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1309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46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docx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专家评审打印版

《2011-2020年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一、规划背景1

二、规划原则3

三、规划依据4

四、规划范围5

五、规划年限5

六、规划技术路线5

七、总体规划目标6

八、经济效益简述6

第二章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与背景分析9

第一节基础条件9

一、区位交通条件9

二、自然资源条件11

三、社会经济条件13

四、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情况14

五、工业开发区存在的问题17

第二节背景分析17

一、全国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7

二、安徽省农业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21

三、淮北市食品加工业发展分析23

第三章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和主导产品类型分析27

第一节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向分析27

一、发展方向的分析27

二、各类型产业的主导产品类型分类31

第二节主导发展产品类型的分析32

一、“五大”发展方向的利润和市场前景分析32

二、淮北市和周边地区原料可利用性分析37

三、淮北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布局46

四、淮北市主导发展产品类型的确定47

第四章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的SWOT分析49

一、优势分析49

二、劣势分析51

三、机遇分析52

四、挑战分析53

五、SWOT分析结论54

第五章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战略56

第一节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56

一、总体思路56

二、食品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战略57

第二节发展目标和定位58

一、发展目标58

二、发展定位59

第三节重点建设任务61

第六章重点建设任务的实现路径和保障63

第一节招商引资目标和要求63

一、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63

二、招商引资原则64

三、招商引资的推进方式64

第二节相关政策支撑和保障65

一、土地政策65

二、税收政策66

三、财政政策66

四、技术政策67

五、人才政策67

六、市场和贸易政策68

第三节基础配套设施支撑条件建设和保障69

一、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内容69

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70

第四节开发区食品安全的督导和监管71

一、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系统71

二、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71

三、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推行相关法律法规72

四、建立完善监督执法管理制度72

第五节科技引进和技术开发的支撑和保障73

一、科技引进和技术创新对开发区食品产业的推动作用73

二、淮北市食品产业技术和科技创新发展现状73

三、提升开发区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实力的措施75

第六节人才培育和创新人才的引进78

一、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人才对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78

二、淮北市食品领域人才教育现状79

三、发展人才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引进建议79

第七节商贸业的实施路径和保障81

一、商贸业和商贸物流的作用82

二、推动商贸业和商贸物流的发展对策83

第七章开发区产业链设计及支撑条件建设要求85

第一节婴幼儿食品加工业85

一、发展重点和产品类型85

二、产业链设计85

三、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估算86

第二节早餐类食品加工业86

一、发展重点和产品类型86

二、产业链设计87

三、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估算87

第三节休闲零食类和其它食品类加工业88

一、发展重点和产品类型88

二、产业链设计89

三、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估算89

第四节软饮料制造加工业90

一、发展重点和产品类型90

二、产业链设计90

三、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估算91

第五节近期发展建议91

一、原料和辅料91

二、配套设施要求93

三、销售市场发展建议94

第八章开发区产业发展阶段和部署95

第一节第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内容(近期)95

一、发展目标95

二、发展内容95

第二节第二阶段发展目标和内容(中期)97

一、发展目标97

二、发展内容97

第三节第三阶段发展目标和内容(远期)99

一、发展目标99

二、发展内容100

第九章资源保障和环境承载量研究103

一、原料资源103

二、劳动力资源103

三、水资源105

四、电力供应和能源动力保障建设106

五、物流发展建设107

六、污水处理建设108

七、环境承载力分析和生态建设109

第十章开发区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111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开发区内外食品产业的调度111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111

三、发挥协会作用,加强食品行业自律112

四、改善发展环境,促进食品工业加快发展112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1958年国家在淮北地区发现并决定开发“闸河煤田”,并于1960年将淮北建成了地厅级市。

目前全市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人口213.7万人。

自建市以来,煤和电是淮北市经济发展的支柱,煤电产业创造的GDP占全市GDP80%-90%。

然而进入21世纪后,淮北市煤炭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枯竭期,2009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淮北市单纯依靠煤电带动城市发展已完全不能适合城市扩大化发展的要求,更不能达到国务院批准的“将淮北市打造成安徽省五个百万城市之一”的目标。

因此,面对淮北市的未来发展,如何选择主导产业和进行产业转型,成为摆在淮北市面前的一项重要抉择。

面对煤电比重过大,煤电产业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淮北市立足地处黄淮海腹地,紧临“长三角”地区,并拥有丰富农产品资源和广阔区域市场的优势,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淮北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食品工业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煤电产业下滑食品工业增,返乡农民工资减少就地补”的发展思路,并在六届十一次市委全会上,做出了把食品产业作为全市主导转型产业,将食品产业作为全市最具成长性、最有潜力的重点产业,将淮北市打造成“黄淮海平原食品工业高地和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此重大决策的引导下,淮北市立足于周边3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优质农产品资源优势,提出将食品工业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重点,大力推动食品工业开发区的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淮北投资建厂、建基地,大力推进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

目前,淮北市现已建成了四个特色食品工业开发区,即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综合加工)、宝迪食品工业园(肉制品加工)、百善食品工业园(粮油加工)、口子食品工业园(酒类加工)。

《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

“十二五”期间,淮北将以打造全国食品工业基地为目标,壮大龙头,培育品牌,完善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规模、上水平。

充分发挥淮北食品工业的原料优势和园区载体优势,坚持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思路,积极培育集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全国食品工业基地,“十二五”末,食品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

将按照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要求,突出发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成千亿元非煤产业的重要载体。

“十二五”末,全市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建成总面积突破150平方公里,省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力争8-10个开发区及园区年产值超100亿元。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作为淮北市第一重点发展的食品经济开发区,其开发区的食品产业定位和发展水平对淮北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规划的编制旨在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淮北市对食品工业发展的要求,明确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为工业开发区规划和建设以及开发区工业项目选择提供依据。

该规划实施将确立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引领淮北市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增强淮北食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进淮北市主导产业的战略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原则

(一)科学规划原则

实事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

依据淮北市的资源禀赋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和规划,充分保证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的食品产业符合企业成长规律和市场规律。

实现食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与淮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无缝隙对接,促进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统筹规划的原则

食品产业与相关产业统筹兼顾,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基于淮北周边地区可充分利用的原料资源和周边食品产业布局现状,并结合国内外食品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将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相结合,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优势产业为纽带,积极促进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统筹未来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空间布局优化原则

明确开发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

增强开发区与全市的主导产业和开发区的配套协作关系,力求形成开发区产业发展特色,使开发区的建设与整个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相协调。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无害化。

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入驻,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重点项目。

同时,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五)公共设施、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原则

提高效率,保障质量,实现公共设施一体化。

为有效促进开发区企业的发展,提高开发区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社会服务以及与开发区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才、资金、科技创新、物流运输和金融政策支持的一体化。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

5.《安徽省“十一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6.《安徽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淮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8.《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淮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8-2012)》

10.《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

11.《淮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10)》

12.《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3.安徽省有关政策、法规等

14.地方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料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以面积25平方公里的淮北市相山区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为基础,以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构建淮北市主导产业发展的食品产业布局为规划目标,重点研究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发展食品产业的条件和发展方向,通过对其发展食品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淮北市及周边原料资源特点、农业和初级农产品加工情况和产品的市场条件,以及淮北市相关产业的基础分析,综合考虑全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进行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的发展规划和重点发展产品类型的研究与产业设计,构筑食品主导产业发展集群,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淮北市将食品工业作为主导转型产业的发展的目标。

五、规划年限

近期:

2011年——2012年;

中期:

2013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20年。

六、规划技术路线

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规划以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市场分析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案例,点线面结合,综合考虑淮北市食品加工原料、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和环境容载量,以及有效保障区域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等进行产业设计。

本规划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见下页)。

七、总体规划目标

围绕“立足黄淮海,面向长三角,打造食品工业高地”这一战略决策,以淮北市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为基础,充分利用淮北市的农业资源优势、物流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和完善基础支撑条件建设,聚集食品产业发展要素,完善从农业生产到营销的食品产业链,建立以农副食品加工业为基础,以食品制造业为发展核心,以高附加值时尚食品和饮料制造业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将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的食品制造业基地,引领淮北市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升级,形成经济发展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新格局,实现淮北市将食品工业作为主导转型产业发展的目标。

八、经济效益简述

近期发展阶段(2011-2012年),围绕工业开发区主要目标及发展定位,在已有的工业开发区基础之上,主要完成开发区道路、供电、供水、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促进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金融和营销渠道建设的政策和促进机构,确立重点企业的引入路径。

中期发展阶段(2013-2015年),本阶段重点引进休闲快销食品、高附加值婴幼儿食品和健康食品企业。

到2015年末,引进企业数达到100家以上,占其规模30%,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80亿

图1-1规划设计总路线

元以上,总产量可达到90万吨以上,可实现总产值可达280亿元,实现利税50亿元。

(详细数据分析见第七章和第八章)。

远期发展阶段(2016-2020年),本阶段在不断引入重点企业基础上,利用开发区的科技、人才政策优势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利用已建立的营销渠道和金融政策,培养自有的新企业和品牌,进而实现对外扩张。

到2020年,入开发区企业全部达产,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40亿元,总产量可达到290万吨,总产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60亿元以上。

 

第二章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

的基础条件与背景分析

第一节基础条件

一、区位交通条件

1.地理位置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23′至117°02′、北纬33°16′至34°14′之间。

东邻宿州市,西连阜阳地区涡阳县和河南省永城市,北靠宿州市萧县和江苏省徐州市,南接阜阳地区蒙城县和蚌埠市怀远县。

全市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

本市河流有十多条,总长378公里,主要河流有濉河、南沱河、闸河、龙岱河、岱河、龙河、湘西河、洪碱河、巴河、王引河、新北沱河、包河、浍河、懈河、北淝河等自然和人工河流。

全市因采煤塌陷土地已达15000公顷,形成永久性水面4000公顷,季节性水面5000公顷。

2.地形条件和气候环境

淮北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5——40米之间,坡降为11/10000。

地貌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5.3%,低山残丘面积仅占4.7%。

以寒武和奥陶系地层形成的山丘,分两列由东北向西南延伸。

山地一般高程约200米,最高峰是濉溪县的老龙脊,海拔为362米,次高峰是市政府所在地的相山,海拔为342米,其余平原海拔高度在22.5~37.0米之间。

淮北市境内四季分明,属北方型大陆性气候与温湿性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低气温-21.3℃(1969年2月5日),极端最高气温41.1℃(1972年6月11日)。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年平均日照时数2315.8小时,日照率52.2%。

无霜期202天,农作物生长期7个多月,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862.9毫米,年均蒸发量1815.5毫米。

3.交通条件

作为皖北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北市是安徽省通往江苏、河北、山东浙江、河南的交通要道。

3小时经济圈城市包括济南、郑州、合肥、南京等城市,有济南、郑州、合肥、南京、徐州等5个航空港,到徐州观音机场仅50公里,经合徐高速公路距合肥机场300公里,经合徐、宁洛高速公路距南京机场330公里,距连霍高速公路距郑州机场340公里。

淮北市距深水港连云港港口240余公里,是安徽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公路:

淮北市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之交,区内有311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和合徐高速公路穿过,省道101、202、303线在辖区总里程达148公里,其主要对外公路是311国道,101省道、202省道、303省道、淮(南)六(安)路、泗(县)永(城)路、宿(县)蒙(城)路、宿(县)涡(阳)路等,北部北外环有连接连霍高速公路的出口,东部新蔡镇有连接合徐高速公路的对外出口,古饶镇有和206国道连通的对外交通出口。

铁路:

淮北市是安徽省北部重要的铁路客、货中转站,北至徐州与京沪线、陇海线相连,南至合肥与皖赣线、宁芜线及宣杭线相连,西至阜阳与京九线相通。

境内共有符夹线51公里,青阜线40公里,铁路专用线多达35条,总长250.39公里,铁路密度为19.6公里/百平方公里,为安徽省之首。

水路:

淮北市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汴河、古濉河、沱河、浍河、萧濉新河等构成了淮北市的主要水运网络,内河通航里程120公里,其中萧濉新河青龙山至濉河河口全长25.2公里,为六级航道,浍河航道市域境内长49公里,为五级航道,沱河航道临渙至南坪闸下长50公里,为五级航道。

境内建有青龙山港、宋疃港、四铺港、阐河港4个水运港口,总设计吞吐能力145万吨/年,其中青龙山港区面积最大,最大泊靠能力为100吨。

境内水运可通达新卞河、淮河、洪泽湖、京杭大运河、长江。

二、自然资源条件

1.矿产资源

淮北市具有蕴藏量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目前,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488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0处,中型矿产地13处,小型矿点455处。

在查明储量的16种矿产中,煤、铁、铜、金、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储量分别居全省第2、4、6、2、6、1、位。

其中,煤炭资源最具优势,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

淮北矿区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分布广泛、矿床规模较大、综合效益凸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

2.自然资源

淮北农业生物资源丰富。

农作物资源包括粮、棉、油、果、菜、药、麻、丝等400多个品种,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稻谷、薯类、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麻类、烟叶等,油料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

畜禽品种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鹅等。

畜禽生产以资源开发和资源利用为中心,各品种畜禽的饲养都已形成规模生产。

林业资源中现有树种300多个,分属66个科,147个属,其中乔木118种,灌木177种,藤木14种,竹类8种。

古稀珍贵树木有古柏、古槐、银杏等。

果树主要有杏、桃、核桃、石榴、蜜枣等。

鱼类资源以草鱼、鲫鱼、鲤鱼、鲢鱼为优势种群,水生经济动物有虾、鳖、牛蛙、泥鳅等,经济植物有池藕、芦苇、蒲草等。

3.土地资源

淮北市土地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988公顷,林地面积23266.67公顷,水域面积10000公顷,养殖水面8333公顷,荒沙、荒漠1466.67公顷。

再生土地资源优势独特,多年来,全市不断加强采煤塌陷地复垦工作,土地复垦率达到54%以上。

淮北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和砂礓黑土两大类。

潮土类主要分布在黄泛平原地区,面积约为108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1.1%;砂礓黑土是淮北地区的古老耕作土壤,分布面积最大,约为144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4.8%。

此外,境内石灰岩残丘地带有面积较小的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和棕壤分布。

三、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与面积

淮北市辖一县三区,人口218万人。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淮北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60%以上,雄厚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建设食品特色工业开发区奠定了条件。

2.经济发展水平

2010年,淮北市实现全年生产总值(GDP)4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为8︰64︰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8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增长19.2%。

完成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增长41.7%。

财政收入70亿元,增长3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增长11%。

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淮北市现已形成了煤炭、电力、纺织、酿酒、建材、化工等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

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0.4亿元,同比增长19.5%;工业化率由51.2%提高到6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546家,总数达到657家。

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有33个行业实现增长,六大主导行业全面增长。

2009年1月-11月,煤电行业实现增加值210.2亿元,增长9.7%;煤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6.3亿元,增长5.8%;机械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5.4亿元,增长54.2%;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26.5亿元,增长27%;纺织和陶瓷建材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亿元和11.4亿元,分别增长27.2%和47.1%。

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9.7%,对工业增长贡献达到75.8%。

3.社会事业

全市共有各类学校568所,在校学生4148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009年全市科技计划共安排项目67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14个,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10项,其中,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4项。

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266件,专利实施量10件。

四、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1.概况

安徽淮北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是2009年5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筹建的全省首家省级食品专业经济开发区。

全区概念性规划25平方公里,启步区规划11.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

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为食品工业,以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果蔬加工及肉制品加工、饮料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为着力方向。

现己入驻食品加工及配套企业7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香港锦泰食品、天津康宏园烤肠、天宏面粉、浩大淀粉、华腾米业等知名食品项目顺利入驻建设或投产。

2010年,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43亿元,占淮北市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

开发区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全民创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称号,并与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合作建立中国食品(凤凰山)示范开发区。

开发区功能配套齐全,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相山区实施“加快发展,工业强区”战略的主战场,成为打造食品产业集聚区、促进淮北城市转型的重要载体。

2010年以来,全区共跟踪重点项目147个,签订意向协议38个,与香港荣华食品、合肥燕之坊等知名食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9月底集中开工10个食品项目。

2.工业开发区现有产业构成

截止目前,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73个,主要可分为农产品及食品加工项目、食品加工相关项目和其它项目三大类。

(1)农产品及食品加工项目

开发区内现有农产品及食品加工项目共35个。

包括思朗饼干、康宏园烤肠、浩大淀粉、天宏面粉、乐万家食品、华腾米业、瑞悦大豆油等知名食品项目。

(2)食品产业相关项目

开发区现有食品配套项目13个。

主要以生产饲料、果木壳加工、生物技术加工为主的企业。

如正大源饲料、正虹饲料、天瑞生物科技等企业。

(3)其它项目

开发区内非食品类企业项目企业较多,目前共有25个。

生产的产品类型较分散。

包括塑料管材企业、电池制造、玻璃制造、印刷企业等。

图2-1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区加工企业类型分布图(2010年)

3.工业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建区以来,开发区内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开发区形象提升”工程,累计投资9.6亿元,在首期发展的7平方公里范围内先后完成了路桥、污水管网、天然气、自来水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道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电信、天然气等“七通一平”,已建成的道路、自来水和天然气等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

在配套项目方面,开发区入口开发区内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