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53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4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

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年级:

一年级主备人:

崔小梅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单元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

教材分析

1.计算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没太大变化,仍然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

2.9加几:

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两种方法:

接着数、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还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

3.8、7、6加几:

例2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自己想该怎样算。

例3,小数加大数,探讨算法,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

用不同的方法“凑十”和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至于用哪一种,让学生自主选择。

4.5、4、3、2加几: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思考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5.解决问题。

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并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会用“数数法”、“接着数”、“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的思想,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教学难点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安排

1.9加几……………………2课时

2.8、7、6、加几……………3课时

3.5、4、3、2加几……………2课时

4.20以内进位加法应用…………2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一年级主备人:

崔小梅共同备课人:

执教人:

课题

9加几

课型

讲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8—89页。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和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9加几”的算法。

难点

“9加几”需进位,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概念,根据凑十法的需要,合理地将第二个加数分成两个数。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创设

情境

激趣

导学

 

二、自主

学习生成

问题

 

三、合作

学习评议

释疑

 

四、汇报

展示激励

评价

 

五、梳理

知识拓展

应用

 

六、布置作业

学生可能提出:

(1)赛跑的有9人,投沙包的有6人。

(2)男生志愿者有9人,女生志愿者有7人。

学生可能提出:

(1)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2)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运动会报名”,使学生产生一种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意识,热爱自己的班级。

 

学生可能提出:

(1)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2)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数数。

 

同桌互相说一说,摆一摆。

 

学生可能说出:

因为9+6=15,所以6+9=15,调换了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础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即综合性练习。

通过这样有梯度、有层次的练习,及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培养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

 

快速计算下面各题

9+1=9+4=9+7=

9+2=9+5=9+8=

9+3=9+6=9+9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

咱们学校马上要进行秋季运动会了,瞧,一年级的同学正在报名呢!

课件出示图片。

谈话:

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数学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

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结合算式,体会加法的含义。

谈话: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两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找出信息,并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谈话:

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说出:

9+6=15

板书:

9+6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

赛跑的有9人,投沙包的有6人,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求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就要用加法计算。

追问:

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9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谈话:

9+6怎么算?

先自己想一想,可以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写一写、算一算;也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集体交流,共同探讨

谈话: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

全班交流。

预设:

1.接着数

投影展示,学生边摆小棒边说:

先摆9根小棒,再摆6根小棒,数一数,一共是15根小棒。

谈话:

你是怎么数的?

 

三、算法优化,促进发展

1.谈话:

刚才的3种算法,你们喜欢哪种?

为什么?

学生回答。

追问:

刚才我们算了9+6=15,那么6+9等于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6+9=15

小结:

在加法里,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解决第二个问题

(1)谈话:

刚才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么你能自己解决:

“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这个问题吗?

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展示学生列式及算法。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

①7可以分成1和6,9加1等于10,10加6等于16。

②10+7=17,17—1=16

(3)总结提升,揭示课题。

 

四、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填一填。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2.圈一圈,算一算。

9+2=□9+4=□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3.快速计算下面各题

9+1=9+4=9+7=

9+2=9+5=9+8=

9+3=9+6=9+9=

谈话: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借助丰收园课件,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9加几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一年级主备人:

崔小梅共同备课人:

执教人:

课题

9加几练习课

课型

讲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0页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清“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1.掌握“凑十法”的算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难点

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创设

情境

激趣

导学

 

二、自主

学习生成

问题

 

三、合作

学习评议

释疑

 

四、汇报

展示激励

评价

 

五、梳理

知识拓展

应用

六、布置作业

学生说出口诀。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学生回答有:

人,山,草,还有台阶。

生:

我知道,我来帮老师解决,我会列式

9+7=16(人)

学生汇报方法。

边摆圆片边说想法,我就是这样计算的。

 

学生记录,并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同时其中运用了多种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防止盲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交流、并展示。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每道题目都是让学生解答。

让学生体会学习“凑十法”的用处,培养用“凑十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自己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获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留心观察教室里、学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基本训练口算:

9+1=9+2=9+3=

9+4=9+5=9+6=

9+7=9+9=9+10=

师:

昨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首先来口算几道题,我们开火车吧!

哪列火车开起来?

二、探索研究自我提高

1.教材第90页第一题。

①课件出示挂图。

 师:

天气晴朗,同学们都出来爬山锻炼身体了。

问:

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

你能说说吗?

 ②仔细观察后,我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③、“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几人

?

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④、你有什么好方法计算呢?

我还会用两种颜色的圆片摆一摆,我是这样想的。

2.教材90页第4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师:

瞧!

这群小蜜蜂在干什么?

 ②、提问,解答。

 问:

观察图,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记录下来要求什么?

记录下来怎样列式?

怎样计算?

有几种方法?

观察图,我看到了知道了。

        要求计算时有多种方法,我最喜欢哪一种?

三、智勇闯关我第一

1.教材90页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小组讨论汇报方法。

③教师点评。

④开火车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四、拓展应用

 1.完成第3题。

 师:

现在咱们来个分组接力赛,比试比试。

3人一小组,分成4组,每人一题,以接力的方式完成。

比一比,哪一小组完成的又对又快即可赢得3面红旗。

 2.完成第4.5题

五、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9加几练习课

9+1=9+2=9+3=

9+4=9+5=9+6=

9+7=9+8=9+9=

9+10=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一年级主备人:

崔小梅共同备课人:

执教人:

课题

8、7、6加几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1页例2及“做一做”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

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创设

情境

激趣

导学

二、自主

学习生成

问题

 

三、合作

学习评议

释疑

 

四、汇报

展示激励

评价

 

五、

梳理

知识拓展

应用

 

六、布置作业

 

生:

我说7,2,1,3。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学生在判断的同时,请学生说明计算的方法,教师适时追问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学生说的时候,要求说出喜欢这种算法的理由。

可结合板书口述计算过程,也可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巩固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独立思考,口述算法。

 

学生口述算法。

 

指名学生回答。

独立思考计算,学生汇报过程。

 

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每道题目都是让学生解答。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用处,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生可以根据先飞来后飞来列式,也可以根据蜜蜂身体的颜色列式。

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的分析思考问题,探寻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

强化“凑十法”,加深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学生自己说。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获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练习二十一第3题,第4题。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

咱们来玩个凑数的游戏,比一比,看谁反应最快?

我们来凑10我说3,8,9,7。

 

二、探索研究学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导入:

体育课课好玩啦!

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

①、说一说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提问: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车哪些数学问题?

③、板书: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8、7、6加几。

2.学习例2。

①、动手操作,探讨“8+5”的算法。

A、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

B、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右边的5根中拿出2根,和左边的8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剩下的3根,一共是13根。

13

 

C、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左边的8根中拿出5根,和右边的5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的3根,一共是13根。

 

13

综合学生的操作和口述,教师板书:

 

10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算法给予鼓励。

②、引导学生比较各小组的算法,说一说自己喜欢用哪种方法?

 

三、知识迁移,探索“8、7、6加几”的算法。

13

1.出示“8+4”问:

如果不借助小棒,你会计算吗

 

10

 

问:

为什么把4分成2和2了?

(使学生明白8和2凑成10,强化“凑十法”。

②、出示“7+6”

问:

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

13

教师板书:

10

 

 

问:

为什么把6分成3和3?

为什么把7分成3和4?

③、出示“6+5”

教师板书:

11

10

 

11

 

10

 

问: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为什么把6分成1和5?

(使学生明白6和4凑成10、5和5凑成10,强化“凑十法”。

 

四、拓展应用

1.出示情境图(课件演示有八只蜜蜂,又飞来九只蜜蜂) 

  在公园的花丛中,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它们把蜜蜂都引来了,你们看,又来一群,你能把根据这幅图列一个算式吗?

 

  2.列式 

  谁能列式解答?

(,师板书) 

  3.自学 

  这道题书中的同学,想出了3种方法解答,可是他们没有完成,你能帮助他们完成吗?

 

  4.交流 

  把你的喜欢的算法,说给你同桌听。

 

五、课堂总结,画龙点睛 

  愉快的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你学会了什么?

那么8、7、6加几是怎么样计算呢?

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开和8、7、6凑成10,然后再计算,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无论用那一种方法都可以,看来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啊!

 

 

板书设计

8、7、6加几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8+ 5 = 13

 凑十法:

 8+4=   7+6=   9+8=    8+9=    5+6=   6+8=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一年级主备人:

崔小梅共同备课人:

执教人:

课题

8、7、6加几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及做一做。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 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表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创设

情境

激趣

导学

 

二、自主

学习生成

问题

 

三、合作

学习评议

释疑

 

四、汇报

展示激励

评价

五、

梳理

知识拓展

应用

六、布置作业

学生观察图,仔细去发现,并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围绕8加9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自信心及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的经验,感知、体验、比较,自然的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小组内讨论,然后由小组成员出一个代表来说出答案,教师讲评后确定答案。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分组进行游戏。

 

请学生说明判断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口算挑战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意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获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看谁算得快。

8+4=6+8=

8+8=7+6=

4+6=6+9=

7+7=8+9=

6+7=4+7=

8+7=9+6=

7+5=8+6=

6+5=8+5=

9+9=6+3=

7+8=6+6=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

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走到那里都生机盎然,充满着绿色的气息,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这儿吗?

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公园好吗?

可是你们要注意在公园游览时,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保护优美的环境,不要破坏它,要和那里的小动物做朋友,不要伤害他们好吗?

同学们,前面就是公园了,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买门票进公园,你知道一共来多少个小朋友吗?

 

  (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买公园门票,体现了新课改中强调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

 )

二、自主探索,生成问题

出示教材第92页例3

1.多种算法计算“8+9”

小羊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不过它有一个小挑战----口算闯关,如果你既会算题目、又会说方法,才能顺利过关,我们一起看一看!

先进行计算,再观察两组的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①、出示例3:

 8+9=□

②、学生思考,汇报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学生多种算法:

因为9+8=17所以8+9=17

③、请学生评一评这几种算法:

你认为哪一种最方便?

为什么?

2.小结:

在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第92页做一做1、2、3题。

在书上完成,再说想法。

2.完成课本93页的第1题

①生独立完成

②校对,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提问:

第一个算式中,第二个加数和得数的变化,让学生懂得:

一个加数不变,和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

3.比赛,看谁算得快。

(完成课本93页得第5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并对个别题目进行提问,你是怎样算得?

四、趣味练习,深化认知

游戏:

分苹果,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师:

小猪想把这些苹果分成两队,一队是大于13,一队是小于13,苹果上有算式,你能根据算式信息,快速判断这个苹果应该分到哪一队吗?

幻灯演示带有算式的苹果:

8+2、8+9、7+7、6+5、7+5,在学生迅速判断的同时,请学生说明判断的方法?

出现算式:

6+2+4,学生在判断的同时,请学生说明计算的方法,教师适时追问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8、7、6加几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一年级主备人:

崔小梅共同备课人:

执教人:

课题

8、7、6加几的练习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3—94页

课时

第3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提高应变能力,不但能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口算8、7、6加几的题,而且能灵活运用自己觉得最适合的口算方法既快又对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把握8、7、6这三个数字的凑十特征,也能因题而异地使用简便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多元思考的习惯,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运用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购物问题的过程,感受集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重点

层层深入、有目的地进行8、7、6加几的口算,形成较好的口算技能。

难点

提高8、7、6加几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创设

情境

激趣

导学

 

二、自主

学习生成

问题

 

三、合作

学习评议

释疑

 

汇报

展示激励

评价

 

五、梳理

知识拓展

应用

 

六、布置作业

 

 

学生开火车说得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图画,列式计算。

学生开火车说得数。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巩固用8、7、6加几解决问题,发展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