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4438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

第一课时§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观察、摸索、讨论中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球体、柱体、锥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探索发现能力。

(2)、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区分各类立体图形。

难点:

1、找出各个立体图形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掌握对图形认知、归纳的方法。

2、研究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欧拉公式。

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四、教具准备:

一辆玩具小公交车、一架玩具小飞车、笔筒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今天,我准备了“一架直升机”,带领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飞行,我们飞向了祖国的蓝天,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上空,翻开课本看第一章的第1页的彩图,这个城市多漂亮啊,我们在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们数学世界——丰富的图形世界,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

大家先看这辆车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1、从生活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议一议]

(1)图中有茶杯,笛子,笔筒中的笔杆是圆柱形状,提球的网把球放进去上面一部分是圆锥的形状,书架上的小帽子是圆锥的形状。

(2)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是底面都是圆的,不同点是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的,而圆锥只有下底面,最上面只是一个顶点。

(3)笔筒的形状我们把它叫棱柱,老师,对不对?

(4)地球是一个球体,与它形状类似的有足球。

例:

1.亭子的顶端是圆锥,下面的支柱是圆柱。

2.公园大门的门柱是长方体,公园里的石凳、石桌有长方体,有圆柱,还有棱柱。

3.足球是球体。

4.人民大会堂中间的建筑是长方体,两边的是正方体。

5.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是圆柱。

人民大会堂前面的旗杆是圆柱,路灯的电杆也是圆柱,灯罩是球形。

2、常见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及分类。

(1)、棱柱:

棱柱分直棱柱和斜棱柱两种。

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棱柱的特征:

棱柱其上、下两个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特殊的直棱柱。

(2)、圆柱

①圆柱的特征:

圆柱由三个面组成,上、下两底面是平行且能完全重合的两圆,侧面是曲面。

②圆柱和棱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本议一议)

相同点:

都是柱体,都有形状大小相同的上下两个底面,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不同点:

圆柱的底面是圆,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而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3)、圆锥

①圆锥的特征:

圆锥由侧面和底面两个面组成的,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

②圆锥和棱柱统称椎体。

③圆锥与圆柱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底面都是圆;不同点:

圆柱有两个底面,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圆柱没有顶点,圆锥有一个顶点。

(4)、球

球是由一个曲面围成的几何体。

球与圆的区别:

球是一个几何体,是立体图形,而圆是一个平面图形。

(5)、分类

①按柱、锥、球特征分类:

几何体

,②按围成的面分类:

几何体

Ⅲ.做一做:

课本P4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

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的过程,并学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4习题1.1中1

(二)练习册

中7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

一、旅游中发现的几何体

二、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认真主动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难点:

1.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2.认识“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的事实。

三、教学方法:

发现法

四、教具准备:

常见的几何体:

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几何体,并且可以从大量的实物中抽象出这些图形。

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那么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

Ⅱ.讲授新课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点评:

线和线相交可以得到点,面和面相交可以得到线。

回答课本中的几个问题。

(1)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而圆柱上下底面是平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两条线,它们都是曲的。

(3)正方体有八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边。

例1:

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

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分析:

仔细观察图形,辨别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解答:

图中的几何体是由5个面围成的;有3个平面和2个曲面;面与面相交成9条线,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打开书第六页,我们来完成想一想,同学们先经过自己的观察,联想,能发现什么呢?

谁先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三幅图片。

点评:

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_____动成体。

例2、如图,把第二行的图形沿虚线旋转一周能得到第一行的哪个几何体?

连一连。

①②③④⑤⑥⑦

ABCDEFG

Ⅲ.课堂练习

1.几何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面有_____面和_____面之分。

2.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面动成_____。

3.长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

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面,也有_____面。

Ⅳ.课时小结

1.通过丰富的例子,知道了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3.认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Ⅴ.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1.2中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二)

1。

点、线、面构成图形

2。

面和面相交得到线,

线和线相交得到点。

3。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2展开和折叠

(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展开成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2)、由观察、折叠等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3)、了解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由侧面展开图想象出棱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归纳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表达,合作交流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特征,能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

难点:

正确判断哪些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四、教具准备:

圆锥冰淇淋筒、长方形纸、供折叠用平面图形若干棱柱实物、胶纸。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

⑴将圆锥形的冰淇淋筒沿一虚线剪开展成一平面的扇形。

⑵将长方形纸折叠数次围成棱柱的侧面。

Ⅱ.探究新课

问题:

如何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以上活动?

能否用语言归纳以上活动中你的感受?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活动,并能主动说出“展开”和“折叠”。

同座交流感受并能大胆表达。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Ⅲ.做一做

1、图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棱柱?

学生动手操作。

图一

图二

2、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

3、演示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棱柱。

4、观察理解归纳。

(1)、棱柱的有关概念:

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都叫棱,其中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侧棱。

(2)、棱柱的特征:

①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②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图形,且都是多边形;③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

(3)、棱柱的分类:

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它们的底面分别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棱柱。

(4)、棱柱中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个n棱柱(n≥3且n为正整数)有2n个顶点,3n条棱,(n+2)个面(两个底面和n个侧面),且顶点数+面数-棱数=2.

5、学生在自己的模型上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养成动手操作实验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而从两个图形的共性看也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棱柱。

(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勇于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交流和展示中体验成功。

6、归纳:

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1)、练习:

课本P12想一想

如下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

(1)

(2)(3)(4)

(1)、(3)不能;

(2)、(4)能。

(2)、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我们已经见过很多平面图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能折成几何体.比如:

棱柱.若能折成棱柱,一定要符合以下特点:

(1)棱柱的底面边数=侧面数。

(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端。

(3)四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只有5条相连的棱。

练习:

课本P11随堂练习:

长方体有_____个顶点,_____条棱,____个面这些面的形状是______。

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哪些棱长度一定相等

Ⅳ.课时小结:

1、棱柱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特征?

Ⅴ.课后作业1.P10习题1.3中1、2

2.请选择你做的棱柱模型以任一方式展开,和你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所得图形有什么启示?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2?

展开和折叠

(一)

做一做

练习:

课时小结

课后作业

七、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2展开和折叠

(二)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习棱柱表面的展开图,初步尝试圆柱、圆锥表面的异型图,能够做出一个棱柱、圆柱、圆锥形的模型,了解几何体与它展开的平面图形的对应关系。

2、逐步提高由几何体想出展开图,由展开图可想出几何体的识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识图想物、看物想图、画图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爱数学的情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进一步巩固、提高对棱柱表面展开图的识图能力。

(2)认清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以及展开图中的各个部位与立体图形各部位的对应关系。

难点:

(1)由几何体想象出它的表面展开图。

(2)圆锥各部位与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各部位的对应关系也是学生较难想象的,另外棱锥以及一个正方体的多种展开图。

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棱柱的展开与折叠,大家通过相互研究、交流、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将正三棱柱(底面是等边三角形)的表面展开图画出来供大家鉴赏?

学生先思后画,教师展开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

其他图形可由这些图形翻转得到。

下面我们思考一下,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呢?

(二)、新课的进行

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正方体是特殊的棱柱,它的六个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将一正方形的表面展开,可以得到11种不同的展开图,如图。

为了方便大家熟记这11种展开图,我们把它归为四类:

一四一型(6种),二三一型(3种),二二二型(1种),三三型(1种)。

学生回答课本

做一做中的问题。

2、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呢?

先由学生猜想,教师再将准备好的圆柱形纸桶(不含底面)沿母线剪开,验证猜想的结果。

要介绍剪的方法(母线与底面垂直)。

让学生观察思考: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中,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圆柱中的哪一部分相同?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2)圆柱表面展开图中的两个圆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

两个圆只要与长方形的上、下两边连着即可。

可以在长方形边的任一位置上。

(剪开两个圆柱,示范一下它们的表面展开图的形状)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

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

先由学生猜想,教师再将准备好的圆锥形纸筒(不含底面)沿母线剪开,验证猜想的结果。

简单介绍扇形中的有关名称:

半径、弧。

由学生观察、思考、类比的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弧长、扇形的半径分别与圆锥中的哪一部分对应?

扇形的弧长就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扇形的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长。

(2)圆锥表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

在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弧上,连着一个圆,这个圆就是圆锥底面的圆面。

(3)圆锥表面展开图中,弧上连着的那个圆的位置一定是固定不变的吗?

此圆只要与扇形的弧连着即可,可以在弧上任一位置。

(剪开两个圆锥,示范一下它们的表面展开圆的形状)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

(三)、课堂练习

1、

习题1.4中知识技能1题。

说明:

第三个图中,由于下半部是一个特殊的扇形(半圆),所以学生的形象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可以让学生画一个草图,然后剪下来,进行折叠,会减少抽象的想象,加深对展开图的理解。

2、下图中各个图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ABCD

分析:

发挥空间想象或动手操作,可得答案C

(四)、小结

1、到现在为止,我们研究了几种几何体的展开图?

(棱柱、圆柱、棱锥、圆锥。

2、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长方形、扇形。

3、圆柱、圆锥各部位与它们展开图中的各部位有什么对应关系?

圆柱底面圆的周长是展开图中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是展开图中长方形的宽;圆锥底面圆的周长是展开图中扇形的弧长,圆锥的母线是展开图中扇形的半径。

4、各类几何体,它们表面展开图的形状是唯一的吗?

(不是)

(五)、作业:

课本

习题1.4中问题解决的第1、2题。

五、教后反

第五课时§3?

截一个几何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参与对实物的切截活动和观察课件演示,了解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2)、通过经历对几何体切截的实践过程,探索截面形状与切截方向之间的联系,体验面与体之间的转换。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观察几何体在切截的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观察、实际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截面的变化。

难点:

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语言表达。

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四、教具准备:

立方体模型小刀胶泥一张CT片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物演示:

聪明的厨师利用黄瓜的不同切面拼成了美丽的图案,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其中的数学知识。

用小刀切几何体(胶泥)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截面(板书)

变换一个角度,截面的形状可能就有所不同。

Ⅱ.讲授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学生分小组操作,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积极发现没想到的截面图形。

学生发言并演示,学生动手定向操作

学生总结规律:

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于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平面相交的结果。

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边,则截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

依次类推

点评:

请大家亲手操作,看哪一个小组验证出的截面最多。

请各小组演示所截方案。

汇总学生实验报告,得出:

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向去截同一个几何体,所得到的截面形状会相同吗?

(1)、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可能出现那几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吗?

(有等边三角形)

2、用平面截圆柱体,可能出现以下的几种情况.

3、用平面去截一个圆锥,能截出圆和三角形两种截面(还有其他截面,初中不予研究)

4、用平面去截球体,只能出现一种形状的截面___________.

需要记住的要点:

几何体

截面形状

正方体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五边形、

六边形

圆柱

圆、长方形、椭圆、椭圆的一部分(类似拱形)

圆锥

圆、椭圆、三角形、椭圆的一部分(类似拱形)

Ⅲ.做一做(课本P18随堂练习题)

请同学们分析,分别用一个平面截下列几何体,哪些形状是可能得到的截面?

答案①③④

答案①②③

答案①④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Ⅴ.课后作业:

课本P19习题1.5知识技能1,数学理解2

六、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3截一个几何体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截面

正方体截面可以是三、四、五、六边形。

七、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4?

从不同的方向看

(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空间观念.

2.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的图形.

3.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

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三、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

结合一些具体的实物的情境,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然后过渡到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四、教具准备:

一个茶杯、一个暖水瓶、一块长方体的橡皮及若干个长方体、圆锥、圆柱、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谁来告诉我这首诗的意思呢?

答:

这首诗说的是:

从前面看,觉得庐山是一座又开阔又高大的山岭;从侧面看,又觉得庐山是一座险峻陡峭的高峰;再从远处和近处,从高处和低处看庐山,总觉得它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我实在说不出到底什么才是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自己就在庐山中呀.

Ⅱ.讲授新课

将实物一个暖水瓶、一个茶杯、一块橡皮按顺序摆放好,暖水瓶放在中间,其余的放在两旁.并将这个实物组合放在教室中间,让同学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并将观察得到的画在一张纸上。

同学们通过充分的交流和操作,会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得到不同的图形.其中我们重点研究三个方向上看到的图。

即主视图:

从正面看到的图,

左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图,

俯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

下面我们看几个由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如下图所示:

当我们从正面看就得到主视图;从左面看就得到左视图;从上面看就得到俯视图.(如下图所示)

Ⅲ.例题

[例1]桌子上放着一个长方体和圆柱(如下图),说出下列三幅图分别是_____.

[例2]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分析:

先由学生板演,并深入学生中去对接受较差的学生以帮助、关心.

解:

[例3]甲、乙、丙、丁四人分别面对面坐在一个四边形桌子旁边,桌上一张纸上写着数字“9”,甲说他看到的是“6”,乙说他看到的是“

”,丙说他看到的是“

”,丁说他看到的是“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左边,丙在丁的右边

B.丙在乙的对面,丙的左边是甲,右边是乙

C.甲在乙的对面,甲的右边是丙,左边是丁

D.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右边,丙在丁的右边

解:

由图可知应选择D.

Ⅳ..随堂练习(课本第22页)

1.一辆汽车从小明面前经过,小明的拍摄了一组照片.请按照汽车被摄入镜头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照片编号,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图片见课本第22页最下面)

分析:

学生可以自己先想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可深入学生中去,学生的答案可能不惟一,但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合理的说明,就应予以鼓励.

解:

可以是②①⑤④③.

2.画出下面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

解:

Ⅴ.课时小结

这节课经历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在观察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图形,从而能够识别和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Ⅵ.课后作业

课本P24页习题1.6中知识技能2,数学理解1

六、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4从不同的方向看

(一)

一、主视图:

从正面看到的图.

左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图.

俯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

二、例题讲解

三、课堂练习

第七课时§4?

从不同的方向看

(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尽可能地搭出由小立方块组成的不同的几何体,并观察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2)能根据每个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及其中一种视图画出另外两种视图.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搭建几何体的过程,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实验.

(2)、能够充分地与同学交流、合作,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搭建简单的几何体,通过观察画出三视图.

2.通过小立方块搭建几何体的俯视图及相应位置上方块的个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难点:

利用空间想像力,由已知搭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及相应位置上的小立方块的个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三、教学方法:

尝试发现法.

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尝试,先尽可能地搭出不同的几何体,然后观察发现几何体的三视图.

四、教具准备:

若干个小立方块.

五、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