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392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

秋地理必修第二册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差异。

【区域认知】

2.理解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综合思维】

3.了解人口增长、消费水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要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的措施,树立和谐的人地观。

【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

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2.意义:

一旦人口规模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

知识清单二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适度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

相关性

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等)

自然条件越优越,人口合理容量越大,自然条件越恶劣,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正相关

资源

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正相关

社会

经济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正相关

生活水平

过高的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负相关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合理,人口合理容量大;反之,则人口合理容量小

正相关

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地区开放程度越低,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正相关

温馨提示: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

3.特点

(1)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人口合理容量相对稳定。

(2)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

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为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努力提高科技水平、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知识清单三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

1.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提高研究成果的准确性。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实现对区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的评价,并可做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最高容量的区别

(1)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最适宜。

(3)人口最高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从可供养的人口数量的角度,它们存在这样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人口最高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任务清单 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情境探究

[情境]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如图所示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人口增长数量较大,但人口对环境产生的压力并不像预期那样严重,环境人口容量也在不断增大。

[探究]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试推断该地环境人口容量不断增大的原因。

提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等。

素养凝练

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项目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区别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共同点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人口容量具有动态变化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稳定性

2.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分析思路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4)考虑该区域的生活水平

一个区域的生活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生活水平较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

3.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素养应用

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图中,能大致说明生活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2)上海市生活水平高,而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其原因是(  )

A.热量、水资源丰富

B.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

C.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水平高

D.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解析 第

(1)题,生活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需要的资源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小。

因此生活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④曲线符合题意。

(2)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

上海市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生活水平高,但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对外开放程度高说明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提高本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 

(1)D 

(2)D

课堂小结

考点必背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

2.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养活多少人,是临界值,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养活多少人,是最佳值。

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特点。

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课堂学业达标

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右图为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耕地资源B.土地资源

C.水资源D.矿产资源

2.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B.对外开放程度

C.人口受教育水平D.生活水平

解析 第1题,环境人口容量由本地资源的短板所决定,由图可知,耕地资源是短板,故选A。

第2题,生活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经济发展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故选D项。

答案 1.A 2.D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千米,人口54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均50123美元(2011年)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完成3~4题。

3.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得益于(  )

A.气候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

C.生活水平低D.科技水平高

4.当新加坡处于人口适度曲线图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资源B.生产力

C.科技D.消费水平

解析 第3题,新加坡矿产贫乏,生活水平高,但人口容量大,主要是科技水平高,与气候的相关性较小。

故选D。

第4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随着积极因素增速缓慢,消极因素凸显,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

在第Ⅲ阶段,人口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主要是受国土面积较小,资源短缺的影响。

故选A。

答案 3.D 4.A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

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

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6.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从1987年到2015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的日期不断提前,“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所以B正确。

故选B项。

第6题,根据人类消耗资源速度加快现象,人类应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故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所以C正确。

故选C项。

答案 5.B 6.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535.95

1705.68

1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460.99

1543.03

1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788.5~1870

1841.5~1935

1894.5~2000

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上海应该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答案 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

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课后质量评估

读下图漫画,完成1~2题。

1.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变缓B.环境污染加剧

C.资源开发潜力无限D.环境人口压力大

2.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

B.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影响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D.与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解析 第1题,图示漫画地球上人口多,而可供人类使用的资源数量有限,环境人口压力大;漫画不能反映污染及资源开发潜力,只反映了人口数量,不能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变化。

故选D项。

第2题,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与人口数量没有负相关性,A错;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也在发生改变,B错;影响的首要因素是资源,C正确;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错。

故选C项。

答案 1.D 2.C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回答3~4题。

3.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算(  )

A.完全不确定B.依据收入水平

C.具有相对稳定性D.可以准确定量计算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与生活水平呈正相关

B.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

C.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由矿产资源状况决定的

D.人们通过人口合理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

解析 第3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生物和人文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环境承载力的估算有一定的指标限制,故一定时段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故选C项。

第4题,环境承载力与生活水平呈负相关;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环境承载力是由多个综合指标决定的,资源是影响其数值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人们通过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故选B项。

答案 3.C 4.B

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我国水源短缺、矿产富饶的地区。

近年来,北京市设定了人口“天花板”,计划2020年的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以内。

据此完成5~6题。

5.北京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是(  )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

6.为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北京市可采取的对策是(  )

A.实行跨流域调水B.推行严格的积分落户制度

C.控制用地规模D.提高城市人均消费水平

解析 第5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因素是资源,资源的短板是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北京市资源的短板是水资源,是北京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

故选A项。

第6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度及生活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北京应提高资源短板,即增加水资源量,可实行跨流域调水,A正确;推行严格的积分落户制度,只是限制了进京人口,不能提高环境人口容量,B错;控制用地规模,不能提高环境人口容量,C错;提高城市人均消费水平,会降低环境人口容量,D错。

故选A项。

答案 5.A 6.A

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州面积4703平方千米,人口约53万,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8%以上。

下表为“2012年怒江州建设用地规模与比重统计表”。

据此回答7~8题。

人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m2/人)

人均实际建设用地面积(m2/人)

适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

实际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

441.83

447.29

1.61

1.63

7.制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类型是(  )

A.水资源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D.耕地资源

8.若长期处于2012年怒江州建设用地的使用状况,该区域最有可能导致(  )

A.地震频率提高B.台风影响频繁

C.地质灾害多发D.森林火灾增多

解析 第7题,读材料可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8%以上,平地十分稀少,耕地资源十分紧缺,故制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类型是耕地资源,故选D项。

第8题,2012年怒江州建设用地的使用状况是实际建设用地比重超过了适宜建设用地比重,该地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最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多发。

故选C项。

答案 7.D 8.C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完成9~10题。

9.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  )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

C.生活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10.下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放宽生育政策,增加人口数量

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D.建设高耗能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 第9题,生活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关系,故选C项。

第10题,中国人口多,地域广,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使得资源量相对增多,使用时间延长,扩大应用价值,养活更多人口,故选A项。

答案 9.C 10.A

11.下图为“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

解析 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所以,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故选C项。

答案 C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如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

分析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虽然巴西比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地处热带,水热充足,生物生长期长;俄罗斯以温带、亚寒带气候为主,寒带面积广,所以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答案 巴西地处热带,水热充足,生物生长期长;俄罗斯以温带、亚寒带气候为主,寒带面积广,所以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