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5675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docx

高中语文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整理浙教版

《语言文字应用》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

1•赏析量词的艺术魅力。

1传神的量词往往能揭示事物特征,体现作者独特的视角。

2很多传神的量词往往运用比喻、夸张修辞,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3很多传神的量词往往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新颖别致。

2•赏析叠词的艺术魅力。

1描摹物态,可强化物态之美。

2能渲染出一种氛围,为抒情达意,创设一种基调。

3可增强语言的音韵美。

3•赏析语序变化的艺术魅力。

1改变语序有时可以衍生出新的意义。

2改变语序有时可以改变强调的重点。

3改变语序有时可以改变情感色彩。

4•了解外国人学汉语有哪些困难。

答:

(1)发音不准

(2)语序弄不清楚。

5•古今言殊表现在哪些方面?

熟悉常见的文言语言现象。

答:

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上。

文言语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6•认识方言和普通话各自的价值,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以下现象:

①各地电视台方言节目盛行现象。

②没有乡音的一代③有人提出“废弃方言”的观点。

答:

(1)方言,即一方之言,是一个地方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积淀,是一方文化传统的载体。

继承和发扬一方之言,就是传承一方的文化传统。

一方文化传统的消逝往往从其语言消逝开始。

(2)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

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是我们共同的话。

是沟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桥梁。

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纽带。

(3)普通话和方言是相互影响的。

普通话给南腔北调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汉语文化的融合,使汉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南腔北调的方言是汉语的鲜活肌体,是汉语文化的根,是汉文化保持多样性。

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

1•了解汉语拼音的一些易忽视的拼写规则。

1隔音符号:

音节与音节之间发生混淆时,用隔音符号(’),如皮袄p「(0

2拼写时以词为书写单位。

3句子开头的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2.赏析谐音双关的艺术魅力。

答:

汉字中同音字(词)较多,这些字(词)读音相同而意义各异。

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这一特点来表达耐人寻味的意思。

3.了解近体诗的押韵、平仄、对仗特点。

答:

①律诗二四六八必押(一般押平声韵),一三五七不论(三五七句用仄声字),且一韵到底,韵脚不能重复。

颔联和颈联要对仗。

②绝句第三句不押韵,且用仄声字。

其它同律诗

4.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答:

①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

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

2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

3仄起平收

第三课神奇的汉字

1.了解汉字的构造法:

六书

答: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其中后两中是用字法)

2•了解汉字形体演变过程及其规律。

答:

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演变规律:

由繁到简,不断趋向平直、方正和线条化,构造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3•了解常见的汉字游戏:

猜谜、拆字、汉字新解、回文等

4•汉字书写规范要做到哪几点?

1不写繁体字

2不写异体字

3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

第四课词语万花筒

1•学会灵活辨析同义词,尤其学会从词义、用法和色彩角度辨析同义词

答:

①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

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

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②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

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

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4从指对象的不同去辨别。

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5还可以从普通话和方言,如“讨饭”与“乞丐”,口头语与书面语,如“爸

爸”与“父亲”,旧词与新词,如“薪水”与“工资”,外来语与本民族词,如“

水门汀”和“水泥”常用语和专门术语,如“盐”和“氯化钠”等几方面进行辨析。

2•如何正确对待新词语?

答: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多元化的时代,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

只有经过

时间的检验,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对它们有较为客观的评价。

对于新词语,我们要有宽容心。

同时,要注意规范使用它们。

3.使用新词语有哪些好处?

答:

①新词语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出现的词语,为大家所熟知,用新词语显得方

便简洁。

②使用新词语,更富于时代气氛。

4.使用新词语有哪些应当引起注意的事项?

答:

①要注意场合②要注意说话的对象③还要注意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5.如何评价各种网络语言。

答:

①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根据使用环境的特点,在使用上具有不受语法

制约的随意性。

2网络语言是在网际交流中,为了省事,为了便捷,在交流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而使用的一种小圈子语言,相当于行话或江湖暗语等。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慎用网络语言,使用时要看场合、对象。

6.如何认识成语?

答:

①成语是汉语言文字的珍品。

成语以四字格为主,富有音乐美。

结构灵活多变,能满足各种结构变化的需要。

2成语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

不少成语是由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浓缩而成的,因而保留了大量的民族文化。

3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成语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的特征。

7.学会从语义、用法、色彩角度辨析熟语,尤其是成语。

(1)语义角度:

不要望文生义、不要两栖不分、不要忽视语义轻重

易望文生义的熟语:

一锤子买卖、二进宫、首当其冲、七月流火、不忍卒读、危言危行

久假不归、下里巴人、山高水低、罪不容诛、不足为训、五风十雨、不赞一词、人面桃花、马工枚速、对簿公堂、间不容发、拍案而起、拔出萝卜带出泥、一言九鼎、别无长物、炙手可热、

三人成虎

不知所云、不瘟不火、犬牙交错常见两栖成语:

不绝如缕、舞文弄墨、灯红酒绿、想入非非、老气横秋、高山流水指手画脚、秀色可餐、如虎添翼、洋洋洒洒、拭目以待、咬文嚼字淋漓尽致、空中楼阁、夸父逐日、楚楚可怜、龙飞凤舞、两袖清风海枯石烂、一日千里、粗枝大叶、不衫不履、哀而不伤、穷形尽相辨析语义轻重:

A.平时不用功,考前累得哼。

期末考试,王光同学天天开夜车,累得大病住医院,真是自.食.其.果.啊。

(应改为“自作自受”,“自食其果”语义重,用在坏人得到不好下场)

B.我的同桌上学好迟到、上课爱说话、考试喜欢抄袭、又经常搞恶作剧吓唬女同学……总之,是个罄.竹难书的坏孩子,我很讨厌他。

(罪行多得数不完)

C.这两天实在把我们憋坏了;当听老师说派我们小组去打扫卫生,组长很快

就准备好了工具,然后带领我们三个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包干区。

容易犯轻重失当毛病的常用成语还有:

无恶不作、不共戴天、惨绝人寰、恪守不渝、高山仰止、幡然悔悟、风声鹤唳、风雨飘摇、休养生息、江河日下、轰轰烈烈等。

(2)用法角度:

注意对象范围、注意谦卑关系、注意语法功能

A.常见需注意对象和范围的成语:

雨后春笋(新事物)

有口皆碑(已有的事迹成就)

登堂入室(学问)

天伦之乐(家人)

石破天惊(文章或

尉然成风(新风尚)

议论)

狗尾续貂(文章)

阳春白雪(文艺)

哀鸿遍野(灾民)

高山景行(品德)

哀而不伤(音乐、诗歌)

下车伊始(官员到

任)

天马行空(诗文书法)呼之欲出(文章,绘画)

浩如烟海(文献资

料)

夫妻间:

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天作之合、秦晋之好、别鹤孤

劳燕分飞、破镜重圆

不吝金玉(不吝指教)

不识之无(不识字)

马齿徒增(虚度光阴,

却之不恭(只好接受)

抛砖引玉

敝帚自珍

一孔之见

B.常见谦词:

不情之请(请求对方帮忙的客气话)

不舞之鹤(讽刺别人无能,或自谦之词)敬谢不敏(客气话,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客套话)

不足齿数、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恭敬不如从命

蓬荜生辉

忝列门墙拾人牙慧

C.常见敬词:

鼎力相助、大笔如椽、高抬贵手、高朋满座、卓尔不群、大材小用

不耻下问、虚怀若谷

D.常见容易出现重复、矛盾用法的成语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安居”已含有“生活”)、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是“百姓”的意思,与“人民”重复)、没想到的不虞之誉(“虞”是料想的意思,与“没想到”重复)、难言之隐的苦衷(“隐”指隐秘的事,与“苦衷”重复)、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与“目前”语意重复)、使他好像如芒在背(“好像”与“如”重复)、真知灼见的意见(“意见”与“知、见”重复)、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重复)、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遍体”与“浑身”重复)、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形”与“显得”语意重复)、至今还记忆犹新(“犹”与“还”重复)等等。

一位的莘莘学子、他七手八脚、两兄弟情同手足、在海外遐迩闻名、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E.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望其项背

(3)色彩角度:

褒贬色彩和语体色彩

一般来说成语比较“雅”,多用于书面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比较“俗”多用于口头语。

A.常见褒义成语:

惨淡经营、重整旗鼓、殚精竭虑、东山再起、凤毛麟角、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苦心孤诣、破釜沉舟、死得其所、危言危行、有口皆碑、雨后春笋

B.常见贬义成语:

振振有词(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彻头彻尾(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半斤八两、长篇大论、彻头彻尾、处心积虑、道貌岸然、翻云覆雨、飞黄腾达、附庸风雅、改头换面、过江之鲫、虎视眈眈、卷土重来、连篇累牍、满城风雨、面目全非、评头论足、巧舌如簧、信口雌黄(说话轻率,随便议论)倾巢而出、罄竹难书、人满为患、始作俑者、拾人牙慧、死灰复燃、推波助澜、无独有偶、无所不为、舞文弄墨、一团和气、衣冠楚楚

8•如何看待篡改成语现象?

答:

这是一种不好语言运用现象:

(1)成语是汉语的精华,是约定俗成的,如果这样乱改,势必影响汉语的纯洁性

(2)现在电视是很普及的,很多小朋友都有看电视的习惯,错误的成语容易造成误导,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很大。

第五课言之有“理”

1•了解虚词的类型

答: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

2•助词“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答:

(1)“地”是状语的标志。

例:

努力地做、拼命地跑

(2)“得”是补语的标志。

例:

做得很好、跑得特别快

(3)“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

他的东西、生活的勇气

注:

“的”字还有其他用法一一

(1)的字结构:

经他介绍的、闹过离婚的

(2)与“什么”组合,表“等等、之类”的意思:

打架吵嘴什么的

(3)语气词,与“是”连用,表定或强调:

是做不成任何事的

3•辨析一些常见虚词的细微区别

4•了解复句的类型及每类复句常用的关联词。

(1)联合复句:

分句之间的地位不分主次,分句意思的轻重大致相当

并列复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选择复句:

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承接复句:

他做完作业,收拾好书包,走出了教室。

递进复句:

他非但不承认错误,还一味把责任推给别人。

解说关系:

她爱老来俏,头发上要上点油,脸上要擦些粉,鞋上要绣朵花

(2)主从关系复句:

分句地位有主有次,分句中有一句的意思是主要的

因果复句:

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尽快改正。

转折复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条件复句:

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假设复句:

万一出了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让步复句:

即使真的发生千年虫问题,我们也有应急措施。

目的复句:

为了保卫祖国,战士们长年驻守在边防哨卡。

(3)识记各类复句常见关联词并正确使用

复句大类

复句小类

常见关联词

联合复句

并列复句

①不是…而是…②既…也…③同时、同样、另外、

选择复句

①不是…就是…②与其…不如…③宁可…也不…④或者、要么

承接复句

就、便、才、于疋、然后、接着

递进复句

①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②尚且…何况…

主从复句

因果复句

①以致②既然…那么…

转折复句

①不过②尽管…还…

条件复句

①除非…才…②无论(不管、任凭)…都…

假设复句

如果、倘若、要是、若是、倘使…就、那么、便…

让步复句

即使、就算、纵然、哪怕…也…

目的复句

为了、以便、以免

5•学会将单句变成复句或将复句变成单句。

6•辨析并修改六类病句,识记一些典型病例。

(见其它资料)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7•辨析并消除各类歧义。

(消除歧义方法:

修改法、补写语境法)

歧义类型

典例

1•多音、多义

词语造成歧义

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②这个人好说话。

2.停顿不同造

①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成歧义

②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3.指代不明造

搜集史料不容勿,鉴疋和运用史料更不谷勿,中国过去的大

成歧义

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4.主语不明造

成歧义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5.动词的施受

对象不明造成歧

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6.动词的支配

范围不明造成歧

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7.连词的管辖

范围不明造成歧

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8.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冋题是历史学豕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9.修饰语层次

不明造成歧义

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张洪民的哥哥。

第六课语不惊人死不休

1.选词的标准是什么?

答:

(1)准确最能表达要说的意思

(2)生动一一新颖别致、形象地表情达意

2.怎样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答:

解释词义+手法+抓住事物特征+表情达意。

(不要机械地运用这一公式)

3.炼句的标准是什么?

答:

(1)简洁:

片言只语能传情达意

(2)连贯:

衔接自然,前后照应

4.熟练地掌握各种句式变换。

(1)主动句和被动句

(2)整句和散句

(3)长句和短句

(4)常式句和变式句

(5)肯定句和否定句

5.熟悉并掌握常见的修辞类型

修辞类型

特征解说

典例

比喻

1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

2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二部分构成。

3类型:

根据比喻词划分

明喻:

像、似、仿佛、犹如暗喻:

是、成了、变成、等于借喻:

无比喻词,无本体

4作用:

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

1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暗喻)

2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借喻)

借代

①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

①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

称,而借用相关事物的名称来说。

着。

②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

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奇代凡;以事代情。

可以引人联

③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

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

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

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枉!

③类型:

以特征代本体、以材料代

④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本体

⑤“芦柴棒”,去烧火!

以标志代本体、以人名代著作、以绰

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

号代人名、以专名代泛称、以具体代

雷特。

抽象、以部分代整体

⑦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

水照缁衣。

比拟

①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

①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

甲物“乙物化”。

水底招摇。

②类型:

拟人和拟物

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

③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

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

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夸张

1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2类型:

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3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家磅礴走泥丸。

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

心内成灰。

双关

1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2类型:

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1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2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

忘却,不说的好吧。

对比

1把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2作用: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

对偶

1上下两句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2“对偶”和“对仗”的区别:

偶是修辞,对仗是律诗中的概念。

排比

①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

子组合而成。

②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反复

1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辞格。

2类型:

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这花儿真美啊,真美啊!

2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

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反语

1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通常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

2类型:

反话正说、正话反说

①母亲爱怜地说:

“你这个小傻

瓜!

.”②他冷冷地说:

“你今天可来得真早啊,看看都几点

了!

顶真

1用前一句末了的词语作为下一句开头词语的一种修辞手法。

2使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设问

1“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有时只问不答)。

2作用:

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反问

1特点:

“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2作用:

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3类型:

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内容

用否定形式表达冃疋内容

1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

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2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希特勒他们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5•能熟练评析广告词。

答:

先找修辞格,结合具体的修辞和广告词从商家和消费者这两个角度来具体评价

表达效果。

例:

格力空调,冷静的选择。

(格力空调广告)

本广告语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宣传了产品性能,既“冷”又“静”,制冷效果好,无噪音,又提醒顾客买“格力空调”是“冷静”而明智的选择。

“关注标志词”:

简捷快速准确识别病句的妙法

病句题有规律可循,做为考试内容的病句把握起来并不很难,下面我就这个方

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几个方法,高考时不妨一试。

一、关注句中的介词

介词的使用本身就是很难的,这是因为介词大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它和动

词一样可以带宾语,和动词的界限非常模糊,它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的缺失。

这类介词主要有:

“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考试时一定的关注这些词语,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

例如:

1、草,对于庄稼人是厌恶的。

(颠倒了主客体。

2、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障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

就能愉快接受的。

(病因同上,应把“对于”放在句首。

3、三年前,电脑“上网”对匸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病因同上)

4、人英国原本有可能大规模种植一种抗除草剂的油菜,但由于抗议团体的干预,使这项计划最终泡汤。

(“由于”把“使”的主语“抗议团体”纳入的自己的“囊中”。

去掉“由于”或“使”即可。

5、剧组全体人员经直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经过”这个介词把它自己的主语“剧

组全体人员”给漏在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外,二者应颠倒一下位置。

6、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把全句的主语“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纳入自己的

“囊中”o

7、峑1633年伽利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以后」,又庄重宣布:

“地球仍然在转动!

”(“当”把全句主语“伽利略”纳入的自己的“囊中”。

8当前全国各地的电视频道日益趋向专业化,节目寻求新突破,一场荧屏大战正方兴未艾。

(“方”即“正在”。

二、关注程度副词

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出错,但在考题中出现时我们就必须留意。

一定要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不是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是不是语义的重复。

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

或者这个副词会造成歧义。

最常见的短语是“不适当地……”。

例如:

1、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

再加上“过分”就造成了语意的重复。

2、元月1日,14名非常酷爱冬泳的人参加了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四届“北极熊”冬泳活动。

(“酷”含有“非常”的意思。

3、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至关”含有“非常”的意思。

4、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另外有“十分(很)溺爱”“很过分地……”等短语搭配。

三、关注本身具有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即词语本身表达现两个相反的语意。

女““成败(成功和失败)”、“得失(得到和失去)”、“好坏”、“高低”、“能不能”、“能否”、“是不是”、“是否”等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

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

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如:

1、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后半句只谈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应在“加速”前面也加上一个“能否”。

2、越来越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一一个重要条件。

(“是……”这个分句只谈了一个方面。

3、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4、能否将群众的呼声记在本子上产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把群众的事情记在心头,落实在了行动上。

(在第二个分句的“把”字前加上“能否”即可。

5、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的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呢?

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