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37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

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新课:

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深入研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

找出相关的语

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内容。

 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探讨:

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5)诵读积累语言。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此时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

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时光飞逝)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过渡: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

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一)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

边读边

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汇报。

相关句子: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学习表达技巧,理解“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排比、拟人)作者用哪些生活细节表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洗手、吃饭、默思、遮挽、睡觉、睡醒、叹息等)

3.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

请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感触。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

课件: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4.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二)指名读第4自然段。

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呢?

1.学生汇报读书感悟。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指导朗读。

(读出无奈、感慨)

3.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

这句话有什么妙处?

(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4.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

(1)“游丝样的痕迹”指什么?

(一点儿微不足道的成就)

(2)这一连串的问句写出了什么?

(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不甘心虚度光阴,力求上进)

指导朗读。

(读出沉稳、坚定)

讨论:

运用一连串的问句来表达情感,有何好处?

(增强感情,点明主题)

5.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拓展,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加深感悟。

2.布置作业。

(1)认真读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3)办一期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手抄报。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匆匆——珍惜时间

洗手时

吃饭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默默时

……

1.初读环节,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2.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感情表达方法进行有效交流,重视有效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1.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

3.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

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童年时,我们的心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

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那个星期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

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意蕴深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急遽(jù

) 惆怅(chó

uchà

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惆、怅、偎、逝”,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惆、怅、偎”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逝”字注意“辶”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

(1):

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

写母亲一次次爽约,“我”心情逐渐落空。

第三部分(7):

写“我”因出去的希望落空而崩溃大哭,母亲安慰“我”。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的第一次盼望,请一位同学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探索作者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一)读课文中有关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

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

……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通过描写天气和“我”的动作,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

作者是怎么表现“时光不好挨”的?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焦急又兴奋。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通过描写“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

通过写“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

这里也从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二)读课文中有关下午“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通过细致地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急切地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2.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

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三)读课文中有关黄昏“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1.思考:

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2.“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我”无比悲伤、绝望。

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的悲伤无以言表。

“闭上眼睛”“荒凉”表明内心的绝望、无奈。

(四)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

人物心情: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伤心—彻底失望

光线: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三、再读课文,思考感悟。

1.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真实自然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体会。

2.交流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母爱。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都运用了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

《匆匆》一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运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而《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融情于事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在所描写的人、事、物中,在叙述中表现“我”不断变化的情感。

2.学习本文写法,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那个星期天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彻底失望

1.教学时注重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心情。

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谈感受,唤起学生的感知体验。

2.教学中,对比《匆匆》,就两课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展开讨论,明确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

让真情自然流露

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

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

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 感动 欣喜若狂 归心似箭 激动 盼望 欣慰……

惧怕 愤怒 难过 追悔莫及 忐忑不安 愧疚 沮丧……

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表示“好”与“不好”)

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

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

(1)精描细绘见真情。

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

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

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p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交流、互帮互助,培养了习作表达能力,学会了表达情感的方法。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

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

《匆匆》第4自然段p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

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

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

窃喜、开心。

2.师: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3.出示不同的情境,体会不同心情的不同表达。

(1)分组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的发现。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2)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

师生共同评价,培养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交流的能力。

(3)再读课本中的示例,说说这两个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愿望实现——高兴;

打球失败——遗憾、压抑、难过。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选取一两个情境,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

优秀示例:

(1)走在小巷里

①心情好: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带给我温暖的感觉。

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

今天,我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

老师、同学们都向我祝贺。

正当我回想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夸赞我:

“好好好。

”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仿佛在说:

“你真棒!

”②心情不好:

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感觉小巷昏暗而又狭长,怎么也走不到尽头。

因为马虎今天考试做错了一道题,我感觉非常遗憾和懊悔。

这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

“羞羞羞。

”连往日对我笑脸相迎的那条大黄狗也冲我“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也在看我的笑话。

(2)奔跑在田野中

我奔跑在田野中,许多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着,它们一高兴,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一群顽皮的孩子正欢快地在河边吹着柳笛。

一切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吹起了愉快的口哨。

②心情不好:

我在田野中伤心地跑着,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

我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顿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灰色,花朵不再微笑,风儿不再温和,小鸟停止了歌唱,连路也变得更长了。

三、学习“习作例文”。

1.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课件出示书中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

由不喜欢到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3)讨论:

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的?

(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4)指名说,教师小结。

2.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轻声读课文,思考: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幸福、感恩)

(2)说说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哪些内容。

(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3)默读,批画,说说文章是怎样写出作者的情感的。

(4)全班汇报交流:

文章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抒发真情实感

1.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片段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2.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后,根据情境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提升了情感表达能力。

3.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体验情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习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