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303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嘉峪关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卷面分值: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近期中央电视台将开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你猜此部电视剧最早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

A.汉朝B.隋唐时期C.秦朝D.明朝后期

2.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3.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B.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4.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

“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

”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

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

A.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商业已成为社会主导产业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

5.《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

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A.划分田地B.因地制宜C.精耕细作D.优选种子

6.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

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

……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

”这一模式体现了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

7.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周礼》在西周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君主世袭制B.巩固嫡长子继承制

C.提高士人道德修养D.维护特权等级制度

8.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家风是什么”的节目。

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

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9.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10.22.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

“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

”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

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

1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13.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

1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15.“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做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

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

16.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一部分”是指

A.妇女B.外邦人C.全体公民D.奴隶

1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提到: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该材料反映罗马法

A.注重证据,讲究公正B.保护私有财产与政治权利

C.成文法与习惯法并重D.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世界文明史》介绍:

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19.西方各国政治民主化过程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和平渐进方式、暴力革命方式、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的方式。

其中是“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20.“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

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

”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

A.联邦制B.共和制C.两党制D.总统制

21.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美国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主要是通过

A.实行三权分立B.实行君主立宪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D.国会制约总统权力

22.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反封建不彻底

C.脱离下层人民群众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3.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4.《蒋总统集》记载,某一时期“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

此时期国民党成分的变化反映出

A.国共实现了党内合作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知识分子的进一步觉醒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25.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这表明

A.国共共同抗日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26.《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坚持城市中心论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27.“……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

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结果B.由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领导

C.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28.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白发,值得!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将国民党势力完全赶出了大陆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9.20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经说道:

“胜利来的时候,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这里的“小康”和“闷雷”分别是指

A.经济发展与稳定、抗日战争B.政治民主与团结、国共内战

C.社会进步与平等、北伐战争D.生活幸福与安康、十年文革

30.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

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着)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

该电文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军队充分发动群众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D.正面战场有力的打击了侵华日军

31.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首次实践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

C.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D.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32.“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33.《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

“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D.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

34.19世纪初期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它对资本主义的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以宣传和示范的方法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

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之一是

A.傅立叶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

35.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36.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D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37.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阐述:

“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

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对材料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A.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B.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加强

C.应对挑战多边合作的需求D.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削弱

38.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成型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39.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B.北约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40.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

它不仅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丘吉尔断言:

“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

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该材料主要说明了冷战

A.导致美苏之间不断上升的军备竞赛B.促进不同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

C.推动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D.避免了当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材料解析题:

(41、42、43题,共三道,41题16分,42题12分,43题)

41.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应生辉〞。

材料二.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

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

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

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

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材料三在美国梦之前,大抵无数人有过“中国梦”。

中国美梦,就是做皇帝。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传统政治——皇帝独裁。

不过,如果你想做一个独裁者的美梦,我建议你把梦境放在明清两朝。

          —--—《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启示录》

材料四.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并不断完善的历史时期。

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回答下列问题:

(1)“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指出古代希腊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是什么?

(1分)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分)

(2)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政治制度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分)其特点是什么?

(2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特点。

(2分)

(4)材料三提到的“美国梦”指什么?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你想做一个独裁者的美梦,我建议你把梦境放在明清两朝”?

(2分)

(5)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尝试走“美国人的路“请指出这次实践活动是什么(1分)?

列举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

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

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回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

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1分)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

(1分)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2分)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

”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

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

(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

(1分)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

(1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分)

嘉峪关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B

C

C

D

A

B

D

D

D

B

D

C

C

A

D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3

34

35

36

3

7

38

39

40

答案

A

B

B

A

C

A

D

C

B

D

A

C

C

A

B

C

D

A

D

D

二、材料解析题:

(41、42、43题,共三道40分,41题16分,42题12分,43题12分)

41【答案】(16分)

(1)民主政治(或爱琴文明),(1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小国寡民,直接民主,法律至上。

(答出任意2点即可)2分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君主专制,皇权至上,政治大一统。

(2分,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国家元首、英联邦首脑;(1分)国王"统而不治"、议会为国家权力中心;责任制内阁制(首相掌握实权)、政党政治(2分,答出两个即可)。

(4)“美国梦”:

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

(1分)原因: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分)

(5)实践:

领导辛亥革命(1分)成果: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或推翻清王朝)(3分)

42【答案】(12分)

(1)原因: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4分,答对其中4点即可)

(2)关键问题:

台湾问题。

(1分)转折点:

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2分,答对2点即可)

(3)反应:

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分)重大改变:

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任意2点,2分)

(4)日本:

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

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

43【答案】(12分)

(1)核心国家(2分):

苏联和美国。

变化(2分):

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

事例(1分任答1点即可):

冷战,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

(2)国家(2分):

法、德。

变化(2分):

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

事例(1分):

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

(3)根本原因(任意两点,即得2分):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际形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