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864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嘉峪关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道、法、墨、儒B.墨、儒、法、道

C.儒、道、墨、法D.法、儒、道、墨

2.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3.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B.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D.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6.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D、有所为有所不为

7.何谓美女?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

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

而到了宋代,标准则变为文雅与自我克制,缠足后的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重要条件。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女性文化涵养的提高

C.男性审美观念的变化D.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

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9.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B.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10.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而起的农民。

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11.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B.“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民生之本”

12.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13.某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最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

“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种主张

A.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B.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

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D.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

15.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中心思想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16.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

主要是因为他: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D.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

17.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

”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D.崇尚人性

18.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19.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

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B.建立民族教会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D.清除神学束缚

20.“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引文中的“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分别是指

A.人文主义者、人性B.启蒙思想家、理性

C.启蒙思想家、科学D.人文主义者、理性

21.伏尔泰说: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狄德罗说:

“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男人的权利。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上述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B.都主张宽容他人一

C.都主张保障人的自然权利D.都主张敬畏自然

22.孟德斯鸠曾说: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D.社会契约思想

23.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

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

这里鲁迅告诉我们

A.汉字是史官或巫创造的B.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

C.汉字是仓颉创造的D.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24.《说文解字·序》载: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25.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下列时代风貌与文化艺术特色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B.隋唐时期盛世气象——杜甫诗歌体现忧国思家情

C.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反映民生活的话本流行

D.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

26.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中国民间文化以明清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

下列关于明清民间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文人画、小说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B.民间文化成为明清社会思想的主流

C.民间文化可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小农经济繁荣有关

27.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

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B.异端思潮的影响

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

28.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

“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

”材料中的“这部巨著”提出了

A.万有引力定律B.自由落体定律C.“日心说”D.狭义相对论

29.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杜绝儒家以外其他思想的传播

B

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度

推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

“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

D

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

对启蒙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

30.“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这段话评价的是

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1.某中学高二文科班组织了一个“我们沐浴在科技文明的阳光里”主题探讨会。

他们列举了下列科技文明成果,按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互联网②电影③电视④手机⑤汽船⑥汽车⑦火车⑧飞机⑨电灯

A.⑤⑦⑥⑨②⑧③①④B.⑤⑦⑥⑨②⑧③④①

C.⑦⑤②⑨⑥⑧③①④D.⑦⑤②⑨⑥⑧③④①

32.某同学进行了一个主题探究,例证:

“瓦特——英国工业革命;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邓稼先――中国两弹研制。

”你认为,该同学的探究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B.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发展

C.欧洲是当今世界科技中心D.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33.QQ、微信、微博等一些社交平台,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都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产生于

A.工业革命期间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美苏冷战期间

34.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

该著述是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天演论》

35.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再转向学习“文化”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36.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学生展开评论。

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A.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

37.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A.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B.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38.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D.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9.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民族”色彩也很突出,但那主要是“驱逐鞑虏”、“排满兴汉”的民族性,与后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不是一回事。

其依据是

A.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B.没有无产阶级领导

C.在革命中曾经寻求西方国家的支持D.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40.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汇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是指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41.“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材料描述的理论是

A.新三民主义B.城市中心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42.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颁布并施行《义务教育法》

43.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B.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44.2014年9月10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中方大会主席杨利伟透露:

①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③中方第一批航天员将退役,中国将进行新的航天员选拔,其中包括女航天员。

这预示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将开创一个新境界。

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C.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正式启动

D.2003年,载有航天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并成功返回

45.有人说:

“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

A.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B.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46..从媒体公布的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总理的简历中了解到,他从合肥八中毕业后,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并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

其时代背景是

A.邓小平复出后力抓教育工作B.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C.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47.2014年10月9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

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48.画作描绘海上有一块巨石漂浮于空中。

这种表现的形式,最可能与哪一画派有关

A.石头的纹理细致分明,反映出现实主义的绘画技巧

B.画出海浪与光影的重要元素,反映出印象派的画风

C.石头悬浮于半空中,反映出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D.画面整体完整和统一,反映出浪漫主义的特征

49.高二的小明已将戏剧《等待戈多》看了三次仍是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是

A.小明的文化素质太低

B.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所决定

C.作品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时间空间跨度太大

D.作品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令人颓废

50.“米米奇妙屋”、“快乐男声”等电视节目分别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

A.娱乐功能B.传播信息作用C.艺术鉴赏性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第51题27分,第52题23分,共50分)

51.(27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据岳麓版课标教材《历史》必修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三个学派的哪些观点“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6分)

材料二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

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魁奈(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曾鼓动法王路易十五仿效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他们都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视为与自身文明相异、魅力无穷的“他者”,都乐于把这个陌生相异的“他者”看作构建自家思想学说不可或缺的精神参照。

——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⑵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魁奈分别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政治、经济的哪些思想?

(4分)

材料三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3分)三个阶段的“觉悟“中,国人如何实践的?

(6分)其中陈独秀有什么举措?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觉得对于人类文明交流应该持什么样正确态度?

(4分)

52.(23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1材料一中的“他”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诉求?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的学说的历史意义。

(2分)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2材料二中“莎士比亚的作品”与马丁·路德的主张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3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6分)

材料三

孟德斯鸠:

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3分)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3分)据此,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50小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A

D

B

D

C

A

B

D

C

D

C

A

C

D

B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B

D

D

B

C

D

A

D

C

A

B

D

B

A

C

B

A

A

B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D

C

C

A

B

A

B

C

B

A

51题(27分)

(1)(6分,答出核心主张即可)

儒家:

孔子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荀子主张“礼治”。

(任答两人的主张即可)

道家:

老子主张“道生万物”和朴素辩证法;庄子主张“齐物”和“逍遥”。

法家:

商鞅主张“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⑵思想:

以德治国思想;重农主义思想;(4分)

3三个阶段: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3分)

实践: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6分)

举措:

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发表<<文学革命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4)尊重文明的多样性;重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要与时俱进,积极吸收先进文明成果,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4分,言之有理既可得分)

52(23分).⑴智者学派;(2分)

意义: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或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分)

⑵相似之处: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分)

观点:

信仰得救(3分)

意义:

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上的自由,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3分)

⑶内涵:

反对宗教、专制王权、贵族特权;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答出两点得3分)

⑷变化:

从肯定人和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科学、理性(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3分)

以人为本、追求美德、服务社会。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