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4492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主要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小龙虾烧烤B.大豆磨成豆浆C.苹果腐烂D.蛋清受热凝固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糖类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吃得越多越键康

B.将废旧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C.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可以变废为宝

D.生活污水不是化工废水,可向江河湖泊里任意排放

3.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加粉末药品B.

读液体体积

C.

测定溶液PHD.

稀释浓硫酸

4.丙烯酸(C3H4O2)是制造婴儿“纸尿裤”的原料,下面有关丙烯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8

B.一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5.镆是近期刚确定中文名称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镆元素的原子中粒子总数为403B.镆原子变成镆离子是化学变化

C.镆是金属元素D.镆原子核内有167个中子

6.下图是四种物质a、b、c、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

2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D.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

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C.物质分类

D.灭火方法的目的模型

8.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有()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

②酸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所以氢氧化钙溶液中也有OH-,也一定能与酸反应

④碳酸盐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一定是碳酸盐

⑤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⑥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⑦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A.2个B.3个C.4个D.5个

9.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根据所给图表(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A.上述图象表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B.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

C.40℃时,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都能形成饱和溶液

D.40℃时,将适量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二、简答题

10.社会的发展,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空气质量问题愈发严重,很多市民都从商场购买了空气净化器以应对雾霾,空气净化器它是由活性炭层、负氧离子发生器等7层组合成。

如图是某品牌机构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含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填序号,一个即可);含有的金属元素有____(填元素符号,一种即可)。

(2)机身使用的是铝合金,与铁相比的优点是___(答一点即可),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金属铝、铁活动性顺序___。

(3)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若想从根本减少雾霾,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答一条即可)

三、流程题

11.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取高纯CaCO3的流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1)操作1的名称______,该操作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检验Ca(OH)2是否完全转化为CaCO3的方法是______。

四、实验题

12.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

(2)实验室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应往长颈漏斗中入______,若用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_进入(选“a”或“b”),如果选择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与B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3)用不加催化剂的方法制取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3.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1)实验一:

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二:

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三:

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______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理由是______。

(4)实验四:

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感悟)(5)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能量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14.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字性质时,某同学想证明: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下列探究:

(1)方案一:

测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pH(常温),测定某NaOH溶液的pH大于7,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其pH小于7。

结论:

稀硫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过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方案二:

借助酸碱指示剂。

①小红说:

根据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时,稀硫酸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②小文说:

实验开始不需要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中____的说法不正确,理由是____。

(继续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显酸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容颜1-2mL于试管中,加入____,振荡

____

溶液呈酸性

(3)测温度变化:

为了进一步获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小明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其原理是____。

六、计算题

15.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_____(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小龙虾烧烤中食物变熟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大豆磨成豆浆,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苹果腐烂发生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蛋清够热凝固,蛋白质高温变性失活,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2.C

【详解】

A、A.油脂、糖类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合理饮食有利于健康;故选项错误。

B.将废旧电池进行分类处理,避免重金属污染;故选项错误。

C.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可以变废为宝;故选项正确。

D.生活污水不是化工废水,但依然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后,才能向江河湖泊里排放;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3.C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

4.B

【解析】

A、丙烯酸(C3H4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16×2)=1:

8,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错误;C、丙烯酸(C3H4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0%,正确;D、由丙烯酸(C3H4O2)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B。

5.D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

A、镆元素的原子中粒子总数为:

288+115=403,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镆原子变成镆离子时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镆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镆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288-115=17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示看:

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只要是化学变化就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物质c不可能是一氧化碳,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发现C中会有三个原子的构成。

故选A.

考点: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

7.C

【详解】

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种元素是:

氧、硅、铝、铁,而模型中是氧、硅、铁、铝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

B、元素可以组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模型当中原子只可以转化为离子,与事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C、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包括氧化物,模型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D、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

8.A

【详解】

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所以氢氧化钙溶液中也有OH-,也一定能与酸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与酸反应产生气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不带电,该选项说法正确;

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⑦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但是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例如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有2个故选:

A。

9.B

【详解】

A、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上述图像表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不是碳酸钠,错误;

B、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正确,正确;

C、40℃时,NaOH在水中和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29g和40g,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在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在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错误;

D、40℃时,将适量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不溶于酒精,有白色沉淀生成,错误。

故选B。

10.①(或④)Al(或Fe或Cu)耐腐蚀,不易生锈2Al+3FeSO4=3Fe+Al2(SO4)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或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等)

【详解】

(1)塑料和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含有的金属元素有 Al(或Fe或Cu);故填:

①;

(2)铝合金与铁相比的优点是耐腐蚀,不易生锈;铝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Al+3FeSO4=3Fe+Al2(SO4)3;故填:

耐腐蚀,不易生锈;2Al+3FeSO4=3Fe+Al2(SO4)3;

(3)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措施有: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11.过滤漏斗CaO+H2O=Ca(OH)2放热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红色,则Ca(OH)2已完全转化为CaCO3

【详解】

(1)操作1得到了滤液和不溶性物质碳酸钙,所以为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为过滤,该操作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反应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3)检验Ca(OH)2是否完全转化为CaCO3的,就是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剩余,由于碳酸钙不溶,而氢氧化钙可溶且溶液为碱性,所以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红色,则Ca(OH)2 已完全转化为CaCO3。

12.长颈漏斗稀盐酸a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D2KMnO4

K2MnO4+MnO2+O2↑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应往长颈漏斗中入稀盐酸,若用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从a进入;如果选择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与B装置相比,其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用不加催化剂的方法制取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D,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

13.瓶子均变瘪,且倒入NaOH溶液的塑料瓶比倒入水的塑料瓶更瘪Na2CO3+BaCl2=BaCO3↓+2NaCl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CO2+H2O+Na2CO3=2NaH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详解】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是:

瓶子均变瘪,倒入NaOH溶液的塑料瓶比倒入水的塑料瓶瘪;实验中,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实验的目的是做对比:

使用塑料瓶,现象比较明显;故答案为:

瓶子均变瘪,且倒入NaOH溶液的塑料瓶比倒入水的塑料瓶更瘪;

(2)实验二中,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

(3)实验三:

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

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4)因为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由图示可知,BC段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所以溶液的pH变小;故填:

CO2+H2O+Na2CO3=2NaHCO3;

实验四,图中AB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14.稀H2SO42NaOH+H2SO4=Na2SO4+2H2O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小文如果稀硫酸过量,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也不变色锌粒有气泡产生放热变浑浊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详解】

(1)方案一,结论:

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pH<7,则稀H2SO4过量,H2SO4与NaOH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填:

稀硫酸;2NaOH+H2SO4=Na2SO4 +2H2O;

(2)方案二:

①小红说:

根据图示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再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红色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稀硫酸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故填:

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小文的说法不正确,理由是:

溶液呈酸性,无色酚酞试液也不变色;设计实验: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试液变红色,实验结论,溶液呈酸性;故填:

小文;如果稀硫酸过量,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也不变色;

【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1-2ml于试管中,加入锌粒(或紫色石蕊溶液等),振荡(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溶液呈酸性

故填:

锌粒;有气泡产生;

(3)方案三:

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填:

放热; 变浑浊;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15.

(1)无

(2)75%

【详解】

(1)根据实验装置本身与外界相通解答;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该实验中,该装置右端的导管与外界相通,故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2)设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70g-363.4g=6.6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6.6g

x=15g

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

答:

(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