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712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docx

1语文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

扬州中学高三年级开学检测

语文试卷2016.2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甲型流感来袭时,亲人间的相互关心,同事间的相互鼓励,媒体上专家学者的善意提醒等都生动展示着团结互助、________的精神。

②三门县供电公司广大职工________,创先争优,在省内率先完成“户户通电”工程和一二期农网、城网改造工作。

③中共中央带头执行八项规定,赢得的是全党全民的衷心爱戴,形成了________、改革进取的巨大向心力。

A.齐心协力 同心同德 和衷共济B.和衷共济 齐心协力 同心同德

C.和衷共济 同心同德 齐心协力D.同心同德 齐心协力 和衷共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终未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C.多年实践中证明:

选票上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既简便易行,又可以避免人为造成候选人获选机会不平等的情况。

D.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尽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请柬: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

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

家严大人今年高寿?

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介绍信:

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4.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绿阴冉冉遍天涯②青草池塘独听蛙③秋庭暮雨类轻埃④林莺啼到无声处⑤门外无人问落花

A.③②④⑤B.①②⑤④C.⑤①④②D.⑤③②①

5.对下面漫画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漫画中人物戴的帽子表明了人物身份,且对他个人品性有暗讽。

B.漫画中人物的眼睛比例严重失调,这点小失误可以说是白璧微瑕。

C.漫画的标题“跑题”指的是研究“科研标本”变成了研究“科研经费”。

D.“怎样发财…?

”揭示了人物心理,进一步增强了漫画的讽刺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

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

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

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欲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

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亦志乎久而已矣。

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

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

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文集》为旧物也。

呜呼!

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游:

游玩

B.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怪:

奇怪  

C.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素:

向来

D.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特:

特别

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

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B.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

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

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C.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

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D.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4分)

(2)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4分)

9.欧阳修钟情于韩愈文章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

(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年)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怆情”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赏析颔联中“草草”、“昏昏”的妙处。

(4分)

(3)结合尾联简要分析本诗语言特色。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6)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8)良辰美景奈何天,。

(汤显祖《牡丹亭》)

五、现代文阅读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横岭苍茫

李御

故乡门前有座山,名横岭。

一道横亘于眼前且耸入云天的屏障矗立在你面前,犹如一位彪形大汉,既护住你的村庄田园,又阻隔你投向远处的目光。

开门相见,横岭就像与你相生相伴的一部分,显得格外熟络。

清晨,你可以看到雾幔缭绕;午间,你会感到热烈张扬;而夜晚,你会体味到峰峦如磐,如同巨人的臂膀,环绕于你,呵护于你。

我第一次爬上横岭的记忆已很模糊,但绝对是上山斫柴。

那是寒暑假的“必修课”。

从村里上山,要走很久蜿蜒曲折、山石嶙峋的山路,才能到达山顶。

也是在横岭,我认识了山枣、山楂、山胡椒;认识了野猪、野鸡和野兔。

一双草鞋,一副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里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艰辛与快乐。

一个寒暑假,天天走在山道上,我几乎熟悉了其间的每一道弯,每一块巨石,路旁的每一棵大树和路边的每一孔泉眼。

饿了,摘一串野果充饥;渴了,掬一捧山泉,沁人心脾。

上山斫柴,汗流脊背,不饿不渴之后,就一个劲唤风,当山风从胸前背后徐徐掠过,人就会觉得风是最贴心的伙伴。

山中精灵莫过于风,有声响,但不声张,把爽适给你,又悄然走过,你若再唤,又会飘然而至。

人在山里,有时想笑,有时想哭,有时想唱,有时想喊。

站在山顶,吼几句刚学会的山歌,无人聆听,无人喝彩,但自己很快活,很惬意。

山的阻隔,虽不同于锁链,但形同于门,总想推门而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我怀揣一份渴求离开小山村,走入不一样的世界,多少年后,回首顾盼,故乡与横岭却依然在我的梦中。

一个人骨子里的情结也许永远牵绊于生你养你的那山、那水、那片热土。

横岭早已修通了穿山隧道,昔日的羊肠山道已被水泥公路所覆盖。

前些年,我曾陪父亲一起开车穿过隧道,去了山那边的横岭水库。

一泓碧水,既可调洪,又可发电。

这也算是生养我的那片土地上沧桑巨变的一帧缩影吧。

在山上,拜访过我所熟悉的一位家乡“父母官”,他在仕途正旺时,毅然辞职上了横岭,带领乡亲们种植油茶树。

其中的酸甜苦辣,他知道,山民们也知道。

在山寨的火塘边,他对我说了这样一席话:

“现在不缺想当官的,也不缺能当好官的。

但还是缺能真心实意与百姓摸爬滚打,一起做点事的。

我从山里出去,又回山里,也算是返璞归真吧。

”几经风雨霜雪,如今油茶林已经硕果满园,而他却长眠在了其人生所拼力冲刺的油茶林。

在横岭,山民朋友争相给我介绍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姑娘,一位名校毕业的女生,自愿来到横岭深山的学校当教师。

亲友不理解,水土不服,被毒蛇咬伤,她也没有退却。

我特意去学校造访,可惜正赶上女教师去山外为孩子们购买课外读物,未能谋面,却在橱窗里读到了孩子们创作的儿歌:

“山有形,山有道。

你喊他答应,你走他不跑,冬去春来就不老。

”“山儿高,山儿陡,山儿就像个乡巴佬。

一坐几千年,高高低低都知道。

”我在橱窗前徜徉吟叹,一点点走近山区老师与可爱的孩子们。

横岭就是如此。

她是沉寂的,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看天观云的老人。

但在沉寂中孕育与滋养着万千生物,给你根,给你直指云天的一片天空。

面对横岭苍茫,我似乎读到了很多,却又心静如水,或许这就是生活中的另一种神示吧。

(选自2015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4分)

13.横岭给了“我”哪些滋养,使“我”永远牵绊于那片热土?

(4分)

14.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父母官”和都市来的大学生?

(6分)

15.请探究文章结尾处“另一种神示”的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唐文治:

“读经”养正气

徐百柯

唐文治,清光绪进士,官至农工商部左侍郎署理尚书。

1905年,他力促的《商律》颁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法,以国家法律形式宣布民间可以自由经商和集资创办各种公司,且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商部主管农、工、商及交通、金融等领域,为一时之“肥缺”。

唐文治为遏止官场贿赂之风习染商部,拟定《声明商部办事权限折》,规定商部官吏不得自营商业,严禁贪污纳贿,并阐明商政宗旨,“以保护商民,开通商智,厚结商力,体恤商艰,培植商家元气,减轻担负为主要”。

著名的张裕葡萄酒公司创办人粤商张弼士为答谢唐文治奏保张氏实业,曾赠与他“巨金”,他辞之再三。

他培植过很多实业,对于商人的酬谢一律“坚辞”或“峻拒”。

1906年,唐文治退出政坛,次年出任商务部高等实业学堂(后改为南洋大学,即上海交通大学之前身)监督(即校长)。

他将“着重注意道德,以全校蔚然成高尚人格”列入校章第一条,并在大礼堂悬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横幅,亲书“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对联。

为了使学生免受“学而优则仕”的旧教育思想影响,他勉励学生要以“求实学、务实业为鹄的”。

学校先后设立铁路专科、电机专科、航海专科等,将这所工业学堂发展为近代中国最好的工科大学之一。

唐文治自谓:

“回溯飘摇风雨,屡濒于危,最难堪者,改革之际,经济困迫,彼时今日不知明日,诸生相对凄惶……费几许心血,历无限艰辛,乃得稍稍有此成绩。

”在交大人眼中,“先生之于交大,犹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和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都是一个大学学府建立过程中的中心人物”。

1920年,唐文治辞去校长职务,以几近双目失明之身,创立无锡国学专修馆(即著名的“无锡国专”),开始以读经为中心的国学教育。

他提出“厚植基础,博览专精”的原则,主张教古籍原书。

在学习方法上,他强调学生自学,学校一天只上4节课,其余时间让学生各就自己的爱好进行自学。

他为无锡国专确立的办学宗旨为“正人心,救民命”,因为“当战国之世,孟子专崇仁义之训,斥去私利……今世一大战国也,于斯而提倡仁义之说,欲以救心而救国”。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开始轰炸无锡,年逾七旬且双目早已全盲的唐文治率领全校师生,进行了被赞为“壮烈”的内迁。

而后8年间,无锡国专迁校于广西桂林,设分校于上海,一直坚持着“明耻教战”的兴教活动。

抗战期间,唐文治居上海,汪伪教育部接管交通大学后,派人“劝驾”他出任伪交大董事长,并要挟他签字同意。

唐文治从容作答:

“行年七八十,此字可以不签矣!

我辈生也晚,无缘得见被尊为“工科先驱、国学大师”的先贤,但在其孙中科院院士唐孝威身上,颇能见乃祖遗风。

曾有记者采访这位物理院士,他说:

“今年春天,我带学生到万松书院①春游,秋游去了九溪十八涧②……”这让记者感慨不已,忆起那种源远流长的师道风流,一如《论语》所曰: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选自《当代广西》2015年第1期,有删改)

【注】①万松书院,明清时杭州影响最广的文人汇集之地。

②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之西的群山中,景色天然。

16.综观全文,唐文治是如何践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请简要概括。

(6分)

17.阐释文章结尾画线处“师道风流”的内涵。

(6分)

18.唐文治的办学经历给今人哪些有益的启示?

请分条概括。

(6分)

7、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著名作家麦家说:

平庸的人有一条命:

性命。

优秀的人有两条命:

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有三条命:

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礼乐者,何谓也?

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王者所以盛礼乐何?

节文之喜怒。

乐以象天,礼以法地。

人无不含天地之气有五常之性者故乐所以荡涤反其邪恶也礼所以防淫佚节其侈靡也。

故《孝经》曰: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节选自《白虎通义·礼乐》)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21、“三礼”是记录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的三本书籍,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请问“三礼”指的是哪“三礼”?

(3分)

22、中国古代汉民族重视礼乐的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葛朗台重视金钱和利益,相信能在天国享福。

临终时他对女儿说:

“把一切照顾的好好的!

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

B.《哈姆雷特》第一幕中出现了国王的鬼魂。

鬼魂有超自然的力量,它让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决意复仇。

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展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D.为了使《茶馆》保持联系性和整体感,老舍在人物安排上这样处理:

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三个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穿全剧;几个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如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唐铁嘴和小唐铁嘴、丁宝和小丁宝。

E.《鸭的喜剧》中的主人公爱罗先珂对世界充满爱心,爱一切生物,爱充满活力的生命,爱欢乐的世界。

但世界并非尽如人意,“无所不爱”就必定会“不得所爱”。

“鸭的喜剧”实是爱氏的悲剧。

24.简答题(10分)

(1)填人物并探讨性格形象(5分)

刘姥姥被凤姐和鸳鸯戏弄所引发众人发笑百态:

①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②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③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③叫“心肝”,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是▲,性格是▲;

②是▲,形象特点是▲;

③是▲。

(2)《三国演义》“失街亭”这个故事中,马谡有三笑,请具体阐述,并概括由此表现出的马谡的性格。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大自然

[俄国]屠格涅夫

我梦见自己走进一座拱顶高大的地下大厦。

整个大厦里流泻着某种也是地下的、匀和的光线。

大厦正中间,坐着一位身穿飘动的绿色服装的端肃女性。

她一手支颐,仿佛正在沉思。

我立刻明白,这位女性就是大自然的化身。

我一激动,心里感到一种由崇敬而来的畏惧。

我走近端坐的女性,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啊,我们的万物之母!

”我惊呼道,“你在想什么呢?

你是否在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

抑或是考虑着人类如何尽可能地达到完满和幸福?

女性慢慢地向我投来严厉、阴沉的目光。

她的嘴唇嚅动了一下,便发出钢铁般铿锵有力的声音:

“我正在思考的是如何让跳蚤的腿儿更有力量,以便它更容易逃脱它的敌人。

进攻和防御的平衡已被破坏……应该恢复过来。

“什么?

”我低声嘀咕道,“你想的竟是这个?

难道我们人类不是你心爱的儿女?

”女性微蹙双眉。

“一切生物都是我的儿女,”她说道,“所以我一视同仁地爱护它们,一视同仁地消灭它们。

“可是善良……理性……正义呢……”我又低声嘀咕。

“这是人类的说法,”响起铿锵有力的声音,“我既不知道善,也不知道恶……理性对

于我决不是法典,再说正义是什么东西?

我给了你生命,赋予蛆虫或者人类……对我都一样……你还是防备跳蚤的袭击吧——别打扰我!

我想反驳……可是周围的大地低声呻吟,抖动了一下,——于是我醒了。

25.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我”的情感态度变化。

(3分)

26.“我”和“万物之母”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27.“以虚写实”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分条赏析“虚写”的表达效果。

(6分)

 

[参考答案]

1.B 和衷共济:

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强调克服困难,适用于①句。

齐心协力:

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强调共同努力,适用于②句。

同心同德:

思想统一,信念、行动一致。

强调目标一致,适用于③句。

2.DA成分残缺,在“和”后面应该加个“与”;B项,主客颠倒,应是“这两句诗”是“苏东坡……终未归隐山林”的“写照”;C项,句式杂糅。

“按姓氏笔画为序”应为“按姓氏笔画顺序”或“以姓氏笔画为序”。

3.DA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

C项,“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堂”。

D项,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

4.C这是南宋著名谏官、爱国诗人曹豳的诗《春暮》: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

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

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诗所蕴含的是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是在孤寂中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

5.B

6.D(特:

只是。

7.C(“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错,从“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可知)

8.

(1)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

(“皇皇”、两个“而”、被动句式各1分)

(2)那么我的所作所为,难道是用来急于博取名誉和势利的吗?

(“岂”、“所以”、“干”及语句通顺各1分)

9.少得《昌黎集》藏于家中,后反复阅读、补缀校订;韩文深厚雄博,意义重大,大行天下。

(每点2分。

10.

(1)年老和妹妹相逢;重逢后又将离别;游宦时长路远;后会难期。

(各1分)

(2)“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

“草草”可见酒菜简单,用不着世俗的客套,兄妹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

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十分感人。

(2分)“昏昏”可见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快干,灯火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烘托了人物情感,营造出将别的伤痛氛围。

(2分)

(3)尾联妹妹问兄长答,语言自然传神(1分),全诗将相逢情景娓娓道来,语言浅显寻常又真挚亲切,富有生活气息。

(2分)

11.

(1)陟罚臧否

(2)千里共婵娟(3)辩乎荣辱之境(4)吾尝终日而思矣(5)渚清沙白鸟飞回(6)渺沧海之一粟(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赏心乐事谁家院

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

(只有)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李尧辅很好学。

我儿时常常到他家游玩,看见墙壁间有个破筐藏着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文字有遗漏颠倒没有次序,于是向李家求借这部书回去。

阅读它们,感到其中文辞深远厚重雄浑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感到它境界开阔浩大无边,令人喜爱。

 这时天下人学习的是杨亿、刘筠的“西昆体”,号称时尚文章,擅长这种文体的能够考中科举,博取名声,在世人面前夸耀,不曾有人提起韩愈的文章。

我也正在考进士,把考试的诗赋作为主要的文章来写。

十七岁应州试,被主考官黜退。

于是取出所藏的韩愈文章重新阅读,感叹道:

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于是对当时人不谈韩愈文深感奇怪,但是自己也没有空闲学习韩愈的文章,只是时时独自挂念在心里,认为自己正在考进士谋求禄位来奉养母亲,如果获取了禄位,应该好好在韩愈的文章上下工夫,来实现我向来的志愿。

过了七年,我进士及第,在洛阳做官。

当时尹师鲁这些人都还在,于是我们就一起写作古文。

就拿出所收藏的《昌黎集》来修补连缀它,又向别人家索取所拥有的旧版本来校对审定。

那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地趋向于写作古文,韩愈的文章就流行于世,到今天大概有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非韩愈不学了,可以说是盛事了啊!

啊!

圣人之道本来有施行很远却在眼前被限止,也有过去被忽视而在今天被看重的现象。

不仅仅是世俗的喜欢或厌恶它让它这样的,也有它理当如此的方面。

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

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不被人看重达二百年之久,但到今天被普遍重视。

这又不只是喜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也许是它时间久了意义更显明,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虽然暂时被埋没,但最终会永远光耀下去,那圣人之道也是这样。

我起初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们被埋没被废弃的时候,我本来知道它们不能足够用来追逐时代所喜好的以求取权势和好处,在这时去亲近它学习它,那么我的所作所为,难道是用来急于博取名誉和势利的吗?

也只是久已有志于此罢了!

所以我做官晋进时不会为之高兴;降退时也不会为之惧怕,大概是我的志向先已定下了,而学习韩愈也使我理应如此。

 《昌黎先生文集》本来是从蜀地印行的,文字刻画比现在流行的版本要精致多了,但脱字错误的地方很多。

三十年来,只要听说别人有较好的版本,我一定会求取来校正我收藏的版本。

文集最后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