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3190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x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2010学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款识(zhì)楔子(xiē)叨(tāo)光倾诉心曲(qū)

B.籼米(xiān)佣金(yōng)创伤(chuāng)怏怏不乐(yāng)

C.蹩脚(bié)训诂(gǔ)梵文(fán)衣锦还乡(yì)

D.编辑(jí)提供(gòng)风靡(mǐ)牝鸡司晨(mǔ)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百战不怠没齿不忘针贬时弊

B.引伸责无旁代秀外慧中心心相印

C.装潢山清水秀指手画脚大坝合龙

D.癖好小题大作手屈一指焕然一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官场干了十几年,老张依旧危言危行,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

B.我们单位的张会计师还有一个月才退休,新聘来的王会计师这段时间只能虚位以待。

C.参加西博会的北方客人们赞叹道:

杭州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啊。

D.他昨天确实有些喝多了,加上这段时间好事不断,于是不免放浪形骸,希望你不要因此对他有看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大卫先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在他办公室的案头上就放着李白、杜甫等唐诗的选本和录音光盘。

C.高高的身量,白皙的鸭蛋脸,挺直而线条优美的鼻子,沉稳的大眼睛,细长的眼梢,透出一股灵秀之气。

D.止咳祛痰片是我厂最新产品,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使之成为段末结论式的句子。

(不超过25个字)(3分)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统计资料(2006年)表明,世界人均耕地为4.20亩。

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117亩,俄罗斯人均耕地为14亩,印度人均耕地为33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2006年为1.35亩。

6.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3分)

翻开任何一本中国古典诗词读本,你都可以融入到诗人创造的意境中去,还可能会有所思,有所悟。

读了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

,;,。

读着,品着,你的情怀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你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7.以“好文章”为主体,分别从“来源”和“作用”两个方面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超过40个字。

(6分)

(来源方面)好文章。

(作用方面)好文章。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对于中国绘画史,我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代一段。

这与我对其他艺术门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评价有很大的差别。

朱耷就出现在我特别看重的那个阶段中。

在此前漫长的绘画发展历史上,当然也是大匠如林、佳作叠出,有一连串说不完、道不尽的美的创造,但是,要说到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强悍呈现,笔墨丹青对人格内核的直捷外化,就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徐渭、朱耷、原济以及“扬州八怪”等人了。

毫无疑问,并不是画到了人,画家就能深入地面对人和生命这些根本课题了。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顾闳中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我都是很喜欢的,但总的说来,被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

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也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艺术家本人的灵魂历程并不能酣畅地传达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倒是山水、花鸟画更有可能比较曲折地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

山水、花鸟本是人物画的背景和陪衬,当它们独立出来之后,一直比较成功地表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意境,而在这种意境中又大多溶解着一种隐逸观念,那就触及到了我所关心的人生意识。

这种以隐逸观念为主调的人生意识虽然有浓有淡,有枯有荣,而基本走向却比较稳定,长期以来没有太多新的伸发,因此,久而久之,这种意识也就泛化为一种定势,画家们更多的是在笔墨趣味上倾注心力了。

所谓笔墨趣味,认真说起来还是一个既模糊又复杂的概念。

说低一点,那或许是一种颇感得意的笔墨习惯;说高一点,或许是一种在笔墨间带有整体性的境界、感觉、悟性。

在中国古代,凡是像样的画家都会有笔墨趣味的。

即便到了现代,国画家中的佼佼者也大抵在或低或高的笔墨趣味间遨游。

这些画家的作品常常因高雅精美而让人叹为观止,但毕竟还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例如像文学中的《离骚》。

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

很多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

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欢的《杂花图长卷》。

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在这里,仅说笔墨趣味就很不够了,仅说气韵生动也太矜持了。

(节选自余秋雨《青云谱随想》)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画作大多偏重笔墨趣味,而难以让人感受到画家本人的生命激情。

B.在中国绘画史上,即使是一些很出色的画家也很难深入地面对人和生命这些根本的课题。

C.拉斐尔、罗丹和梵高的作品能酣畅地表现艺术家本人的丰富情感。

D.人物画要求神貌逼真鲜明,所以不可能融会艺术家自身的生命激情。

9.第六段中,作者认为国画家中的佼佼者的作品也常常“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原因是

A.他们的作品常常因高雅精美而让人叹为观止。

B.他们的作品像文学中的《离骚》一样,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

C.他们的作品并不能酣畅地传达出艺术家本人的灵魂历程。

D.他们的作品在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10.第四段中的“一种定势”指的是(3分)

答:

11.对于中国绘画史,作者“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代一段”,其具体原因是什么?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

一方阳光

    ⑴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

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

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

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

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⑵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

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

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

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⑶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

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

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

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⑷如果有人问母亲:

你最喜欢什么?

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

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

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⑸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

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

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

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

“我的头皮好痒!

”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⑹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⑺她的脚是冻伤的。

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

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

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

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⑻分了家,有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

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

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原,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

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

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⑼“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

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

”我站起来,推她的肩。

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⑽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

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

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⑾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⑿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⒀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

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

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

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先被琉璃碎片刺穿了。

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⒁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

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

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

我飞似地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⒂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

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地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⒃于是,她有了混和着骄傲的哀愁。

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

“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⒄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

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

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⒅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⒆母亲放开手凝视我:

“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

 

12.①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

(不超过10个字)(2分)

②从全文来看,首段文字有何作用?

(2分)

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分)

(1)含笑:

(2)凝视:

14.母亲对我讲了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情感?

(4分)

15.本文中母爱的表现有哪些?

联系全文,分条简要概括。

(5分)

 

16.文章以“一方阳光”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①陷忭州。

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

“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

”侃曰: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杨氏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许之。

乃徇曰:

“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

“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

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

“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

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

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

彼何人哉!

若杨氏者,妇人也。

孔子曰:

“仁者必有勇。

”杨氏当之矣。

赞曰:

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

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

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

若高愍女②、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

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注】①李希烈:

唐代宗时为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节度留后,唐德宗时为淮宁节度史。

建中三年,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

建中四年叛唐。

十二月,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

兵败后,被部将毒死。

②高愍女:

指作者所作的《高愍女碑》。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俘累其男女累:

抓捕B.侃率之以乘城乘:

凭借

C.率其徒将超城而下超:

越过D.与古人不殊也殊:

不同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力不足,死焉,职也贼气吞焉

B.仓廪皆其积也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C.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物过盛而当杀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又兵临项城,县令李侃先是“不知所为”,继而又“伤而归”,在妻子杨氏的鼓励下,终于坚定了抗敌之志。

B.在叛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杨氏挺身而出,帮助县令丈夫谋划抗敌对策,激励差吏和百姓抗敌守城,终于取得了项城自卫战的胜利。

C.杨氏向丈夫和差吏、百姓细陈守与不守的利害得失,又让丈夫登城喊话瓦解敌军,关键时刻充分展示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D.作者鞭挞了那些平时占城聚财、武装驰骋,关键时刻却“弃其城而走”的守御之臣们,借孔子“仁者必有勇”的名言热情赞扬了杨氏。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3分)

⑵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6分)

玉楼春

[宋]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①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注】①游丝:

蛛丝。

22.联系全词,简析上阕开头两句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

23.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寂寥”之感?

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

(3分)

(三)(4分)

24.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

(4分)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

“乡原,德之贼也。

结合这两则文字,请简要阐述为什么孔子把“乡原”提到“德之贼”的高度来评价。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

(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

(3),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

(王勃《滕王阁序》)

(4),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5),。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

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

”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读了上述故事,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活中的本和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2010学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答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选择题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

1.()2.()3.()4.()

5.(不超过25个字)(3分)

6.(3分)

,;,

;,。

7.(6分)(每段不超过40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选择题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

(一)8.()9.()

10.

11.

(二)12.(4分)①特点:

(不超过10个字)

②作用:

13.(4分)①含笑:

②凝视:

14.(4分)

15.(5分)

16.(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选择题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

(一)17.()18.()19.()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

21.(6分)

①译:

②译:

(二)

22.(3分)

23.(3分)

(三)

24.(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三个小题)

①(《荀子》)

②(《琵琶行》)

③(《滕王阁序》)

④(《声声慢》)

⑤(《登高》)

四、作文(60分)

26.(60分)

2010学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答案

1.A。

佣金(yòng),怏怏不乐(yàng),梵文(fàn),衣锦还乡(yī),提供(gōng),牝鸡司晨(pìn)。

2.C。

百战不殆,针砭时弊,引申,责无旁贷,小题大做,首屈一指。

3.B。

虚位以待,表示以谦恭的态度等候贵客、尊者,也表示期待贤才。

4.C。

A“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分类不当。

B搭配不当。

应为“李白、杜甫等唐朝诗人的诗歌选本和录音光盘”。

D“主要成分是……”与“是由……配制而成的”两种句式杂糅。

5.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或中国耕地的人均水平低于世界水平三倍多,并逐年下降。

)(3分)

6.读了陶渊明、李白,你懂得了什么是铮铮傲骨;读了杜甫、白居易,你理解了什么是忧国忧民;读了陆游、辛弃疾,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热忱。

(3分)

7.(来源方面)好文章必须要来自生活,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要写别人没有写或不会写的东西。

(3分)

(作用方面)好文章可以使人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还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3分)

8.D。

9.C。

10.长期以来没有太多新的伸发的以隐逸观念为主调的人生意识。

(3分)

11.徐渭、朱耷、原济以及“扬州八怪”等人的作品,能够呈现艺术家强悍的个体生命,直捷外化人格内核。

(3分)

12.①闭锁严密;黯淡阴冷。

(本题2分,每点1分)

②1、由黯淡阴冷的感受起笔为下文出现的“一方阳光”作铺垫;

2、由室内阴冷的环境起笔为后文写母亲受寒积下的脚痛伏笔;

3、由四合房的闭锁、严密起笔为后文写孩子必将“成长”、“远行”或“挣脱”奠基。

(本题2分,写出两点即可)

13.①母亲从儿子话语中感受到一种温馨和幸福。

(2分)

②母亲希望儿子成器,又夹杂着牵挂和焦虑。

(2分)

14.①焦虑,恐惧。

母亲担心在这个世界当中无法保护我。

(1分)

②希望、安慰。

母亲希望我能在“一方阳光”的净土中迅速地健康地成长。

(1分)

③牵挂、不舍。

儿子要长大要离开母亲,母亲心中对儿子有很多不舍和牵挂(1分)

(本题4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锝3分,三点得4分)

15.①在艰苦环境中操劳成疾;

②在苦难中竭力庇护自己的孩子;

③愿自己与孩子永远相偎相依;

④盼望孩子成器而不惜被忘却。

(本题5分,写出三点即可)

16.①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生活的惬意,形象地表达出作品的主旨。

②全文的线索,串起母子间的诸多温情。

③是为孩子走向远方铺设的起点,具有哲理意味。

(本题3分,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3分)

17.B。

乘,登上。

18.C。

表目的连词。

焉,于之;之。

其,他们的;自己的。

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承接。

19.A。

“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有误。

20.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

(3分)

21.⑴用重赏的办法来使百姓成为敢于拼死的勇士,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或:

用优厚的奖赏来激励敢于牺牲的勇士,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令:

使,让。

(本题3分)

⑵虽然这样,但是任期满后就要离职而去,不像县衙差吏和百姓那样。

非若……然:

不像……那样。

(本题3分)

附《杨烈妇传》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到达项城县。

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抓捕这里的男女百姓,到陈州去会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才好。

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令,叛军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尽了你应尽的职责。

假如您逃跑,那么谁来守城?

”李侃说:

“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

”杨氏说:

“如果不能守住项城,县城就会被叛军占领,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了叛军的储蓄,府库里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物,百姓都成了他们的战士了,国家还有什么呢?

夺取叛军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用重赏的办法来使百姓成为敢于拼死的勇士,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于是把县衙差吏和百姓召集到县府庭院里。

杨氏说:

“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这样,但是任期满后就要离职而去,不像县衙差吏和百姓那样。

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一起献出生命来守卫自己的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军的俘虏呢?

”大家都流泪答了,答应一起死守县城。

于是杨氏巡行说:

“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敌人的,奖给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给他万钱。

”募集到数百人,李侃率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杨氏亲自煮饭给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