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4187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docx

高一历史必修一18单元考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单元考(X)

历史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XX时间:

90总分:

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学者指出:

“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D.郡县制

2.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时期

郡县数

西汉

三国

西晋

隋朝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

31县

4郡

50县

5郡

70县

7郡

43县

13州

74县

江西

豫章郡

18县

4郡

51县

6郡

58县

7郡

19县

7州

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

1县

1郡

9县

2郡

14县

1郡

5县

5州

28县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3.2013年是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周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

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

国开始的。

这里“雏形”主要指

A.由地方以品行推荐

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

C.以考试为选拔方式

D.注重门第和家世

4.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6世纪开启,并强调: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

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

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

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5.《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等人在呈光绪帝的上书中指出,割台湾的严重后果是:

(1)“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

(2)“欲割台以全内地、保都城而地更瓦裂,都亦必惊。

”梁启超等人的观点

A.虽有夸张,但对国人有惊醒作用B.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

C.认识到了台湾对国防的重要作用D.意在谴责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6.“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

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

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

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8.有爱国人士指出“今日的国民党应该挺身出来,找寻那些呼唤的声音,去宣传去组织,

树起旗帜来让民众——反抗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民众,是工人、是学生、是农民、是商

人,都集合在国民党旗帜之下,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

”下面

能够体现该讲话精神的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B.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西安事变爆发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9.下表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

人)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③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④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0.十八大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反映出我国民主政治

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C.保障人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1.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

“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

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文告中的“这次会议”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1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腹背受敌的不安全战略环境,毛泽东着手调整我国的

外交战略。

其关键措施是

A.缓和中美关系B.提出“不结盟”政策

C.推行新型区域合作D.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13.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

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

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14.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标志着雅典国家形态的形成,得出这一结论

的主要依据是

A.以财产多寡作为划分公民等级和政治义务的标准

B.建立了防止官员终身制和滥用权力的罢免制度

C.设四百人议事会以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D.按照地域划分国民和扩大公共权力

15.下列图示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享受民主的主体范围逐渐扩大B.监督保障机制逐渐进步完善

C.逐步重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D.对公民权的限制逐渐有了松弛

16.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

“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17.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

麦迪逊说:

“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

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

A.反对直接民主B.反对民主制度

C.主张集权政治D.否定公民权利

18.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

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

对这种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曲折和反复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中曾建立的共和国实际上只是夺取胜利的途径

D.君主立宪制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归宿

19.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并认为:

“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

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的君主立宪制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0.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年,1803~1806年)。

他就任

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

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

诉诸选民的裁决。

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21.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

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

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

“工业复兴法”违宪。

这最能体现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联邦制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民主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

22.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A.杰弗逊说:

“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C.一个政客说:

“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

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D.菲迪南德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

“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23.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

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

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法国人民艰难曲折的斗争

C.共和派与保皇派的妥协D.法国君主制的传统十分浓厚

24.恩格斯指出:

“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

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

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其中“这些机构”

A.内阁B.联邦议会C.帝国议会D.巴黎公社委员会

25.分权制衡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

下列国家权力机构在政治实践中,制衡

效果相对最弱的是

A.英国的内阁与下院B.美国的总统与国会

C.法国的总统和参议院D.德国的皇帝和帝国议会

26.某人在演讲时引用了商鞅的军功爵制、隋唐科举制、梭伦的财产等级制来阐述其观点。

他演讲的题目可能是

A.民主改革的历程B.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C.选贤任能促改革D.改革要致力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7.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

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应,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

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不能说明

A.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罗马法仍然掺杂原始、落后的习俗

C.奴隶和隶农的人身自由不受法律保护

D.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

28.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

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9.有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

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

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30.有一部著名的历史话剧中有以下的一段对话,由此推断出这部话剧反映的历史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美妙设想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运动D.十月革命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

侯矣。

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

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

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

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

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二两

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概括这一制度的弊端。

(1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有何创新之处?

(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3分)

 

42、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历程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12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

它这样做的时候采

用了不流血的方法。

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

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

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

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请回答

(1)观察上面三幅图,说明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政体发展的主要特征,

并归纳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

(4分)

 

(2)据材料三,说明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和表现。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4分)

 

43、古希腊、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

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

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

定我们的政策……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

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

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

通过这些措施,每个

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

政治生活成了公

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材料三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

自然法不是实在的或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

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或正义等。

——浙江师范大学谭建华《试论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

记名投票并用。

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

每80万人选1人。

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

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

生。

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

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

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

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

(6分)

(3)据材料三回答古罗马的自然法体现了什么重要的主张?

(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

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8分,限80字)

 

答案 CCCABDCBCDDABDBBABDCBDCCDDBCDC

41、

(1)制度:

分封制。

(1分)

弊端:

造成诸侯争夺王权,周朝开始衰败。

(2分)

(2)创新: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实行中央集权。

(3分)

(3)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相互制约;

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能防止过度集权专制,保障民主。

(4分)

42、

(1)图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

图二: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图三:

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分)

趋势:

从专制走向民主(1分)

(2)特点:

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议会高于王权。

(2分)

表现:

建立君主立宪制。

(2分)

(3)认识: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

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

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

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43、

(1)地位:

社会主体,政治核心,权利平等,当家作主。

(2分)

(2)特点:

直接民主、轮流执政。

(2分)

局限:

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

(2分)

影响:

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分)

(3)主张:

正义和公正的理性思想;(2分)

(4)变化:

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

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

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

(4分)

作用:

更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

(2分)

轨迹:

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仍在向前推进。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