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028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docx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

(2010-02-2417:

17:

59)

一、句式理解不清

1、如何搞好堤防建设?

怎样理解“豆腐渣”工程?

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2、我不知道家里人为什么要把我送到书塾里去?

3、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里?

4、我不禁一颤: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5、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在参观完长城后,都说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有些语句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个句子并不是“发问”,而是“陈述”,所以,例句1中两问号应改为逗号,例2、例3中句末问号应改为句号。

而例4和例5两句则是把陈述句和感叹句混淆了,所以,例4中的句号应改为感叹号,例5中的句号应改为句号。

二、冒号使用不规范

6、“下次决不了,决不了!

”箍桶匠叫着:

“你瞧就是,可怜的太太!

7、“我并不愚蠢呀!

”这位官员想:

“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8、“啊,是的,”他说:

“如今我不再在舞台上演戏了。

9、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见荔枝的妙处。

10、愚蠢的特务鉴别了两个钟头,结论是:

“笔迹相同”,就断定是许晓轩写的。

11、鲁迅先生说:

“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12、一次又一次研究表明,金钱的占有量不是幸福与否的标准,而且从来也不是。

13、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大家都懂得:

冒号有提示下文之意,放在引话前面,“某某说”、“某某想”之后要用冒号,插在引话中间,则通常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例6、例7、例8中的冒号均应改为逗号。

引文如果是全部引用,则引文前应加冒号,如例9中“句”字后应加上冒号;如果是部分引用或虽引用全句,但只把引文作为一句话中的一部分,则引文前的冒号应去掉,如例10、例11中的冒号就应删去;如句中有提示、解释或总结上文之类的词语,则应在这类词语前或后加上冒号,如例12中的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例13中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冒号。

三、点号、标号及提示性文字间重复

14、婆婆的手更紧地握住了孩子的小手……。

15、校乒坛三剑客:

——李晓东、王刚、魏凯在一起切磋球艺。

16、参加物理兴趣小组的有肖华、李威……等

17、同车的人告诉她前面的村庄林潭——就是护驾垛。

省略号后面一般不另加点号(有些特殊的问句或感叹句用了省略号之后仍要加问号或感叹号的除外,如:

“难道你觉得……?

”“这未免……!

”);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省略,通常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冒号和破折号以及“即”“就是”等词语都有提示下文或解释之意,故一般不同时使用。

故例14中句号应删去,例15、例16、例17中均应两者去其一。

四、一个句子用了几个句末点号

18、吃过了吗?

你们这些新同学。

19、今天去呢?

还是明天去呢?

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20、我问那个卖牡蛎的:

“应该付您多少钱?

先生?

21、多么诱人啊!

小树林里的一切!

我们知道:

不管一个句子是选择疑问句、感叹句,还是倒装句什么的,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

所以,例18中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应改为问号;例19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例20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例21中第一个感叹号应改为逗号。

五、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停顿长短不清

22、月亮把柔和的光洒向田野,堤岸,风车和磨房。

23、玉芳虽然在跑道转弯的地方摔了一跤。

但是她忍着疼痛,坚持跑到了终点。

24、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25、每个人都有三种性格:

他所显露出来的;他所具有未显露出来的;他认为自己应该具有的。

顿号一般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逗号一般表示并列短语或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一般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句号、问号、感叹号只能是句末的停顿。

因此,例22中的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例23中的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例24中的四个顿号应改为逗号;例25虽然是由三个分句构成,但三个分句中没有一个分句内还有表示更短停顿的逗号等,故三分号也应改为逗号。

六、连续数字表概数,中间多加了顿号

26、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七、八岁光景。

27、林潭到兴化有五十七、八里路。

例26、例27中“八九岁”和“五十七八”都表示概数,所以“八”“九”和“五十七”“八”之间不应加顿号,应删去。

七、书名号使用不规范

28、请以《超越自我》为话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29、福建的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30、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电影名或电视剧名等的,例28中“超越自我”为作文范围,例29中“龙舌兰”为植物名,故两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例30中“大学”和“大学章句”均为书名,应加书名号,“大学章句”中“大学”则应加单书名号。

八、引号和句末点号的位置划分不清

31、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2、王粲的《英雄记钞》里说,诸葛亮与徐庶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33、“吃一堑,长一智。

”便是这个道理。

这类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应注意的是:

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之内;引文不完整或引文完整,但仅作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引文在句中的句末点号可省去,引文如在句末的,则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外。

例31中句号应放在引号内,例32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例33中的前一个句号应省去。

这里应注意的是,有些引文特短的祈使句或感叹句等,句末点号可不省去,如“他喊了一声‘跟我来!

’就向前冲去。

九、引号范围不清

34、别太过分以为我们“地大物博嘛!

35、耿妈妈对儿子说:

“大成,见人要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熟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

36、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住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于天宇。

例34、例35两句犯了多引的错误,“礼多人不怪”和“地大物博”是固定短语,均不含“嘛”;例36中“海尔——波普彗星”是一个完整的专有名词,要全加引号。

十、括号和点号的位置不清

37、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814页)。

38、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这类语句应注意的是,看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还是注释句中的某个词、短语或分句。

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注释句中某个语言单位的,叫句内括号。

例37中的括号的内容是注释整句话的,应放在句号外,例38中括号内的内容是注释引用部分话语的,应放在句号内。

标点符号使用上的错误千奇百怪,以上归类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仅供商榷。

 

遂宁市金华中学初2014级下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一、 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唾手可得(tuò)  文质彬彬(bīn)  嗫嚅(nièrú)    拯救(chěng)

B.义愤填膺(yīn)  滑稽(jī)      忸怩(niǔní)   肆无忌惮(sì)

C.彷徨(pánghuáng)骇人听闻(hài)  蹂躏(róulìn)   倏然(shū)

D.毛骨悚然(sǒng)  岿然不动(kuī)   心弦(xián)      鄙视(pǐ)

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3分)

A.狼藉     锁屑     交卸        喋喋不休

B.窸索     叱骂     清谈        俯拾皆是

C.狞笑     纨绔     暴燥        不知所措

D.鲁莽     赎罪     褴褛        精兵拣政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张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好评。

B.石林奇石耸立,天然成趣,真是巧夺天工。

C.有些人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理想,却没有认真做好过一件事。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当我和小新走进教室时,看到李大伟的滑稽相,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D.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

5.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

B.古代表示时间词“旦”现指“早晨”,“望”现指“农历十五”。

C.“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表示年龄的词:

“三十岁叫不惑”,“四十岁叫知天命”。

6.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米开朗琪罗是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B.在唐代诗人中,李白和杜牧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甫称为小李杜。

C.“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D.《再塑生命》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

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

但她自强不息,一生写了几十部作品,如选自本文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7.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A.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C.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D.同舍生皆被绮绣  其真无马邪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10、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3分)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1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

文章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分)

答:

                                                    

                                                         

古诗赏析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

(2分)

                                                              

                                                                 

14、赏析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分)

                                                                                            

15.给下列新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4分)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19日与14位国民党籍县市长发表“反映基层心声,支持罢免提案”共同声明,表示“反贪罢扁、清廉救台”已经不是个别政党的诉求,而是台湾民众的共识。

  马英九表示,由泛蓝阵营担任县市长的地区涵盖全台将近7成的土地与人民,声明反映了要求陈水扁尽速下台的心声。

他说,罢免陈水扁的联署人数已超过70万人,预计会超过百万人。

罢免案原本不需要联署,联署活动表达的是基层民众对陈水扁的不满心声。

                                

古诗词填空:

(每空1分,共8分)

16.《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17.《相见欢》中抒发诗人哀思离愁之痛的诗句是:

                       

18.《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景物动静结合的句子是:

                                                       。

19.弃我去者,                  。

乱我心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0.人们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

二.阅读训练(共36分)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1.选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4分)

                                                              

22.“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两句中两个“他们”分别指代什么人?

(4分)

                                                                

2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我的意见”指什么?

“却变化了”指什么?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怎样理解?

(4分)

                                                                                                                                

(二)阅读《三袋米的故事》,并回答问题。

(16分)

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

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

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

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

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

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

“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

”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

“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

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

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

”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

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 头就锁紧了,说:

“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

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

”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

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

“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

”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

他开玩笑说:

“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

”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

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

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

“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

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

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

”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

“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

”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

“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

真好笑。

”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

“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

咋还是杂色米呢?

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

“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

”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

“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

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

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

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

他扶起母亲,说:

“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

”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

“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

影响他读书可不好。

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

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

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

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

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

“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

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

“娘啊,我的娘啊……”

 2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

(4分)

                                                         

                                                         

27.第⑧自然段:

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4分)

                                                         

                                                         

28..第⑨自然段:

“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

(4分)

                                                         

                                                         

29.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

请简要品析第一自然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三.作文(60分)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忪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看到路旁鲜艳的花朵;当你坐在静谧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

请以“感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③不少于600字。

文章

来源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