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965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7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及答案.docx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07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0小题,共107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

H1O16Mg24S32Al27Fe56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C.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即呈现砖红色沉淀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胡萝卜素扩散最快是因为其溶解度最大

D.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因而不能用于质壁分离观察实验

3.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

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BV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细胞

4.下图为人体某细胞的生命历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甲相比,乙中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低

B.①②③三个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是②③

C.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长

D.①②③④过程都能发生转录和翻译

5.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

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下图所示)。

下列根据该假说推测正确的是

 

A.成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长

B.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C.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相同

D.成体干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6.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

B.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

C.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D.不同浓度的激素对正常南瓜都有促进作用

7.化学“暖手袋”是充满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密封塑胶袋,袋内置有一个合金片。

当合金片轻微震动使溶质结晶,该过程放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彩色密封塑胶袋能造成白色污染

B.钠、氧化钠、氢氧化钠都能与醋酸反应得到醋酸钠

C.大多数合金比各成分金属硬度大,熔点低

D.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Si、P、S、Cl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

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金属性越强

C.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第3列是第ⅠB族,第17列是第ⅦA族

D.F﹣、O2﹣、Mg2+、Na+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一定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一定条件下,理论上1mol苯和1mol甲苯均能与3molH2反应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OH稀溶液反应,因为分子中均含有官能团“—OH”

10.将10.7gMg、Al和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标准状况下3.36L气体。

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盐酸中,生成标准状况下7.84L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得到沉淀物质的量为

A.0.1molB.0.2molC.0.25molD.0.3mol

11.某溶液可能含有Na+、Fe3+、Br﹣、I﹣、HCO3﹣、SO32﹣、NO3﹣等离子①向该溶液中滴加氯水,无气泡产生,溶液呈橙色;②向橙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向橙色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未变蓝,则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组是

A.Na+、I﹣、SO32﹣B.Na+、Br﹣、SO32﹣

C.Fe3+、Br﹣、NO3﹣D.Na+、Br﹣、NO3﹣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pH减小

B.根据CO2通入漂白粉水溶液中,溶液先变浑浊后澄清,推断SO2通入也有同样现象

C.向1mL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01mol·L-1的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

结论:

Ksp(AgCl)

D.将Fe(NO3)2晶体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通过观察溶液变红确定硝酸亚铁晶体已被氧化

13.ToC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g)+B(g)

C(s)∆H<0,按照不同配比充入A、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o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4

B.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C.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ToC

D.ToC时,直线cd上的点均为平衡状态

二、选择题(共7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一物体以速度v0冲上粗糙的固定斜面,经过2t0时间返回斜面底端,则物体运动的速度v(以初速度方向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1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相同的物体a、b、c叠放在一起,a的左端通过一根轻绳与质量为m=3kg的小球相连,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0,小球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器皿中.水平向右的力F=40N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c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

B.物体b受到一个摩擦力,方向向左

C.桌面对物体a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撤去力F的瞬间,三个物体将获得向左的加速度

16.11月12日,“菲莱”着陆器成功在67P彗星上实现着陆,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在彗星上软着陆,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冒险之旅.载有“菲莱”的“罗赛塔”飞行器历经十年的追逐,被67P彗星俘获后经过一系列变轨,成功的将“菲莱”着陆器弹出,准确得在彗星表面着陆.如图所示,轨道1和轨道2是“罗赛塔”绕彗星环绕的两个圆轨道,B点是轨道2上的一个点,若在轨道1上找一点A,使A与B的连线与BO连线的最大夹角为θ,则“罗赛塔”在轨道1、2上运动的周期之比

A.

B.

C.

D.

17.如图甲所示,Q1、Q2是两个固定的点电荷,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a沿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从a点向上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点电荷一定都带负电,但电量不一定相等

B.两点电荷一定都带负电,且电量一定相等

C.试探电荷一直向上运动,直至运动到无穷远处

D.t2时刻试探电荷的电势能最大,但加速度不为零

18.如图所示,匝数为10的矩形线框处在磁感应强度B=

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以恒定角速度ω=10rad/s在匀强磁场中转动,线框电阻不计,面积为0.4m2,线框通过滑环与一理想自耦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有一只灯泡L(4W,100Ω)和滑动变阻器,已知图示状况下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视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

1

B.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C.若将自耦变压器触头向下滑动,灯泡会变暗

D.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则电流表示数增大

19.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倾角为300,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物体通过细绳及轻弹簧连接于光滑轻滑轮两侧,斜面底端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开始时用手按住物体M,此时M距离挡板的距离为s,滑轮两边的细绳恰好伸直,且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已知M=2m,空气阻力不计.松开手后,关于二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和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当M的速度最大时,m与地面间的作用力为零

C.若M恰好能到达挡板处,则此时m的速度为零

D.若M恰好能到达挡板处,则此过程中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

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与物体m的机械能增加量之和

20.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l,两导轨间连有一电阻R,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两虚线间的导轨上涂有薄绝缘涂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m的导体棒从h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刚要滑到涂层处时恰好匀速运动.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仅与涂层间有摩擦,动摩擦因数μ=tanθ,其他部分的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棒到达涂层前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B.在涂层区导体棒做减速运动

C.导体棒到达底端的速度为

D.整个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第Ⅱ卷(必做157分+选做36分,共193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19大题。

其中21—31题为必做部分,32—39题为选做部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题、1道化学题和1道生物题作答。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1.(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小钢球自由下落过程中,计时装置测出小钢球先后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tA、tB,用小钢球通过光电门A、B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小钢球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1)先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读数如图乙所示,钢球直径为d=cm;

(2)要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只要比较与是否相等;

(3)实验中小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或“小于”)小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导致动能增加量

总是稍(选填“大于”或“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且随小钢球下落起始高度的增加,误差越来越(选填“大”或“小”)。

22.(10分)LED二极管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的新型节能光源.某同学想要描绘某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测得它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U/V

0.0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2.80

I/mA

0.0

0.9

2.3

4.3

6.8

12.0

19.0

30.0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

A.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20k

B.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100k

C.电流表(量程0—50mA,内阻约40

D.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2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

,允许最大电流2A)

F.电源(电动势6V,内阻不计)

G.开关,导线

(1)该同学做实验时,电压表选用的是,电流表选用的是(填选项字母).

(2)下图甲中的实物连线已经连了部分电路,请按实验要求将实物图中的连线补充完整.

(3)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中的坐标纸中画出该二极管的I-U图线.

(4)若此发光二极管的最佳工作电流为15mA,现将此发光二极管与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的电池组相连,还需串联一个阻值R=

的电阻,才能使它工作在最佳状态(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3.(18分)如图甲所示,有一倾角为300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底端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木板.开始时质量为m=1kg的滑块在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今将水平力F变为水平向右,当滑块滑到木板上时撤去力F,木块滑上木板的过程不考虑能量损失.此后滑块和木板在水平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求

(1)水平作用力F的大小;

(2)滑块开始下滑时的高度;

(3)木板的质量。

24.(20分)电子对湮灭是指电子

和正电子

碰撞后湮灭,产生伽马射线的过程,电子对湮灭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正子湮灭能谱学(PAS)的物理基础.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上,P点在x轴上,且

,Q点在负y轴上某处.在第Ⅰ象限内有平行于y轴的匀强电场,在第Ⅱ象限内有一圆形区域,与x、y轴分别相切于A、C两点,

,在第Ⅳ象限内有一未知的圆形区域(图中未画出),未知圆形区域和圆形区域内有完全相同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一束速度大小为v0的电子束从A点沿y轴正方向射入磁场,经C点射入电场,最后从P点射出;另一束速度大小为

的正电子束从Q点沿与y轴正向成45°角的方向射入第Ⅳ象限,而后进入未知圆形磁场区域,离开磁场时正好到达P点,且恰好与从P点射出的电子束正碰发生湮灭,即相碰时两束粒子速度方向相反.已知正负电子质量均为m、电量均为

,电子的重力不计.求:

(1)圆形区域内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第Ⅰ象限内匀强电场的场强E的大小;

(2)电子从A点运动到P点所用的时间;

(3)Q点纵坐标及未知圆形磁场区域的面积S.

25.(12分)将若干长势良好的葡萄幼苗置于密闭的恒温箱中,并控制每天8:

00~24:

00为光照培养阶段,0:

00~8:

00为黑暗培养阶段,其他条件适宜。

测量一天内恒温箱中CO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培养阶段CO2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在叶肉细胞中利用CO2的具体部位是。

(2)12:

00~24:

00时间段,幼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据此分析农业上为提高大棚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3)8:

00~24:

00时间段幼苗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24:

00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是。

(4)整个黑暗培养阶段幼苗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影响该阶段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26.(11分)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

未加河豚毒素;Ⅱ组: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III组: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

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

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I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填“高”或“低”)70mV。

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的方式释放,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

从II、III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作用。

(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形成痛觉。

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类药物。

27.(11分)朱鹮是全世界最为珍稀濒危的鸟类之一。

1981年在陕西洋县朱鹮被重新发现时仅有7只,随即开展了保护和拯救工作,并在洋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对朱鹮开展的这种保护属于。

决定朱鹮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2)经过不断研究和努力,我国对朱鹮的人工繁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统计朱鹮种群数量2200只,若朱鹮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

(3)下图为保护区内沼泽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若有750kg浮游植物,最多能使朱鹮增重kg,朱鹮摄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生理过程)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4)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信息;而另一种珍贵鸟类褐马鸡却以生死搏斗的方式争夺配偶,这将会导致褐马鸡种群,生物发生进化。

28.(14分)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

3:

9,请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将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与比例为。

(4)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

下图是基因型为aaEeFf的两种突变体类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①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

②现有纯合的紫花和蓝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确定aaEeFff植株属于图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类型,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与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蓝:

紫=3:

1,则其为突变体;

Ⅱ.若子代中,则其为突变体。

29.(16分)工业常用燃料与水蒸气反应制备H2和CO,再用H2和CO合成甲醇。

(1)制取H2和CO通常采用:

C(s)+H2O(g)

CO(g)+H2(g)△H=+131.4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b.标准状况下,上述反应生成1L H2气体时吸收131.4 kJ的热量

c.若CO(g)+H2(g)

C(s)+H2O

(1)△H=-QkJ·mol1,则Q<131.4

d.若C(s)+CO2(g)

2CO(g)△H1;CO(g)+H2O(g)

H2(g)+CO2(g)△H2则:

△H1+△H2=+131.4kJ·mol1

(2)甲烷与水蒸气反应也可以生成H2和CO,该反应为:

CH4(g)+H2O(g)

CO(g)+3H2(g)

已知在某温度下2L的密闭绝热容器中充入2.00mol甲烷和1.00mol水蒸气,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不同时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0min

2min

4min

6min

CH4

2.00

1.76

1.60

n2

H2

0.00

0.72

n1

1.20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①0min~2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

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2.00mol甲烷和1.00mol水蒸气,达到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判断该反应达到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______。

(填字母)

a.CO的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c(CH4)与c(CO)相等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3ν正(CH4)=ν逆(H2)

(3)合成甲醇工厂的酸性废水中含有甲醇(CH3OH),常用向废液中加入硫酸钴,再用微生物电池电解,电解时Co2+被氧化成Co3+,Co3+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达到除去甲醇的目的。

工作原理如下图(c为隔膜,甲醇不能通过,其它离子和水可以自由通过)。

①a电极的名称为          。

②写出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                            。

③微生物电池是绿色酸性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0.(17分)工厂中用稀硫酸浸泡某矿石后的溶液中,除了含有大量硫酸外,还含有少量NH4+、Fe3+、AsO43-、Cl-。

为除去杂质离子,部分操作流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用稀硫酸浸泡某矿石后的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为4.9g·L-1,则该溶液中的pH约为。

(2)NH4+在用稀硫酸浸泡某矿石后的溶液中以(NH4)2SO4和NH4Cl形式存在。

现有一份(NH4)2SO4溶液,一份NH4Cl溶液,(NH4)2SO4溶液中c(NH4+)恰好是NH4Cl溶液中c(NH4+)的2倍,则c[(NH4)2SO4]c(NH4Cl)(填:

<、=或>)。

(3)随着向废液中投入生石灰(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溶液中

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投入生石灰调节pH到2~3时,大量沉淀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含有少量Fe(OH)3],提纯CaSO4·2H2O的主要操作步骤:

向沉淀中加入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5)25℃,H3AsO4电离常数为K1=5.6×10-3,K2=1.7×10-7,K3=4.0×10-12。

当溶液中pH调节到8~9时,沉淀主要成分为Ca3(AsO4)2。

①pH调节到8左右Ca3(AsO4)2才开始沉淀的原因是。

②Na3AsO4第一步水解的平衡常数数值为:

③已知:

AsO43-+2I-+2H+=AsO33-+I2+H2O,SO2+I2+2H2O=SO42-+2I-+4H+。

上述两个反应中还原性最强的微粒是。

31.(20分)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学用该原理在实验室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1)若分液漏斗中氨水的浓度为9.0mol·L-1,配制该浓度的氨水100mL,用到的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2)甲装置不需要加热即能同时产生氨气和氧气,烧瓶内固体X的名称为。

(3)乙装置的作用是;写出受热时丙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当戊中观察到现象,则说明已制得硝酸。

某同学按上图组装仪器并检验气密性后进行实验,没有观察到此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如何改进装置。

(5)改进后待反应结束,将丁装置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为测定试管丁内硝酸溶液的浓度,从中取1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

滴定前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有少量气泡,请选择排出气泡的正确操作是。

 

【选做部分】

32.(12分)【化学——化学与技术】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它是人类使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