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3934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一根带叶的枝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把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  )

A.韧皮部中的筛管B.木质部中的导管

C.韧皮部中的导管D.木质部中的筛管

2.下列属于种子的是:

A.杏仁B.黄瓜C.葡萄D.麦粒

3.在花蕾期,把豌豆花甲去掉雌蕊,乙去掉雄蕊,丙不作处理。

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A.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能结果

B.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C.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能结果

D.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也不能结果

4.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

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

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5.植物的花粉存在于()

A.花瓣B.雄蕊C.雌蕊D.子房

6.一朵被害虫咬过的桃花不能结出果实,那么被咬去的结构是()

A.花瓣B.花托C.雄蕊D.雌蕊

7.下图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能形成生殖细胞的结构是()

A.①和③

B.③和④

C.②和④

D.①和②

8.范•海尔蒙特由柳树栽培实验确定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  )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D.无机盐

9.完成普利斯特的实验大约需要10天。

下列描述中,属于范・海尔蒙特的实验和普利斯特莱的实验中共有的设计是()

A.将植物放置在光下B.定时定量给植物浇水

C.将动植物分开实验D.设置多个实验对照组

10.光合作用过程是一个

A.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B.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11.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A.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B.下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

C.上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D.叶脉细胞含有叶绿体

12.下列关于绿叶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栅栏层细胞进行光合作用B.只有海绵层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C.表皮层细胞都不进行光合作用D.含叶绿体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13.生物圈中氧气的制造者为。

()

A.绿色植物B.低等动物C.细菌和真菌D.高等动物

14.人们在饲养金鱼时,常常往鱼缸里放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主要目的是

A.水草可供鱼食用B.水草能增加鱼缸的美观

C.水草能进化水质D.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鱼生活

15.下列选项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A.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B.盛开的鲜花

C.煮熟的土豆D.公园里的柳树

16.胡萝卜的地上部分带绿色,而地下部分则没有。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B.温度C.水分D.光

17.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动物的是(  )

A.鸭B.骆驼C.鳄鱼D.河马

18.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B.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重要意义

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比其他生物排出的水分要少

D.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蒸腾作用越强

19.“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为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B.动物都直接以植物为食

C.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

D.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其他生物

20.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  )

A.树木种类减少B.水土流失

C.气候改变D.以上都可能发生

二、填空题

21.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髓四部分构成。

22.草本植物因没有_____而不能逐年加粗,木本植物的茎因为有_____的支持力而比较坚硬。

23.苹果是受大众喜爱的水果,可食用部分是由_____发育而来的,整个苹果的结构层次是_____。

24.金银花有药用价值。

培育金银花的方法是:

:

秋天果实采收后,洗净果皮,晒干后贮藏;第二年4月上旬,将种子放在25℃的温水中浸泡一昼夜,再与细沙混合,放在室内催芽;播种后用细眼喷壶酒水,10天左右即可出苗。

与金银花种子萌发有关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

25.叶片由表皮、_____与叶脉三部分组成。

表皮上分布有_____,它既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又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6.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

27.我国规定的植树节是每年的_____,青少年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的活动。

三、实验探究题

28.选取相同的三段枝条,插入滴有稀释红墨水的三个相同瓶子中,然后将A、C装置放到阳光下,B装置放到低温的阴暗环境中.过一段时时间,当看到A装置中的枝条叶脉微红后.将A、B、C装置中的三段枝条进行纵切,请回答:

(1)在瓶中滴几滴红墨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中的枝条应尽可能多带些叶片,主要目的是增强枝条的______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

(3)通过观察红墨水在三段枝条上移动的速度不同,进一步证实了___________作用能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A组和C组对比,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组和B组对比,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七年级

(1)班的学生小明选用一棵银边天竺葵做探究实验,实验时,发现了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遇到了一些困难,你能为他解答并帮助他顺利完成实验吗?

(1)实验过程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向叶片上滴加碘液b.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

c.用清水漂洗d.观察颜色变化

e.用酒精脱色f.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g.阳光下照射3﹣4小时

(2)经上述实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后图中A处遮光部分的颜色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银边)的颜色没有变蓝,说明______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

(4)完成光合作用的式子:

___________→有机物+氧气。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

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据此解答。

【详解】

筛管的作用是运输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导管是植物从根向芽尖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部分,由于将其放在红墨水中,随着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自然被染成红色,B符合题意;

导管位于木质部,筛管位于韧皮部,C、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导管的位置和功能。

2.A

【分析】

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

还可以概括为:

种子外面包着果皮就是果实。

据此答题。

【详解】

杏仁由胚珠发育来的,是种子,A符合题意;

黄瓜、葡萄、麦粒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属于果实,B、C、D不符合题意。

【点睛】

如何区分果实还是种子,就要先知道它是由花的哪部分发育而成的,或者分析一下它是否有果皮包着。

3.A

【分析】

豌豆花是两性花,雌蕊经自花传粉、受精后,子房可发育成果实。

【详解】

豌豆花是两性花,可以进行自花传粉,受精后,子房可发育成果实,然而在开花以前,完全剪去豌豆花甲的雌蕊和乙的雄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将甲、乙两朵豌豆花分别罩起来,并扎好袋口,这样就隔断了花粉传出和传入的可能,而甲是去掉雌蕊(也就去掉了子房)的,只有雄蕊,无法发育成果实,乙花去掉了雄蕊,只有雌蕊,无法进行传粉和受精,所以乙也不能结实,丙不做任何处理,可以进行自花传粉,所以丙可结出果实。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豌豆花是两性花,雌蕊经自花传粉、受精后,子房可发育成果实。

4.D

【解析】

据图所示:

1属于髓,储存着营养物质,2属于木质部,3属于形成层,4属于树皮的内侧部的韧皮部,5属于树皮。

1属于髓,由薄壁细胞构成,储存着营养物质,A错误;5属于树皮,其内侧是韧皮部,B错误;3属于形成层,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C错误;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木质部,这部分不能增粗的原因是形成层受到破坏,不能由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5.B

【分析】

一朵完整花由花托、花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其中花药里面含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

【详解】

一朵完整的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

花柄对花起支持作用,花托以上是生花的部分,花萼、花冠开放之前对花起保护作用,花冠在花开放之后有招引昆虫传粉的作用,雌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内生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内生胚珠。

所以,花的结构中能够产生花粉的是雄蕊。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花的结构及功能。

6.D

【分析】

花的基本结构包括花托、花柄、花萼(萼片)、花冠(花瓣)、雄蕊和雌蕊。

其中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关系。

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的发育如下:

【详解】

花的结构包括:

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几部分。

花柄连接茎和花;花托上面着生花的各部分;花萼和花冠在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开放后,花冠能够招引昆虫来传粉;雄蕊有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支持花药,花药中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几部分,柱头接受花粉,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

可见一朵被害虫咬过的桃花不能结出果实,那么被咬去的结构是雌蕊。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

7.C

【分析】

一朵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详解】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②花药成熟以后里面含有花粉粒,花粉粒中含有精子;雌蕊的结构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的结构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④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

故答案为C。

【点睛】

结合图形掌握花的结构。

8.C

【解析】

试题分析:

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过一个有名的“柳树实验”:

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罐中,栽上一棵5磅重的柳树苗,罩上瓦罐后只用水灌溉,5年后树和落叶总重169磅3盎斯,干土只少了2盎斯.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故选C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学史.

9.A

【分析】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有时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就是一个例证;所以,你不必迷信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你尽可以去大胆的质疑。

每一个科学成果都是后人在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质疑的基础上,又经过多次的探索和研究才获得的。

【详解】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

5年后,柳树长到了82千克,而称一下泥土的重量,大约只减少了90克。

这证明树木的重量增加来自雨水而非土壤。

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他认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通过实验他认为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因此,属于范•海尔蒙特实验和普利斯特莱实验中共有的设计是将植物放在光下进行实验。

故选A。

【点睛】

平时注意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帮助理解,实验的内容在考试中有时考到,注意掌握,其他科学家的事迹也要掌握。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

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是一个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考点: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11.A

【分析】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泳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详解】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

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里具有叶绿素,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叶片呈绿色的原因就是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叶肉细胞里含有叶绿体,叶绿体里具有叶绿素,叶绿素呈绿色。

12.D

【分析】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可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光合作用只能在植物的绿色部位进行,即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在组成叶片的细胞中,只有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因此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叶片的结构以及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解题的关键。

13.A

【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绿色的“能量转化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天然的“蓄水池”。

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所以说,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点睛】

对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的知识,应结合者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来理解。

14.D

【分析】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详解】

金鱼的生活需要不断的从水中获得氧气,鱼缸中的水草在光照条件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满足了金鱼呼吸的需要,因此鱼缸中放入水草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防止鱼因缺氧而死亡,D正确。

【点睛】

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5.C

【分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详解】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而煮熟的土豆已死亡,没有生命现象了,煮熟的土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盛开的鲜花,公园里的柳树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16.D

【分析】

叶绿素是位于叶绿体中的色素,植物体呈现绿色就是因为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中有叶绿素的缘故。

【详解】

胡萝卜的地上部分带绿色,说明地上部分的叶绿体中有叶绿素;地下部分不能得到光照,呈黄白色,说明地下部分没有叶绿素,但叶绿体仍存在,内有叶黄素等色素;这说明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够合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阳光。

所以答案选择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理解叶绿素必须在光下才能形成。

17.A

【分析】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

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性动物;既能以植物为食物,又能以动物为食物的属于杂食性动物。

【详解】

鸭既能吃水草,也能吃水中的小鱼,属于杂食性动物,故A正确;骆驼以植物为食物,属于植食性动物,故B错误;鳄鱼以动物为食物,属于肉食性动物,故C错误;河马以植物为食物,属于植食性动物,故C错误。

故选A。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动物的食性。

18.C

【分析】

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来的水分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从而也降低了环境的温度,能调节气候;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可见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

A.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A正确。

B.有分析可知,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B正确。

C.根吸收来的水分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所以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比其他生物多得多,C错误。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蒸腾作用越强,D正确。

【点睛】

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9.B

【分析】

在生物圈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

【详解】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正确。

B.在生物圈中动物以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错误。

C.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故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其他生物,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0.D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被砍伐的后果。

解答时可以从森林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详解】

森林能够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调节气候。

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

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树木种类减少、水土流失、气候改变。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森林的作用。

21.树皮形成层木质部

【分析】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据此解答。

【详解】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由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

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22.形成层木质部

【分析】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不能无限加粗。

【详解】

草本植物茎包括表皮、薄壁细胞、维管束,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

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

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不能无限加粗。

木本植物表皮起保护作用。

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

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

木本植物的茎因为有木质部的支持力而比较坚硬。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形成层的功能。

23.子房壁器官

【分析】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为果实。

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详解】

当一朵花开发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为果实。

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可见,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水果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整个苹果的结构层次是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器官的概念。

24.温度空气水分

【分析】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详解】

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并且有活力的胚,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将种子放在25℃的温水中浸泡一昼夜,再与细沙混合,放在室内催芽;播种后用细眼喷壶酒水,说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5.叶肉气孔

【分析】

叶片是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器官,组成它的表皮、叶肉、叶脉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不同,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面有角质层,不含叶绿体,主要功能是保护叶肉。

叶肉细胞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

【详解】

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

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叶片的结构及气孔的作用,考查较为基础,难度不大。

26.叶绿体线粒体

【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且是放出氧气的过程叫。

(5)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线粒体把有机物当做燃料与氧结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

光合作用的反应是: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

由此可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点睛】

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

27.3月12日

【分析】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详解】

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

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国民党颁布了植树令:

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

国民党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

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