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562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2017-2018上高二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

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B呼吸酶C胰蛋白酶D血红蛋白

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映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

5、血浆中的水来自:

()

A组织液B组织液、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6、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8、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

9、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11、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

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12、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13、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萘乙酸

14.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

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3层磷脂分子层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与无机盐、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

15、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

图中,甲、乙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入神经

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

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丁

16.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17.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18.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

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

A.Na+流入细胞内B.Ca2+流入细胞内C.K+流出细胞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19.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声音属于条件刺激B.图乙表示强化过程

C.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若长期只给予声音刺激,则恐惧反射消退

D.若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

20.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2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22.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

23.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2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25.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26.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A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上移

C.神经纤维的状态由A转变为B的过程中,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D.若要画出如图2的动作电位,需要多个图1装置测量神经纤维不同位点的电位变化

27.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8.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29.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B.同一植株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30.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

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31.图1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32.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3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分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34.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4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4乙。

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

35.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图8,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B.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生长素影响远远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C.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

D.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

36.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

“+”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

“-”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37.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群落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92

4

0

0

1

1

1

1

0

25

20

20

20

5

0

0

0

65

1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38.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株/m3)。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39.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40.下列各项生物学实验研究及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相符合的是()

研究内容

处理方法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连续培养、计数

B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需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C

调查某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选高度近视在某学校范围内调查全体学生

D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制备体积不同的多个琼脂块模型模拟细胞

第二题非选择题(共30分)

41.(12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发现大脑“内置GPS”的科学家。

大脑定位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网格细胞”,这种神经细胞的兴奋能形成坐标系,可以精确定位和寻找路径。

回答下列问题:

(1)“网格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形成的突触,在结构上包括、和部分。

(2)乙酰胆碱是一种不可“回收”的神经递质,在突触位置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有和。

(3)在一个反射弧中,“网格细胞’’所处的“环节’’

为。

吃辣椒时,从舌头接触辣椒到产生辣

觉的过程能否称为一个反射活动?

觉形成的部位是。

(4)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性,请在右侧的神经纤维上绘制出膜内外正负电位、局部电流的方向及兴奋的传导方向。

42、(7分)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

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

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

(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填“A”、“B”或“C”)。

(3)图(b)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个体数量.

43.(11分)下丘脑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2)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与图中相符

(填“甲”、“乙”或“丙”),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直接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是。

该“信号”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3)当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胰岛素的

分泌,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

(4)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是通过图中(填“甲”、“乙”或“丙”)模式,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

高二生物月考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C

D

B

D

C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C

D

B

B

C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B

B

D

B

A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D

B

A

C

C

D

D

C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3小题,共30分)

41、(共12分除另行标示外每空1分)

(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位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对应的受体(位于突触间隙的)水解乙酰胆碱的酶(3)神经中枢不能大脑皮层

(4)双向见下图(3分其中局部电流方向1分膜内外电位分布1分兴奋传导方向1分)

42、(共7分除另行标示外每空1分)

(1)500(1分)大(1分)

(2)C(1分)B(1分)

(3)b(1分)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掉(2分)

43、(共11分除另行标示外每空1分)

(1)下丘脑(1分)

(2)甲(1分)分级调节(1分)促甲状腺激素(1分)控制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基因只能在甲状腺细胞内表达(2分)(3)胰岛B细胞(1分)单向传递(1分)(4)乙(1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