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2580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及解析.docx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及解析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

学+科+网...学+科+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参考下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

()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3.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B.

C.

D.

4.在“三国历史故事会”活动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故事。

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A.单刀赴会B.七擒孟获C.赤壁之战D.空城计

5.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B.东晋C.西晋D.前秦

6.“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情景。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南方经济发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7.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近两个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骄傲使人失败

8.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开发无直接关系()

A.孝文帝改革B.北方人口南迁

C.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入南方D.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9.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B.盘庚迁都C.北魏孝文帝迁都D.明成祖迁都

10.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生活在北魏的鲜卑族贵族女孩可能经历()

①学汉语 ②穿戴汉族服饰 ③改汉姓 ④禁止与汉族贵族联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B.北方民族大融合C.完成封建化D.阶级矛盾尖锐

12.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

13.(新华网):

新鲜的节日似乎越来越多,今天,一个原本很平常的日子却被“好事者”冠以“圆周率日”(又称“π节”);更有人建议:

应该在今天纪念圆周率鼻祖。

()

A.刘歆B.刘徽C.何承天D.祖冲之

14.小明前不久刚参观了碣石山,激发起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他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的山川、城镇、物产等情况,你可以建议他阅读哪部书?

()

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C.《水经注》D.《梦溪笔谈》

15.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A.

B.

C.

D.

16.杜甫谓“学书初学卫夫人,但很无过王右军”其中的“王右军”被称为“书圣”,这位人物是()

A.

B.

C.

D.

17.下图的画家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

他是谁?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18.南北朝时期,石窟群的兴建是当时哪一宗教广为流传的历史见证()

A.佛教B.伊斯兰教C.道教D.基督教

19.如果在假期去河南省游玩,想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佛教盛行的情况,除了嵩山少林寺外,还有一个地方你不能不去游览,这个地方是()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东周王陵

20.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②民族融合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图中学史(每空2分共20分)

21.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读图填空。

(1)图中,A:

政权,建立者

(2)图中,B:

政权,都城

(3)图中,C:

政权,都城

22.识图回答:

(1)、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__________。

(2)这次事件的交战双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两个战役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列举题(2题共12分)

23.完成下列表格,写出魏晋南北朝时的科技成就

项目

姓名

主要成就

地位

数学

祖冲之

农学

《齐民要术》

地理学

《水经注》

 

四、材料解析题(两题共18分)

2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三国时期的什么历史故事?

主要突出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品质?

(2)根据图二,请说出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及影响如何?

(3)根据图三,请写出交战双方是谁?

此战役的发生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图四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谁?

这次战争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请你写出与这次战役相关的一个成语?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西晋人口内迁分布图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按:

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请回答:

(1)材料一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

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3)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

(4)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

26.小明在假期中进行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专题旅游。

在旅游中小明对一些资料作了详细的记录,没想到笔记本不小心掉进了水中,一些重要的记录模糊了!

你能否帮他补充完整,相信你一定行!

(1)小明来到当年官渡之战所在地,记下了曹操能统一北方的的原因之一“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的有利地位”。

(2)在洛阳,小明感受到孝文帝把都城从________迁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3)在山西大同,小明参观完著名的石窟后,深深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而震撼!

(4)在南京,这个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地方,小明知道除了南朝四个朝代外,还有______、____。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北魏时期,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最为著名,它们是中国古代雕刻的两大宝库;而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与题意不符;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与题意不符。

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2.参考下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

()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诸葛亮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最后成就了大业。

后诸葛亮又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

因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诸葛亮。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建立魏,与史实不符,A项符合题意;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与史实不符”是解题的关键,220年曹丕建立魏而不是曹操。

4.在“三国历史故事会”活动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故事。

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A.单刀赴会B.七擒孟获C.赤壁之战D.空城计

【答案】C

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

点睛: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5.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B.东晋C.西晋D.前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晋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掉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ABD没有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曾经实现了短期的统一。

6.“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情景。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南方经济发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的有关知识。

分析题文的“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和“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近两个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骄傲使人失败

【答案】B

【解析】A项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故A表述正确;B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灭亡北方陷入分裂,故B表述不正确;C项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两次战役间隔了近两个世纪,故C项表述正确;D项官渡之战袁绍骄傲轻敌最终失败,淝水之战中苻坚骄傲轻敌最终失败,故D表述正确。

故选B。

8.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开发无直接关系()

A.孝文帝改革B.北方人口南迁

C.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入南方D.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也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江南地区开发无关。

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B.盘庚迁都C.北魏孝文帝迁都D.明成祖迁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

鲜卑族建立了北魏。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实行了改革。

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10.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生活在北魏的鲜卑族贵族女孩可能经历()

①学汉语 ②穿戴汉族服饰 ③改汉姓 ④禁止与汉族贵族联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495年正式迁都洛阳。

为了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实行了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官制、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以孝治国等。

④禁止与汉族贵族联姻不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排除④。

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正确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解答此题较容易。

11.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B.北方民族大融合C.完成封建化D.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魏初年,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ACD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没有因果关系,北方民族大融合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故选B。

12.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采取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所以取得了成功。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因为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CD是孝文帝改革的作用,B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A。

点睛:

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13.(新华网):

新鲜的节日似乎越来越多,今天,一个原本很平常的日子却被“好事者”冠以“圆周率日”(又称“π节”);更有人建议:

应该在今天纪念圆周率鼻祖。

()

A.刘歆B.刘徽C.何承天D.祖冲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祖冲之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小明前不久刚参观了碣石山,激发起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他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的山川、城镇、物产等情况,你可以建议他阅读哪部书?

()

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C.《水经注》D.《梦溪笔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郦道元的相关知识。

北魏郦道元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其代表作是《水经注》,这是我国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6.杜甫谓“学书初学卫夫人,但很无过王右军”其中的“王右军”被称为“书圣”,这位人物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王羲之的有关知识。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后人尊称他为“书圣”,图片人物D是王羲之,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学习历史,要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解答此题读懂题意知道“书圣”是王羲之。

如果没有一定的识图能力,还是无法解答。

17.下图的画家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

他是谁?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顾恺之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

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尤其擅长人物画,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图片信息是《洛神赋图》局部,可见他是顾恺之。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南北朝时期,石窟群的兴建是当时哪一宗教广为流传的历史见证()

A.佛教B.伊斯兰教C.道教D.基督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为了宣传佛教,北魏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著名的石窟。

它们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集雕塑和绘画特点于一身,同时在服饰上吸收了来自印度佛教艺术的优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如果在假期去河南省游玩,想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佛教盛行的情况,除了嵩山少林寺外,还有一个地方你不能不去游览,这个地方是()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东周王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石窟艺术。

为了宣传佛教,北魏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著名的石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东周王陵和佛教无关。

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②民族融合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阶段性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的时期,由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融合。

国家产生和国家统一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无关。

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二、图中学史(每空2分共20分)

21.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读图填空。

(1)图中,A:

政权,建立者

(2)图中,B:

政权,都城

(3)图中,C:

政权,都城

【答案】

(1)A:

魏,曹丕

(2)B:

蜀,成都(3)C:

吴,建业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认识。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成为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图中A政权是魏,建立者是曹丕。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与袁绍战于赤壁,结果曹操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图片中的B是蜀,建立者是刘备,都城是成都。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与袁绍战于赤壁,结果曹操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图片中的C是吴国,都城在建业。

22.识图回答:

(1)、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__________。

(2)这次事件的交战双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两个战役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淝水之战。

(2)前秦和东晋。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任选二)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淝水之战的历史细节的掌握程度。

《晋书•苻坚载记》淝水之战的战斗开始不久,苻坚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把远处八公山上摇动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军,这就是“草木皆兵”成语的来历。

故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

(2)本题考查的是对淝水之战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383年,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

由于前秦军队内部名族矛盾,结果晋军大败前秦。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因此,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和208年的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三.列举题(2题共12分)

23.完成下列表格,写出魏晋南北朝时的科技成就

项目

姓名

主要成就

地位

数学

祖冲之

农学

《齐民要术》

地理学

《水经注》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科技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魏郦道元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其代表作是《水经注》,这是我国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四、材料解析题(两题共18分)

2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三国时期的什么历史故事?

主要突出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品质?

(2)根据图二,请说出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及影响如何?

(3)根据图三,请写出交战双方是谁?

此战役的发生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图四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谁?

这次战争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请你写出与这次战役相关的一个成语?

【答案】

(1)图一反映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图片主要突出了刘备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精

神品质。

(2)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

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曹操和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

(4)前秦和东晋;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

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选一即可)。

【解析】

(1)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一问图一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东汉末年,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兴复汉室,接连去了三次才得以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后一问“三顾茅庐”的故事体现了刘备重视人才、礼贤下士的精神品质。

(2)根据图二中的交战地点官渡和图例中的曹军、袁军可以判定该战役为官渡之战;交战双方分别为曹操和袁绍;战争结果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军粮重地乌巢,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以少胜多,取得辉煌胜利;官渡之战的影响为: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前一问根据图三中地点及图例可以判定该战役为赤壁之战,交战双方为曹操和孙刘联军;后一问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前一问根据图四中地点及图例可以判定该战役为淝水之战,交战双方为前秦和东晋;后一问淝水之战前秦以少胜多,淝水之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