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950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陕西省节能协会美国能源基金课题组

2014年3月

DB

陕西省电石行业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前言

为落实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节能目标任务,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十二个部委制定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方案》,依照其中“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的有关要求,陕西省节能协会根据2012年我国颁布的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GB/T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编写了《陕西省兰炭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本实施指南)。

本实施指南涵盖了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和节能考核等内容,目的是指导兰炭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或其他必要的管理过程,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和使用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实施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是GB/T23331-2012标准在兰炭企业的实施指南,不是对GB/T23331-2012的修改、增补或延伸。

本实施指南在GB/T29456-2012的基础上,结合兰炭行业的特点和能源管理要求,对兰炭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系统地指导性建议。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陕西省兰炭行业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系列认证认可的地方行业性标准之一,由陕西省节能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实施指南起草单位:

陕西省节能协会、陕西省电石协会、陕西省榆林市工信局、西安工程大学。

本实施指南起草负责人梁中枢,总顾问蔡颂尧,高级顾问曹桂花、贺晔春、封德胜、张德福,主编李延志,课题组长江开耀,副组长马柯,参加人管声启、陈永当、张克英、陈龙龙、梁建峰、王帅、李倩、高亚利、朱丹、刘广梅、陈小芳、谢正友等。

本实施指南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能源监察总队、广东省节能监察中心、榆林市政府、国宏美亚(北京)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促进中心、中国电石协会技术部、陕西省冶金学会、陕西省电石协会、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榆林煤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榆林云化绿能有限责任公司、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北元集团锦园化工公司、华陆工程科技公司、西安化工厂电石分厂、天桥集团府谷电石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引言

兰炭(半焦)是高挥发分的弱黏结或不黏结性煤经中、低温干馏除去焦油物质和大部分挥发分后形成的产品,其产率(兰炭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率)约占原料煤质量的50-70%。

因产品在燃烧时火焰呈兰色,故俗称兰炭。

兰炭可用于电石、铁合金、炼铁(钢)炉喷粉料、合成氨、活性炭和炭素材料等行业,甚至在一些领域可以取代冶金焦。

作为一种新型炭素材料,因其固定碳高、电阻率高、灰份低、硫含量低、磷含量低的特性和低廉的价格,半焦正逐步拓宽其自身潜在价值。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其中低热值煤资源蕴藏量占煤炭储量的40%以上,产量占目前总量的30%,在煤炭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地域分布上,储量大部分集中在内蒙、陕西、新疆、甘肃和宁夏等省(区)。

我国的兰炭产业集中在西部地区,陕西省是兰炭的核心产地。

陕北榆林地区的低热值煤资源丰富,产量较大,且多为低阶煤[褐煤和低热值煤(不粘结、弱粘结、长焰等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挥发分、高发热量和高活性等煤质特点,是通过低温干馏生产兰炭的理想原料。

陕北地区低热值煤综合利用的主要设备是低温干馏炭化炉,此炭化炉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低热值煤干燥阶段、低热值煤干馏阶段及半焦冷却阶段三部分。

在生产过程中除生成主产品兰炭之外,还回收煤气、煤焦油等副产品,实现综合利用低热值煤资源。

从提高兰炭生产过程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分析,目前陕北地区兰炭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煤气利用率部分未达到准入条件要求。

(2)焦油回收率不高,普遍存在氨水中约1%轻油未能回收的现象。

(3)水捞焦、排焦箱水夹套等工艺能源浪费,同时部分产品质量不符合下游企业的要求。

(4)煤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如小颗粒煤、粉煤的干馏技术,应加强实验与推广。

(5)企业对节能减排不重视,投入较少。

综上所述,由于陕西省兰炭行业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建立陕西省兰炭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系统地指导兰炭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是我省兰炭行业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快速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编制本实施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指导陕西省兰炭企业建立一套系统、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运行,持续改进,实现节约能源目标,提高能源绩效,促进兰炭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同时本实施指南为认证机构在陕西省兰炭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时提供统一、规范的依据。

GB/T23331-2012规定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为各类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统一的要求。

本实施指南依据国家标准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结合陕西省兰炭企业能源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实施指南的基本框架与国家标准GB/T29456-2012保持一致。

在基本的框架内,提出了针对陕西省兰炭企业能源管理的相关建议或要求。

陕西省兰炭企业按照本实施指南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时,可将本实施指南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相结合并加以应用,从而实现本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融合。

能源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的关键是本实施指南各项建议或要求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得到落实。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各类和不同规模的兰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体系文件数量、所投入资源等,取决于组织的规模、体系覆盖的范围、能源利用和消费的类型及数量、能源利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本实施指南既不对陕西省兰炭企业规定具体的能源绩效准则,也不提供详细的能源管理体系设计规范。

陕西省兰炭企业可按照GB/T23331-2012、GB/T29456-2012及本实施指南寻求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也可参照本实施指南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寻求相关方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

目录

前言I

引言III

目录V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3

4企业兰炭生产能耗分析4

4.1工艺流程分析4

4.2兰炭生产能耗分析5

4.3煤气净化及焦油回收系统分析6

4.4兰炭生产消耗能源种类分析7

4.5兰炭企业主要节能措施8

4.5.1干法熄焦8

4.5.2富氧燃烧方式9

4.5.3煤气综合利用10

4.5.4优化设备运行,提高设备运行效率11

5管理职责11

5.1最高管理者11

5.2管理者代表12

6能源方针13

7策划14

7.1总则14

7.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14

7.3能源评审15

7.4能源基准18

7.5能源绩效参数19

7.6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20

8实施与运行23

8.1总则23

8.2能力、培训与意识23

8.3信息交流24

8.4文件25

8.5运行控制26

8.6设计28

8.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的采购29

9检查30

9.1监视、测量与分析30

9.2合规性评价32

9.3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32

9.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33

9.5记录控制33

10管理评审34

10.1总则34

10.2管理评审的输入34

10.3管理评审的输出35

附录A术语和定义36

A.1生产系统productionsystems36

A.2辅助生产系统auxiliaryproductionsystems36

A.3附属生产系统subsidiaryproductionsystems36

A.4余热余压residualheatandpressure36

A.5化学反应热chemicalreactionheat37

A.6副产品by-products37

附录B兰炭行业能源管理基本情况38

B.1基本情况及能源结构38

B.2兰炭产品生产工艺流程40

B.2.1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40

B.2.2干燥阶段41

B.2.3干馏阶段41

B.2.4冷却阶段41

B.3兰炭生产主要耗能设备42

B.4陕西省兰炭行业发展趋势43

附录C实施步骤45

C.1指导思想45

C.2实施阶段与方法46

C.2.1领导决策与准备阶段46

C.2.2策划阶段47

C.2.3实施与运行阶段55

C.2.4检查阶段56

C.2.5改进阶段57

C.3兰炭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议58

附录D保障措施59

D.1组织机构59

D.2节能技术改造60

D.3计量管理体系61

D.4数据统计要求62

D.5管理制度63

D.6考核机制63

D.7培训体系64

附录E行业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65

标准及要求文件清单65

附录F兰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72

应用示例72

F.1能源评审72

F.1.1企业进行能源评审72

F.1.2企业确定能源变量要符合其具体情况72

F.1.3在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时要考虑节能技术使用情况72

F.1.4能源管理体系策划与能源评审示例72

F.2企业重点能耗设备相关规定要求78

F.2.1相关通用能耗设备的运行要求78

F.2.2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监测79

F.3设计81

1范围

本实施指南提出了陕西省兰炭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要求及对其能源使用和消耗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考虑了影响兰炭企业能源绩效的因素,明确了兰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指导陕西省兰炭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其自身的能源管理体系,也可用于陕西省兰炭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以及作为各相关方对其能源管理体系符合性进行确认的依据。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陕西省各地各类兰炭企业,与其规模、类型、位置和成熟程度无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实施指南以下列出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对于本实施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实施指南;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亦适用于本实施指南。

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HG/T4287石油和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348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T12497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GB/T13234企业节能量的计算方法

GB/T13462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GB/T13466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

经济运行通则

GB/T15317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

GB/T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7954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GB/T21367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TSGG0002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国家标准兰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2.9征求意见稿

HG/T4190化工企业能源审计规范

DB61T4232008清洁生产标准兰炭行业(陕西省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榆林市兰炭产业准入技术条件(暂行)

 

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标准4.1条款要求,兰炭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以下内容:

(1)企业应根据其管理职责和地理区域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应覆盖企业相关产品生产区域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以及其它不可区分的所有活动。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生产系统

从原料煤和能源经计量进入工序开始,到兰炭成品计量入库为止的有关工序组成的完整工艺过程和设备,主要包括原料输送、原料煤自然干燥、内热式低温干馏、炭化炉干馏、冷却熄焦、入库存储和副产品回收加工等。

2)辅助生产系统与附属生产系统

兰炭企业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参见本实施指南附录A.2、A.3条款的内容,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2)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的界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无相关标准及要求的企业可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界定。

(3)企业在申请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如有要求时应取得相关资质,包括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等;

2)生产工艺、设备装置、生产规模应满足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及国家、行业和地方法律法规要求;

3)能源消耗符合国家能耗限额的规定,如《兰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等的规定。

4企业兰炭生产能耗分析

4.1工艺流程分析

企业主要采用直立炭化炉低温干馏法生产兰炭,即原料煤在炭化炉内,通过干燥、干馏、冷却熄焦生成兰炭。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定义为用单位标准产量表示的综合能耗,即单位标准兰炭产量直接消耗的能耗量,以及分摊到该产品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和损失量。

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从原料煤和能源经计量进入兰炭生产开始,到兰炭成品计量入库的整个生产过程。

由生产系统工艺装置、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设施三部分用能/用原料组成。

生产流程如图4-1所示。

主要生产过程是先将低热值煤经自然干燥,然后由斗式提升机提升到炉顶储煤仓,并连续加入干馏炉。

干馏段干馏温度为750±20℃,干馏所用热量主要由回炉煤气与空气在火道内混合均匀后,经火口进入干馏段燃烧,干馏段下部成品兰炭落入水封槽冷却熄焦,然后排出。

荒煤气在干馏室内沿料层上升,通过煤气收集罩、上升管、桥管后经文氏管塔、电捕焦油器及旋流板塔洗涤,部分煤气在风机的作用下回炉加热,剩余部分放散。

焦油进入沉淀池脱水,脱水后的焦油即为成品焦油。

兰炭从炉底取出,经冷却后作为成品入仓。

图4-1兰炭(半焦)生产基本工艺流程示意图

4.2兰炭生产能耗分析

兰炭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新鲜水及能源使用量、产品产量、工序能耗、焦炉煤气利用率及吨焦耗热量等均以法定月报或者年报为准。

1)能源转换差

能源转换差=原料煤(干)折标煤-兰炭(干)折标煤-焦油(无水)折标煤-煤气(外供)折标煤-硫磺折标煤-粉煤(干)折标煤-化学产品折标煤

2)总耗能源

总耗能源=能源转换差+新鲜水消耗折标煤+电力消耗折标煤

3)炭化工序能耗

4)煤气利用率

5)吨兰炭耗新鲜水量

6)总用水量

总用水量(t/h)=新鲜用水量+冷却循环水用量+二次回用水量

7)水的重复使用率

8)水的循环使用率

4.3煤气净化及焦油回收系统分析

制造兰炭的过程中,原料煤经自然风干、破碎、筛分入炉后进行加热干馏。

在炉内进行干燥、干馏及产品冷却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粗煤气及焦油蒸汽,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综合利用资源及增加产品附加值,应该最大限度回收利用粗煤气及焦油蒸汽。

煤气净化及焦油回收系统设备包括风机、喷淋塔、竖式间接水冷设备、高压水孔捕油器及循环水泵等。

陕北变质煤的焦油含量约为6%(干基),并且在热解中有大量粗煤气生成,需要综合回收利用。

热分解后产生的挥发性烟气首先过风机吸入竖立的空塔经水喷淋直接水冷,使部分焦油蒸汽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同时使粗煤气中的水蒸气也转变为液态水,提高煤气的发热值;再经过竖式间接水冷却设备,进一步减少焦油蒸汽状态,增大焦油回收率;随后进行数次高压水孔捕油器净化,经过几次降温捕油最终使液态焦油及冷却水的温度达到55℃左右,使绝大部分焦油及其苯萃取物进入焦油池。

进入焦油池内再经过几次油水分离直至降至常温,得到浮于水面上的焦油及苯萃取物等混合物,冷却后又经水泵回到循环冷却系统,多余冷却水进入废水锅炉燃烧排放。

煤气经多次冷却洗涤,含有水蒸气量较少,发热值会显著提高,最后一部分煤气回到炭化炉的干馏段作为燃料以补充低热值煤热解所需的能量,减少低热值煤燃烧损失,剩余煤气经管道燃烧后排空。

4.4兰炭生产消耗能源种类分析

兰炭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煤耗(原料)、电能、水。

此外尚需考虑焦炉煤气利用率、煤焦油回收率和水循环利用率。

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的界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无相关标准及要求的企业可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界定。

表4-1为兰炭企业清洁生产资源利用指标。

 

表4-1兰炭企业清洁生产资源利用指标

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工序能耗kgce/t兰炭

≤190

≤210

≤230

吨兰炭耗新鲜水量m3/t

≤0.4

≤0.5

≤0.6

吨兰炭耗电量kW·h/t

≤30

≤35

≤40

干馏煤气利用率%

≥99

≥95

干馏煤气利用方式

化工原料

燃料

水循环利用率%

≥98

≥95

煤的焦油收率%

≥90

≥85

≥75

注:

数据来源—陕西省地方标准《兰炭行业清洁生产标准》DB61/T423-2008

4.5兰炭企业主要节能措施

4.5.1干法熄焦

干法熄焦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广泛采用的一项节能技术,简称“干熄焦”,它是相对于湿法熄焦而言的。

在能源消耗日益严重的今天,炼焦炉应用干熄焦(装置)技术是节能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使用干法熄焦技术可以提高焦炭质量,降低高炉焦比,提高高炉生产能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干法熄焦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等)或燃烧后的废气,在干熄炉中与赤热红焦换热从而冷却红焦,吸收了红焦热量的惰性气体将热量传给干熄焦锅炉产生蒸汽,被冷却的惰性气体再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红焦。

干熄焦锅炉产生的中压(或高压)蒸汽或并入厂内蒸汽管网或送入发电。

干熄焦装置包括焦炭运行系统、惰性气体循环系统和锅炉系统。

从炭化室中推出的700℃左右的红焦经过拦焦机的导焦栅落入运载车上的焦罐内。

运载车由电机车牵引至提升机井架底部,由提升机将焦罐提升至井架顶部,再平移到干熄焦炉炉顶,通过炉顶装入装置将焦炭装入干熄炉。

炉中焦炭与惰性气体直接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得到冷却。

冷却后的焦炭经排焦装置卸到皮带输送机上,再经炉前焦库送筛焦系统。

冷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通过干熄炉底的供气装置鼓入炉内,与红焦炭进行热交换。

热惰性气体夹带大量的焦粉,经一次除尘器进行沉降除尘并进入废热锅炉换热。

冷惰性气体由废热锅炉出来,经过二次除尘器,含尘量降到1g/m3以下后由循环风机送入干熄炉循环使用。

废热锅炉产生的蒸汽或并入场内蒸汽管路网或送去发电。

4.5.2富氧燃烧方式

所谓富氧燃烧是指采用比空气中氧含量高的空气来进行助燃,富氧的极限就是使用纯氧。

富氧燃烧具有明显的节能与环保效益。

由于传统富氧制备工艺复杂,投资大,能耗高,富氧燃烧的工业应用受到限制。

随着新型富氧制备工艺的出现和发展,富氧燃烧逐渐应用于工业领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东西方发达国家及前苏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这项技术,并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富氧制备除了低温分离和PSA制氧方法外,还有膜分离法。

日本松下电气产业公司和大阪煤气公司开发的膜分离法富氧装置,能生产氧含量为28%的富氧空气。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UOP公司制造的富氧发生器可生产氧含量为30%的富氧空气。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此项技术并且已经成功研制了富氧膜。

它与普通燃烧方式相比,主要有如下特点:

(1)由于含氧量的提高,使助燃空气量减少。

(2)随着富氧的增加,富氧空气的烟气量减少,从而使烟气带走的热损失减少,加热效率提高,节能效果显著。

(3)理论燃烧温度提高。

当含氧量小于30%时,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理论燃烧温度显著增加,烟气量显著下降,节能率显著提高。

当含氧量大于30%时,上述变化就不太明显,因此在富氧燃烧中含氧量一般控制在27~30%之间。

由于富氧燃烧具有上述优点,因此它不仅能满足煤低温干馏工艺的温度要求,并且还能使炭化炉装置节约燃料消耗。

总之,富氧燃烧是解决低热值燃料在煤低温干馏工艺及其综合利用中应用问题的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

4.5.3煤气综合利用

煤气综合利用建议采用以下途径:

(1)金属镁及其合金生产。

由于吨镁耗能小于6tce,因此60万t/a的兰炭厂配备生产2万t/a金属镁,每年可节约12万tce。

(2)发电(燃气轮机发电)。

90万t/a的兰炭厂配2×15MW发电机组,年发电2.1亿kwh,年节约16万tce。

(3)开发还原铁或海绵铁项目,以实现钢铁行业结构调整。

4.5.4优化设备运行,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主要用能设备、设施的能源使用效率与设备的运行状态密切相关,根据系统负荷的变化,合理优化设备的运行,可以显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通用的可以优化运行的设备包括:

优化变压器运行、空调系统的运行、空压机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运行等。

5管理职责

5.1最高管理者

应符合GB/T23331-2012标准4.2.1条款要求,兰炭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以下内容:

(1)建立能源管理机制,完善能源管理网络。

(2)设立能源管理岗位,配备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

(3)确保先进的能源管理理念、工艺技术、设施设备在企业得到应用。

(4)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及相关的激励性政策和约束机制。

注:

理解最高管理者时,首先应该明确他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人员,应该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内控制组织。

最高管理者在组建能源管理团队时,应该根据组织的规模、性质、可用资源的多少等因素确定团队的大小。

团队可以是一个人,如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或指派的代表在组织内进行沟通时,要通过授权、激励、奖励和参股等方式让员工尽可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提升能源管理地位。

另外,最高管理者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承诺直接关系到能源管理体系推进的成败。

5.2管理者代表

应符合GB/T23331-2012标准4.2.2条款要求,兰炭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以下内容:

(1)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对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做出规定,包括日常能源管理、用能结构与用能状况分析、能源统计、能源报表和能效对标等。

(2)预测能源发展趋势,识别节能机会,提出节能建议和意见,制定节能方案。

(3)组织实施能源评审,组织编制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负责相关外部联络等。

注:

管理者代表可以是组织现有的、新录用的或合同制员工。

管理者代表宜由节能意识强、具有管理能力和能源管理经验、分管节能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担任,负责全部或部分能源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应授予管理者代表必要的权限,包括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分配权。

6能源方针

应符合GB/T23331-2012标准4.3条款要求,兰炭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以下内容:

(1)能源方针应体现国家及陕西省有关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的要求。

(2)能源方针应体现所在地区及上级单位的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