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474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ocx

考试大纲编制范本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附件三:

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7年7月8日通过。

I.考试性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是为中南大学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自命题初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有利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二级学科对相关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命题初试科目考试涵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下辖相关二级学科专业课程。

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约50%

思想政治教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约20%

Ⅳ.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    30分(3小题,每小题10分)

辨析题    30分(2小题,每小题15分)

材料分析题     60分(3小题,每小题20分)

论述题30分(1小题,每小题30分)

Ⅴ.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南方谈话。

十四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八大“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

全面从严治党。

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贯彻“一国两制”、做好港澳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洋务运动的兴衰。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农运动的初步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南昌起义和赣南“四整”与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初创。

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与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开辟农村根据地与向军内外开展宣传教育。

《古田会议决议》——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确立。

红军政治工作的制度化。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提出。

红军反“围剿”战争中的政治工作。

红军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抗日战略方针的宣传教育。

抗战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

党内独立自主原则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奠定。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延安整风:

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系统化——《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连队政治工作的“三把钥匙”。

解放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瓦解敌军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的党内教育。

“三查三整”的整党运动。

政策、纪律和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加强教育迎接执政考验。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建国初期执政党党风建设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分子的改造与社会各界思想政治教育。

围绕建国初期党的各项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经济建设方针。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工作。

知识分子工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正确估计形势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开展调查研究、发扬民主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作风。

榜样教育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

加强理论学习、繁荣文学艺术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导。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破坏。

“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教训。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

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六、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

中国梦的内涵。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扩大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4.走共同富裕道路

5.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6.主动把握、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强化经济金融风险防控。

7.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8.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4.全面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体系。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主要任务。

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

在改革开放中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讲”与党的干部教育。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

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与时俱进。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

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要托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3.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特征。

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

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目标。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

6.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九、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1.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3.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三)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1.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

3.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4.积极参与多边事务

十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2.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3.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4)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1.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3.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

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推进作战要素融合集成。

4.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两个先锋队”的性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执政能力建设。

4.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基本理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的内容和方式。

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

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

增强“四种意识”。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4.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3)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理想信念教育。

党性和道德教育。

3.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4.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三严三实”教育实践。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3.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