹气2次

等待急救车检查患者脉搏

 

有脉搏无脉搏

继续人工呼吸实施心肺复苏法(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吹气交

等待急救车替进行)

等待急救车

附表2:

成人、儿童及婴儿心肺复苏知识要点

成人(8岁以上)

儿童(1~8岁)

婴儿(一岁以下)

人工呼吸法

口对口吹气

口对口吹气

口对口鼻吹气

吹起速度(次/

10~12

12~20

12~20

检查脉搏的位置

颈动脉

颈动脉

肱动脉

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

胸骨下1/2段

胸骨下1/2段

两乳头连线之下

按压方法

用双手掌根

用单手掌根

用中指和无名指

按压速度(次/分)

100

100

100

按压深度(厘米)

4~5

2~3

1~2

按压与吹气的比例

300:

2

300:

2

300:

2

注:

救护者需要经过心肺复苏专门培训,方可进行上述操作。

 

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的使用

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AED,是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的英文(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的缩写。

心脏骤停主要是由一种叫“心室颤动”的心律失常引起的。

AED能自动识别这种心律失常,并自动发放电能使其终止,以此挽救病人生命。

AED与心肺复苏术联合应用,基本操作程序如下:

确定患者已经心脏骤停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999或120.如现场配备有AED,应立即取出并准备使用(可要求现场的另一位救护员或旁观者协助)。

如果经检验确认患者呼吸停止,要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

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持续2分钟。

把AED放在患者身旁,打开AED的电源开关。

解开患者胸前的衣服,擦干患者胸部的皮肤。

按照使用提示,将AED的两个电极片分别贴在患者左下胸和右上胸部位皮肤上。

停止心肺复苏抢救,提醒现场所有人,包括抢救者自己不要接触患者,等待AED分析心律。

若AED显示“建议电击”,应再次大声提醒现场所有人不要接触患者,并确认没有人接触患者。

按下“电击”键除颤。

除颤后,继续心肺复苏抢救(2分钟),之后由AED分析患者心律。

若AED显示“不需电击”,应立即再次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持续2分钟,之后由AED分析患者心律。

 

在患者尚未恢复知觉或专业医务人员尚未到达前,应重复心肺复苏和AED的交替应用。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一时性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

心绞痛是由于向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变狭窄或发生痉挛,引起心肌缺血而致痛。

心绞痛发作时人会突然出现胸闷、气短、胸骨后疼痛,有压迫、发闷或紧缩感,有时有灼烧感,有时疼痛还放射到左肩、左肩内侧或达手指、下颌、颈部等处,多在从事较强体力活动时发生,一般休息3~5分钟后可缓解。

如果发生心绞痛,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就地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卧位休息,切勿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

在血压不低于平时水平的前提下,此药1~2分钟起作用,半小时后作用消失。

90%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有效,且多在3分钟内生效。

血压低者不能服用硝酸甘油。

疼痛缓解后,继续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活动。

如果疼痛持续不能缓解,应及时呼叫急救车。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严重阻塞或痉挛,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可有心绞痛的历史,但也可从来没有类似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常有先兆表现,如近期心绞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服用硝酸甘油的效果不如以前,还伴有恶心、呕吐等。

心肌梗死发作时,疼痛部位、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更剧烈,持续时间长,有濒死感,同时有面色苍白、出大汗、烦躁、恐惧、恶心呕吐等证状。

这时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刻让患者就地休息,对其采取和救护心绞痛患者相同的措施,尽快叫救护车。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的状况。

患者自己不要动,尽快在医务人员的监督下将患者送到有抢救条件的医院。

 

中风

中风也叫脑卒中,包括两种情况:

脑梗死(脑血管被阻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和脑出血(脑血管破裂出血)。

这两种情况的症状相似,紧急处理的方法也一样。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糖尿病的患者,突然头晕、头痛或晕倒,随后

 

出现口眼歪斜、流口水、说话含混不清或呕吐、一侧肢体瘫痪等证状,就很可能是中风,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不要摇晃患者,尽量少移动患者,进口呼叫急救车。

宽松患者的衣服。

如果患者清醒,让患者半卧或半卧休息。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可将患者摆放成侧卧位,头稍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出患者的假牙,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防止患者将其吸入肺中。

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和脉搏,不要给患者进食、喝水。

 

休克

休克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严重腹泻、药物过敏等。

发生休克时,患者血压低于正常值(血压<90/6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浅而急促,脉搏快而微弱,急躁不安,嗜睡直至昏迷,生命处于危机之中。

休克能导致脑和身体重要器官缺氧,会危机生命,应采取以下救护措施:

 

呼叫救护车,并检查的呼吸、脉搏,有外伤出血时要立即止血。

让患者躺下,把双脚垫高过胸,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有条件时给患者吸氧。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可以将患者的头和肩垫高,以利于呼吸。

给患者盖上毯子或被子保暖。

监测并记录血压,直到救护车到来。

 

昏迷

昏迷就是持续的意识丧失。

当人脑的正常功能受到严重干扰时,人往往会陷入无直觉的状态,大声喊叫或摇动均不能使其醒来,这就是昏迷。

昏迷可以缓慢地形成,也可以突然发生,救护措施:

 

当发现患者昏迷时,要立即检查他的呼吸、脉搏。

如果呼吸、脉搏消失,说明患者已经发生心搏骤停,此时应立即呼救,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术。

对有呼吸、心跳的患者,首先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然后将他摆放成侧卧位(复苏位),并紧急呼救。

在急救车到来前,不宜自行变动外伤后昏迷者的体位。

 

昏厥

昏厥就是短暂的意识丧失。

这是由于供给大脑的血液突然减少所引起的。

人昏厥前可有突然头昏眼花、浑身无力、面色苍白、出虚汗,但也可能没有先兆,突然昏倒在地。

患者可有双眼凝视、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现象。

处理方法是:

患者出现昏厥先兆表现时,应立即蹲下或坐下,以免摔伤。

如果患者呼吸、脉搏存在,让患者躺下,把双脚垫高过胸,有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

宽松患者的衣服,打开窗户,使其呼吸通畅。

如果患者清醒后仍有下列症状,应尽快呼叫急救车或送医院。

这些症状是:

大汗淋漓,持续头痛、头晕,口唇青紫或面色苍白,不断地恶心、呕吐,胸痛、胸闷,脉搏过快、过慢或脉律不整齐,血压明显

 

低于或高于平时水平等。

即使症状完全缓解,也要送患者去医院检查昏厥的原因。

 

呼吸道异物堵塞

某种疾病(如脑血管后遗症)和不良的进食习惯(如吃饭时说笑、吞咽过猛,小孩边跑边吃果冻、花生或嘴里含着笔帽、玻璃球等),是造成呼吸道堵塞的常见原因。

部分堵塞危害较轻,完全堵塞则会危机生命,患者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扶颈部,出现憋气和剧烈的咳嗽,呼吸困难,张口说不出话,口唇青紫,严重时会昏迷。

常用的抢救方法如下:

如果患者呼吸尚可,能说话、咳嗽,尽量鼓励他咳嗽,并让他弯腰,拍打他的背部,协助他把异物排出来。

如果患者不能说话、咳嗽,呼吸比较困难,但神志清醒,能站立,可采取上腹部冲击法解救。

即急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环抱患者腰部,让患者弯腰,头向前倾。

急救者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紧握在握拳手之上,两手用力向患者腹部的后上

 

方挤压,约每秒钟挤压一次,可连续5~6次,每次挤压动作要明显分开。

患者也可以采取上述方法自救,将自己脐上两横指处压在椅背、桌边、床栏杆等硬物处,连续向腹部后上方冲击5~6次,直至异物排出。

如果患者是孕妇或由于肥胖不适宜使用腹部冲击法,急救者可挤压患者胸骨下半段,方法同胸外心脏按压。

连续按压5次后观察效果,无效时应重复进行。

如果患者出现昏迷,要扶他仰卧,并紧急呼叫急救车。

如果患者心跳、呼吸终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直至急救车到来。

 

婴幼儿窒息

常见的婴幼儿呼吸道堵塞的原因有俯卧时被枕头堵住口鼻,或是脑袋钻进塑料袋里蒙住口鼻等,如不及时解救,常可发生窒息等。

防治方法是:

三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可以俯卧睡觉,以免口鼻被枕头、被褥等物品堵住,自己又翻不了身而发生窒息。

刚会翻身的孩子自睡觉时,成人要加强监护,如果孩子俯卧睡觉,则不要束缚他的双臂,使孩子可以抬头、动臂或双手支撑,避免窒息。

不要给孩子玩塑料袋等对孩子有危险的物品。

 

发现孩子呼吸道堵塞,要立即解除造成窒息的原因,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同时观察孩子的呼吸、脉搏是否正常。

如果呼吸、脉搏不正常或停止,要立即呼叫急救车,同时进行心脏复苏抢救。

 

哮喘

哮喘全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

多在初春、深秋及气温变化明显时发病。

也可因患者接触过敏源(如花粉、尘土、螨、药物等)引起。

哮喘发作时常会流鼻涕、咳嗽等,继而声音嘶哑,咳嗽时发出“空、空”声,吸气尤其费力,有吹哨一样的哮鸣音。

患者口唇青紫,烦躁不安。

缓解哮喘的方法如下:

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如果患者还在致敏的环境内,要尽量设法离开。

让患者坐舒适,不要躺下,给患者吸氧;帮助患者用常备药物如气喘喷雾剂等进行治疗。

安慰患者,帮其克服恐惧心理,能减轻哮喘症状。

如呼吸困难未能缓解,要尽快呼叫急救车送医院。

预防哮喘发作的方法如下:

注意保暖,少患感冒,特别是在天气忽冷忽热的时候。

保持室内空气既不过于干燥,也不过于潮湿。

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和不洁空气。

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和防寒能力。

 

癫痫大发作

癫痫大发作俗称羊角风,是由于短暂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常不定期反复发作。

大发作前患者常用头痛、心绪烦乱,接着尖叫一声,倒地后不省人事,四肢僵硬,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或血沫,还可能尿失禁,一般持续几分钟。

保护患者的措施如下:

不要硬搬、硬压患者的肢体,以防患者骨折或关节脱臼。

尽快移开患者周围有危险的物品。

尽量取出患者的假牙,宽松患者的衣服。

发作缓解后,患者常转入昏睡,这时应将患者摆放成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呕吐物排出。

尽快呼叫救护车送患者到医院诊治。

绝大多数患者经过系统治疗,疾病可以得到控制。

 

中暑

人长时间受到烈日暴晒或又热又湿的环境里,身体虽然大量出汗,但不足以散热,就会发生中暑,出现皮肤苍白、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出现高烧、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

解除中暑的方法有:

迅速把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坐下或躺下,宽松衣服,安静休息。

 

迅速降低患者体温,可用冷水擦身,在前额、腋下和大腿根处用浸了冷水的毛巾或海绵冷敷。

给患者饮用加糖的淡盐水或清凉饮料,补充因大量出汗而失去的盐和水分。

患者病情严重时要注意其呼吸、脉搏,并尽快呼叫急救车送医院。

 

发烧

正常人腋下体温为36~37℃,当腋下体温超过37.5℃时,就是发烧了。

成人体温超过39℃、小儿体温超过40℃,就是高烧。

许多种疾病都可能伴有发烧。

多数情况下,发烧是机体与浸入体内的病原体斗争的表现,一般不必积极降温;但如果是持续性高烧,就可能对患者不利,特别是小儿,高烧可能引起抽搐,应采取降温措施。

当家人发高烧不超过38.5℃时,不需要马上吃退烧药,可以用以下方法降温:

降低环境温度,脱去部分衣服等。

多喝水,多排尿。

温水擦浴。

 

用冷湿毛巾或冰袋放在额头、腋窝、腹股沟处冷敷,每3~5分钟更换一次。

如果体温超过38.5℃,用一般方法不能降温,就应服用退烧药。

如果高烧不退,要尽早到医院诊治。

婴幼儿高烧容易引起惊厥(抽风),出现全身或局部的肌肉痉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解开患者的衣扣,以免影响呼吸。

将患者头歪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呕吐物排出。

冷敷降温,并迅速送医院就诊。

 

急性中毒

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4种:

经口吞入,经口、鼻吸入,经皮肤及黏膜接触被吸收,经注射进入血液。

毒物进入身体后,有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抑制呼吸、心跳;有的进入血液,能

 

使身体组织缺氧;腐蚀性的毒物被吞入,能烧伤口腔、食管、胃等,严重时常危及生命。

家人万一急性中毒,家中最重要的急救方法,就是尽快让患者减少毒物吸收、加速毒物排出。

抢救皮肤染毒者的方法是,要尽快清洗其皮肤;抢救口服毒物者的方法是:

要尽快催其呕吐。

然后,要争分夺秒地将患者送到医院抢救。

 

安眠药中毒

服用安眠药的剂量多少,是否空腹服用,决定着中毒的严重程度。

安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药,轻度中毒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动作不协调、说话含混不清等症状,严重中毒者会出现昏睡、抽搐,甚至昏迷死亡。

解救安眠药中毒者的方法是:

如患者清醒,给患者适量喝些温开水或盐水,再用长勺或筷子压其舌根催吐。

如果患者嘴里还有尚未咽下的药,可用手抠出来。

如患者已经昏迷,说明中毒严重,此时不能催吐,要立即呼叫急救车或送患者去医院,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脉搏。

把残留的药物或药瓶(包装)带给医生,协助医生尽快作出诊断。

 

灭鼠药中毒

灭鼠药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安妥、敌鼠钠盐、氟乙酰胺等。

人误食它们后中毒的表现不一样:

安妥主要损害肺毛细血管,使中毒者口部、咽部有烧灼感,口渴、头晕、躁动,甚至呼吸困难、皮肤青紫、昏迷。

敌鼠钠盐是抗凝血杀鼠剂,它先使中毒者恶心、呕吐、精神萎靡,以后(多从第三天开始)可有出血征象,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

氟乙酰胺可经消化道、皮肤、呼吸道吸收,在中毒者体内代谢缓解,多发生蓄积中毒,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损害,可逐渐出现多种中毒症状。

急救灭鼠药中毒者的方法是:

让患者大量喝温开水或淡盐水催吐。

可以用长勺或筷子压患者舌根,直到吐出来的是清水样的液体为止,以减少毒物吸收。

尽快呼叫急救车将患者送医院。

将已昏迷的患者摆放成侧卧位(复苏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不能给患者吃含油食物,避免加速毒物吸收。

 

有机磷中毒

吞入含有磷的敌敌畏、乐果等农药以及吸入毒气沙林,人会出现头晕、呕吐、肌肉抽搐、流口水、出大汗,甚至大小便失禁、昏迷,呼出的气体和呕吐物有蒜臭味。

此外中毒者瞳孔缩小如针尖。

皮肤接触和呼吸道吸入农药也会引起人中毒。

发现是有机磷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如果经皮肤接触中毒,要立即脱去中毒者被污染的衣服,及时清洗皮肤。

如果经口吞入中毒,要立即催吐以排出毒物,并及时送医院进行洗胃和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已经昏迷,可将其摆放成侧卧位(复苏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快呼叫急救车送患者去医院。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有两大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常见的是人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的特点: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而且呕吐和腹泻比较剧烈。

解救的措施是:

 

患者中毒早期可以催吐,以减少毒物吸收。

频繁呕吐和腹泻会引起身体脱水。

如果脱水较轻,患者精神状态比较好,可以卧床休息,暂时禁食6~12小时,多喝些加糖的淡盐水,以补充体内的无机盐和水分。

如果脱水严重,患者精神萎靡、发烧、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要让患者平卧,双脚抬高,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循环,尽快呼叫急救车送医院。

保留吃剩的食物,带到医院以协助诊断。

 

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人因饮酒过多而使中枢神经系统被抑制。

轻者头晕、语无伦次、行走不稳,重者呕吐、昏睡、昏迷甚至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解救的措施是:

让轻度醉酒者多喝温开水或加醋的水,促进其体内的酒精排泄,减轻症状。

对重度醉酒者,首先要催吐,迅速减少其体内的酒精吸收,缓解症状。

如果催吐后中毒症状未能缓解,甚至出现呼吸变浅变慢、脉搏快而弱的情况,就要及时呼叫急救车送医院。

如果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