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422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杨氏之子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课时

一、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shèng)聪惠。

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wèi)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yīngyìng)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梁()惠()诣()乃()禽()

粱()慧()指()奶()离()

三、解释词语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氏:

(2)甚:

(3)惠:

(4)诣:

(5)乃:

(6)设:

(7)曰:

(8)未:

(9)闻:

 

【答案】

一、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

二、梁国高粱;实惠智慧;造诣手指;乃是奶奶;家禽离开

三、

(1)氏:

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甚:

很,非常。

(3)惠: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4)诣:

拜访,拜见。

(5)乃:

就;于是。

(6)设:

摆放,摆设。

(7)曰:

说。

(8)未:

没有。

(9)闻:

听说。

 

第二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l____n________ì____ènq____

梁乃氏甚禽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

________乃:

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

示:

________曰:

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

________闻:

________

三、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

“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1.注释:

(1)若:

好像。

奇爱:

十分喜爱。

(2)以:

把。

乃:

于是。

(3)欲:

想,希望。

知:

明白。

2.思考: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①何氏之庐也。

庐:

________________

②人问其故。

故:

_________________

③即遣还外。

遣还:

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liánɡnǎishìshènqín

二、1.诣:

拜见乃:

于是,就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示:

给……看曰:

说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3.未:

没有闻:

听见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三、

(1)何晏七岁,象神童一样聪明智慧,魏武帝认为他很出色而很喜爱他。

把何晏安置在皇宫里,想以此把他当儿子。

何晏于是在地上画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

“这是(我)姓何的房子。

”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他遣送出宫外了。

(2)①庐:

房子。

这是(我)姓何的房子。

②故:

原因。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

③遣还:

送回,遣送。

立刻把他遣送出去。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殊不知成功是由____成____与____功____两个字组成的____成是功的积累____叫做____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

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然而,经过一年、两午……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

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在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殊不知成功是由________成________与________功________两个字组成的________成是功的积累________叫做________功到自然成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

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的。

(3)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

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括。

(4)“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

(1)“;”;“;”;。

;,;“;”

(2)积累;结果;自私;公平

(3)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午临池学书终成书法家;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4)略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围绕“持之以恒地努力”谈即可。

故答案为:

(1)“”“”。

,“”

(2)积累、结果、自私、公平

(3)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午临池学书终成书法家;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4)水滴石穿对我的启示是:

人生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可能摘取胜利的桂冠。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并持之以恒,才能获得好成绩。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所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坚持不懈,争取成功。

【点评】

(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次冒险

   退休教授安道特是一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到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

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

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

在熹微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住宅。

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

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

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

”伞兵说,“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赶快,你得赶快!

”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了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军冲锋队员闯了进来。

他们已经看到了这个伞兵的降落。

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

他们搜查得很彻底。

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

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

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插上了。

   这间棚屋里,有个小小的窗口,窗外是田野,越过田野就是树林。

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奔向树林。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嚷声。

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

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

他一回头又奔进田野,穿过院子。

院子里还躺着被害者的尸体。

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出来了,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惊奇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

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使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快!

”她毫不迟疑地送他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德国冲锋队员没有来这个农家搜查。

(1)填空。

①安道特的“那回遭遇”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

②第2自然段中的“那时候”是指________。

(2)“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为什么会滔滔不绝?

(3)女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3~4个词语来概括。

(4)安道特的“第一次冒险”是指什么?

(5)从安道特和女主人两方面写出“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答案】

(1)1944年春

;法国诺曼底地区

;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

(2)法国人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他深深感动。

(3)善良、镇定、勇敢、坚强

(4)安道特不知道要去躲藏的农家里住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他要去碰碰运气。

(5)安道特方面:

女主人的丈夫为救他已被德军杀害,不知道女主人是否再愿意救他。

女主人方面:

如果德军再次发现安道特藏在家中,她和孩子也会被德军杀害。

【解析】【分析】

(1)①考查筛选相关信息。

解答时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中找出答案即可。

②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会滔滔不绝,那是法国人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他深深感动。

(3)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4)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考查“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安道特方面:

女主人的丈夫为救他已被德军杀害,不知道女主人是否再愿意救他。

女主人方面:

如果德军再次发现安道特藏在家中,她和孩子也会被德军杀害。

【点评】

(1)①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②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4)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5)此题考查“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

   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

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

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zhònɡ)子种(zhǒnɡ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

葵花呢?

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

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

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

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

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

几十个黄色的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bánɡ)。

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

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

多美的葵花呀!

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

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

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

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1)选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四个词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你从课外想到的四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冉冉”是慢慢的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和“冉冉”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描写向日葵外形特点的一段话:

________

写出描写向日葵作用的句子:

________

(5)作者抓住了向日葵的特点,写出了“果实格外饱满,格外香”并且产生了联想,这联想是________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向日葵的?

请选出的正确。

(  )

A. 按时间顺序。

                                                     

B.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

C. 按事物的特点、类别顺序。

                                

D. 按空间顺序。

【答案】

(1)zhǒnɡ;zhǒnɡ;rán;bánɡ

(2)播种;肥沃;无忧无虑;隐隐约约;播撒;贫瘠;无法无天;马马虎虎

(3)徐徐;慢慢;渐渐

(4)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

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

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

几十个黄色的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5)少年儿童

(6)A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即可。

(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考查写作顺序。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春、夏、秋、冬”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故答案为:

(1)zhǒnɡ;zhǒnɡ;rán;bánɡ

(2)播种、肥沃、无忧无虑、隐隐约约、播撒、贫瘠、无法无天、马马虎虎

(3)徐徐、慢慢、渐渐

(4)①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

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

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

几十个黄色的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②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5)少年儿童

(6)A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记忆,此题会迎刃而解。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

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

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

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

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

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

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

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

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

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

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的翡翠  ________的交响曲

________的山野  ________的柿子  ________的水墨画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________

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

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________

指边唱歌,边跳舞。

形容尽情欢乐。

________

一眼望不到边。

形容十分辽阔。

________

(3)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

比喻句:

________ 

拟人句:

________

排比句:

________

(4)作者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柔和;碧绿;绝无伦比;空旷;沉甸甸;美丽

(2)不甘示弱;垂涎欲滴;载歌载舞;一望无际

(3)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

(4)小伙子、大姑娘唱歌跳舞,蝈蝈们哼着小夜曲;蛤蟆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唱着歌儿;蟋蟀们伴奏,

(5)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夜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性词语)+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柔和、碧绿、绝无伦比、空旷、沉甸甸、美丽

(2)不甘示弱、垂涎欲滴、载歌载舞、一望无际

(3)比喻句: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拟人句:

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

排比句: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

(4)小伙子、大姑娘唱歌跳舞,蝈蝈们哼着小夜曲;蛤蟆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唱着歌儿;蟋蟀们伴奏,

(5)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夜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6.

意外赔偿

①那年初春,我在房前的小院里种了一些蔬来。

悉心栽培了数月,到仲夏时院子里已是满眼油绿,让人看着心醉。

每天我都在这里盘算着能有多少收获。

②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

看着蔬莱大多已经成熟,我兴奋地给朋友们打电话,邀请他们来与我分享劳动成果。

打完电话,我便骑着单车到附近超市购买烹调所需的调味品。

③两个小时后,我提着沉重的购物袋推开栅栏门,发现院子的地上凌乱地散落着一些嫩绿的菜叶。

天啊!

我的蔬菜转眼间已是叶落茎断。

这是谁跑进来践踏了我的劳动成果?

④突然,一个黄白相间、圆鼓鼓的家伙在蔬莱间蹒跚挪动,不时抖动着翅膀发出“嘎嘎”的叫声。

我站在那里,气得一时说不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