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2492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docx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

海上石油运输在石油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全球经济和各国人民的生活,同时也使海洋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近年来,海上石油运输量迅猛增长,油船等各种船舶的密度不断加大,重大海上船舶溢油事故不时发生。

本文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就1967年到2010年海上重大溢油事故进行统计。

第一部分船舶溢油事故

一、船舶搁浅溢油事故

TorreyCanyon轮溢油事故

1967年3月18日早晨,由于TorreyCanyon油轮船长一时疏忽致使该船在英格兰七石礁海域触礁搁浅。

船上载运的大约860000桶原油在失事后的12天内几乎全部入海或者燃烧掉。

其中大约有219900桶油向英吉利海峡漂移,沿途污染了法国北部岸线和戈恩西岛。

一周之后,又有大约146600桶油泄露出来,大约有102620桶遍布在西康沃尔200英里的海岸线上。

3月26日,船体断裂后估计又有366500桶原油泄漏,这条油带向南漂移进入比斯开湾并且在海上逗留了两个月。

GeneralColocotronis轮溢油事故

1968年3月日,希腊籍油轮GeneralColocotronis在巴哈马群岛的Elenuthera岛东边搁浅,船体受到严重损坏,船上载有大约119000桶委内瑞拉原油,大约37000桶油泄漏进入大西洋中,溢油位置句距岸1-1.5英里处。

油带沿着岸线扩散,污染了当地旅游海滩和私人居住区。

此外,船舶燃油舱也溢出了油,但具体数量不确定。

油污染了Elenuthera的沙滩,某些地方的油渗入地下,形成了两英寸厚的油层。

海面上的油带长14英里宽2英里覆盖了珊瑚礁等敏感资源。

Arrow轮溢油事故

1970年2月4日,Arrow号油轮在加拿大新斯科舍Chedabucto湾的CerberusRock处严重搁浅。

船舶在偏离航线的情况下几乎全速行驶过程中搁浅。

搁浅时,海上能见度为5-6海里,水温很低,在湾内和入口处有浮冰。

2月12日,由于海上风大浪高,船体断为两截,约77000-82500桶C号燃料油迅速融入Chedabucto湾内,污染了湾内约300公里的岸线,湾内北部、西部区域污染严重。

2月14日,Arrow号油轮被用来接收该轮余油的IrvingWhale号驳油驳,在纽芬兰岛的东南海岸溢漏了约100-200桶C号燃料油后于7月在PrinceEdward北部沿海沉没,IrvingWhale和Arrow轮溢油事故都造成了大量鸟类污染,一直两次溢油事故造成约有12000只鸟类死亡。

ArgoMerchant轮溢油事故

1976年12月15日,利比里亚籍油轮ArgoMerchant在美国马赛诸塞州的Nantucket岛东南29海里处的FishingRip搁浅,当时海上风力很大,浪高约10英尺。

船上载有约183000桶6号燃料油(80%)和刀具润滑油(20%)。

为控制吃水,使船重新浮起,ArgoMerchant轮船长向海中抛弃货物,但被拒绝。

之后尝试用紧急驳载泵驳载和防污空气传输系统(ADAPTS),也以失败告终。

第二天,海况恶化,船员全部从船上撤离。

21日,船体断为两截,船尾在KingPost溢出36000桶货油。

船首部分在驾驶台前处断裂,于22日沉没,导致剩余的货油溢出。

船首部分想东南漂移了约400-500码,而船尾部分则停留在搁浅处。

Bouchard65号轮溢油事故

1977年1月28日,Bouchard65号驳船在马赛诸塞州的Buzzards湾水深17英尺处搁浅。

船上载有76191桶2号民用燃料用,船上7个油舱中有4个破裂,溢出了95桶油。

将Bouchard65号轮脱脂WingsNeck以北4海里处,有意使其搁浅,以防止其沉没和进一步溢油。

但是有更多的油在拖带和在WingsNeck搁浅的过程中溢出,其中大约有30%的溢油聚集在冰缝中,冰有效地阻止了对岸线的污染,一些污染的冰块漂移至远处绒花,最初溢油面积为4平方海里。

冰破碎后,油带覆盖面积达7.5平方海里,约有285桶油自然风化消散。

EthelH(II)轮溢油事故

1977年2月4日,McAllisterBrothers号拖轮在拖航EthelH(II)号的途中,在纽约西点附近Hudson河的ConHook礁石上搁浅,驳船船首部分开始进水。

由于搁浅时天色已黑,周围有厚的冰层,未发现EthelH(II)船上的60000桶6号燃料油溢入水中。

2月5日发现EthelH(II)右舷1号舱漏油,随即在船的北部和南部都出现了溢油。

由于岸边有12-20英尺厚的冰层,溢油没有上岸。

8日,WoldsEnd北部至GeorgeWashingtonBridge南部发现有带油的浮冰。

在Peekskill海湾、VerplanckPoint和CrotonPoint至EastHaverstraw都相继范闲了带油的浮冰。

AmocoCadiz轮溢油事故

1978年3月16日,AmocoCadiz油轮由于操纵装置失灵,在距布列塔尼半岛3英里处的Prostall暗礁上搁浅。

当时该船正由阿拉伯海湾开往法国,载有1619048桶原油泄漏入海,形成了长80英里、宽18英里的浮油带,污染了约200英里的布列塔尼半岛海岸线,还污染了法国布里多尼地区76个社区的海滩。

ChristosBitas轮溢油事故

1978年10月12日,ChristosBitas轮在威尔士布鲁克郡MifordHaven约10英里处触礁。

在半数货油舱破裂之后,油轮重新脱力暗礁。

邮轮上载有2572500桶伊朗原油,约21990桶原油溢入爱尔兰海中,余油几乎全部卸到别的船上。

溢油污染了南威尔士、St.Bride,sBay海滩和Skomer岛以及NorthDevon30-40英里处的海岸线。

10月31日,ChristosBitas被拖往北大西洋凿沉。

Concho轮溢油事故

1981年1月19,Concho号油轮在Staten岛东北角的KillVanKull处最东端搁浅,船底左侧受损。

当该船继续沿着纽约湾海峡开往纽约Lower海湾时,发现船舶左倾。

为防止船舶沉没,将船舶在布鲁克林的Gravesend海湾搁浅。

船上共载有207269桶6号燃油,约1786桶溢入水中,致使Gravesend海湾岸线遭受污染。

一些油在新泽西和纽约海滩上岸,但大部分流入海中。

Sivand轮溢油事故

1983年9月28日,Sivand号油轮在英国Humber河口的Imminghan油码头防波堤处搁浅,由于碰撞,造成货油舱破裂,船上装载的NigerianForcados原油约有48000桶溢出到Humber河口内。

溢油波及河口南北两岸,包括Imminghan和Grimsby两处码头以及Cleethorpes的海滩。

30日,强劲的西风迫使溢油沿着Humber河而上,直达Trent河。

当日,Blacktoft沙滩自然保护区的泥滩、Ouse河的盐沼泽地都受到了油污染。

“东方大使”轮溢油事故

1983年11月25日,船长207米的巴拿马籍“东方大使”油轮在青岛港黄岛油区装载43000多吨原油出港途中,行驶到中沙礁搁浅,导致货舱受损,漏出原油3343吨。

溢油在港内油层最厚处达半米以上,溢油影响了胶州湾及其附近长达230公里海域岸线,同时对附近15000余亩的水产养殖区及90万平方米的风景旅游区和海滨浴场造成严重污染,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损害赔偿1775万元,虽然政府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污,但其影响仍长期难以消除。

Alvenus轮溢油事故

1984年7月30日,英国籍油轮Alvenus号在路易斯安那卡梅伦东南11海里的卡尔卡斯河巴尔水道搁浅,靠近2号舱的船体破损,造成大约65500桶委内瑞拉梅雷原油泄漏。

初始预测,溢油可能形成连续不断的浓厚有图案,沿着德克萨斯州海岸向南部海上漂移。

之后海上风向改变为东风和东北风,溢油改变了漂移轨迹,在风、流的影响下向偏西方向漂移,扩散成像三只手臂样的油带约75英里长,不久便在玻里瓦半岛的高岛附近上岸。

2日至5日,溢油进入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湾,对罗威尔入口处和水晶海滩造成污染。

4日,更多的污油涌上岸沿着加尔维斯顿岛海岸线向南逼近,污染了加尔维斯顿西海滩90%的地方,其中包括80%的海堤以及交叉拱和桩结构。

7日,大约有17000-26000桶的溢油汇集在加尔维斯顿岛和波里瓦尔半岛,另外7400-11100桶的溢油被近岸水域悬浮的固体物质吸附后沉积在浪击区,而后被连绵不断的沙洲和沟壑截留下来,形成了4英寸后的油毯。

GrandEagle轮溢油事故

1985年9月28日,载有530659桶Ninian原油的巴拿马籍油轮GrandEagle号在宾夕法尼亚州MarcusHook附近的特拉华河搁浅,致使船上一货油舱破损,约10370桶原油溢入何种,对12英里的河段及周围的岸线造成污染。

ArcoAnchorage轮溢油事故

1985年12月21日,油轮“ArcoAnchorage”在华盛顿的Angeles港抛锚时发生搁浅。

船上载有814000桶阿拉斯加北坡原油,是从瓦尔迪兹经阿拉斯加运至华盛顿Bellingham的CherryPoint炼油厂。

船上两个货舱破碎,约5690桶油溢入Angeles港。

Angeles港内约1500万板英寸湿木和EdiHook的7000英尺的粗质鹅卵石岸线收到污染。

ExxonValdez轮溢油事故

1989年3月24日,ExxonValdez油轮是在从阿拉斯加瓦尔迪兹开往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的航行同种,为躲避冰山而偏离正常航道,不幸撞上了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的Bligh暗礁。

ExxonValdez轮的11个货舱有8个受损,触礁6小时后,装载的5300万加仑的普拉德霍湾原油溢出了大约1090万加仑,溢油污染了阿拉斯加1100多海里的非连续海岸线。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溢油事故,泄漏原油超过1090万加仑,对海洋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

这次溢油事故直接促成了“环境法医学”的产生。

AmericanTrader轮溢油事故

1990年2月17日,单壳油轮AmericanTrader轮在开往金西炼油公司海上锚泊的过程中搁浅在本船的一种锚上,右舷1号边舱刺穿两个洞,致使9458桶重质原油泄漏融入还。

从加利福尼亚亨廷顿海滩1.3英里范围内的区域收到污染。

AegeanSea轮溢油事故

1992年12月,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鲁尼亚港附近触礁搁浅,后在狂风巨浪冲击下断为两截,至少6万多吨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区域。

“海上女王”号油轮溢油事故

1996年2月15日,一艘在利比里亚注册的最大载重量为14.7万吨的油轮“海上女王”号在威尔士的圣安角米尔福德港附近触礁。

英国海岸警备队下令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戒备。

这艘油轮装有13万吨轻原油,它共向附近海域泄漏原油6.5万吨,形成6公里长的浮油带。

英国政府威尔士乡间和委员会发表关于这次油污染报告指出,触礁地点的圣马盖特岛上的海鸠数量由791只下降到334只,减少幅度达58%。

在斯克摩等地,海鸟共减少了2650只,一些鸟类数量下降16%。

事故发生前的几年内,该地区的海鸠、尖嘴海鸦等数量呈上升趋势,事故发生后数量明显减少。

TasmanSpirit轮溢油事故

2003年7月27日,已有24年船龄的希腊籍油轮TasmanSpirit号装载着67535吨伊朗轻质原油从伊朗驶往巴基斯坦,受潮汐作用而偏离原定航线,在巴基斯坦卡拉奇(Karachi)附近搁浅。

该船运载的原油有五分之一(约27000吨)漏进了大海。

原油泄漏以后,由于风大浪急,海况恶劣,部分原油被吹上岸,大约15公里的海岸线被厚厚的油层覆盖。

溢油从Manora航道向克里夫顿海滩漂移,主要聚集的地方约7.5公里。

事故发生地靠近居民区,克里夫顿休闲娱乐海滩受到污染,而且周围的环境是一个丰富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不仅是绿海龟和橄榄龟、海豚、鼠海豚和突吻鲸的栖息地,还生存着蜥蜴、海蛇等其他物种,有200多种鱼类和50多种鸟类分布在该区域。

溢油使得数千名居民搬迁,大量鱼类和水生物死亡,红树林和其他物种也受到严重威胁。

这次事故被认为是巴基斯坦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环境灾难。

二、船舶碰撞溢油事故

BayouLafousche/BargePC2901轮溢油事故

1973年3月9日,MayoLykes油轮与BayouLafousche/BargePC2901驳船发生碰撞。

油轮船首以45-60度角插入驳船左舷,几乎把驳船分为两截,仅靠右舷的船壳值车工驳船才没有断为两截。

碰撞后,初步估计约有23000桶路易斯安那原油和C号燃料油溢入海中,但后来估计溢油量为10000桶。

事故发生几小时后,大量的溢油涌入了休斯顿游艇俱乐部附近。

10日,溢油主要集中的范围为,北至MorganPoint,东至休斯顿航道,南至ClearCreekChannel,西至加尔维斯顿海湾岸,并对该区域内的海滩和水体造成了污染。

长约7英里的潮间带也是本次事故海滩污染的范围。

OlympicAlliance轮溢油事故

1975年11月12日,OlympicAlliance油轮与英国皇家海军阿基里斯号护卫舰在多福尔海峡发生了碰撞。

碰撞地点位于英格兰多福尔海峡东南约13英里的东北分航道内,碰撞造成OlympicAlliance其中一个货舱破裂,溢出14000桶伊朗原油。

Urquiola轮溢油事故

1976年5月12日,油轮Urquiola在停靠西班牙LaCoruna的Coruna油码头过程中,撞上水下物体,船首受损。

大约有513000桶原油燃烧了16小时。

燃烧着的油从船上蔓延开,最后遇海水冷却而熄灭。

船舶溢漏的油杯向北的近岸流和风吹向岸线。

离搁浅地点最近的海湾受到的污染最严重,岸线上的溢油覆盖率超过65%。

EleniV轮溢油事故

1978年5月6日,希腊籍EleniV油轮在雾中与法国籍Roseline轮在英国东南部沿岸发生碰撞,EleniV轮断为两截,导致52500桶油溢入海中,其中船尾部分由荷兰籍拖轮拖往鹿特丹,并在Europort将船尾部分剩余的货油泵到储油罐内,而船首漂离碰撞地点,于8日在东盎格鲁海岸处罗斯托夫特瓷附近的沙洲搁浅,船首部分仍约有8000桶货油。

溢油形成了棕黑色巨大的黏稠带并在英国和荷兰海岸处上岸,上岸的溢油呈薄饼状,直径在0.25-12英寸之间。

还踏上的溢油呈小球状。

BurmahAgate轮溢油事故

1979年11月1日,Mimosa与BurmahAgate两轮在加尔维斯顿港入口处发生碰撞,Mimosa轮装载BurmahAgate轮的右舷,只是BurhamAgate轮5号货油舱附近的船体离开8-15英尺的口子,之后发生了爆炸,溢出的货油燃起大火。

溢出的油大部分为混合原油,船上的余油为尼日利亚重质原油。

大部分溢油远离海岸,但仍有大量的溢油在加尔维斯顿和圣何塞岛上岸,Padre岛和Bolivar半岛受到了轻微污染。

12月7日,在邮轮的西南处发现了一条长达19英里的油带,约计2100桶的油对海滩和湿地造成了影响。

Independenta轮溢油事故

1979年11月15日,Independenta轮载有714760桶EsSider原油在Bosphorus南部入口处与Evrialy轮发生碰撞后发生爆炸起火,并在Hydarpasa港半海里处搁浅,大火一直持续到14日。

在水中只发现了少量溢油,估计大部分的溢油被燃烧掉。

部分溢油可能漂流到Marmara海自然散掉。

Patmos轮溢油事故

1985年3月21日,Patmos轮装载了828300桶Kirkuk原油在墨西拿海峡与空载的CastilodeMontearagon轮发生碰撞。

碰撞造成Patoms轮起火并在Sicily的VillagioTorreFaro海滩搁浅。

约有5300桶原油溢出,大部分溢油沿着墨西拿海峡向南漂移,极少量达到Syracuse。

Shinoussa轮溢油事故

1990年7月28日,在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海湾58号浮标附近的休斯顿航道,希腊籍油轮Shinoussa与Apex3417、Apex3503两只油驳发生碰撞。

Apex3417油驳的三个货舱和Apex3503油驳的尾舱全部受损,导致近17000桶5号油流入加尔维斯顿海湾。

另一艘Apex3510油驳在拖带中没有受损。

SeaSpirit轮溢油事故

1990年8月6日,塞浦路斯共和国籍SeaSpirit油轮与挪威籍CarrierHesperus液化气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发生碰撞。

SeaSpirit的右舷被撞了一个洞,洞口位于水线处,约48875桶油溢入地中海。

溢油总量估计在48875-89426桶之间。

CarrierHesperus船头被撞坏,但仍能航行,没有发生货油泄漏。

事故发生后,涌流把溢油带入地中海,溢油随着流向以顺时针方向

在摩洛哥和西班牙之间的水域旋转。

在随后一周内旋转了几个轮回后被自然分散。

当时天气温暖,海面平静,溢油扩散成大片的油带。

13日,溢油开始在摩洛哥和西班牙上岸,在AlHoceim的海湾内和沿岸发现了大量油带,沿岸绝大部分溢油都含有约2-6英尺宽的焦油球带,而且连绵不断,长达600公里,是摩洛哥AlHoceim省受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只有少部分地区没有焦油带。

TenyoMaru轮溢油事故

1991年7月22日,鱼类加工船TenyoMaru轮与中国籍货船TuoHai轮在太平洋发生碰撞,事故地点位于华盛顿CapeFlattery以西20英里、加拿大英国哥伦比亚范库弗峰岛以南20英里接近美国边境的加拿大海域。

碰撞后10-15分钟,TenyoMaru沉入了约350英尺的深水中。

TenyoMaru轮载有6500桶燃料油、2166桶柴油和一定数量的润滑油、舱底污油和鱼油,沉没后继续漏油,刚沉没时的漏油量最大。

最初,TenyoMaru每天泄漏约有100桶油,随后速度降低。

到31日,漏油数量估计不足2380加仑,但油膜面积很大。

溢油受水流和风的影响,向东南方向漂移。

几天后,油开始在华盛顿海岸着陆,溢油还影响了华盛顿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海滩。

“闽燃供2号”溢油事故

    1999年3月24日,福建省厦门港油轮“闽燃供2号”(船长59米)装载重油1032吨从厦门驶往东莞途中,与离开广州虎门电厂码头驶往上海港途中的浙江省台州港“东海209号”轮(船长99米),在珠江口伶仃水道发生碰撞,“东海209号”轮船首插入“闽燃供2号”右舷2、3舱处,“闽燃供2号”船体受损后座底沉没,溢出重油589.7吨,珠海、深圳、中山、金星门、淇澳岛等300多平方公里海域及55公里岸线遭到污染。

受污染沙滩上的油污平均厚度达10多厘米,部分地区达20-30cm。

珠海市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海滨浴场、情侣北路岸线,到处沾满油污。

香洲、淇澳岛19万亩养殖场被严重污染,淇澳岛上70公顷珍稀植物——红树林被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Prestige轮溢油事故

Prestige轮式一艘悬挂巴哈马方便旗,载重吨为81564,具有26年船龄。

2002年11月13日,Prestige轮由拉脱维亚首都瑞嘉装载77000吨重质燃料油驶往新加坡,在驶至距西班牙加利西亚大区海岸5海里的海域时,遭遇强风暴袭击,油轮失去控制与以漂浮在该海域的集装箱发生碰撞,船体损坏出现一个35米长的大裂口,燃料油大量外泄,在海面上很快形成一条约2.5海里宽、20海里长的油污染带。

最终该轮在距西班牙海岸约150海里处断裂沉没在3500米水深的海堤,至此泄漏约17000吨燃料油,污染了加西利亚地区长达400公里的海岸线,岸滩上堆积了一层厚厚的有无,近岸的河流、小溪和沼泽地也受到严重污染,对整个地区来说,这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生态学家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燃料油泄漏事件之一。

“现代开拓”和“地中海伊伦娜”轮碰撞溢油事故

 2004年12月7日,船长为182米的巴拿马籍集装箱船“现代促进”轮由深圳盐田港驶往新加坡途中,与由深圳赤湾驶往上海的船长为300米德国籍集装箱船“地中海伊伦娜”轮发生碰撞,“地中海伊伦娜”轮燃油舱破损,导致1200多吨船舶燃料油溢出,在海上形成一条长9海里(约16.5公里)的油带,成为我国船舶碰撞最大的一次溢油事故,造成珠江口海域污染,全部损失达6800万元。

“现代独立”号溢油事故

2006年4月22日,英国籍“现代独立”轮于舟山马峙锚地永跃船厂进坞过程中与船坞发生触碰,造成左舷破损,并导致第三燃油舱477吨燃油(重油)外溢。

事故发生后,海事部门立即采取清除措施,共组织回收了油污水407.75吨。

事故造成周围海域严重污染,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HebeiSpirit轮溢油事故

2007年12月7日,中国香港籍油轮HebeiSpirit载有260000吨中东原油在韩国大山港外锚泊期间被一艘装有浮吊的“三星1号”驳论碰撞,导致该轮左舷水线上2-3米处的第1、3、5三个油舱破损,5号油舱破损200cm*160cm,3号油舱破损160cm*10cm,1号油舱为30cm*3cm,造成1.05万吨原油泄漏入海。

事故地点位于韩国忠清南道泰安郡万里浦西北方向约6海里处,该位置距我国威海石岛约210海里,距成山头约200海里,距青岛约320海里。

事故导致海岸线污染约70公里、101个岛屿、34000公顷海洋生物养殖区、40000户家庭遭受影响,水产业、旅游业、酒店业等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该起事故是韩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溢油事故。

三、其他船舶溢油事故

ChevronHawaii轮溢油事故

1979年9月1日,ChevronHawaii轮在休斯顿航道南面DeekParkShell公司码头卸货时,发生爆炸、起火并燃烧了10个小时后沉没,致使SantaMaria原油溢入海中。

当时猛烈的爆炸使得船上一块5-7英尺的碎片刺穿了离船600英尺的Shell石油公司的一个岸上石油储存罐。

该储存罐储存着约26000桶乙醛酒精的油罐起火燃烧。

火势蔓延到附近的驳船,4艘载有货物的驳船起火,其中3艘发生爆炸并沉没。

爆炸发生6天后,船上的溢油污染了从船舶至DiamondShamrock的全部区域。

Tanio轮溢油事故

1980年3月7日,Tanio轮载有190580桶6号燃料油,在法国的Brittany沿岸水域处遇到强风暴,船体断为两截。

船长和7名船员在本次事故中丧生。

由于船体断裂,总计约有98955桶油溢入海里。

残留有36650桶油的船头部分沉入了300英尺的水下,并不断有油溢出,直到5月份对船体漏油处进行密封后才不再外溢。

船尾部分漂浮在海面上,后来被拖至LeHarve港,卸载船上剩余的54975桶油。

由于当时的条件无法使用围油栏进行有效的围控,使得Breton岸线在1967年和1978年分别遭受TorreyCanyon和AmocoCadiz重大溢油影响后,又一次受到严重污染。

被AmocoCadiz污染的约45%的区域又受到Taino溢油的影响。

Finistere和Cotes-du-Nord两个县大约125英里的岸线收到溢油污染。

Assimi轮溢油事故

1983年1月7日,Assimi油轮机舱发生火灾,船员弃船。

10日,当Solano拖轮将其拖至阿拉伯海时,发生爆炸起火,并持续燃烧了多日。

油轮被拖至离阿曼海岸约200海里的地方,并于16日沉没。

在油轮沉没时,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引起海面是的溢油燃烧,在沉没的地方形成了一条油带,本次事故没有造成岸线污染。

E-24轮溢油事故

1985年11月22日,Norseman拖轮在拖带E-24油驳途中,油驳进水。

油驳上装有20000桶6号燃料油。

15分钟后,油驳几乎在水中呈垂直状态,船体仅有约20英尺露出水面。

23日,油驳翻沉在185英尺水下,从货舱通风孔处一处了约15-24桶6号燃料油,泵房溢出了约47桶柴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