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509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浙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老舍《龙须沟》)这句话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B.“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了一颗颗珍珠。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中名词只有“草丛”“眼睛”“星星”。

D.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要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

裁得多么好看啊!

”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B.“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

”两个织工齐声说。

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

C.“女儿绿”是什么?

“绿”也有性别、年龄、身份之分吗?

D.是态度问题?

还是方法上的问题?

这首先要调查清楚。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峭壁       情有可原       虚妄       惟妙惟肖

B.演绎       漠不关心       取缔       自暴自弃

C.纯粹       混为一谈       服侍       不言而喻

D.记载       挑拨离间       惘然       天轮之乐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休憩(qì) 驻足 豁然开朗(huō)  消声匿迹

B.地窖(gào) 惊骇 维妙维肖(xiào) 脑羞成怒

C.绮丽(yǐ) 阻歇 草长莺飞(zhǎng) 张皇失措

D.劫难(nàn)妥帖 身宽体胖(pán)   美不胜收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撰写的一部作品。

B.《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C.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D.《繁星》《春水》是冰心将自己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而成的小诗集。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师生之间只有强化感情交流的桥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学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B.调查数据显示,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孩子超过47.1%以上,阅读超过1小时的孩子仅12.8%。

C.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整治,使城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D.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生产加工中,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和笔的使用寿命。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水浒传》第六十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完成下面小题目

吴用便与道童跟着转来,揭起帘子,入到厅前,教李逵只在鹅项椅上坐定等候。

吴用转过前来向卢员外施礼。

卢俊义欠身答着,问道:

“先生贵乡何处,尊姓高名?

”吴用答道:

“小生姓张,名用,别号天口,祖贯山东人氏。

能算皇极先天神数,知人生死贵贱。

卦金白银一两,方才排算。

”卢俊义请入后堂小阁儿里,分宾坐定;茶汤已罢,叫当值的取过白银一两,奉作命金。

“烦先生看贱造则个。

”吴用道:

“请贵庚月日下算。

”卢俊义道:

“先生,君子问灾不问福;不必道在下豪富,只求推算下行藏。

在下今年三十二岁。

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

”吴用取出一把铁算子来,搭了一回,拿起算子一拍,大叫一声“怪哉!

”卢俊义失惊问道:

“贱造主何吉凶?

”吴用道:

“员外必当见怪。

岂可直言!

”卢俊义道:

“正要先生与迷人指路,但说不妨。

”吴用道:

“员外这命,目下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于刀剑之下。

”卢俊义笑道:

“先生差矣。

卢某生于北京,长在豪富;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讲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

如何能有血光之灾?

”吴用改容变色,急取原银付还,起身便走,嗟叹而言:

“天下原来都要阿谀谄妄!

罢!

罢!

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小生告退。

卢俊义道:

“先生息怒!

卢某偶然戏言,愿得终听指教。

”吴用道:

“从来直言,原不易信。

”卢俊义道:

“卢某专听,愿勿隐匿。

”吴用道:

“员外贵造,一切都行好运;独今年时犯岁星,正交恶限;恰在百日之内,要见身首异处。

此乃生来分定,不可逃也。

”卢俊义道:

“可以回避否?

”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沉吟自语,道:

“只除非去东南方异地一千里之外,可以免此大难;然亦还有惊恐,却不得大体。

”卢俊义道:

“若是免得此难,当以厚报。

”吴用道:

“贵造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妙处。

”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壁上平头自写。

吴用口歌四句道:

卢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7.吴用为什么能把卢俊义诱骗到梁山。

8.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9.宋江为什么竭力拉卢俊义上梁山,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材料二

材料三

作家周作人:

安徒生以孩童的眼光和诗人的手笔写下了文学世界中的极品。

列夫·托尔斯泰:

安徒生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了“未来的一代”。

翻译家林桦:

安徒生童话在全世界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圣经》发现的是神,而安徒生发现的是人,神最终要归结到人,而安徒生却是直接从人到人。

研究员石琴娥:

安徒生的童话取材虽然相当广泛,不过主题却比较集中单纯,那就是表现真善美,抱着浪漫主义的幻想去追求人类的理想境界,如仁慈、同情、宽容、博爱等,宣扬“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

10.阅读材料二的漫画,并联系材料一,说说这则漫画的深刻含义。

1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请简要谈谈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12.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安徒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句子默写

13.按要求默写。

(1)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偶句式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6)默写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课文《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课文《醉翁亭记》)

(乙)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选自《满井游记》)

(注释)①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

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倩女,美丽的女子。

靧:

洗脸。

掠:

梳掠。

②梢:

柳梢。

③浅鬣(liè):

鬣兽颈上的长毛,一说马鬃,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  空:

空中

B.野芳发而幽香  发:

开放

C.而乐亦无穷也  穷:

穷尽

D.于是冰皮始解  解:

融化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邪

B.朝而往             面山而居

C.若脱笼之鹄         何陋之有

D.山峦为晴雪所洗     不足为外人道也

1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文段都围绕春天而写。

甲文

(1)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甲文

(2)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甲、乙文段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

甲文

(1)的渔歌互答,甲文

(1)的朝往暮归,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甲、乙文段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

甲文

(1)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甲文

(2)表现乐亦无穷的欢愉,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甲、乙文段都用词精妙。

甲文

(1)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甲文

(2)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宋)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8.“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9.“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

六、名著阅读

20.名著阅读题。

(1)保尔救出朱赫来后,谁告密将保尔送入监狱?

列出他告密的原因。

(2)《无常》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章中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七、综合性学习

我们一起读“莫言”

(新闻再现)

新闻一:

中新网10月11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法新社的报道称,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

新闻二:

新华网济南10月13日电 从山东省邮政公司获悉,为祝贺和纪念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家乡山东省高密市与济南市邮政局在第一时间推出纪念邮戳各一枚,供社会各界用邮和收藏。

山东邮政部门此次推出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纪念邮戳堪称姊妹双戳,图案分别嵌以莫言肖像和诺贝尔文学奖金牌的正反两面的图案并有莫言的手书。

(精品欣赏)

文段一:

道路两边,板块般的高粱坚固凝滞,连成一体,拥拥挤挤,彼此打量,灰绿色的高粱穗子睡眼未开,这一穗与那一穗根本无法区别,高粱永无尽头,仿佛潺潺流动的河流。

我爷爷辈的好汉们,都有高密东北乡人高粱般鲜明的性格……

奶奶粉面凋零,珠泪点点,从悲惋的曲调里,她听到了死的声音,嗅到了死的气息,看到了死神的高粱般深红的嘴唇和玉米般金黄的笑脸。

(莫言《红高粱家族》)

文段二:

墙角上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

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

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

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

……

小石匠吹着口哨,手指在黑孩头上轻轻地敲着鼓点,两人一起走上了九孔桥。

黑孩很小心地走着,尽量使头处在最适宜小石匠敲打的位置上。

小石匠的手指骨节粗大,坚硬得像小棒槌,敲在光头上很痛,黑孩忍着,一声不吭,只是把嘴角微微吊起来。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文段三:

天要亮的时候,东南角上传来了枪声,起初那枪声像刮风一样,后来又像下雨一样。

谁也不知道打成什么样子了。

麻湾驻着二百多日本鬼子,黄皮子有七八百。

这一仗从早打到晚。

吃过晌午饭时,伤员就送下来了。

小唐就是第一批送下来的。

她的裤子上净是血,脸蜡黄蜡黄。

一见你三老妈,小唐就呜呜地哭起来了。

伤员一批批送下来,街上尽是担架,满街的哭叫声。

枪声炮声,响了整整一天,到傍晚时才静下来。

(莫言《凌乱战争印象》)

(时文精粹)

时文一:

从电视里看到莫言在老家高密被采访的镜头,在网络上浏览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作为一个爱读书、爱文学、爱写作的人,我的心情那是由衷的欢喜、难抑的激动。

正如作家韩少功所说,“高兴一小时后继续写作吧”!

这是对莫言获奖最好的贺礼,这是对自己最诚挚的祈福。

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每个沾染有莫言“书香花气”的人,都不应该懈怠,都应该加倍努力。

(天津日报《莫言获奖》)

时文二:

莫言的创作,一直是在不倦的艺术性的探索中进行的,而且卓有成效。

如果说,在《红高粱》时期莫言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

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远到司马迁,紧接蒲松龄。

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就越加强烈。

(北京晚报《莫言获奖的意义》)

时文三:

现在全民像追杀那样追捧莫言,媒体将他位于山东高密的居所层层包围,公众将他在书店常年滞销的图书一扫而光,不是因为多喜欢纯文学,多么热爱莫先生那些荒诞的文字,而是他红了,“诺贝尔”了。

其实,不少人也是拿出这样的热情追逐李宇春的。

当地政府像打了鸡血一样忙着亲切接见莫言及其二哥,或急于扩建莫言文学馆,也真不是为了挽文学于既倒,更像是为了振兴当地旅游业,进而获得官员们升迁的政绩。

从这点讲,真不如高密那些沾莫言的光多卖了些烤鸡的商贩实诚。

(财经网《莫言热是个泡沫》)

21.阅读(新闻再现),将新闻内容各概括成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22.阅读(精品欣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莫言善于运用暗喻,在无形中赋予了静态的事物予生命力。

在看似随手拈来的字眼中把特显事物的特征,给读者以新鲜体验和感官刺激。

B.莫言以红高粱为环境背景,“连成一体,拥拥挤挤”等用语,气势磅礴,映衬人物大爱大恨的性格,极富象征意义。

C.莫言通过黑孩形象和遭遇揭示了黑孩身世不幸、命运悲惨,抒发对小黑孩不幸童年的悲悯。

D.莫言通过打麻湾时风声、雨声一样持续的枪声,小唐蜡黄的脸,满街的哭叫声表现那时候的战争就如我们想象的样子——酣畅淋漓,豪气冲天。

23.阅读(时文精粹),概括三则材料各自表明的看法。

时文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文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文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几则材料,谈谈你读“莫言”的启示。

(至少两点)

八、作文

25.作文。

同样一个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了解;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天空,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请以“我眼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500字;⑤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⑥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6.题目二: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你发挥想象,以“画蛇添足”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个故事。

(材料一)

楚①有祠者②,赐其舍人卮酒,舍人③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④,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⑤其酒。

注:

①[楚]楚国。

②[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③[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④[卮]古代酒具。

⑤[亡]失去

(材料二)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7.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

(1)阅读下面的文字后,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经历摇曳曲折,故事丰富多彩,其实,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是喜悦,是甜蜜。

请以《成长的泪水有点甜》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个角度作文,发表你的看法。

题目自拟。

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上,主持人问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

“有人说您是一个少见的天才,您自己怎么看?

”丁肇中说:

“不是。

”主持人又问:

“您很有天分,对不对?

”丁肇中回答说:

“不,我只是很刻苦而已。

要求: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