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6531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docx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新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思想来源:

1、国际左翼文学理论,尤其是日本和苏联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文以载道”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新古典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酝酿

1、《评论之评论》,最早倡导革命文学

2、1923年,郭沫若发表《我们的新文学运动》,对五四新文学运动发起批判,提出“我们的运动要在文学之中爆发出无产阶级的精神”。

《中国青年》等杂志纷纷发表鼓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文章。

3、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学运动

二、建立

1、革命文学论争

创造社、太阳社对五四文学进行了攻击

对代表人物的攻击:

胡适、鲁迅、郁达夫、茅盾、冰心

“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百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

隐遁主义!

”——冯乃超

“根据所谓自由主义的文学的规例所写成的文学创作,不是一种伟大的创造的有永久的,而是滥废的无意义的类似消遣的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滥废的文学。

”——钱杏邨

“鲁迅,对于布鲁乔亚是一个最良的代言人,对于普罗列塔利亚是个最恶的煽动家。

——李初梨

对五四文学进行攻击

“四五年前的白话文革命,在破了的絮袄上虽打上了几个补丁,在污了的粉壁上虽然涂上了一层白奎,但里面的内容依然还是败棉,依然还是粪土。

”——郭沫若

“中国十年前的文化运动,实为当时资本与封建之争,反映于社会意识者。

”——李初梨

对启蒙精神进行攻击

“阿Q正传……究竟不能说是代表十年来中国现代文坛的时代的力作;十年来的农民是早已不像那时的农村民众的幼稚了……他们大都有严密的组织,而且对于政治也有了相当的认识;第二是中国农民的革命性已经充分地表现了出来……”——钱杏邨

对文学独立的思想进行攻击

李初梨对早期创造社重自我表现、文学研究会重为人生的写实的主张的抨击:

“一个是观念论的幽灵,个人主义者的呓语;一个是小有产者的把戏,机会主义者的念佛”。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知道文学这个公名中包含着两个范畴:

一个是革命的文学,一个是反革命的文学”,“文学=F(革命)”——郭沫若

对各种现代文学的批判

“浪漫主义的文学早已成为反革命的文学。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就是小资产阶级特有的根性……”——成仿吾

“一时的自然主义虽然是反对浪漫主义而起的文学,但在精神上仍未脱尽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色彩……只是过渡时代的文艺,而在欧洲今日的新兴文艺,在精神上是彻底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艺,在形式最彻底反对浪漫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艺。

这种文艺,在我们时代要算是最新最进步的革命文学了。

”——郭沫若

“单纯描写客观现实是空虚的艺术至上论,是资产阶级的麻醉剂。

”——克兴

“自然主义之末流与象征主义神秘主义唯美主义等浪漫派之后裔均只是过渡时代的文艺,他们对于阶级斗争之意义尚未十分觉醒,只是游移于两端而未确定方向”。

——郭沫若

“譬如未来派意象派表现派等等……这些新派根本上只是传统社会将衰落时所发生的一种病象,不配视作健全的结晶,因而亦不能作为无产阶级艺术上的遗产。

”——沈雁冰

“革命文学”提倡无产阶级大众文学,但并非真正的大众文学,它排除了平民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群众,缺乏文化素养的无产阶级也无缘参与,其实不过是少数激进知识分子“以无产阶级的意识,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非常狭隘。

2、左翼文学运动

1930年在上海成立的“左联”,是一个文学团体,也像一个政党,号召盟员走向街头参与政治斗争。

活动时间有限,1934年便停止了。

而且成绩了了,不仅阵容零落,刊物也多被查封。

论争:

对梁实秋的批判,梁实秋强调普遍人性,而左联强调阶级性。

对胡秋原代表的“自由人”的批判,胡秋原主张文学的独立性和多元化,而左联强调文学的政治性、阶级性、意识形态性。

“胡秋原先生的文艺理论,其实就是变相的艺术至上论”“当无产阶级公开的要求文艺的斗争工具的时候,谁要出来大叫‘勿侵略文艺’,谁就无意之中做了伪善的资产阶级的艺术至上派的‘留声机’。

”——瞿秋白

“在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学自身就是政治的一种形式。

”——周扬

对苏汶代表的第三种人的批判。

苏汶承认文学有阶级性,但反对对其过度强调,认为不是一切文学都有阶级性,试图以文学的真实性和无意识性来限制阶级性。

并指出,出身资本主义社会的作家也会站在反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尽管未必是无产阶级的立场。

这种观点显然不能为左联容忍,后者强调的是:

意识形态——阶级——文学。

关于无产阶级文学大众化问题:

不仅要求结构、体裁、语言形式要容易为大众接受,而且要求作家在生活和思想情感方面接近普罗大众,并采用了一些具体措施,将普罗文学推广到大众中去。

左联时期的文学强化了三种趋势:

一是文学的高度意识形态化、政治化,文学独立思想被否定;二是革命现实主义成为主潮,本质上是革命古典主义;三是文学大众化的过程中走向低俗化,高雅文学传统被毁弃。

左翼文学创作:

早期主题多为“革命加恋爱”,带有革命罗曼蒂克的倾向。

代表作家是蒋光慈。

后期虽抛弃了这种套路,主张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但实绩和理论相差太大,影响也有限。

茅盾作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对社会现实做出了真实的描绘,具有现实主义的品格;但又带有革命古典主义倾向。

在《子夜》中,不仅预设了革命主题,而且用阶级分析的模式设定人物。

吴荪甫:

民族资产阶级;赵伯韬:

买办资产阶级;吴老太爷:

封建地主阶级。

吴老太爷的死,吴荪甫的失败,分别表明了地主阶级的没落和资本主义道路的行不通。

唯一的出路是无产阶级革命。

丁玲从个人主义的写作转向阶级意识的写作,代表作是《水》

一些左联作家如张天翼、沙汀、叶紫、萧红等人的创作并没有遵循革命古典主义的规范。

也有一些作家,如早期的艾芜,受革命思想影响,写出了一些有革命古典主义倾向的作品。

革命古典主义取得典范形态要等到《讲话》发表以后才形成。

4、苏区革命文学实践政治宣传文学,暴露黑暗、鼓吹斗争、歌颂解放

三、抗战文学与《讲话》

30年代后期,随着抗战的爆发,普遍的革命形势形成,文学的政治功利性空间得到强化,来自苏联革命文学理论得以和实践结合起来,并被本土化了,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抗战以来,‘文艺’的定义和观感都改变了,文艺不再是少数的文化人自赏的东西,而变成了组织和教育大众的工具。

同意这定义的人正在有效地发扬这工具的功能,不同意这定义的‘艺术至上主义者’在大众眼中也判定了是汉奸的一种了。

”——夏衍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成为最广泛的文艺家组织,相对于革命文学和左联文学,抗战文学作为一种更宽泛的政治功利主义,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普遍承认,主宰了文坛。

抗战文学实质上是一种新古典主义化的“现实主义”,把现实主义政治理性化了、理想主义化了

“我们目前的文艺大路,就是现实主义”“遵守着现实主义的大路,投身于可歌可泣的现实中,尽量发挥,尽量反映——当前文艺对战事的服务,如斯而已。

”——茅盾

“有一定的政治思想为基础,有一定的政治目标为指针。

”——茅盾

“包含着强烈的争取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的主观要求的现实主义。

”——田汉

“我们对创作上的主张是以现实主义为依归……我们所主张的现实主义侧重在引导作家到抗战的方向去这个意义,它并不拘泥于外表的写实的手法,而同时也可以包含浪漫的描写。

对自己民族各方面的冷静的观察与火一般的民族解放的热情,战争中的苦难的经历与最后胜利的信念,现实的真实与英雄主义和诗的成分之结合,这就是表现抗战的现实主义所能有的生动内容。

”——周扬

抗战使得文学大众化趋势不断加强。

首先是形势需要大量的通俗宣传品;其次是城市的陷落是作家们被迫走向乡间,与工农打成一片。

但大众化在文学普及的同时也带来的文学品格的降低,表现为浅显、低俗、旧形式。

理论家们意识到大众化付出的代价,但并不看重,他们忽略了文艺的直接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不一致性,甚至把文学的社会价值看作文学价值本身。

“自有新文学以来,总是跟大众隔离的。

但现在有一个好的现象,抗战把这个隔离相当地消除了。

因为大众想了解战争的情绪非常高,所以自自然然接近了反映战争的文艺,这是二十年没有的机会。

从前大众化口号是空的,现在都开始实现了。

”——楼适夷

“参加到工作中去,事实条件就逼着你不能不把标准降低一些,把力量放在许多临时的、宣传性质的、并不显得很高艺术价值的工作上来。

……不管你个人愿意不愿意,它总要推动你走向这样的前途。

”——艾思奇

“这种文艺通俗运动的结果……是文艺本身得到新的力量,并且产生了新的风格。

”——老舍

“通俗文艺的文字不一定俗,《三侠五义》并不比我们写的东西俗了多少,而比《三侠五义》更文雅的通俗文艺还有一大堆。

大鼓书词时时近乎诗,而牌子曲简直是诗了。

“——老舍

“中国自七七抗战以来,才真正到了‘文艺复兴期’。

“利用旧形式,在民族文艺的发扬上,在大众的平民文学的创造任务上,是一件非常必要的工作,这是把新文学十几年来的发展中的非中国化的偏向的一个纠正。

”——艾思奇

《讲话》

1、革命古典主义的理想化倾向进一步加强,明确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理想化倾向的加强。

“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

明确了“以写光明为主”。

批判“从来文艺的任务就在于暴露”“还是杂文时代,还要鲁迅笔法”。

3、大众化的提倡

针对对于文艺大众化带来的低俗化的担忧,提出“先普及后提高”。

所谓的提高,也不是提高到原来的纯文学传统,而是在工农群众的俗文学(普及)基础上创造新的纯文学(提高),即另起炉灶,创造另外一种高雅文学。

“……也不是把工农兵提到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高度’去,而是沿着工农兵自己前进的方向去提高,沿着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去提高。

4、对民族形式的提倡

五四文学基本上淘汰了古典文学形式,抗战以来民族形式又得到提倡,五四的欧化倾向受到批判。

·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下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1938,关于学风问题

批评一些作家“不爱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

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

抗战文学的实绩(只有一些作品属于革命古典主义,有些具有倾向,但也注重文学性)

大后方文学

报告文学的繁荣

茅盾《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老舍《四世同堂》等

巴金《火》

艾芜《故乡》《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我爱着土地》等诗作

七月诗派

郭沫若《屈原》《棠棣之花》欧阳予倩《桃花扇》等,借古讽今,讴歌民族大义。

田汉《秋声赋》《丽人行》陈白尘《岁寒图》吴祖光《风雪夜归人》《少年游》等,现实题材,表现知识分子和市民生活,对社会现实和民族命运进行了冷静的思考。

根据地文学的实践

鲁迅艺术学院的成立;

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栽树》等

新歌剧《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等

小说:

抗日题材的,孙犁《白洋淀纪事》西戎、马峰《吕梁英雄传》等等

歌颂新生活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小二黑结婚》《孟祥英翻身》《我在霞村的时候》《李有才板话》等

新中国成立前革命古典主义的叙事主题

城市革命斗争叙事

农村革命斗争叙事

革命战争叙事(在革命斗争中,国民性改造任务自动完成,下层民众获得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民族主义、阶级意识取代了国民性批判,革命英雄主义掩盖了国民性的弱点)

根据地、解放区的革命叙事:

土改、婚姻变革等

(这类文学突出了革命政府的历史拯救作用,婚姻自由也不是宣扬个性解放,而是歌颂共产党革命)

革命文学的边缘叙事:

革命加恋爱;知识分子革命道路主题;暴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丁玲《在医院里》,批判小生产者意识和官僚主义

新中国成立前革命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

1、规范化倾向

(1)理性化:

从“革命加恋爱”到清除到爱情描写

(“革命加恋爱”还给予感性一定的空间,虽然受到理性的压制,后来受到批判,爱情从文学中被完全抹掉了,如《暴风骤雨》。

《白毛女》中的爱情叙事没有独立意义,是与革命拯救联系在一起的。

(2)集体化、社会化:

“我们对于个人主义要根本铲除,我们对于浪漫主义的文艺也要取一种彻底反抗的态度”。

——郭沫若

“革命文学应当是反个人主义的文学,它的主人公应该是群众,而不是个人;它的倾向应当是集体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

”——蒋光慈

《讲话》中要求以工农群众意识取代知识分子的个体意识,把作家当做工农兵的代言人,从根本上否定了个性的存在,也抹杀了文学的个性特征。

(3)歌颂光明

革命文学主要有两种叙事向度:

继承了启蒙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暴露、批判向度;歌颂英雄和光明的理想主义向度。

抗战期间,后一种向度占了上风,前一种被视为消极,没有指出道路。

2、观念化、类型化

观念化:

按照革命理念来安排情节、塑造人物,不顾生活本身的真实性、多样性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表现在情节的模式化:

压迫-觉悟-反抗-胜利,以及人物的脸谱化

3、通俗化、传奇性、民族化

4、暴力美学、崇高风格

“读者诸君,你们在我们这里或者不能发现你们爱看的风花雪月的小说,不能听见你们爱听的情人的恋歌而所有的只是粗暴的叫喊!

但你听,霹雳一声何曾有什么节奏?

卷地而来的狂风何曾有什么音阶?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暴风骤雨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就应该是暴风骤雨的文学。

”——创造社《流沙》半月刊发刊之《前言》

“我希望活泼的青年,拿出自杀的决心、牺牲的精神,反抗这颓废时代的文明,改造这缺陷的社会制度,创造一种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

”——李大钊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新古典主义的演变

一、革命古典主义权威在全国的确立

1、1949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明确要求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推广到全国去,对国统区残存的五四以来的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进行了批判和清除。

2、1951年,文艺界的整风运动。

冯至对自己的十四行诗,曹禺对自己的《雷雨》,老舍对早期作品都做了检讨和忏悔。

3、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电影《武训传》污蔑了中国人民的历史道路,宣传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用改良主义代替革命,用个人奋斗代替群众斗争,用卑躬屈节的投降主义来代替革命的英雄主义。

电影中的武训是丑恶的、虚伪的,在他身上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卑鄙,歌颂他就是歌颂黑暗和卑鄙。

就是反人民反爱国主义的。

”——毛泽东

政治功利主义文学观成为文学批评的唯一立场和标准;政治批评代替了学术讨论。

4、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在古典文学领域也树立了阶级分析批判方法的统治地位。

5、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2年,对胡风的有组织的批判就已经开始;1954年,胡风进行反批评,写出了约三十万字的《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提出了50年代文艺界盛行的“五把刀子”:

作家要从事创作实践,非得首先具有完美无缺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不可;只有工农兵的生活才算是生活,日常生活不是生活;只有思想改造好了才能创作;只有过去的形式才算是民族形式,只有‘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才能克服新文艺的缺点,如果要接受国际革命文艺和现实主义文艺底经验,那就是‘拜倒于资产阶级文艺之前’;题材有重要与否之分,题材能决定作品的价值。

“胡风和胡风分子确是一切反革命阶级、集团和个人的代言人,他们咒骂革命的话和他们的活动策略,将为一切能得到这本书的反革命分子所欣赏,并从这里得到某些反革命的阶级斗争的教育。

”“他们的基本队伍,或是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特务,或是托洛茨基分子,或是反动军官,或是共产党的叛徒,由这些人做骨干组成了一个暗藏在革命阵营的反革命派别,一个地下的独立王国。

这个反革命派别和地下王国,是以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恢复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为任务的。

他们随时随地寻找我们的缺点,作为他们进行破坏活动的借口。

”——毛泽东

“胡风的悲剧根源正在于他的经得起考验的‘思想’,正在于他的‘壮丽地飞溅起来’的‘心灵的波涛’,正在于他不能不与之打交道的‘山岩’般的‘命运’。

胡风不是离不开书斋的理论建筑师式的理论家,他正是宁愿和山岩般的命运相撞击而让思想得以飞溅起来的文艺战士。

”——绿原

6、反右斗争

1956年,有一个短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期间;1957年,中央下达文件开展整风,号召“大鸣大放”,发动知识分子对党进行批评,帮助整风。

接着,反右斗争开始,百花期间的一些作家作品,特别是鸣放期间出头的知识分子,统统被反攻倒算。

五十多万人打成右派,文艺界人士占相当多数。

冯雪峰、丁玲、艾青、吴祖光、王蒙、公刘、邵燕祥、流沙河等都被打倒或受到批判。

二、革命古典主义思潮的激进化、极端化

1、1960年,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第三次文代会上确认,正式取代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毛泽东文艺思想脱离苏联文学思想而自立。

2、60年代初,对写真实论的批判

何西林提出“思想性文艺性统一于真实性”,批判者提出,“思想性文艺性统一于政治性”,阶级立场、政治性决定真实性,政治性正确的天然就具有真实性。

3、对“现实主义深化论”和“写中间人物论的批判”,邵荃麟等人强调以现实主义统辖浪漫主义,现实生活是创造的根基,受到批判。

62年开始,文艺界又大掀整风运动,批判逐步升级。

1963年11月,毛泽东对《戏剧报》批评得十分厉害。

他说:

“《戏剧报》尽是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很多,文化部不管。

文化方面特别是戏剧,大量是封建落后的东西,社会主义的东西很少,在舞台上无非是帝王将相。

文化部是管文化的,应当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为之检查,认真改正。

如果不改变,就改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部、或外国人、死人部。

如果改了,可以不改名字。

对这些牛鬼蛇神,把他们统统赶下去,不下去,不给他们发工资。

”1963年12月,毛泽东又作一段更为尖锐的批示:

“此件可以一看。

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

不能低估电影、新诗、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

至于戏剧等部门,问题就更大了。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

这需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抓起来。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中宣部文艺局报送的《全国文联和各协会整风情况的报告(草稿)》中批示:

“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

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

1964年6月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一次提到文艺界,他说:

“文艺界为什么养那么多协会摆在北京?

无所事事,或者办些乱七八糟的事。

文艺会演,军队的第一,地方的第二,中央最糟。

这个协会,那个协会,这一套也是从苏联搬来的,中央文艺团体,还是洋人、死人统治着。

老搞死人洋人,我们的国家是要亡的。

要为工人、贫下中农服务。

体育还要对革命斗争和建设有益处。

4、创作上,“大跃进”新民歌运动(1957-1958)

“搞点民歌好不好?

请各位同志负个责,回去搜集一点民歌。

各个阶层都有许多民歌,搞几个试点,每人发三五张纸,写写民歌。

劳动人民不能写的,找人代写。

限期十天搜集,会搜集到大批民歌的,下次开会印一批出来。

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是民歌,第二是古典。

在这个基础上,两者‘结婚’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族的,内容应当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

现在的新诗还不能成形,没有人读,我反正不读新诗,除非给一百块大洋。

这个工作,北京大学做了很多。

我们来搞,可能找到几百万、成千万首的民歌。

看民歌不用费很多的脑力,比看李白、杜甫的诗舒服些。

“各省搞民歌,下次开会,各省至少要搞一百多首。

大中小学生,发动他们写,每人发三张纸,没有任务,军队也要写,从士兵中搜集。

“大跃进民歌的出现,及它在整个诗歌创作上的影响,已经使我们看到,前无古人的诗的黄金时代揭幕了。

这个诗的时代,将会使‘风’‘骚’失色,‘建安’低头,使‘盛唐’诸公不能望其项背,‘五四’光辉不能比美。

”——贺敬之

《端起巢湖当水瓢》

大红旗下逞英豪,端起巢湖当水瓢 

不怕老天不下雨,哪方干旱哪方浇

《一个谷穗不算长》 

一个谷穗不算长,黄河上面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驰过不晃荡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放下锄头写诗歌,写成诗歌千万箩,歌声高涌冲云汉,屈原李白不敢和。

5、文革前夕《纪要》出笼

1966年2月,上海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一个会议纪要,同年4月以“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为题向全党下达。

纪要矛头指向三种文艺思想:

资本主义文艺思想(五四);现代修正主义(赫鲁晓夫执政后的文艺思想);30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主要是风行前苏联的文艺思想)。

主要矛头显然是苏联文艺思想,把十七年文学视为苏联文艺思想的贯彻实践,周扬、邵荃麟等受到坚决的批判。

前苏联的文艺思想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前者受欧洲认识论传统和人道主义的影响,而后者更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功利主义。

6、文革开始,革命样板戏独霸文坛

创作实践:

十七年文学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和对革命古典主义理论的偏离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

1、突出的政治理性

“一个作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之后,他的作品就能够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现实。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作家来说,世界观和创作方法、思想性和真实性是可以一致的。

”——以群

“离开了政策观点就不可能懂得新时代的人民生活的根本规律。

”——周扬

2、选择重大政治题材

新古典主义题材选择非常狭隘,集中于工农业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在前者中,日常生活、风土人情也被排斥在外,只剩下阶级斗争和政治生活。

3、英雄人物的理想化和反面人物的妖魔化

4、以阶级性、典型性代替个性、人性

5、英雄传奇和崇高的风格

6、平民气质和通俗化的形式

平民化,只是题材和形式而已,事实上脱离了平民的日常生活趣味。

通俗化,只是指意识形态采取了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出来,用通俗化的形式对民众进行教化。

事实上,一般的通俗文学,武侠、言情小说等,是受到严格禁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