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0322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docx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一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一、消渴(BNV06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E14.901)中医诊疗方案

(一)消渴(BNV060)—(糖尿病E14.901)中医诊疗方案

(二)消渴足病(BWC200)—(糖尿病足E14.606)中医诊疗方案

(三)消渴并痹病(BNV08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E14.408+)中医诊疗方案

二、瘿病(BNG12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05.901)中医诊疗方案

三、骨痹病(BNV090)原发性骨质疏松症(M81.991)中医诊疗方案

一、消渴(BNV06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E14.901)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BNV060)—(糖尿病E14.901)中医诊疗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域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本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

1.现代医学诊断标准l999年WHO/ADA所定标准,列表如下。

表1糖尿病、IGT和IFG诊断标准

全血

血浆

静脉血

毛细血管血

静脉血

毛细血管血

糖尿病

空腹

或负荷后2小时

≥6.1(110) ≥10.0(180)   

≥6.1(110) ≥11.1(200)

≥7.0(126) ≥11.1(200)

≥7.0(126) 

≥12.1(220)

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

或负荷后2小时

≥6.1(110) ≥10.0(180)   

≥6.1(110) ≥11.1(200)

≥7.0(126) ≥11.1(200)

≥7.0(126) 

≥12.1(220)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

或负荷后2小时

≥6.1(110) ≥10.0(180)   

≥6.1(110) ≥11.1(200)

≥7.0(126) ≥11.1(200)

≥7.0(126) 

≥12.1(220)

注:

表中血糖单位mmol/L,括号内为mg/dl。

2.中医辨证标准

以中医四诊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八纲辨证为纲、脏腑辨证为目,进行系统

辨证。

2.1证候辨证

主症:

口渴引饮,易饥多食,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次症:

心烦怕热,急躁易怒,尿频便秘。

主症:

咽干喜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次症:

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潮热盗汗。

主症:

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淡体胖,脉虚细无力。

次症:

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

2.2分型辨证

证候及兼证在临床较少单独出现,多数以2种或2种以上证候相兼并存,并随病情,病程的进展有一定演变规律、按其演变规律分型。

(二)中医治疗方案

1.中医药辨证论治:

1)阴虚热盛证

主症:

咽干口燥,心烦畏热。

次症:

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溲赤便秘。

舌脉:

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方剂:

玉女煎、白虎汤。

2)湿热困脾证

主症:

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

次症:

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脉:

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方剂:

三黄泻心汤、葛根芩连汤。

3)气阴两虚证

主症:

咽干口燥,倦怠乏力。

次症:

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

舌脉:

舌红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方剂:

生脉散、益气固本汤。

4)气虚夹湿证:

主症:

神疲乏力,或食后倦怠,少气纳呆。

次症:

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脉:

舌淡苔白腻,脉滑。

方剂:

清心莲子饮。

5)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

主症:

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

次症:

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少,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干稀不调。

舌脉:

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方剂:

真武汤

6)血瘀脉络证

主症:

胸痛,胁痛,腰痛,背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

次症:

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

舌脉:

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而涩。

方剂:

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2.中医特色疗法:

2.1“治未病”疗法:

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E14.901)诊断标准之间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越来越多。

我们根据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开展了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

适应证:

消渴前期(葡萄糖耐量异常)。

应用效果:

对9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使用中药干预,经历时三年的随访观察,对所防治人群,仅12%的患者发展为显性糖尿病(E14.901),6%的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与西药干预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疗法:

我们在继承祖国医学整体观及系统论思想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三消辨证,针对不同病人建立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整体辨证理论提出了六型分治法,既调整了病人的全身情况,达到了阴阳平衡,又缓解了糖尿病(E14.901)患者的临床症状,使血糖控制良好,而且对西药起到了减毒增效作用,提高了治疗达标率,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适应证:

消渴(BNV060)(显性糖尿病)。

应用效果:

清、消、通和四法合参,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112例,症状缓解率82%;治疗2型糖尿病7778例,其中3282例患者在口服降糖西药的同时服用中药,症状缓解率92%,血糖达标率89%,西药毒副作用发生率8%,各项指标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2.3截断阻抑疗法:

近年来,我们针对单纯糖尿病(E14.901)阶段,从加强二级预防中,以调整血糖为突破口,提出了“截断糖毒致损”的治疗法则,在阻止糖尿病(E14.901)并发症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适应证:

新发糖尿病患者。

应用效果:

在前期的临床观察中,我们根据“糖毒致损”理论,立“理糖泄毒”之法,目前正在进行的“中药复方治疗新发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将初步揭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机制与作用环节。

2.4中医传统运动煅练(太极拳):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疾病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邪,而且取决于人体抵抗病邪、维持健康的能力。

太极拳是一种带有显著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

适应证:

轻、中度病情糖尿病患者。

应用效果:

太极拳锻炼人体的正气,提高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使人体气血健旺、流行通畅、脏腑协调、代谢正常。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传授太极拳,促进其体质改善。

3.中成药:

1)【糖脉康颗粒】

组成:

黄芪、生地黄、赤芍、丹参、牛膝、麦冬、黄精等十一味药。

规格:

颗粒剂,每袋5克,每盒10袋。

适应症: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

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禁忌:

孕妇慎用。

厂家:

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

2)【参芪降糖颗粒】

组成:

人参(茎叶)皂甙、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枸杞子、麦冬、覆盆子、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

规格:

颗粒剂,3克×10袋。

适应症: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

主治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g,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效果不显著或治疗前症状较重者,一次用量可达3g,一日3次。

禁忌:

有实热症者禁用,待实热症退后可以用。

厂家:

山东鲁南制药有限公司

3)【玉泉颗粒】

组成:

天花粉、葛根、麦冬、人参、茯苓、乌梅、黄芪、甘草、地黄、五味子等。

规格:

5g×12袋

适应症:

养阴益气,生津止渴,清热除烦。

主治气阴不足,口渴多饮,消食善饥;糖尿病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4次。

禁忌:

孕妇忌服。

厂家:

北京同仁堂天然药物(唐山)有限公司

4)【益气复脉胶囊】

组成:

红参、麦冬、北五味子等药味

规格:

24粒*0.37g

适应症: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

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冠心病,心绞痛和衰老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禁忌:

无特殊禁忌

厂家:

海口奇力制药有限公司

5)【芪明颗粒】

组成:

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

规格:

4.5g*15袋

适应症:

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

用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辨证属气阴亏虚、肝肾不足、目络瘀滞证,症见视物昏花、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便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

一次1袋,一日3次。

疗程为3~6个月。

禁忌:

尚不明确。

厂家:

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

6)【玉兰降糖胶囊】

组成:

黄芩、桑叶、牛蒡子、蓝花参、半枝莲、假万寿竹根、青葙子。

规格:

每粒装0.3g*45粒

适应症:

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消渴病,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改善。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饭前服用。

禁忌:

尚不明确。

厂家:

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

4.现代技术: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

一般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心率、体重质量指数及相关检查。

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C肽;同时进行并发症的排查。

进行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必要的药物治疗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长期随访。

在近年工作中引进了部分较先进技术如:

葡萄糖钳夹试;并在临床与科研中对胰岛α细胞在糖尿病发病及治疗中作用进行了一定研究,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进行了科研观察。

5.相关科研成果:

5.1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糖复康治疗l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4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112例,症状缓解率82%,治疗2型糖尿病7778例,其中3282例患者在口服降糖西药的同时服用中药,症状缓解率92%,血糖达标率89%,西药毒副作用发生率8%,各项指标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5.2“糖脉康颗粒”已成为我省及全国各医院治疗糖尿病常用中成药,每年产值上亿元人民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疗效评定标准

1、综合证候疗效

显效:

减分率≥70%;

有效:

减分率30%~70%;

无效:

减分<30%。

采用尼莫地平法公式计算:

减分率=[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OO%。

2主要指标疗效

显效:

空腹血糖4.4~6.1nmlol/L、或较疗前下降50%,餐后血糖4.4~8.0mmol/L、或较疗前下降50%,HbAlc<6.5%、或较疗前降低>2%。

有效:

空腹血糖6.2~7.0mmol/L、或较疗前下降20%,餐后血糖8.1~10.0mmol/L、或较疗前下降20%,HbAlc6.5%~7.5%、或较疗前下降>1%。

无效: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lc均未达有效标准。

(四)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及相关措施。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主要难点有:

1、证型的兼夹情况非常普遍,很难用单一证型;2、对于血糖水平较高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的患者单纯中医药治疗有一定风险,需结合中西医治疗;3、疗效评价标准较为复杂,统计过程重点难以突出。

解决思路和措施:

1、创新糖尿病的中医理论以及新疗法的探索;2、对疗法、方药进行科学的评价,制定合理、有效的疗效评价系统;3、对于伴有严重相关性疾病者,可酌情中西医结合治疗;4、对诊疗方案的评价体系进行修订:

即除了要观察近期疗效(用方案1-2年)如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症状积分等外,还要观察远期疗效(运用方案3-5年以上)如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与植物神经病变等)、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全因死亡率等的观察。

消渴足病(BWC200)(糖尿病足E14.606)中医诊疗方案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早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已有记载,《黄帝内经》记载“膏梁厚味,足生大疔”。

现代医学于1956年首先使用“糖尿病足”这一名词。

认为该病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全身疾病,它既有糖尿病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肢端溃烂,感染等外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一)诊断标准:

1.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参照WHO1999年颁布的标准。

①糖尿病患者,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发凉,紫绀,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足趾或足的畸形等有高危足表现者。

②糖尿病患者,肢端溃烂,感染化脓或手足缺血性变黑坏死。

③糖尿病患者有湿性坏疽或干性坏疽临床表现,并符合0~Ⅴ级坏疽标准者。

④踝/臂血压指数,比值小于0.9以下者。

⑤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肢端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造成缺血或坏疽者。

⑥血管造影证实,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并有临床表现者。

⑦电生理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改变者⑧X线检查,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上述要点具备前3条,再结合后5条中任何一项即可确诊为糖尿病足。

分级标准:

0级:

皮肤无开放性病灶。

皮肤凉,紫褐色,麻木,刺痛、灼痛。

感觉减退或丧失,兼有足趾或足的畸形。

Ⅰ级:

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

有水疱,或血疱、鸡眼、胼胝等。

皮肤有浅表溃疡,但未波及深部组织。

Ⅱ级:

感染病灶侵犯深部肌肉组织。

常有轻度蜂窝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可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或坏疽,脓性分泌物较多。

足或趾(指)皮肤灶性干性坏疽,但肌腱韧带尚无破坏。

Ⅲ级:

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足或少数趾(指)干性坏疽,但骨质破坏不明显。

Ⅳ级:

严重感染致骨质破坏、骨髓炎及骨关节破坏或形成假关节。

部分足趾发生湿性或干性坏疽。

Ⅴ级:

足的大部或足的全部有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死。

肢端变黑、或干燥,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参考: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

分级临床表现

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

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cellulitis),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全足坏疽。

美国TEXAS大学糖尿病足分类方法

分级分期

1溃疡史A无感染、缺血;

2表浅溃疡B感染;

3深及肌腱C缺血;

4骨、关节D感染并缺血。

Fontaine分期

第一期:

轻微主诉期

第二期:

间歇性跛行期

第三期:

静息痛期

第四期:

组织坏死期

2.中医分级分期诊断标准:

1)0级:

基本病机,气虚血瘀,脉络痹阻。

2)1-4级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

急性期:

热毒壅盛。

多见于由外伤所致足部感染初期,局部灼热肿痛,创面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或有较多坏死组织存在。

缓解期:

本虚为主,余邪未尽。

局部红肿消退,分泌物消失或有少量清稀分泌物,坏死组织脱落干净,或肉芽上皮组织开始生长。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案流程图

正常异常

1.中医药辨证论治:

1)0级:

基本病机气虚血瘀,脉络痹阻,以脉通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2)1-4级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

急性期:

急性期治疗以祛邪为主。

局部宜及早清创,清除坏死组织。

内服药以“脉通方”为主,加减合用透脓散治疗。

“脉通方”药物组成为:

黄芪、桑椹、丹参、当归、泽泻、银花藤等;急性期去桑椹、当归,加白芷、皂角刺等药,以加强益气活血排脓,清解热毒之效。

缓解期:

邪祛病缓,治疗宜扶正与祛邪并重。

内服药以“脉通方”为主,加减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主要用药为:

“脉通方”去银花藤,加桂枝、赤芍、地龙、云苓、山药等药以温阳益气通络,健脾生肌。

3)介入治疗后:

中药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以脉通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2.中医特色疗法:

2.1中医传统运动煅练(太极拳)

2.2中医设备与技术:

引进了腿浴治疗器(北京天人信医疗保健科技有限公司)、足疗仪(通化海恩达高科技有限公司)、熏蒸床(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红光治疗仪(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空气压力血液循环治疗仪(韩国(株)大星)开展了相关的物理治疗。

2.3糖尿病足的中药浴足与足底按摩疗法: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糖尿病足(0级)人群开展中药外用与按摩治疗,以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神经生理的作用,从而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经临床已观察近百例患者,提示中医药治疗对糖尿病足近期与远期均有明显疗效,起到阻止病情发展功效。

2.4糖尿病足(伴感染)的中药外治法:

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足局部感染多较难以控制,且易出现耐药菌株感染,使用西药抗感染治疗常难以收效,针对此采用中药复方汤剂外用,不易产生抗药性,达到抗感染,促进愈合的功效。

经临床治疗数百例病例,局部外用中药优于局部使用抗生素。

3.中成药

1)【脉血康胶囊】

组成:

水蛭素

规格:

0.25克×24粒

适应症:

破血,逐瘀,通脉止痛。

用于癓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2~4粒,一日3次

禁忌:

孕妇禁用。

厂家:

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血栓通胶囊】

组成:

三七总皂苷

规格:

每粒装0.18g(含三七总皂苷100mg)*20粒

适应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

用于脑络瘀阻引起的中风偏瘫,心脉瘀阻微引起的心痛;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一粒,一日三次。

禁忌:

孕妇禁用。

厂家:

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

3)【脉管康复片】

组成:

丹参、鸡血藤、郁金、乳香、没药。

规格:

0.3g*100片

适应症: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用于瘀血阻滞,脉管不通引起的脉管炎、硬皮病、动脉硬化性下肢血管闭塞症,对冠心病、脑血栓后遗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

禁忌:

经期减量,孕妇及肺结核患者遵医嘱服用。

厂家:

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4.现代技术:

1)一般治疗:

①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重点进行足部护理知识教育。

②饮食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食谱。

③降糖治疗:

要求所有病例均采用胰岛素治疗。

要求使患者餐前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8.0mmol/L。

2)对症治疗:

①降血压治疗:

要求血压降至130/80水平以下。

②降血脂治疗:

要求血脂降至正常范围。

③抗感染治疗。

④纠正各种相关急慢性并发症和支持疗法。

3)外治法:

所有病例的外治法根据糖尿病足分级而定,基本指导思想及方法如下:

干性坏疽须先切除坏死部分。

湿性坏疽先取深部组织分泌物做培养,然后进行外科清除,去除坏死组织。

换药时先用0.9%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然后把庆大霉素(据药敏选择)注射液20万U、654-2注射液20mg、普通胰岛素10U三药混合,适量纱条在上述混合液中浸泡后敷于创面,视创面情况1~2天换药一次。

感染难以控制者可根据培养结果局部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

4)介入治疗: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指针:

具有严重间歇性跛行及Fontaine分期的

期患者施行。

血管腔内介入方法:

对下肢动脉狭窄处先行球囊扩张,要求长球囊(8~12cm),压力为6~12atm(1atm=101.325KPa),每部位扩张2~3次,每次持续60秒,间隔30秒。

球囊扩张后若形成动脉夹层形成及弹性回缩者,根据狭窄长度和动脉直径置入合适支架。

5.相关科研成果:

5.1我科自成立病房以来即开展了糖尿病性足病的防治研究并制定了诊疗规范,于2002年至2006年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并进行了动物实验基础研究,据此对诊疗规范进行了多次修订及完善,集中医、西医疗法为一体,结合我科临床诊疗本病的特色和优势,最终形成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经专家鉴定意见如下:

该项目首次从预防、治疗、护理、运动及针灸等方面对糖尿病足进行了综合干预的防治优化方案全面研究,选题新颖,具有创新性。

该课题研究不仅规范了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分级标准、中医分期、证候积分以及疗效判定标准,而且还首次提出了糖尿病足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毒邪留恋”,并以“益气活血排毒”的治疗原则组成中药复方“脉通方”,通过严格的临床研究证明了该药以及该优化方案的疗效和切实可行性。

本课题研究手段先进,临床以及实验数据、图片真实可信,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巨大优势,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5.2我科四川名中医亓鲁光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优化方案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行了“糖尿病足防治优化方案研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课题。

该课题已获得四川省、成都市、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各一项。

5.3我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取得了突出的临床疗效,2007年初由四川省中医管理局授予的“四川省中医药糖尿病防治中心”,充分反映了我科在全省的影响力。

(三)疗效评定标准

1.近期疗效判定

1.1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1.2疗效指标分析

症状积分疗效判定方法

疗效指数(n)=×100%

临床治愈    n≥90%

显  效    70%≤n<90%

有  效    30%≤n<70%

无  效    n<30%

疮面疗效评定方法

临床治愈   肢体疮面完全愈合。

显著有效   肢体疮面完全愈合2/3以上。

有  效   肢体疮面完全愈合在1/4~2/3之间。

无  效   肢体疮面完全愈合不足1/4或持续加重。

肢体功能评定方法(参照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标准判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订)

优 一般情况下无自觉症状,能以100-120步/分的步行速度持续行走2500米以上,能进行正常工作,包括一般体力劳动。

良 劳累后、天气变化及寒冷时仍有轻度临床症状,能以上述步行速度持续行走500-1000米,能进行一般非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差 肢体缺血症状比较明显,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经继续治疗无效或截肢者。

综合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暂行)》中“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糖尿病足的有关文献拟定。

临床治愈:

①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n≥90%;

②肢体疮面完全愈合;

③行走速度100~200步/min,并能持续步行约1000m以上无不适者;

④理化指标检查评价有改善。

显著有效:

①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n<90%;

②肢体疮面愈合1/2以上;

③行走速度100~120步/min,并能持续步行约500m以上者;

④理化指标检查评价有改善。

有 效:

 

①临床症状减轻,疗效指数30%≤n<70%;

②肢体疮面接近愈合1/4~1/2;

③行走速度100~120步/m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