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5520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一课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锐不可当”“百万”“横渡”“占领”“切断”“歼灭”“泄气”“阻遏”“绥靖”“鄂豫”“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等词语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3.培养学生通过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概括事情主要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阅读和播报新闻消息的能力。

5.布置学生课外采编新闻消息。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新闻消息这一新的文体,初步掌握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

提取事件主要信息法。

2.把握新闻消息的特点,了解新闻消息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关系与作用。

【教学设想】

1.教法选择:

知识传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2.教学策略选择:

以听读为主,以知识为先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阅读及采写、播报新闻的能力。

3.教具准备:

报纸。

4.三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口语训练:

倾听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2.通过阅读第一则新闻,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3.通过阅读第一则新闻,了解新闻消息的内容、结构、特点,学会播报新闻。

4.练习听新闻、看新闻。

【教学设想】

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篇新闻消息,在课堂上播报,其他同学倾听,导入新课。

(说话训练、综合性学习)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导学:

每一小组第一个同学选择一篇长短适宜(200~300字左右)的新闻消息说给小组第二个同学听,然后第二个同学口头转述给下一个同学听,以此类推。

请每一组最后听到新闻的同学复述给全班听,看跟原来的新闻有没有出入。

(体验在倾听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得信息发生误差、缺漏)

先学:

课本第八页知识短文,完成下列题目。

时间为2分钟。

1.在听新闻通知等内容时,怎么样才能不会遗漏主要信息?

(注意力集中,抓住与时间、地点、事情、人物有关的信息)

2.播报和传达新闻、通知要注意哪些问题?

(口齿清楚,重点突出,全面完整)

后教:

请学困生回答,其他同学纠正。

当堂训练:

请同学上台来播报新闻,再请其他同学来复述,检测听的效果。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导学:

大声朗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下面题目。

时间为5分钟。

1.查《新华字典》,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字词读准。

完成资料上的“轻松预习”第一、二、三题。

2.把课文读通顺。

请朗读不好的同学读。

后教:

请其他同学纠正展示同学可能出现的错误。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导学:

新闻跟其他叙事类文章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

先学:

讨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散步》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

时间为5分钟。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后教:

请同学发言,说说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当堂训练:

完成资料“练习吧1”上的题目。

六、当堂作业

㈠、基础知识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高屋建瓴(     )  溃(    )退  殷(    )家汇  泄( )气

无锡(     ) 签(    )订   督(    )战   古宛(   )县  

二十八宿(     ) 绥靖(    )(    )  阻遏(    ) 阌(    )乡

管辖(    )  白崇禧(     )

2.辨字组词

获(   )               歼(     )              忏(     )       

荻(   )               阡(     )              纤(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高屋建瓴:

                                                                

锐不可当:

                                                                

负隅顽抗:

                                                                 

㈡课内片段阅读

1.       分析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①标题表明的人物是:

                        

②标题涉及的地点是:

                        

③标题中最能表现我军威武气势的两个词是       、           

④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是不是虚指?

文中哪些数字可以印证?

2.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⑴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新闻的迅速准时?

⑵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⑶文中第12句话中的“不料”一词可否删去?

为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理解作者如此安排文章结构的原因。

2.感受新闻的及时性、客观性、叙事性的特点。

3.体会文章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感受作者的态度。

4.继续练习说新闻、听新闻。

【教学设想】

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学习任务:

学习如何播报新闻。

导学:

请学生先打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模拟播音员的声音来播报第一则新闻。

7分钟。

先学:

先自己读,再读给同学听。

当堂检测:

请学生上讲台模拟播音员来朗读课文。

后教:

学生讨论,播报该则新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语速、语调、语气等方面都要注意。

布置作业:

课后找到一则篇幅合适的新闻练习播报,下节课检查。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学习任务:

理清第一则新闻的结构,明白其作用,体会新闻的特点。

导学:

研读课文,运用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关于新闻的知识,分析课文各个部分的作用。

先学,完成下面的问题。

1.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标题或导语。

引导学生体验标题和导语的作用。

2.想想新闻的“电头”有什么作用。

(交代报道的时间、通讯社、地点、记者。

3.新闻主体部分跟标题、导语的关系。

(主体部分是对新闻事件的详细描述,标题为读者提供了主要信息。

4.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这样安排顺序的原因。

(中路→西路→东路,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

5.找出文中的新闻背景,讨论其在文中的作用。

(议论分析,让读者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表明了作者对事情的倾向性态度。

后教:

学生发表意见后兵教兵。

四、当堂练习

㈠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第一组第一句加点词“越过”并不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这与当时的战争状况不符,而第二句中的“突破”则不仅符合当时的战争状况,同时也表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渡至”比“到达”更能体现“渡江”战役的特点,更符合事实。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表现了我渡江大军推进之迅猛,进展之顺利,“共”则只能说明数字。

第二组中的第二句话加点的词语不仅说明了情况,还是对敌人无情的嘲讽,第一句中的加点的词语则只能说明事情的结果,没有感情色彩,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组第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繁茂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㈡用一句话表述下列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除标点符号外不要超过20字)

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  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

“我爱太空!

”今年2月,蒂托与俄罗斯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2002年苏州市中考试卷)。

㈢阅读理解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安庆、芜湖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消息也是毛主席写的,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小时。

这则消息的导语是第   话。

它包括      、        、        、          等要素。

2.文中哪些词语描述了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

 哪些词语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3.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比较阅读,理解消息的迅速及时性特点,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主体部分的详略安排。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对比阅读,了解新闻的不同写法。

2.感受两则新闻的不同语言风格。

3.通过采访、编写新闻稿,进一步掌握新闻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体。

【教学设想】

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第一次“先教后学,当堂训练”

通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比较阅读,完成下列任务。

1.快速默读课文,概述《中原》各部分主要内容。

(我军解放南阳;南阳的历史;南阳战事发展的进程;国民党军队的失败态势;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态势及王凌云失败的必然命运。

2.与《人民解放军》比较阅读,找出其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有: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

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

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

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

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

不同之处有:

具体时间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学生先学,自己完成练习。

后教:

学生发言交流,兵教兵。

三、当堂练习

1.就新学期打算采访同座位,编写欣慰一则并互相交流。

2.课后按学习小组,编一份新闻报。

3.完成《基础训练》上的题目。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