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3466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济南第一中学届高三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济南一中2015级高三10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II卷答案也需答在答题纸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135.5   Fe56   Cu64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题2分,11~20题每题3分)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 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另一种化合物为NaCl

D. 金刚石属于碳的一种同位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从反应分析,四氯化碳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

A、反应中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不选A;B、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正确,不选B;C、经过分析,化合物为氯化钠,正确,不选C;D、金刚石是碳的单质,不属于金属单质,错误,选D。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2.

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

A. 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 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C. 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 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答案】C

【解析】A、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选项A错误;B、同种化合价可以对应多种氧化物,如+4价的氮元素,对应的氧化物有NO2和N2O4两种氧化物,选项B错误;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利用丁达尔效应能区分溶液和胶体,云和雾均为胶体,故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C正确;A、某些金属元素也能形成含氧酸和含氧酸盐,如HAlO2和NaAlO2、HMnO4和KMnO4等,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3.

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正确的一组为

A. 盐酸、空气、硫酸、干冰

B. 蒸馏水、氨水、碳酸氢钠、二氧化硫

C. 胆矾、盐酸、铁、碳酸钙

D. 生石灰、漂白粉、氯化铜、氧化铝

【答案】B

【解析】A、盐酸、空气、硫酸、干冰中盐酸为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选项A错误;B、蒸馏水、氨水、碳酸氢钠、二氧化硫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的,选项B正确;C、胆矾、盐酸、铁、碳酸钙中铁是单质,碳酸钙是电解质,选项C错误;D、生石灰、漂白粉、氯化铜、氧化铝中的氧化铝是电解质,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可以用盐酸酸化

B. 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铁胶体带电荷

D.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盐酸与高锰酸钾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不可以用盐酸酸化,选项A错误;B、Na点燃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O2,反而使燃烧更加剧烈,选项B错误;C、胶体能发生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带电荷,而胶体是电中性分散系,选项C错误;D、Al2O3是两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

已检测出pH=1的某未知溶液中含有Al3+和NO3-,检验此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以下6种离子:

①ClO-    ②NH+44+   ③Fe2+   ④K+ ⑤HCO−33−  ⑥Cl-,其中不必检验即可否定的离子是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⑥

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pH=1,说明溶液显酸性,所以ClO-、HCO3-不可能大量存在;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所以①③⑤不必再检验,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该题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熟悉了解掌握程度,该题的关键是注意酸性条件下NO3-的氧化性。

6.

如图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装置。

抽走玻璃片充分反应,反应中有关物理量的描述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A. 气体反应物的总体积为0.224L

B.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为0.005NA

C. 产物中的N—H键个数为0.02NA

D. 产物加水溶解后所得溶液中NH

数目为0.005NA

【答案】C

【解析】:

选C 气体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是0.005mol+0.005mol=0.01mol,但是未给出气体所处的状态是否是标准状况,A项错误;生成的NH4Cl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B项错误;在1molNH4Cl中含有4molN—H键,故生成物中的N—H键个数为0.02NA,C项正确;由于NH4+水解,故D项错误。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mol

B. 海水提镁和海水提溴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一定有CO2气体生成

D. 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答案】C

【解析】A、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每1mol氯气反应电子转移数为1mol,则0.1molCl2与氢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为0.1mol,选项A正确;B、海水提镁和海水提溴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正确;C、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盐酸溶液生成碳酸氢钠溶液,没有二氧化碳生成,选项C不正确;D、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所以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 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 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数为0.4NA

D. 常温下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答案】B

【解析】A、1molFeI2与足量Cl2反应时,Fe2+被氧化为Fe3+,I-被氧化为I2,转移电子3NA,选项A错误;B、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只需要计算46gNO2中原子数=46g46g/mol46g46g/mol×3×NA=3NA,选项B正确;C、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当生成1mol氧气时转移2mol电子,则当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选项C错误;D、铁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发生钝化,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9.

下列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I-)=0.1mol/L的溶液中:

Ca2+、NO3-、Fe3+、Cl-

B. SO2饱和溶液中:

NH4+、K+、CO32-、ClO-

C. 放入镁带有气体逸出的溶液中:

Na+、K+、Cl-、SO42-

D. 常温下水电离出c(H+)=1×10-10 mol/L的溶液中:

NH4+、Na+、S2-、CH3COO-

【答案】C

【解析】A、c(I-)=0.1mol/L的溶液中:

I-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ClO-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亚硫酸与反应而不能共存,选项B错误;C、放入镁带有气体逸出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选项C正确;D、常温下水电离出c(H+)=1×10-10 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S2-、CH3COO-不能大量存在,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0.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硫酸时,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水

B.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C. 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答案】B

【解析】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得的溶液浓度无影响,选项A错误;B、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小,根据c= n V n V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选项B错误;C、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物质的量的浓度会有所增加,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选项C错误;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读数据偏大,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溶液配制时浓度偏低的影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溶液的溶质及溶剂的量变化进行计算。

11.

向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

Na+、OH-、SO42-、NO3-

B. c点对应的溶液中:

Na+、Ca2+、NO3-、Cl-

C. b点对应的溶液中:

Al3+、Fe3+,MnO4-、Cl-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

F-、NO3-、Fe2+、Ag+

【答案】B

【解析】向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碳酸钠首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a点溶液中含有CO32-和HCO3-,b点全部为HCO3-,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d点盐酸过量,呈酸性,则A.a点溶液中含有CO32-和HCO3-,HCO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B正确;C.b点全部为HCO3-,Al3+、Fe3+与HCO3-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d点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3-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F-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银离子与氯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明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特点以及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发生的离子反应是解答的关键,答题时注意题中各阶段溶液成分的判断。

1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相等的溴化亚铁跟氯气反应  2Fe2+ +2Br- +2Cl2 =2Fe3+ +Br2 +4Cl-

B. 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C. 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

2A13++3SO42-+3Ba2++6OH-===2A1(OH)3↓+3BaSO4↓

D.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CO32- +2H+ =CO2↑+H2O

【答案】A

【解析】A、由于还原性:

Fe2+>Br-,氯气先氧化亚铁离子,等物质的量的溴化亚铁跟氯气反应,由电子守恒可知,亚铁离子全部被氧化,溴离子一半被氧化,则物质的量相等的溴化亚铁跟氯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Fe2++2Br-+2Cl2=2Fe3++Br2+4Cl-,选项A正确;B、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选项B正确;C、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明矾与B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则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的离子反应为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选项C错误;D、可溶性碳酸盐与过量酸反应的实质为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的离子反应为CO32- +2H+ =CO2↑+H2O,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选项A为学生解答的难点。

13.

下列A~D四组,每组有两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将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

将过量SO2通入少量Ba(OH)2溶液

B

将少量NaHSO4溶液滴入Na2CO3溶液

将少量Na2CO3溶液滴入NaHSO4溶液

C

将0.1mol Cl2通入含0.2molFeBr2的溶液

将0.3mol Cl2通入含0.2mol FeBr2的溶液

D

将浓氨水滴入Al2(SO4)3溶液

将Al2(SO4)3溶液滴入浓氨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将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发生反应:

SO2+Ba2++2OH-=BaSO3↓+H2O,若将过量量SO2通入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SO2+OH-=HSO3-,反应不同,所以不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选项A错误;B、将少量NaHSO4溶液滴入Na2CO3溶液,发生反应:

 H++CO32-=HCO3-,将少量Na2CO3溶液滴入NaHSO4溶液,发生反应:

2H++CO32-=CO2↑+H2O,反应不同,所以不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选项B错误;C、由于还原性:

Fe2+>Br-,所以将0.1molCl2通入含有0.2molFeBr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

2Fe2++Cl2=2Fe3++2Cl-;若将0.3molCl2通入含有0.2molFeBr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

2Fe2++4Br-+3Cl2=6Cl-+2Fe3++2Br2,反应不同,所以不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选项C错误;D、Al(OH)3是两性物质,只能被强酸、强碱溶解,所以无论是将少量浓氨水滴入Al2(SO4)3溶液,还是将少量Al2(SO4)3溶液滴入浓氨水,发生的反应都是:

Al3++3NH3·H2O==Al(OH)3↓+3NH4+,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4.

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硫酸  化学纯(CP)

   (500mL)

品名:

硫酸

化学式:

H2SO4

相对分子质量:

98

密度:

1.84g/cm3

质量分数:

98%

A. 该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1

B. 该硫酸50mL与足量的铜反应可得到标准状况下SO2 10.3L

C. 配制20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0mL

D. 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

【答案】C

【解析】A、由c=1000ρωM1000ρωM,c=1000×1.84×98%981000×1.84×98%98=18.4mol/L,选项A错误;B、根据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及Cu与稀硫酸可知,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硫的体积小于0.05L×18.4mol/L×0.5×22.4L/mol=10.3L,选项B错误;C、根据配制溶液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需取该硫酸的体积为0.2L×4.6mol/L18.4mol/L0.2L×4.6mol/L18.4mol/L=0.05L=50mL,选项C正确;

D、水的密度比硫酸的密度小,等体积混合时,硫酸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所以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信息利用c=1000ρωM1000ρωM来计算浓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溶液配制、稀释计算等。

15.

如图两圆相交部分A、B、C、D分别表示两物质间的反应。

下列各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Fe+4H++NO

===Fe3++NO↑+2H2O

B.Fe3O4+8H+===Fe2++2Fe3++4H2O

C.Fe(OH)3+3H+===Fe3++3H2O

D.3Fe(OH)2+10H++NO

===3Fe3++NO↑+8H2O

【答案】B

【解析】A、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Fe3+,其离子方程式为:

Fe+4H++NO

=Fe3++NO↑+2H2O,选项A正确;B、Fe3O4与稀硝酸反应时,Fe2+会被氧化为Fe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28H++NO3-=9Fe3++NO↑+14H2O,选项B错误;C、氢氧化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OH)3+3H+=Fe3++3H2O,选项C正确;D、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被氧化为Fe3+,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OH)2+10H++NO

=3Fe3++NO↑+8H2O,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6.

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

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mol

B. ClO

的生成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

C. 标准状况下有3.36L氯气参加反应

D. 苛性钾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为0.2mol

【答案】D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后,生成KClO和KClO3分别是0.06mol和0.03mol,则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生成氯化钾是0.06mol×1+0.03mol×5=0.21mol。

所以选项A正确;B、ClO

的生成是在反应一段时间后温度更高时才开始,故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选项B正确;C、根据氯原子守恒,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0.06mol+0.03mol+0.21mol20.06mol+0.03mol+0.21mol2=0.15mol,标准状况下有0.15mol×22.4L/mol=3.36L氯气参加反应,选项C正确;D、生成KClO和KClO3分别是0.06mol和0.03mol,根据钾原子守恒,苛性钾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为0.06mol1+0.03mol+0.21mol=0.3mol,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7.

用0.2mol/LNa2SO3溶液32mL,还原含2×10-3 molX2O72-的溶液,过量的Na2SO3用0.1mol/LKMnO4酸性溶液氧化(其中KMnO4被还原成Mn2+),共消耗KMnO4溶液1.6mL,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3

B. +4

C. +5

D. +6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已知:

n(Na2SO3)=0.2mol/L×0.032L=0.0064mol,n(X2O72-)=2×10-3mol,n(KMnO4)=0.0016L×0.1mol=0.00016mol,Na2SO3被氧化为Na2SO4,S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KMnO4发生还原反应,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2价,X2O72-中X元素发生还原反应,令X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价,则0.0064mol×(6-4)=0.00016mol×(7-2)+2×10-3mol×2×(6-a),a=3,故选A。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8.

0.2molNa

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后,下表对生成物Na2CO3和O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Na2CO3的质量

关于O2的描述

A

21.2g

O2的摩尔质量是36g·mol-1

B

21.6g

生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2.24L

C

21.6g

O2的摩尔质量是34g·mol-1

D

22.4g

生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2.24mL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生成Na2CO3的质量为21.6g,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错误;B、生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2.24L,正确;C、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错误;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21.6g,错误。

考点:

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性质考查化学计算、氧化还原、物质的量知识,。

19.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序号

反应物

产物

KMnO4、H2O2、H2SO4

K2SO4、MnSO4…

Cl2、FeBr2

FeCl3、FeBr3

Cl-、MnO4-…

Cl2、Mn2+…

A. 第①组反应的其余产物为H2O和 O2

B. 第②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l2与 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C. 第③组反应中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2mol

D.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MnO4﹣>Cl2>Fe3+>Br2

【答案】D

【解析】A.反应中KMnO4→MnSO4,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所以H2O2作还原剂,则其余产物为H2O和O2,故A正确;B.由元素化合价可知,反应中只有亚铁离子被氧化,根据电子转移守恒2n(C12)=n(FeBr2),即n(C12):

n(FeBr2)=1:

2,故B正确;C.由信息可知,MnO4-氧化Cl-为Cl2,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氯气的2倍,生成1mo1C12,转移电子为2mo1,故C正确;D.氧化剂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氧化性,由③可知氧化性MnO4->Cl2,由②可知氧化性Cl2>Fe3+,由②可知Fe3+不能氧化Br-,氧化性Br2>Fe3+,则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MnO4->Cl2>Br2>Fe3+,故D错误;故选D。

20.

将11.2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x(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

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

A. 0.3molNO2和0.3molNO

B. 0.2molNO2和0.1molN2O4

C. 0.6molNO

D. 0.1molNO、0.2molNO2和0.05molN2O4

【答案】D

【解析】向Mg-Cu混合物与足量的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所以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21.4g-11.2g=10.2g,物质的量为10.2g17g/mol10.2g17g/mol=0.6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1.2g的Mg-Cu提供的电子为0.6mol,A、生成0.3mo1NO2和0.3mo1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3mol×(5-4)+0.3mol×(5-2)=1.2mol,得失电子不相等,选项A错误;B、生成0.2mo1NO2和0.1mo1N2O4,N元素获得电子为0.2mol×(5-4)+0.1mol×2×(5-4)=0.4mol,得失电子不相等,选项B错误;C、生成0.6molNO,N元素获得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