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338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遵义市2019年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3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120分)两部分。

第Ⅰ卷(30分)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斡旋明眸皓齿痉孪日臻完善B.毗邻卑恭屈膝笑靥盅惑人心

C.平畴凭心而论殒落暄宾夺主D.幅射焚膏继晷惬意一蹶不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能听到这场盼望已久的讲座,下车伊始,他就匆匆忙忙地往礼堂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B.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贯彻落实,那种画地为牢的地方保护主义已越来越显现出它的落后性。

C.经过监管人员耐心细致教育,这些违法犯罪分子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他们下决心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D.我们有不少的文化管理者太急功近利,对文化遗产进行涸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9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世界展览会不单是展览技术和商品,而是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B.我国出口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后,受阻于外国市场,在一时来不及转移市场或因为反倾销的连锁反应而转移市场无望,势必返销国内市场。

这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影响国内市场供求失衡及物价非正常波动,阻碍国内经济发展。

C.就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来看,我国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逐渐降低,而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将逐渐成为支柱产业。

D.英国学者表示,中国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塑造国际规范和建立贸易、金融、安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进程中,已成为国际次序变革中的关键“玩家”。

4、下列各句中,数字书写正确的一句是()

A.2019-09年,本市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完成财政收入4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2%,超额完成了计划.

B.2019年是红军2万5千里长征胜利75周年,很多革命老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C.小杨的哥哥是从本市四中毕业参军到8341部队的。

D.比赛的这一天,数千名票球迷涌入球场,94人被踩窒息而死,200多人受伤,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6”。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何为国学?

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世纪起就争论不休。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学、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

“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

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

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一万三千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

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下列有关“国学”的说法不太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这个概念有人认为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不可用。

B.狭义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可以与文、史、哲并列。

D.广义的国学即“一国所有之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学界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B.广义的国学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C.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史部。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

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来普。

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至王莽篡位乃归。

会来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

莽败,天下乱。

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逸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

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

“事沛国桓荣。

”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

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

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帝称善,曰:

“得公几晚!

”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

荣叩头让曰:

“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

”帝曰:

“俞,往,女谐。

”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

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

帝笑指之曰:

“此真儒生也。

”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

博士张佚正色曰:

“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

为天下乎?

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帝称善,曰:

“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

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

”即拜佚为太子太傅,特加赏赐,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

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

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

“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

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元卿嗤荣曰: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荣笑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叹曰:

“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辍:

停止,中止。

B.十五年不窥家园窥:

注意,留心。

C.荣叩头让曰让:

责备,问责D.始辟大司徒府辟:

被征召,被任命。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桓荣“刻苦自励,教学不怠”的一组是①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②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③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④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⑤荣独举手捧之以拜⑥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A.③⑤⑥B.①②⑥C.②⑤⑥D.①③④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桓荣六十多岁时才做官,后来被命令教授太子,皇帝每次朝会都会让他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同他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B.桓荣年轻时求学长安,拜博士九江人来普为师。

老师死后,他奔丧九江,背土筑坟,并留在九江,教授学生数百人。

C.桓荣深得皇帝信任,敢于进谏。

在谁能做太子的问题上,他不惧权贵,据理力争,最后,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并赏赐他很多财物。

D.桓荣后来被任命为太子少博,皇帝赐予他马车等财物,他认为这些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称善,曰:

“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

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

”(5分)

答:

(2)及为太常,元卿叹曰:

“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5分)

答: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幹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这两首诗的基调有什么不同?

分别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2)这两首诗写法上有明显不同,一首情景交融,一首仅用白描,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

(1),,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和羡乎?

(苏轼《赤壁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推此志也,。

(《屈原列传》)

五、(22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九十述怀

季羡林

你想到过死没有呢?

我仿佛听到有人在问。

好,这话正问到节骨眼上。

是的,我想到过死,过去也曾想到死,现在想得更多而已。

在十年浩劫中,在1967年,一个千钧一发的小插曲使我避免了走上“自绝于人民”的道路。

从那以后,我认为,我已经死过一次,多活一天,都是赚的,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我真赚了个满堂满贯,真成为一个特殊的大富翁了。

但人总是要死的,在这方面,谁也没有特权,没有豁免权。

虽然常言道:

“黄泉路上无老少,”但是,老年人毕竟有优先权。

燕园是一个出老寿星的宝地。

我虽年届九旬,但按照年龄顺序排队,我仍落在十几名之后。

我曾私自发下宏愿大誓:

在向八宝山的攀登中,我一定按照年龄顺序鱼贯而登,决不抢班夺权,硬去加塞。

至于事实究竟如何,那就请听下回分解了。

既然已经死过一次,多少年来,我总以为自己已经参悟了人生。

我常拿陶渊明的四句诗当作座右铭: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现在才逐渐发现,我自己并没有能完全做到。

常常想着死,就是一个证明,我有时幻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像朋友送给我摆在桌上的奇石那样,自己没有生命,但也决不会死呢?

我有时候也幻想:

能不能让造物主勒住时间前进的步伐,让太阳和月亮永远明亮,地球上一切生物都停止不动,不老呢?

哪怕是停上十年八年呢?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我怕死怕得要命。

绝不是那样。

我早就认识到,永远变动,永不停息,是宇宙根本规律,要求不变是荒唐的。

万物方生方死,是至理名言。

江文通《恨赋》中说: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那是没有见地的庸人之举,我虽庸陋,水平还不会那样低。

即使我做不到热烈欢迎大限之来临,我也绝不会饮恨吞声。

但是,人类是心中充满了矛盾的动物,其他动物没有思想,也就是不会有这样多的矛盾。

我忝列人类的一分子,心理面的矛盾总是免不了的。

我心中是一方面眷恋人生,一方面却又觉得,自己活得实在太辛苦了,我想休息一下了。

我向往庄子的话:

“大块裁我以形,劳我以生。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我就要自杀。

自杀那玩意儿我绝不再干了。

在别人眼中,我现在活得真是非常惬意了。

不虞之誉,纷至沓来;求全之毁,几乎绝迹。

我所到之处,见到是只有笑脸,感到的只有温暖。

时时如坐春风,处处如沐春雨,人生至此,实在是真应该满足了。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完全是这样惬意。

古人说:

“不如意事常八九。

”这话对我现在来说也是适用的。

我时不时地总会碰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让自己的心情半天难以平静。

即使在春风得意中,我也有自己的苦恼。

我明明是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却有时被认成是日产鲜奶千磅的硕大的肥牛。

已经挤出了奶水五百磅,还求索不止,认为我打了埋伏。

其中情味,实难以为外人道也,这逼得我不能不想到休息。

我现在不时想到,自己活得太长了,快到一个世纪了。

九十年前,山东临清县一个既穷又小的官庄出生了一个野小子,竟走出了官庄,走出了临清,走到了济南,走到了北京,走到了德国;后来又走遍了几个大洲,几十个国家。

如果把我足迹画成一条长线的话,这条长线能绕地球几圈。

我看过埃及的金字塔,看到了两河流域的古文化遗址,看过印度的泰姬陵,看到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以及国内外的许多名山大川。

我曾住过总统府之类的豪华宾馆,会见过许多总统、总理一级的人物,在流俗人的眼中,真可谓极风光之能事了。

然而,我走过的漫长的道路并不总是铺着玫瑰花的,有时也荆棘丛生。

我经过山重水复,也经过了柳暗花明;走过了阳关大道,也走过了独木小桥。

我曾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到,没有被接纳。

终于曲曲折折,颠颠簸簸,坎坎坷坷,磕磕碰碰,走到了今天。

现在就坐在燕园朗润园中一个玻璃窗下,写着《九十述怀》。

窗外已是寒冬。

荷塘里在夏天接天映日的荷花,只剩下干枯的残叶在寒风中摇曳。

玉兰花也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在那里苦撑。

但是,我知道,我仿佛看到荷花蜷曲在冰下淤泥里做着春天的梦;玉兰花则在枝头梦着“春意闹”。

它们都在活着,只是暂时地休息,养精蓄锐,好在明年新世纪,新千年中开出更多更艳丽的花朵。

我自己当然也在活着。

可是我活得太久了,活得太累了。

歌德暮年在一首著名的小诗中想到休息,我也真想休息一下了。

但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一位“过客”那样,我的任务就是向前走,向前走。

前方是什么地方呢?

老翁看到的是坟墓,小女孩看到的是野百合花。

我写《八十述怀》时,看到的是野百合花多于坟墓,今天则倒了一个个儿,坟墓多而野百合花少了。

不管怎样,反正我是非走上前去不行的,不管是坟墓,还是野百合花,都不能阻挡我的步伐。

想起来而今活过的年头“何止于米”,下一步就是“相期以茶”了。

我觉得,我目前的选择只有眼前这一条路,这一条路并不遥远。

等到我十年后再写《百岁述怀》的时候,那就离茶不远了。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我忝列人类的一分子

答:

(2)不虞之誉,纷至沓来

答:

15、分别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6分)

(1)我明明是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却有时被认成是日产鲜奶千磅的硕大的肥牛。

答:

(2)我仿佛看到荷花蜷曲在冰下淤泥里做着春天的梦;玉兰花则在枝头梦着“春意闹”。

答:

16、作者在第三段中说“人类是心中充满了矛盾的动物”,在本篇文章中“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17、文章最后一段中有“何止于米”和“相期以茶”两个词,其中的“米”和“茶”分别指的是“米寿”和“茶寿”,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年龄的说法,请分析“米寿”和“茶寿”分别是多少岁。

另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并对其发表评论。

(6分)

答:

六、(15分)

18、下面一个句子,由于缺少了一个逗号而不易读通,如果要加上一个逗号,它的位置应该在(只填字母)答:

(4分)

“对妇女的歧视”一词(A)是指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除和限制(B)其作用(C)或目的是要妨碍或破坏对其政治、社会、文化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D)以及妇女不论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或行使这些人权和基本自由。

19、假如你是某大学校园电视频道工作人员,想要在第一时间,以滚动字幕的方式向同学们通报下面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因技术条件所限,字幕只能使用汉字,且不超过20字),那么,字幕内容应怎样拟?

(5分)

为了丰富群众五一小长假期间生活,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人民公园推出让利游客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五一小长假期间(五月一日至五月4日)在校大学生持学生证购票游人民公园,票价在原来的基础上优惠60%。

答:

20、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上海世博会标志”图,揣摩其涵义,并用一段文字具体阐释。

(6分)

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守望是母亲起早贪黑辛苦操劳的背影,守望是老师头上新添的白发,守望更是你孜孜以求的梦想。

守望大爱,朱邦月、陈玉蓉、卓琳、李灵、阿里帕、萨布利亚及何东旭英雄群体在行动;守望正义与责任,沈浩、张正祥在诠释;守望光荣与梦想,翟墨、宋文璁在演绎……

守望是信念,是坚守,是期盼。

有些东西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光去守望的。

 也许,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个梦想都能圆满;但是,有了守望,生活就变得深刻,心灵就变得充实。

在守望中,我们拒绝诱惑;在守望中,我们执着追求;在守望中,我们走向成熟……

请以“守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说说你的感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自主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文言文参考译文:

桓荣字春卿,是沛郡龙亢人.年轻时求学长安,拜九江的博士来普为师.家贫无钱,常常在外给人帮工来补贴自己,但学习精力充沛不倦怠,(读书)十五年没有回家的打算.直到王莽篡位时他才到回家里.等到来普去世时,桓荣奔丧到九江,(亲自)背土筑成坟墓,(在这之后)就留下来教授学生,有学生数百人.等到王莽失败,天下大乱.桓荣抱着经书同弟子们逃匿到山谷中,虽然常常饥饿困顿但讲习不停,后来又客居江淮间教授学生。

建武十九年,桓荣六十多岁,才被任命作大司徒府属官.当时,显宗刚被立为皇太子,皇帝选求讲解经书的官员,就提拔了桓荣的弟子豫章人何汤为虎贲中郎将,用《尚书》教授太子.世祖曾经随口问何汤原来的老师是谁,何汤回答说:

“拜沛郡的桓荣为师。

”皇帝立即召见桓荣,口谕桓荣讲说《尚书》,认为讲得很好。

拜桓荣为议郎,赏钱十万,让他入宫教授太子。

每当有朝会、就让桓荣在公卿面前奉旨讲述经书,皇帝称好。

说:

“得到你太晚了。

”正逢欧阳博士空出职位,皇帝想起用桓荣。

桓荣叩头推辞说,“我经学水平浅薄,不如同门同学彭闵郎中,扬州皋弘从事。

”皇帝说“寡人明白了,去吧,你可以胜任的。

”于是就拜桓荣为博士,擢升彭闵、皋弘作了议郎。

皇帝乘车至太学,召集众博士在自己前面辩论经文。

桓荣身着儒服,温文尔雅从容虚心,辩明经义。

每每用礼义谦让使人心满意足,不凭借辞令盛气凌人,儒者无人可及,受到皇帝特别的赏赐。

后来桓荣入宫到庭中,皇帝下诏赏赐奇果,接受的(其他儒者)皆怀抱着,只有桓荣双手奔着奇果拜谢,皇帝指着桓荣说:

“这才是真正的儒生呢!

“由于这个缘故,皇帝对他更加教重和厚遇,并命他住在太子宫中(教授太子)。

建武二十八年,皇帝大会百官,下诏询问谁可以做太子的太傅(老师)。

群巨推测皇帝的意思,都说太子舅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合适。

只有博士张佚正色说道:

“现在陛下立太子,究竟是为了阴氏,还是为天下?

假如是为了阴氏,则阴识可以作太子师,假如为天下,就该任用天下贤才。

”光武帝称赞张佚言之有理,说:

“想要设置太傅的目的,是用来辅助太子的。

现在博士都不以纠正我为难事,何况太子呢?

”于是拜张佚为太子太傅,桓荣为太子少傅,赐给桓荣车马。

桓荣大规模聚会学生,陈列他的车马、印绶,说:

“今天蒙受的赏赐,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啊,能不努力吗?

建武三十年,桓荣被拜为太常。

桓荣当初遭受社会动乱,与同族人桓元卿同处于饥渴困顿之中,只有桓荣读书不停,元卿讥笑桓荣说:

”你只不过是自讨苦吃,白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

”桓荣笑着没有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

“我就象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想到学习竞能获得如此的好处啊!

参考答案:

1、B;2、D;3、C;4、C;5、C;6、C;7、D;8、C;9、B;10、C

11、

(1)帝称善,曰:

“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

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

”(5分)

答:

光武帝称赞张佚言之有理,说:

“想要设置太傅的目的,是用来辅助太子的。

现在博士连匡正我都不觉得是难事,何况太子呢?

(2)及为太常,元卿叹曰:

“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5分)

答:

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

“我就象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想到学习竟能获得如此的好处啊!

12(8分)

(1)这两首诗的基调有什么不同?

分别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这两首诗的基调反差极大:

卢诗的基调高昂豪迈,而许诗的基调则低沉伤感。

卢诗写戍边将士准备雪夜追敌的壮举,表现戍边将士不畏艰难险阻,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作者渴望建功报国的热忱愿望;

许诗写桑幹河北岸一场夜战,半数战士暴尸荒野,亲人不知,还在寄家信,说冬衣已经寄出这样一幕人间惨剧,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现出作者对阵亡将士及其亲人的同情,流露出反战的情绪。

(2)这两首诗写法上有明显不同,一首情景交融,一首仅用白描,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这两首诗写法上有明显不同,一首情景交融,一首仅用白描,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卢诗情景交融:

乌云遮月,一片漆黑,敌军夜遁,惊起宿雁,营造出了一种大战前的肃杀气氛,正当将士准备乘夜追敌之际,突来一场大雪,积满了战士手中的钢刀和背上的弓箭。

场面大,气势足,豪迈有力,渲染出将士们杀敌建功的英雄气概,使人回味无穷。

许诗仅用白描,桑幹河北岸一场夜战,半数战士暴尸荒野,亲人不知,还在寄家信,说冬衣已经寄出,寥寥几笔,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平中见奇,读之令人酸楚。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