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9639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ocx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

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

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

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

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

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

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

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

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

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

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

 

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

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

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

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

 

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振旗鼓,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

“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

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

 

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

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

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

 

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这样就为上面

、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

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

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

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

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

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

史诗的特色。

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

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

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

”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

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

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

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南园

首-其五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

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

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

有“诗仙”之称。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

27岁。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

“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

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

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

 

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

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

 

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

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

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

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人问道:

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

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

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

就这样,诗

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

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

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朱世英)上堂开示颂唐-黄蘖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注:

黄櫱禅师(?

-855)与黄檗(音bb)、黄蘖指的同一人。

身长七尺,相貌壮严,额间隆起如珠;声音朗润,意志街澹,聪慧利达,精通内学,广修夕阵,时人称之为黄檗希运。

黄櫱禅师是唐时福建福清僧人,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

百丈

法嗣亦参证于南泉,后于洪州黄檗山大弘禅法,有《传心法

 

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

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

“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

”“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

可见,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

作者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屡屡被人引用,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鹅赠鹤唐-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注: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

可以一展抱负,有人却被埋没,郁郁不得

空腹用高心。

注: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

字公垂。

27

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勤学宋-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注:

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

元符三年(1100)

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

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

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

自嘲宋-陆游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

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温馨提示

中国好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