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664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docx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

中考文言文九年级下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

万事莫贵于义也.(《墨子贵义》)

译文:

墨子说:

"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现在有人说:

'(我)给你帽子和鞋,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你)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 是(因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贵重啊!

又说:

'给你天下,杀死你,你肯干吗 '你(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是天下不如你身体贵重啊.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

所以说:

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起于鲁( 出发,动身   )        

(2)吾义固不杀人(  坚守道义   ) 

(3)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给 )   (4)是贵义于其身也   (  这是

2.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3分)

例:

断子之手足

A. 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辍耕之陇上                                D.醉翁之意不在酒

3.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损失不足的牺牲有余的。

(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

(2)万事莫贵于义也.

                                                                   

 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4.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

5. 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

  甲文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加以反驳?

                      吾义固不杀人 

乙文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           万事莫贵于义也”。

6.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机敏善辩,坚守道义

 

二、《孟子>二章》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

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

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

“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①!

”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③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④廪庾⑤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上》

【注释】①何以台为:

还要露台干什么呢!

②慎夫人:

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

③亡:

通“无”。

④都鄙:

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

⑤廪庾:

粮仓。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      

(2)亲戚畔之(  通叛  背叛  )

(3)尝欲作露台( 曾经  )      (4)慎夫人衣不曳地( 拖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 攻亲戚之所畔    肉食者谋之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示敦朴  

C. 为天下先        此为何若人         

D.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6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召匠计之,直百金

  译:

(汉文帝)召见工匠计算露台的花费,价值百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得道者/多助               

(2)遂除/ 民田之租税

5. 用自己的话说说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及效果如何?

第一则材料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可以体现?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分)做法:

汉文帝减轻百姓赋税,节省宫廷开支。

效果:

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富足,国库充盈。

体现主张:

施行仁政。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

“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

“善哉言乎!

尧,舜其尤病诸⑤。

”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

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

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

怨恨会集中于他。

④吾志益下:

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⑤尧,舜其尤病诸:

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译文: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

“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

”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

“我不聪明,怎么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

”狐丘丈人说:

“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

“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我的心越小,只想着黎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

这样可以免于害吗?

”狐丘丈人说:

“说得好啊!

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指国外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

(3)官大者,主恶之  (  讨厌,厌恶       )       (4)吾施益博(    广泛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可以免于患乎?

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患吗?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行/ 拂乱其所为            

(2)有三利/必有三患

4. 用原文语句填空。

(3分)

乙文中狐丘丈人的忧患意识是:

“           ,            ;          ,           ;          ,           ” 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  

5.乙文中孙叔敖是怎么避免祸患的?

结合【甲】文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4分)

                                                                             孙叔敖认为在得到“三利”之后应更加小心谨慎、心系百姓。

这表明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句的意思基本一致。

四、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文】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

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

“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

①拘忌:

拘束和禁忌。

②值子:

值,碰到。

子,农历的子年,生肖属鼠。

③僮:

未成年的仆人。

④仓廪庖厨:

仓廪,粮仓。

庖厨,厨房。

⑤衣:

衣架。

⑥累累:

一个接一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是使……劳苦  )    

(2)困于心,衡于虑(   通“横“  不顺   )

(3)是阴类恶物也(  这         )      (4)假五、六猫(      借        )

2、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的,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从此,老鼠互相转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音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是/阴类恶物也

4、用原文填空。

(3分)

乙文中的鼠因为永某氏出生于子年,将鼠当作神,非常爱护鼠,致使鼠肆意横行,无所顾忌。

后人来居,鼠的行为依然没有收敛“                                 ”,最后被后人杀死,这是因为老鼠“                                    ”,这正印证了甲文中的中心论点”                                                    “。

鼠为态如故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甲文中,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分)

                                                                               这六个人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五、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

“王者何贵”?

曰:

“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茫茫③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④之则安,辅⑤之则强,非⑤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

‘人⑥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齐桓公:

春秋诸侯,五霸之主,姓姜,名小白。

  ②管仲:

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③苍苍莽莽:

形容广阔无边  ④与:

亲附,拥护爱戴  ⑤非:

非难,责怪。

  ⑥人:

这里指统治者。

译文:

 齐桓公问管仲:

“君王要重视(贵:

重视,崇尚)什么?

”(管仲回答)说:

“要看重天。

”桓公仰望着(天)。

管仲说:

“所说的天,不是指苍苍茫茫的天空。

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

百姓赞同(政事)社会就会安定,百姓辅佐(君王)国家就能富强;百姓非议(政事)天下就会危险,百姓反对(君王),国家就会灭亡。

” 《诗经》说:

有的人们不良善,徒然相怨在一方。

如果百姓埋怨他的官员,最后国家却不灭亡的情况,从来就没有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    

(2)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

(3)曰:

"贵天"(   以……为贵(认为……尊贵))              (4)非谓苍苍茫茫之天也(   是        )

2、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当君王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君:

名词作动词,做……君主)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音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夫/环而攻之          

(2)百姓与之/则安

4、用原文填空。

(3分)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中                                                           ”,印证了甲文中的结论“                                         。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甲乙两文共同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的,乙文则更加强调               的重要性,“天”即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以民为本”(人的重要性或人心所向)   施行仁政   要以百姓为尊贵    百姓是国家的基础(意思对即可)

三、            《鱼我所欲也》

六、阅读甲乙两段,完成1--5题。

(19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仪休①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其弟日:

“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 ②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③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④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    选自《初潭集·廉勤相》。

     注释:

①公仪休:

周代鲁国穆公的相。

  ②下人:

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③枉:

违法曲断。

④给:

供给。

译文:

公仪休做鲁国宰相而且喜欢吃鱼,全鲁国的人(都)争着买鱼献给他,公仪休(都)不接受,他的弟弟说:

“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送给您的)鱼,是为什么?

(公仪休)说:

“就是因为喜欢吃鱼,才不接受(人们送我的鱼)。

如果接受(别人送我的鱼),必定有不敢责求别人的表现,有不敢责求人的表现,就将违法曲断;违了法,就要(被)免去宰相(的职务);免去了宰相的职务,那(我)虽然喜欢(吃)鱼,这些人必定不能送给我鱼,(这时)我就不能自己供给鱼了。

如果不接受(别人送给我的)鱼,而不被免去宰相的职务,即使不接受(别人送给我的)鱼,我(也)能经常自己供给(自己)鱼。

这(就)是明白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别人替自己(打算),不如自己给自己(打算)。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    ⑵万钟于我何加焉(  益处      )

⑶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全    )     ⑷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做宰相

     )

2、与例句“妻妾之奉”中的“之”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蹴尔而与之    B 、局促一室之内   C 、处处志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翻译句子:

(6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⑴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

 

⑵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

 

4、请用“/”标出下列句子中的句义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⑴行道之人/弗受            ⑵有/下人之色

5、原文语句填空:

(4分)

⑴甲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⑵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公仪休的观点。

(2分)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19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

‘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④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曰:

‘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予:

给,送。

②子:

你,代词。

③履:

鞋子。

④一言:

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译文:

墨子说: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

‘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

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

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

‘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

’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

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

所以说: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这样 )

(3)今谓人曰( 对……说  )            (4)何故( 缘故、原因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3.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事/莫贵于义也

4.【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

【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5.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

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为什么?

(3分)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四、《庄子二章》

八、阅读甲乙两文,回答文后问题。

(19分)

【甲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