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5908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全国区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1)仰之mí(______)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mí(______)坚,越坚,钻得越qiè(______)而不舍。

《说和做》

(2)浊流宛(______)转,结成九曲(______)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黄河颂》)

2.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

孟子说: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2)请结合前半学期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对这一话题的看法。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B.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妇孺皆知的人物。

C.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4.下列对词语或短语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向我往那边沿河边比前几天——都是介词短语

B.或者虽然如果因为——都是连词

C.嗡嗡咕嘟沙沙啪啪——都是拟声词

D.哎呀啊呀呵呵笑哈哈——都是叹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B.每个有抱负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C.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左右。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说和做》)

B.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

我们上车了。

(《回忆鲁迅先生》)

C.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

D.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这人怎么了!

”(《台阶》)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说》——司马光——《资治通鉴》

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野草》

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卖油翁》——欧阳修——北宋

8.下列关于文言文中称谓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在这里指君对臣的爱称。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卿”在这里指朋友之间的爱称;“阿蒙”是对别人的鄙视,不尊敬。

C.陈康肃公善射。

——“公”表示对男子的尊称。

9.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引用)《说和做》

B.韩麦尔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夸张)《最后一课》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排比)《土地的誓言》

D.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对偶)《说和做》

三、名著阅读

10.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

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

况且他有他的主意:

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

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

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

“坐上吧,瞧着给!

”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

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

(1)这段文字中的“他”指的是,出自现代作家(作者)的(作品)

(2)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从人物形象方面对文中画线句作一处批注。

四、句子默写

11.名句积累。

①__________,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__________。

(《木兰辞》)

②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

(《竹里馆》王维)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①,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②榆荚③无才思④,惟解⑤漫天作雪飞。

注释:

①不久归:

将结束。

②杨花:

指柳絮。

③榆荚:

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④才思:

才华和能力。

⑤解(jiě):

知道。

1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1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单说说其妙处。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4.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

(3)既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6.用原文内容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的办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17.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

活在人类的心里

①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②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xīxū),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

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③只有鲁迅先生。

④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

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

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

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⑤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

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

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

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⑥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⑦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

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

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

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

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⑧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⑨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⑩只有鲁迅先生。

⑪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18.文章第①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传达出哪些方面的信息?

19.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20.④—⑦自然段记叙了鲁迅先生什么事情?

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1.第⑤段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讲课声音及语调、语言进行了具体描绘,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感念老师

阎连科

①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

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

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

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

②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

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③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

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

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

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④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

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

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⑤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

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给列宁写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

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⑥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

“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

⑦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⑧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

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⑨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

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

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⑩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⑪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⑫而我,已人至中年。

⑬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

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

阎连科亲情散文》)

22.第⑤段“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中的“种瓜得瓜”指什么?

23.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

24.张梦庚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5.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是景物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八、作文

26.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

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

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

(1)弥弥锲

(2)wǎnqū

【解析】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注意“曲”字的读音。

2.

(1)示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示例:

爱国,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将爱国情怀牢记心中。

本学期学了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邓稼先身上强烈的爱国精神在时时激励着我们。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掌握。

爱国名言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

(2)本题考查自由表明观点的能力。

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①作为一个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是最起码、最基本情感。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②我们要像文中的同学们一样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要有抵御外辱的心态。

对那种扭曲亵渎的历史的丑恶言行要有清新的认识。

③立足现实从身边做起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在践行对祖国的热爱。

3.D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

D项,兀兀穷年:

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成语的使用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4.D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词语的分类。

D“呵呵”和“笑哈哈”不是叹词。

故答案为D。

5.A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正确;B语序不当,将“将来”移到“成为”前。

C“多”与“左右”矛盾,去掉“左右”。

D是二面对一面,可去掉“会不会”和“能不能”。

故答案为A。

点睛:

句子的正确使用,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6.D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D项,“这人怎么了”是疑问,应该用“?

”号;这句话不是直接引用父亲所说的话,是间接引用,可以不用引号。

正确的标点是: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这人怎么了?

据此,答案为D。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B.有误。

应改为: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8.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对古代称谓的理解。

B.“阿蒙”是指吕蒙,不是对别人的鄙视,不尊敬。

故答案为B。

9.B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A正确。

B句运用的是比喻,不是夸张。

C句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B。

10.

(1)祥子老舍《骆驼祥子》

(2)祥子表面老实。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

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1)根据文本中的提示性信息“拉车”可推断出文本出自《骆驼祥子》,然后依据识记的文学常识即可作答。

(2)画线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并对祥子作了介绍。

可以从人物的性格特点角度进行批注。

也可以从其它的角度作批注。

符合要求即可。

11.①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②弹琴复长啸

【解析】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的“骏马、鞭、琴、啸”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

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1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13.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解析】

12.试题分析:

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物象,并在描写的内容上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表述的语言表现出具有“画面”效果。

不要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13.试题分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

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14.

(1)当道,当权

(2)到,等到(3)重新(4)知晓事情

15.

(1)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经史成为博士吗?

(2)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吴县的阿蒙。

16.“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7.例如:

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学“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

启示: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选自《资治通鉴》作者:

司马光年代:

北宋

14.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见事”是“知晓事情”;“更”是古今异义词,“重新”的意思。

15.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岂、治学、博士、涉猎、才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6.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筛选能力。

作答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相关语句的筛选作答。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办法是“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7.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通过令鲁肃为之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表现吕蒙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

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

"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

"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

"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18.①交代了鲁迅逝世的时间;②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③写出鲁迅的逝世不仅使千万人从心灵深处感到哀痛,也使天地为之动容。

19.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意对即可)

20.在北大上《中国小说史》课的情景,表现了鲁迅献身于全人类,把上课当做剌穿现实黑暗的利剑,战斗不息的精神。

21.主要为了表现鲁迅先生平凡中见伟大。

【解析】

【分析】

18.试题分析:

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作品发生的……时代背景。

②渲染……环境气氛;③衬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本题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即可。

19.试题分析:

理解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

内容上:

在篇首,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在文中,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在文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有时还有表达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作用。

结构上:

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对上文内容总结;前后呼应或首尾照应的作用。

答题格式: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内容+作用)。

20.试题分析:

(1)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解题时,围绕文章所写的内容,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或层次,然后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

注意概括语言的简洁性。

(2)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点睛: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1.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鲁迅的平凡的授课更突出其人格的伟大。

据此理解作答。

22.指“我”仿写出的一篇作文。

23.通过这一事件表现当时张老师对“我”的鼓励,也表明张老师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是一位非常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24.博学多才,乐于助人,诲人不倦,关心自己的学生

25.呼应了开头,渲染了气氛,突出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

【解析】

22.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理解“种瓜得瓜”中的两个“瓜”所指什么。

第一个“瓜”指的是《列宁祭》,第二个“瓜”是指自己仿照《列宁祭》所写的文章。

据此理解作答。

2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材料选择的理解。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答。

作者叙写把“我”的写得很长的,老师的评语是“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的文章推荐上去,意在鼓励“我”写作,可见老师是个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具有很高的教育技巧的人。

同时为下文叙写对老师感念之情做铺垫,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据此理解作答。

2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其主要方法是:

①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

②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③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能提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得历史背景下人物活动,所以分析人物就一定把他们放在一定得社会背景下去理解。

⑤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5.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

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

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

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或思考。

本文的结尾是景物描写,依据景物描写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

26.范文:

惭愧的那一刻

窗外,残留在窗上的雨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片五彩缤纷的奇妙世界。

残留的雨水滴落,溅起一片水花,以优美姿态滑落的水珠似破碎的玻璃碎片晶莹剔透。

这雨,又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雨一直下着,雨珠不断滴落,此时的我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