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0654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五部分:

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比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复习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以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

2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难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导入: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先指名学生读数,再全班一起读。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20以内的数打乱顺序,如十六学生写16)。

3.一个一个地数从5数到13或从7数到15等。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教材105页第一题的1—3小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并指名学生口答,后教师仿照题目提问,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多表扬)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

大家还记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吗?

第二位呢?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并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之后学生完成第(4)小题。

3.问:

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并说出13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根据情况可以指名其他学生演示不同的数)

4.师生对口令:

11—20各数的组成。

如一个十和6个一组成几?

十四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105页第一题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的数是怎样排列的。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①我是10前面的那个数,我是几?

②我比7少1,我是几?

③我是12和14中间的那个数,我是几?

④我是18前面的那个数我是几?

⑤我比19少1,我是几?

⑥我由1个十和6个一组成,我是几?

⑦我由2个十组成,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副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副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出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表现的真不错,看来啊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上课我们认真学习,课下我们应该怎么样?

(愉快的玩耍、认真地作业)

五、布置作业

教材107页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师生共同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加法脱口而出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107页第5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3-4人一组,一个学生任意指题,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然后,学生互换角色,再玩。

(2)试算:

3+97+66+65+87+4

学生回答后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口算下列各题。

2+3=6+5=7+8=9+2=5+3=8+0=

4+7=8+3=2+7=6+9=1+6=9+0=

2+3=3+3=4+4=5+5=6+6=7+7=

3、填空。

()-5=23+()=7

()+4=97+()=10

()+5=89-()=7

()-4=310-()=7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课本108页第6、9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难点:

辨认所学的几何图案。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06页第3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

教师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

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2、出示第109页第12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

教师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

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或模型,和一个面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

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

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课本第109页第13、14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互相检查。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

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

告诉学生:

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3、数字表示法:

问:

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

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

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老师拨钟,学生用电子表形式表示出来,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四、小结

教师可以夸一夸学生的表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或者夸一夸自己的同伴。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图的资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可用指名口算、前后左右随机接龙等形式)

17-718-108+55-420+95-5

2+136+915+46-27-35+7

0+04+108-018-513+716-6

2、填未知数

(1)6+()=13  17-()=10

讨论:

括号里该填几?

怎么想?

指名回答。

(2)练习

9+()=13 18-()=8 7+()=15

9—()=4  9+()=15 7+()=14

学生回答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第108页第10题。

(1)学生观察,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

2、课本第108页第8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

1、课本第109页第11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说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最后集体解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存在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本108页第7题,110页第1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