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ke.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205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k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14ke.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ke.docx

《14k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ke.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4ke.docx

14ke

课题

 1、草原

日期

课时

No:

 

1

 1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

教学

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1、草原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

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3、作家老舍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当我们的作家第一次来到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呢?

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

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

四、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

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五、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六、升华情感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课题

 1、草原

日期

课时

No:

 

2

 2

教学

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

难点

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天:

清鲜、明朗

景美天底下:

小丘平地、羊、马、牛

1草原

人美:

热情好客、会心感人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

教师出示: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

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

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理解。

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五回顾情境,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

课后认真完成。

 

 

 

 

 

 

 

 

 

 

 

 

 

 

 

 

 

 

课题

 2、丝绸之路

日期

课时

No:

 

1

 3

教学

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

难点

1、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2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

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

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五品读文章,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课题

 3、白杨

日期

课时

No:

 

1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教学

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

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3、白杨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

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

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

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

(5)品读爸爸的话。

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四提出疑问布置作业

 

 

 

 

 

 

 

 

 

 

 

 

 

 

 

课题

 3、白杨

日期

课时

No:

 

2

 5

教学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

重点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

难点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3、白杨

 

介绍白杨表白欣慰

风沙刮来,白杨

雨雪打来,白杨

面对干旱,白杨

面对洪水,白杨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

生思考:

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

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感情朗读结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

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课题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日期

课时

No:

 

1

教学

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教学

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

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2.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

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六品读文章称赞挑战精神置留作业

1再一次感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

和同座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吧。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日期

课时

No:

 

 1

 7

教学

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

重点

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教学

难点

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手拉手”活动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一、展开讨论,明确目的

1、看课件:

中国其他城市的小学生的一些情况。

(发达地区的和偏远山区)

2、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吗?

那如何才能联系上呢?

3、学生小组讨论:

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以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以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

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老师到各组听取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A、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B、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C、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D、……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同学们逐一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选择最可行的活动。

2、走好第一步:

确定对象,用书信建立联系。

 

 

课题

 习作一给手拉手的小伙伴写信

日期

课时

No:

 

 2

教学

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

重点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

难点

 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

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1)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

(2)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3、交流写信的格式。

4、交流第一部分内容:

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课题

 习作一给手拉手的小伙伴写信

日期

课时

No:

 

 3

教学

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

重点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

难点

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一、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二块内容:

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边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2、注意信封的写法。

(1)信封的格式:

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2)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

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课题

 习作一给手拉手的小伙伴写信

日期

课时

No:

 

 4

10

教学

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

重点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

难点

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誊写作文:

要求:

书写整齐干净。

 

 

 

课题

 回顾·拓展一

日期

课时

No:

 

 1

11

教学

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

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

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

媒介

教材

主要教

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

预测

 

 

师生活动过程

修注

一、交流平台

  1、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⑴ 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

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

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⑵ 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⑶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可以利用展示台。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

     西部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

  2、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⑴ 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⑵ 小组交流:

    ① 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② 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分别说一说:

      如:

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⑶ 全班交流、点评。

  3、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⑴ 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⑵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⑶ 总结: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⑴ 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⑵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

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

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

四、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