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6921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docx

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监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

9监测信息反馈

9.1信息反馈流程

监测信息反馈包括多个环节,从监测数据采集、监测数据的处理到监测成果的及时传达,进而迅速采取措施等。

其整个过程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9-1信息化监测和成果反馈流程

监测成果分为日报、周报、月报和监测总结报告四种形式。

信息反馈形式有书面报告、短信、电话。

日报、警戒反馈形式为短信和书面报告,周报及月报反馈形式为书面报告。

在异常情况下(超过控制值)以短信、电话形式立即反馈业主、施工、监理、设计、铁路部门,并在12小时内以书面报告形式反馈到各方。

现将流程图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1)采集数据(包括现场安全巡视),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判断监测对象安全,如果情况可疑应通知业主,并做进一步监测验证。

(2)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经各有关审核人审核合格后,生成成果报告,这里主要指周报(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生成最终报告)。

(3)如果监测数值过大,达到了报警值,按规定的有关程序进行响应。

(4)生成监测成果报告后(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生成最终报告)。

成果报告和相关主要数据、图表等以书面形式报送给各相关方。

9.2监测信息反馈

9.2.1正常情况下的信息反馈

正常情况下的第三方监控信息的报送形式有周报、月报,报送的内容、形式以《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监测管理办法》中要求为准。

9.2.2预警状态下的信息反馈

预警状态下的第三方监控信息的报送形式为预警快报,报送的内容、形式以《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监测管理办法》中为准。

具体报送形式如下:

当分析确认为综合预警状态,由项目经理第一时间采取口头汇报、电话汇报、短信汇报等快捷方式将预警建议上报业主单位工程部,并通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且2小时内通过信息平台快报,立即整理监测数据信息,12小时内形成书面文件报送业主单位。

在预警建议信息上报业主单位的同时,现场监测、巡视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率、加密测点,密切关注现场情况的变化,数据处理分析及咨询人员进一步深入对监测、巡视、作业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

同时,密切联系施工、设计、监理单位,指导采取初步控制措施,配合制定处理方案。

在确定处理方案后,由施工单位根据方案采取措施。

在此过程中,我方及时落实业主单位及专家组加强风险监控、监督管理的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位置的周边环境和工程自身的现场监测、巡视及风险信息的汇总分析,对处理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严密监控,并将监控情况向业主汇报。

在处理措施实施后,根据监控情况确认工程达到安全的状态后,按业主单位相关流程进行消警处理。

9.3监测成果内容

监测成果主要以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的形式进行施工期间的反馈工作。

施工期间有特殊情况时,将以阶段小结形式进行及时反馈。

9.3.1报警快报

报送内容主要包括风险时间、地点、风险概况、原因初步分析、变化趋势、风险处理建议等。

9.3.2日(周、月)报

日报表: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对测点数据变化较大者,应组织人员进行复测,并查看测点的可靠性,观察测点施工附近情况,确认所取得数据的真实性,将所测得数据输入计算机,由相关软件自动计算得出,并生成相应的日报表,日报表上附简短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

日报表在每天的碰头会上提交铁路监管负责人、业主、施工和监理单位等,有关常规问题一并在碰头会上解决沟通。

周报表:

每周一提交上周周报。

监测工作历时1周后,将对本周监测工作进行阶段总结。

周报表将在日报表的基础上,总结一周的工况记录表等。

月报表:

每月5日前提交上月月报。

监测工作历时1个月后,将对本月监测工作进行阶段总结。

月报表将在日报表,周报表的基础上,总结工况记录表等。

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结果,日报表在量测完成后8个小时内上报,周报表在周一提交上周周报,并在每月5号之之前向施工监理、铁路单位、业主提交监测月报(月报数据截止到每月31号)。

信息反馈形式有文字报告、短信、电话、信息网络平台。

警戒反馈形式为短信和文字报告,周报及月报反馈形式为文字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工程概况及施工进度;监测工作简述;监测成果统计及分析;监测结论与建议;监测数据汇总表;安全巡视汇总表;变形曲线图;监测测点布置图等。

成果报告在正常情况下以文字报告形式反馈,在异常情况下(超过控制值)以短信、电话形式立即反馈,并在12小时内以文字报告形式反馈到各方。

注:

在进行信息反馈时,对围岩类别的变更及对支护参数的调整均必需有相应的量测数据、并得到设计方认可。

9.3.3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

(2)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和技术标准;

(3)实际测点布置图及监测工程量;

(4)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

(5)监测数据采集和观测方法;

(6)监测巡视信息,包括巡视照片、记录等;

(7)监测数据汇总,包括监测值、累计变形值、变形速率、变形曲线、时程曲线、必要的断面曲线、等值线图等;

(8)监测数据与巡视信息的分析与说明;

(9)风险报警情况、监控跟踪情况及其处理;

(10)超前预报效果评述;

(11)安全风险咨询管理服务效果评述;

(12)业主需要的其它资料。

各监测项目正负号应遵循以下规定:

①倾斜以沿隧道开挖方向变形为正,沿隧道开挖方向的反方向为负;②沉降以隆起为正,下沉为负。

报告提交后,以各工点为单位,按监测时间顺序及线路走向,将监测原始资料、周报、最终成果报告以电子和书面的格式以各工点为单位进行存档。

10监测人员及仪器配置

10.1拟投入监测人员

施工组织是决定本次监测质量的关键,成立本项目专门监测项目部,确保工程顺利展开,项目管理网络图如下图10-1。

并且依据实际工作需求,我公司为项目部配置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师等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监测队伍,这支队伍具有认真工作的态度和踏实公司工作、勇于奉献的精神,完全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我人力储备十分丰富,根据工程需要和业主要求,可随时增派人员。

 

 

图10-1施工监测组织机构

人员情况及仪器情况详见下表。

表10-1本项目监测主要人员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在本项目

担任职务

技术

职称

专业

1

曹崇

39

项目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工程测量

2

刘洪涛

43

技术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工程测量

3

田力

29

现场负责

助理工程师

测绘工程

4

张彦红

33

资料管理员

馆员

档案

表10-2现场监测人员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在本区间

担任职责

技术

职称

专业

1

马万福

43

张西区间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土木工程

2

李红武

25

专业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土木工程

3

张建斌

35

专业技术员

工程师

土木工程

4

朱磊

24

专业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工程造价

5

贾占云

24

专业技术员

土木工程

6

刘成玉

23

专业技术员

土木工程

7

史金会

24

资料员

法律专业

 

10.2拟投入仪器设备

表10-2本项目的设备仪器一览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精度

1

电子水准仪

LeicaDNA03

1

0.3mm/km

2

电子水准仪

TopconDL-101C

1

0.4mm/km

3

精密全站仪

LeicaTS09plus

2

1",

1.5mm+2ppm·D

4

2级铁路数显轨距尺

GJC-HTS(2W)

1

轨距精度0.01mm

超高精度0.1mm

5

数码相机

佳能

1

6

对讲机

BF-528

3

7

台式电脑

2

8

打印机

惠普

1

监测仪器均经具有相应资质的仪器检定单位鉴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确保仪器设备的监测精度。

11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

11.1质量保障措施

为确保本项目工程质量,我公司将建立全面的项目管理文件及技术文件体系,制定各项测量工作技术方案,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合理组织人员,合理使用仪器,并针对不同测量工种的重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方针及目标

本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工作以数据准确、方法科学、反馈及时、工作高效、服务优质为方针,在整个监测周期内做到仪器合格率100%、持证上岗率100%、数据准确率100%、反馈及时率100%、报告差错率为零、服务投诉为零。

(2)质量控制流程

严格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细则中基坑监测作业要求进行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成果质量,质量保证体系控制要点框图如下图。

图11-1质量保证体系控制要点框图

(3)质量保证分工及职责。

工程负责人对全部质量工作负责,技术负责人负责作业技术、方法的质量保证,现场负责人负责本工点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监测组长负责现场外业作业的质量保障,资料审核人负责数据处理及成果报告的质量,数据分析反馈人员负责数据处理及反馈信息的准确性。

(4)质量保证制度。

培训制度:

本工点全体作业人员在作业前需进行质量培训教育考核,主要明确本工点工程特点、作业质量保证注意事项等。

例会制度:

每周一由工程负责人组织本工点全部作业人员召开质量分析会,内容包括本周质量管理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下周质量要求等。

交底制度:

技术要求、工序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内容由质量、技术负责人在每项工作开展前进行交底,质量控制小组进行监督。

日常检查制度:

对具体实施时作业的人员资格、仪器设备、外业操作、内业资料等要素进行定期及不定期检查。

质量验收制度:

审核人员对每次现场监测成果、质量负责人对中间报告及最终成果报告质量分级验收考核。

资料管理制度:

工点资料由项目部资料管理员管理,建立专门的资料台帐,按资料验收制度及资料借阅制度严格控制。

(5)各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沉降监测: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布置在地铁结构施工影响范围外稳定地段;观测网型严格按方案要求布置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基准网定期复测,以保证其稳定性;观测时要仪器固定、人员固定、方法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时间段固定,严格按作业技术要求观测,完成后立即检查闭合或附合差,确保现场成果合格。

倾斜监测:

首先应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查,然后利用稳定基准点的平面数据作为观测起始依据;保证测站、镜站的强制对中,仪器、人员、观测时段的固定;保证观测的各项指标在规定的范围内。

现场记录:

内容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涂改、擦改和转抄;凡划改的数字和超限划去的成果,均应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所在的页数;电子记录要注意记录储存设备的电源更换,避免数据丢失;注意手工录入的数据复核和非直接采集项目的检查。

现场巡视:

巡视人员需具有一定施工经验并经过相关培训;巡视之前应明确巡视时需要观察的对象和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记录表格及所需的设备(如相机等);在巡视实施时与施工人员、监理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在关键的施工环节:

设计变断面施工、工序转换、地质条件差的部位施工时加强巡视频率。

11.2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1)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本项目实现零安全事故、安全生产责任书签约率100%的安全目标。

(2)安全生产分工及职责

1)工程负责人:

对本工点作业安全总负责,包括安全教育、定期安全会议、安全事故处理、监测作业安全奖惩等;

2)专职安全员:

负责工点安全监督管理,包括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行安全交底、定期安全检查,对违反规章制度有权制止及上报,建立保管安全资料档案台帐并定期上报安全报表,发生安全事故时进行报告及救护等。

3)兼职安全员:

负责在工程负责人及专职安全员的组织下,根据具体作业计划编制安全措施,进行每次作业前的安全教育,现场的安全用品的正确使用,安全防护实施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向上级汇报,做好安全记录。

(3)安全保证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项目部建立本工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参与本项目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各自岗位。

教育内容应包括:

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国家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方针、政策和规定;本项目工程施工特点、项目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本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现场危险部位及安全注意事项、安全生产纪律;近几年监测业内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应吸取的教训;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的预防和急救措施;发生事故后如何抢救、如何报告、如何保护事故现场,安全防护装置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等。

2)例会制度:

每周一由工程负责人组织本工点作业人员召开1次安全会议,会议内容应包括:

本周安全工作状态、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隐患的办法;下周安全生产要求;公司及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要求等。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负责人在监测工作实施前向班组长作书面交底,内容包括项目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办法,注意事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监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措施等。

专职安全员及班组长根据交底要求,对现场监测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班前作业安全交底,内容包括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及操作主要事项、现场作业环境要求、个人防护措施等。

安全技术交底要经交底人与接受交底人签字方能生效。

交底字迹要清晰,必须本人签字,不得代签。

3)安全检查制度:

工程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对工点作业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检查的方式分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验收性检查、经常性检查。

各种安全检查做到每次有记录,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并要有复查情况记录。

安全检查时应重点查看安全技术资料,持证上岗,现场标志、验收检查资料、仪器设备防护措施及现场文明施工等。

安全检查中,对施工现场有重大事故隐患和紧急情况的应立即停工检查整改;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经教育不听劝阻的,给予经济处罚,直至停工等到处罚。

(4)安全保证措施

现场作业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并遵守如下要求:

1)禁止酒后上岗作业,仪器及工具的使用由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自觉服从安全检查人员检查。

3)正确使用个人劳保防护用品,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反光标志背心。

4)对施工现场所使用的仪器注意安全放置,杜绝由于使用和放置不当而造成事故。

5)在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在基坑的围护结构上、支撑上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由专人指挥安全作业,注意人员、仪器与现场起重、运输设备的安全距离;在道路上作业时监测人员必须穿戴黄色有反光标志的安全背心,测站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由专人指挥的安全,注意来往车辆。

隧道内巡视应注意按要求佩戴安全帽,配备照明设备等。

12紧急情况应急措施

12.1紧急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措施

当工程出现紧急情况或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现场监测人员应采取监测应急措施:

(1)路基出现严重开裂;

(2)桥梁出现严重沉降;

(3)接触网、信号灯杆严重倾斜;

(4)其他工程突发情况。

根据工程情况,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工程出现紧急情况或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应采取如下的应急预案措施,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工程应急预案。

(1)立即按照《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管理办法》向有关人员报告;

(2)组建应急监测工作小组;

(3)增加监测人员和监测仪器设备;

(4)增加监测对象或项目、监测点和监测频率;

(5)做好与紧急情况或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工程场地现状的各种文字、影像记录;

(6)建立紧急状态下监测工作制度和信息传递机制。

(7)紧急状态下监测工程师必须驻现场并监督管理监测工作。

并对工程提出合理有效的的建议等,并在监理批准的情况下立即实施。

(8)协助相关部门处置紧急情况,并对工程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建议。

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各项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信息化施工。

12.2本区间风险应急预案

(1)预防措施:

①施工前,对影响范围内所有铁路设备、桥梁等进行普查,准确掌握各风险源与结构的平、剖面关系;

②施工期间,铁路工务部门要加大线路的检查维护力度,有条件时把已有的轨道变形通过调节扣减及时归零,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③施工期间需对隧道及周围地面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控量测结构加以整理和分析,从而掌握和修正施工参数,保证轨道、结构和行车安全,一旦在预监测段发现异常,应在正式开始隧道邻近施工前修正并论证施工方案安全性后再进行隧道旁侧的施工。

(2)应急预案:

施工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特殊情况,能够有具体的应对措施,对于本工程主要风险是轨道和路基的变形控制超限。

当铁路轨面变化或路基沉降过大,经判断的安全性为“红色预警”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措施如下:

①加强对既有铁路的监控量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数据;

②根据现场监测数据,组织专家讨论分析,并确定响应的控制措施;

③施工单位应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并报铁路和建设单位同意后开始该区段施工,若发生影响铁路运营的应急情况发生,应第一时间通知铁路部门现场人员,由铁路工作人员采取紧急措施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

(3)上岗安全应急预案

①上岗前对所有上岗人员进行铁路安全教育培训;

②建立应急救援小组;

③事故发生时及时拨打匪警110救护120火警119

(4)应急救援设备、物质配备:

①由施工单位提出并准备充分。

(5)应急救援设备、物质配备:

①采取相关措施,防止救援工程中发生次生灾害;

②严格落实回复施工所需程序,防止未解决和控制风险前恢复施工;

13停测申请

各标段土建工程完工后,具备以下条件时,土建承包商可向监理单位提交书面《监测停测审批表》、《施工监测总结报告》。

1)本标段范围内土建结构单位工程已经完成,不存在新的自身或环境风险发生可能;

2)本标段各类预警均已消警;

3)监测数据稳定,符合相关标准、规程及设计要求。

土建承包商施工监测停测审批通过后,第三方监测可提出相应单位工程第三方监测停测申请,在提交书面《监测停测审批表》的同时需提交该单位工程的第三方监测总结报告。

14提交资料

停止监测后向甲方提交第三方监测总结报告,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和技术标准;

3)实际测点布置图及监测工程量;

4)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元器件标定资料;

5)监测数据采集和观测方法;

6)监测巡视信息,包括巡视照片、记录等;

7)监测数据汇总,包括监测值、累计变形值、变形速率、变形曲线、时程曲线、必要的断面曲线、等值线图等;

8)监测数据与巡视信息的分析与说明;

9)监测结论与建议。

15补充说明

(1)在本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变更情况、施工单位现场核查情况、现场实施实际条件对监测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如在设计结构位置调整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补充监测项目或监测点;在施工单位对环境核查发现新的情况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调整,方案现场实施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测点部位进行适当调整。

(2)在出现特殊情况或出现险情时,应根据安全监测实际需要,在对应部位加强周边环境的监测及基坑的巡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