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6925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

课时作业(八)

1.(2017·衡中六调)已知某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现两个纯合的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F2出现了六种表现型且这六种表现型之间的比例为6∶3∶3∶2∶1∶1,则F2中不会(  )

A.共有9种基因型

B.存在致死现象

C.存在着一种性状有三种表现形式

D.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占3/8

答案 B

解析 该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F2代六种表现型及其比例符合9∶3∶3∶1变型,F1基因型为AaBb,F2共有9种基因型;不存在致死现象;F2中两对相对性状一对表现为1∶2∶1,另一对表现为3∶1;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包括1AAbb、4AaBb、1aaBB,占3/8。

2.(2017·合肥市三模)下图是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素(由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合成过程图。

含花色素的花为红色,否则为白色。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传粉得F1中红花和白花植株比例为9∶7,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红花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可能出现白花植株的约占8/9

B.将F1白花植株相互杂交,所得的F2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C.将F1白花植株自花传粉,根据F2的表现型不能推测该白花植株基因型

D.用酶A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不变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A_B_表现为红花,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白花。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传粉得F1中A_B_(红花)∶(A_bb+aaB_+aabb)(白花)=9∶7,F1中红花的基因型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其中只有1/9AABB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白花,A项正确;将F1白花植株A_bb与aaB_相互杂交,后代可能会出现红花,B项错误;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_bb、aaB_、aabb,它们自交的后代都是白花,所以根据F2的表现型不能推测该白花植株基因型,C项正确;用酶A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基因型,D项正确。

3.(2017·汕头三模)如图为红绿色盲家系图,Ⅱ1患病的原因最可能是(  )

A.Ⅰ1形成配子时候发生了基因突变

B.Ⅰ1、Ⅰ2均为杂合子

C.Ⅱ1的外祖母携带有致病基因

D.Ⅰ2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Ⅰ1正常,其基因型为XBY;Ⅰ2正常,其基因型为XBXB或XBXb,Ⅱ1患病,其基因型为XbXb,其一个Xb来自Ⅰ1,一个Xb来自Ⅰ2,而Ⅰ1基因型为XBY,所以Ⅱ1患病的原因最可能是Ⅰ1形成配子时候发生了基因突变,XB突变为Xb。

故选A项。

4.(2017·三门峡一模)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能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答案 D

解析 1个F1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配子若干个,比例为1∶1∶1∶1,A项错误;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B项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C项错误;F1产生的精子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D项正确,故选D项。

5.(2017·三门峡一模)一个家庭中,一对夫妇都表现正常,但是生了一个白化病兼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孩子是男孩,其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祖母

B.这对夫妇再生男孩,是一个白化病的概率是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色盲女儿的概率是0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答案 C

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该孩子的基因型为aaXbY,是男孩,其中Xb肯定来自母亲,所以不可能来自祖母,A项错误;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他们再生男孩是一个白化病的概率是

,B项错误;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他们再生一个色盲女儿的概率是0,C项正确;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D项错误,故选C项。

6.(2017·湘潭三模)下列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适合作为遗传病调查对象

B.自然人群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不同

C.自然人群中,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相同

D.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答案 D

解析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项错误;自然人群中,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遗传病的男女患病概率都是相等的,与性别无关,B项错误;自然人群中,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的男女患病率都不等,因为它们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C项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D项正确。

7.(2017·永州二模)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

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现让无斑红眼雌果蝇与某雄性果蝇杂交,产生的众多子代中表现型有4种:

有斑红眼雌性,无斑白眼雄性,无斑红眼雌性,有斑红眼雄性,则亲本中的雄性果蝇基因型为(  )

AA

Aa

aa

雄性

有斑

有斑

无斑

雌性

有斑

无斑

无斑

A.AAXBY        B.AaXbY

C.AaXBYD.aaXbY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无斑红眼(♀)为_aXBX-,有斑红眼(♂)为A_XBY,子代出现①有斑红眼(♀)(基因组成为AAXBX-)和②无斑白眼雄蝇(基因组成为aaXbY);由产生的众多子代中,雌性都是红眼,而雄性有红眼和白眼,根据交叉遗传的特点,子代雄性的性状取决于亲本雌性的基因型,说明亲本雌性的基因型为XBXb,只有亲本雄性的基因为XBY,后代雌性的性状才全是红眼,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故选C项。

8.(2017·江西调研)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神经细胞中含有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

B.白化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正常夫妇后代出现白化病患者,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D.通过性别检测可检测出白化病患儿

答案 A

解析 人体神经细胞中含有该个体的全套基因,即含有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A项正确;白化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项错误;正常夫妇后代出现白化病患者,是基因分离的结果,C项错误;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能通过性别检测进行判断,D项错误。

9.(2017·名校模拟)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答案 B

解析 两对等位基因杂交,F2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A项错误;F1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为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_,aaB_),故后代为两种表现型,B项正确;F2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的为纯合体(AABB),其余为杂合,C项错误;F2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

,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

,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

,D项错误。

故选B项。

10.(2017·云南一模)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出现(  )

A.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

B.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D.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答案 A

解析 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所以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A项正确;母亲患病,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其儿子不一定患此病,B项错误;祖母患病,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父亲不一定患病,因此孙女不一定患此病,C项错误;外祖父患病,母亲一定患病,但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外孙不一定患此病,D项错误,故选A项。

11.科研人员将某纯合的二倍体无叶舌植物种子用射线处理后,种植得到了一株有叶舌变异植株,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4对脱氧核苷酸。

已知控制有叶舌、无叶舌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回答问题。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率

♀纯合无叶舌×♂纯合有叶舌

A

♀纯合有叶舌×♂纯合无叶舌

B

♀纯合无叶舌×♂纯合无叶舌

C

(1)无叶舌与有叶舌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为隐性性状,该变异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用A、a表示)。

(2)取该有叶舌变异植株的花药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中有叶舌幼苗13株、无叶舌幼苗134株,这一结果说明该变异可能导致________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3)进一步研究,发现雌配子育性都正常。

针对

(2)中的现象,科研人员以有叶舌植株和无叶舌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

(2)中假设正确,则表中结实率A、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进一步验证

(2)中假设,研究人员从上表杂交后代中选择亲本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出现情况验证上述推断。

请写出实验的思路。

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甲组后代出现少量的有叶舌植株,大量的无叶舌植株,乙组后代出现的有叶舌和无叶舌植株数量大致相等。

(5)为验证

(2)中的结论,科研人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无叶舌 Aa 

(2)有叶舌(花粉)雄

(3)A小于B和C,B和C大致相等

(4)甲组从杂交组合①或②的后代选择有叶舌为父本,从杂交组合③的后代选择无叶舌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乙组从杂交组合①或②的后代选择有叶舌为母本,从杂交组合③的后代选择无叶舌为父本,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

(5)假说——演绎法

解析 依题意多出4对脱氧核苷酸,应是一个基因内部的改变,属基因突变;二倍体的一个基因改变就表现出变异性状,说明是杂合子,且是显性突变。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无叶舌为隐性性状,变异个体的基因型为Aa。

(2)该有叶舌变异植株的基因型为A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有叶舌与无叶舌单倍体植株,理论比应该是1∶1,而实际上有叶舌幼苗13株、无叶舌幼苗134株,说明该变异可能导致有叶舌雄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3)若有叶舌雄配子配子育性大大降低,而表格中只有杂交组合①亲本有有叶舌父本,则A的结实率大大降低,而对另外两组基本没有影响,即A小于B和C,B和C大致相等。

(4)测交实验的思路:

甲组从杂交组合①或②的后代选择有叶舌为父本,从杂交组合③的后代选择无叶舌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乙组从杂交组合①或②的后代选择有叶舌为母本,从杂交组合③的后代选择无叶舌为父本,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

(5)科研人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12.在一群羽毛为蓝色的鸟中,偶然发现一只灰红色羽的雌鸟,欲探究该种鸟羽毛颜色的遗传方式,实验设计如下,用该灰红色羽雌鸟与蓝色羽雄鸟交配。

(已知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即ZZ表现为雄性,ZW表现为雌性)

(1)若F1的性状表现为灰红色羽∶蓝色羽=1∶1,且雌鸟、雄鸟个体中两种性状均有,则此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常、Z、W)染色体上,亲本灰红色羽雌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显性、隐性)基因突变。

(2)若F1的性状表现为灰红色羽雄鸟∶蓝色羽雌鸟=1∶1,则此突变基因位于是________(常、Z、W)染色体上,亲本灰红色羽雌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显性、隐性)基因突变。

(3)此条件下,________(能,不能)通过杂交实验判断突变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上是否含有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 显性 

(2)Z 显性

(3)不能 由于该变异是Z染色体显性突变,W染色体上不管是否含有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均表现为隐性性状

解析 

(1)如果F1的性状表现为灰红色羽∶蓝色羽=1∶1,且雌鸟、雄鸟个体中两种性状均有,因为在雌雄中无差别,所以此突变基因位于是常染色体上。

亲本灰红色羽雌鸟的变异类型是显性突变,否则在子一代中都是显性性状即原来的性状。

(2)如果F1的性状表现为灰红色羽雄鸟∶蓝色羽雌鸟=1∶1,因为该性状和性别有关,则此突变基因位于是Z染色体上,且仍是显性突变。

(3)在上述条件下,不能通过杂交实验来判断突变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上是否含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因为由于该变异是Z染色体显性突变,W染色体上不管是否含有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均表现为隐性性状。

13.林肯郡卷毛猪毛发的颜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C基因数少于c基因数时,C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黑青色突变体,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黑青毛突变体体细胞中C、c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如图2所示,请回答:

(1)根据图1推断纯合棕色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图1中,某些基因型相同的正常黑色林肯郡卷毛猪杂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或________。

(3)今有多只纯种林肯郡卷毛猪,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杂交实验,以确定基因型为aaBbCcc的卷毛猪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aBBcc

(2)黑色猪∶棕色猪=3∶1 黑色猪∶白色猪=3∶1

(3)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cc的林肯郡卷毛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与结论:

Ⅰ.若子代中黑色猪∶黑青色猪∶棕色猪=1∶1∶2,则该突变体为突变体甲

Ⅱ.若子代中黑色猪∶黑青色猪∶棕色猪=1∶2∶3,则该突变体为突变体乙

Ⅲ.若子代中黑色猪∶棕色猪=1∶1,则该突变体为突变体丙

解析 

(1)正常情况下,图1中A抑制B,B基因表达的酶可催化白色物质生成棕色物质,故纯合棕色猪的基因型为aaBBcc。

(2)甲图体现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图1中,某些基因型相同的正常黑色林肯郡卷毛猪杂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基因型可能为aaBbCC或aaBBCc两种可能,如果基因型为aaBbCC,则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3∶1;如果基因型为aaBBCc,则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棕色=3∶1。

(3)由于aaBbCcc中多了一个c基因,又因为体细胞中C基因数少于c基因数时,C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黑青色突变体,因此用aaBbCcc的林肯郡卷毛猪与基因型为aaBBcc的林肯郡卷毛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结果与结论:

若子代中黑色猪∶黑青色猪∶棕色猪=1∶1∶2,则该突变体为突变体甲,若子代中黑色猪∶黑青色猪∶棕色猪=1∶2∶3,则该突变体为突变体乙,若子代中黑色猪∶棕色猪=1∶1,则该突变体为突变体丙。

14.(2017·揭阳二模)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白色实验小鼠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金色雄性小鼠。

研究人员将这只金色小鼠与多只白色雌鼠交配,得到F1全部为白色鼠。

F1个体间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雌鼠∶白色雄鼠∶金色雄鼠=2∶1∶1。

请分析回答:

(1)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F2中的金色小鼠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有人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原因:

a.金色雌鼠不能存活。

b.控制金色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

c.控制金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d.控制金色的基因位于X、Y这对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①甲同学认为可排除a,理由是:

F2代中雌鼠的个体总数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也可排除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金色的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这对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若为你提供纯合的白色雄鼠、白色雌鼠、金色雄鼠、金色雌鼠作为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若________,则金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则金色基因位于X、Y这对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答案 

(1)白色

(2)不比雄鼠少(或与雄鼠的个体总数相等) F2代中的雄鼠有白色类型。

(3)实验方案:

金色雌鼠×白色雄鼠

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若子代中的雌鼠全部表现为白色,雄鼠全部表现为金色

②若子代有白色雄鼠出现(或子代中的雌雄鼠都全部表现为白色)

解析 依据F1的表现型推断不出体色的显隐性关系;依据F2的性状分离比明确小鼠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据此并结合伴性遗传的知识分析判断F2中的金色小鼠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的几种可能原因的正确与否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金色小鼠与多只白色雌鼠交配,得到F1全部为白色鼠,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

(2)F1个体间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雌鼠∶白色雄鼠∶金色雄鼠=2∶1∶1。

①由于在F2中,雌鼠与雄鼠的个体总数相等,因此F2中的金色小鼠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的原因不可能是:

金色雌鼠不能存活。

②由于在F2中,雄鼠有白色类型,因此F2中的金色小鼠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的原因不可能是:

控制金色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

换言之,若控制金色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则F1或F2中的雄鼠应全为金色类型。

(3)若探究控制金色的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这对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可让金色雌鼠与白色雄鼠杂交,观察并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设控制鼠色的基因用R、r表示)。

①若金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金色雌鼠与白色雄鼠的基因型分别为XrXr和XRY,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Xr∶XrY=1∶1,子代中的雌鼠全部表现为白色,雄鼠全部表现为金色。

②若金色基因位于X、Y这对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亲本金色雌鼠与白色雄鼠的基因型分别为XrXr和XRYR,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Xr∶XrYR=1∶1,子代中的雌雄鼠都全部表现为白色。

15.(2017·肇庆一模)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

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________。

(2)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________,该果蝇经减数分裂至少可以产生________种配子。

(3)若两果蝇杂交,后代长翅∶残翅=3∶1,则说明D、d基因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

(4)已知果蝇有控制黑檀体和灰体的基因,将黑檀体长翅果蝇(纯合体)与灰体残翅果蝇(纯合体)杂交,获得的F1代均为灰体长翅果蝇。

将F1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若F2代雌、雄群体中表现型均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且其比例接近于9∶3∶3∶1,说明控制黑檀体和灰体的基因不在________染色体上。

(5)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上有粉红眼基因r,Ⅲ号染色体上有截毛b,短腿基因t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刚毛(B)粉红眼短腿个体的比例是3/16,则这两只果蝇共有________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

答案 

(1)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

(2)Dd 4 (3)分离 (4)性(X、Y) (5)4

解析 题图是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分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雄性的XY染色体是异型性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会产生2种性染色体的精子,雌性为同型性染色体,只产生1种性染色体组成的卵细胞。

(1)根据染色体组的概念,由图可知,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

(2)基因型是指个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图中雄果蝇只有D和d显示,所以其基因型可写成Dd。

由于该果蝇是雄果蝇,减数分裂时除考虑等位基因的分离,还应考虑XY性染色体的分离,再自由组合,所以至少可以产生4种配子。

(3)若两果蝇杂交后代长翅∶残翅=3∶1,则说明D、d基因在亲本果蝇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彼此分离,产生了比例相等的D、d配子,由此可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若F2代雌、雄群体中表现型均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且其比例接近于9∶3∶3∶1,说明控制黑檀体和灰体的基因遗传都不与性别相关联,即它们不在性染色体XY上,应随常染色体遗传。

(5)根据题干信息:

两亲本果蝇的基因型都为_b_r_t,而杂交子代果蝇刚毛粉红眼短腿个体(B_rrtt)的比例是3/16,由于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于是结合自由组合规律符合的乘法原理,将3/16拆分为3/4×/1/4×1或者3/4×1/2×1/2进行思考两亲本的各对基因组合。

由于两种情况都有3/4,则亲本中一定有一对基因都为等位基因,由此可确定有如下4种情况组合:

①BbRrtt×BbRrtt;②BbrrTt×BbrrTt;③BbRrTt×bbRrtt;④BbRrtt×BbrrT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