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5884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docx

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十五十六章大单元通关检测

第十五、十六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

(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区域经济发展

1、2、3、4、5、6、7、8、16、17、21、22、23、24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9、10、11、12、13、14、15、18、19、20、25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28万平方千米,印度的耕地面积约为170万平方千米。

在农业技术发展方向上,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重视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同,中国、印度均选择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据此回答1~3题:

1.导致印度耕地面积大于中国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

2.印度的热量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但多数地区农作物种植实际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其原因主要是(  )

A.降水的季节变化大B.机械化水平低

C.水土流失严重D.市场需求量小

3.中印两国农业技术发展方向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投入少

B.自然灾害频发

C.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地块小

D.人均耕地少

解析:

1.B 2.A 3.D 第1题,印度地形多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大,而中国地形多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偏小。

第2题,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旱季水源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故农作物种植不能实现一年三熟。

第3题,中国、印度都是人口大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故需要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

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四成。

然而,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发展级差巨大,北京市周边分布着河北省2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形成“环首都贫困带”。

据此回答4~5题:

4.2014年三大城市群主要城市房价比较,京津冀城市群各成员间的落差最大。

该现象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京的产业转移,给河北带来了污染

B.河北历史上就是落后地区,经济基础差

C.北京经济扩散效应较弱,京津冀区域发展差距突出

D.作为首都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河北一些地方被限制开发

5.下列关于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消除“环首都贫困带”的措施,合理的是(  )

A.河北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

B.城市群内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C.北京主要发展商贸金融、临港物流、先进制造业

D.天津要发挥传统优势,建成北京现代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基地

解析:

4.C 5.B 第4题,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而河北停留在工业化中期,发展差距明显,产业转移困难,且北京是典型的总部经济,虽然产出高,但与北京的信息与人才资源紧密联系,难以扩散和转移。

第5题,京津冀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导致河北优质资源向京津流动,不利于人口、产业及城市功能在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合理布局。

北京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天津主要发展商贸金融、临港物流、先进制造业;河北主要发挥传统优势,建成北京现代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基地。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

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

下图为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据此回答6~8题:

6.2001~2013年“粤东西北”(  )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

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7.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A.技术密集型行业B.资源密集型行业

C.资金密集型行业D.劳动密集型行业

8.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

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解析:

6.A 7.D 8.B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一直小于1,故第一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加后减小,先超前后滞后。

第三产业前期滞后,后期一直呈超前发展趋势,变动较小。

第7题,从图2制造业超前系数变化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系数大于1,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都小于1,说明这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8题,对比2001~2013年“粤东西北”各种产业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先上升后下降,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进一步升级,尤其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更需大力提升。

因此,制造业的三种类型协作程度还较低。

长江经济带(9省2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今后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

同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十分显著,其中沪、苏、浙为高水平梯度,鄂、渝为中高水平梯度,云、贵为低水平梯度。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沪苏浙除外)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最佳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材料产业——云南 ②轻纺工业——安徽 ③高技术产业——四川 ④装备制造业——湖北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0.不属于该区域产业转移对长三角地区的正效应的是(  )

A.缓解就业压力B.扩大国内市场

C.优化产业结构D.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

9.B 10.A 第9题,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最佳区位的为其邻近省区中的鄂、渝等中高水平梯度地区,而云南较远,①错误;高技术产业适合在沪、苏、浙等高水平梯度地区,四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③错误;安徽劳动力优势明显,且靠近长三角,适合发展轻纺工业,②正确;湖北科技创新和投资环境都较好,且为中高水平梯度,适合发展装备制造业,④正确。

第10题,长三角地区是劳动力迁入区,缓解就业压力不正确,故A项错误;产业转移到其他省区,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购买力增强,扩大国内市场,B项正确;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出以第二产业为主,引进的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2.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13.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解析:

11.B 12.D 13.D 第11题,从图中看,北水南调是把松花江、嫩江的水调往辽河流域,东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相比,南部蒸发较强,而辽河下游人口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故选B项。

第12题,从河流的流向看,该工程经过松花江流域与嫩江流域的分水岭,不能自流;该工程主要沿河分布、耕地占用较多;该工程跨纬度5°左右,线路长度500千米左右;该输水线路沿河构筑,以平原地形为主,故选D项。

第13题,该工程从北向南引水,使供水区水量减少,因而有利于减小洪水危害,故选D项。

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

C.鄂尔多斯高原D.柴达木盆地

15.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  )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

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调整

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

D.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解析:

14.A 15.B 第14题,2000年时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所在的经度为107.5°,纬度为33.5°附近,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最近。

第15题,图中可以看出天然气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往北移,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远,空间距离变大。

能源生产在西部,能源消费在东部的局面,对解决东部地区的雾霾没有多大的益处、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问题影响不大;能源运输距离的增加,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使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迁移,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需要向以科技为导向的工业进行转变和升级;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并不会阻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根据对农、林、牧等生产的适宜性,土地可划分为不同的土地适宜类型,而同一土地适宜类型中,其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又可分为三个质量等级。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土地适宜类型等级的面积比例。

据此回答16~17题:

16.据图可知,我国农业用地(  )

A.类型全且数量多B.后备资源充足

C.改造的潜力较大D.地区分布不均

17.今后,我国农业土地的利用应该(  )

A.开发荒地资源,增加耕地的比重

B.克服限制因素,提高优质土地比重

C.扩大牧区面积,提高草场载畜量

D.改造自然条件,扩大宜农土地面积

解析:

16.C 17.B 第16题,图示反映我国农业用地的类型较全,但是不能显示数量多少,A错。

图示没有显示我国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B错。

由于我国宜农荒地及宜林荒地占有很大的比例且高等级土地占比例较小,所以改造的潜力较大,C对。

图中没有反映地区分布状况,D错。

第17题,开发荒地资源,增加耕地的比重,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A错。

我国土地利用中等级较高的类型的比例较小,应当克服限制因素,提高优质土地比重,B对。

扩大牧区面积,提高草场载畜量,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C错。

改造自然条件,应当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同时应当考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扩大宜农土地面积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D错。

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过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

下图结合就业人均GDP排名,少儿人口总数,同时考虑运输成本、政治风险,综合得分等因素,寻找第四轮产业转移浪潮中的“新大陆”。

下图是对9个国家进行的数据统计。

分析图表,回答18~20题:

国家

就业

人均

GDP排名

少儿人口

总数排名

海岸

线长

度排名

物流效

率排名

腐败感知

指数排名

综合得分

印度尼

西亚

4

2

1

4

3

16

菲律宾

3

6

2

7

7

25

9

3

3

1

1

17

墨西哥

7

5

4

5

6

27

5

4

5

8

4

26

土耳其

8

8

6

2

2

26

2

1

7

6

3

19

阿根廷

6

9

8

9

8

30

越南

1

7

9

3

9

29

18.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国家可能是(  )

A.中国、巴西、俄罗斯B.巴西、俄罗斯、中国

C.美国、巴西、印度D.印度、巴西、美国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向甲国转移

B.产业转移可能由发展中国家转回发达国家

C.腐败感知指数会影响产业转移的内部交易成本

D.乙国存在过度城市化问题

20.全球最大数字化与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商富士施乐公司总裁山本忠人表示,就越南的经营环境而言,目前有很多优于中国的地方,因此越南将是未来供应全球市场的生产据点,但是他又说我们仍需要中国的工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  )

A.劳动力素质高B.基础设施水平高

C.政策更优惠D.市场规模大

解析:

18.C 19.A 20.D 第18题,据图表信息可知就业人均GDP排名越靠前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它与少儿人口总数排名可以看出甲不可能是中国,物流效率排名和腐败感知指数排名及其他要素排名,符合甲的是美国,或者从少儿人口总数排名得出丙是印度。

第19题,根据第18题的结论,甲国是美国,故不适合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

第20题,就越南的经营环境而言,因为生产成本低,经济落后,吸引力已经超过中国,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下图示意东南亚各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城市化水平。

读图,回答21~22题:

21.过度城市化最显著的国家是(  )

A.泰国B.马来西亚

C.菲律宾D.文莱

22.各国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途径是(  )

A.新加坡发展海上运输业,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B.文莱发展海水养殖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C.马来西亚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泰国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促进城市化

解析:

21.C 22.C 第21题,过度城市化指人口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东南亚各国中,菲律宾人口城市化水平远高于经济-社会城市化水平,过度城市化最显著。

第22题,新加坡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文莱通过开采油气资源和发展服务业,促进了本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马来西亚和泰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 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等轻型加工业为主。

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

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

(2)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3)结合材料分析泉州市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4分)

解析:

(1)题,福建省种植乌龙茶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考虑。

(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

第(3)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便于排水;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土壤:

(弱)酸性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

(6分)

(2)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

(8分)

(3)特点:

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成因:

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

(4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0分)

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情况下,形成了“皮革之

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

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

(1)根据材料分析嘉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6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8分)

(3)改革开放初期,环太湖地区很多集镇人口没有大量进入城市,集镇慢慢发展成为小城市。

简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对当地的影响。

(6分)

解析: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嘉兴市靠近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此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劳动力丰富等都是促进该地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2)题,根据材料可知,嘉兴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且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发展较慢。

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大技术投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等。

第(3)题,当地原有乡村、集镇发展为城市,避免了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城市病”,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层次不高。

答案:

(1)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区域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等。

(6分)

(2)问题:

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低等。

(4分)

措施: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4分)

(3)有利影响:

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整体发展;乡村地区得到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避免了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等。

(4分)

不利影响:

县级城市重复建设,投入高,削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等。

(2分)

2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2015年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

对推动产业升级转移任务作出安排。

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河北确定了40个承接平台,天津确定了“1+11”个承接平台用以对接产业转移。

材料二 下图为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示意图。

(1)简析秦唐沧沿海地区承接北京重化工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

(6分)

(2)保定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等,简述这对保定发展的意义。

(6分)

(3)说明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给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

(6分)

解析:

(1)题,应从原料、能源、交通条件、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分析。

(2)题,应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等方面,从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具体分析。

第(3)题,应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人才、加强区域联系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能源、原料丰富;海陆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国家政策扶持。

(6分)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文化水平。

(6分)

(3)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强区际联系,更好地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