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7057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6.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

“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

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A.城邦制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B.城邦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

C.城邦制下重政轻文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7.柏拉图创办的雅典学园主要教授的知识有(  )

①基督教思想 ②儒家学说 ③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 ④自然科学知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对于柏拉图的唯心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是由理性和感性世界两部分组成B.感觉世界真实、完美而永恒

C.物质先于理念存在D.人们学习过程并不是回忆的过程

9.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10.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②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

③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下列不属于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的是()

A.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建立了封建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2.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13.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了唐朝出现下列哪些时代风貌()

①兼容并蓄②博大开放③昂扬进取④经济繁荣、无土地兼并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唐太宗曾多次说过:

“君,舟也;

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

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真总结了隋灭亡的教训

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D.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

15.“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

16.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17.下列对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正确的是()

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B.唐太宗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

C.康熙帝收回台湾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

D.三人都是封建帝王,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了重大贡献

18.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同盟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是()

A.社会地位一致B.经济利益一致

C.思想观念一致D.阶级出身一致

19.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

“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某高二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评价华盛顿时,写道:

“华盛顿为美国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下列史料中,能够为他们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有()

①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②回复部下的信件,坚决表示拒绝王位

③1796年华盛顿发表的《告别演说》④1799年国会发表的哀悼词中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D.②③

21.华盛顿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被称为“国父”,主要是因为()

A.他的名字与美国首都名称相似B.他起草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

C.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D.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2.恩格斯说:

“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毛泽东等。

”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

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B.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D.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23.华盛顿领导独立、主持制宪、首任总统,三进三退,这说明了华盛顿()

①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②不恋官位、不贪权势

③坚持民主,反对专制④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华盛顿在告别辞中提出“避开与任何外国永久结盟是我们的一项颠簸不破的政策”,这成为美国长时期内遵循的哪一项外交政策()

A.金元外交B.大棒政策C.孤立主义D.门户开放

25.下列关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①具有反欧洲封建势力的革命性②具有侵略弱小国家的侵略性

③具有建立欧洲霸主的争霸性④具有反击反法同盟干涉的民族性和正义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26.在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中,不论是古代的屈原、戚继光还是近代的詹天佑、林则徐,他们这些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

A.取得社会的支持B.为人生的理想执著地追求

C.认识自己的长处D.都能够避开阶级局限

27.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拿破仑忽视了民族觉醒的威力B.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D.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伤

28.克伦威尔和拿破仑相比()

①都建立过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军事独裁②都建立过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军事独裁

③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两人的对外战争都扫荡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9.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

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②走上独裁道路

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

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

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

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

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1.用“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32.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苏维埃政府:

“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表明孙中山()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

33..凯末尔改革期间曾经脱去军服,戴上大礼帽,穿着晚礼服,以社会形象大使的身份出现在国人中间;

也曾以教师身份出现在学校、乡村广场,教人们书写新文字。

以上事实最能说明()

A.凯末尔文武双全B.凯末尔推行改革的坚定信念

C.凯末尔推行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改革D.凯末尔善于向西方学习

34.列宁说:

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C.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35.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都出生于德国②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③两人第二次见面后开始了毕生的友谊

④恩格斯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无私的支持着马克思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6.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37、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8、牛顿和爱因斯坦成就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B.都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C都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D都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39.“相对论也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它不仅仅是物理学本身的革命,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思想领域的深刻震动和反思。

它影响了整个科学,影响了整个世界。

”这说明相对论(  )

A.有利于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C.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D.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生

40.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

路德的新教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个小题其中:

41题8分42题12分43题9分44题11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

“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

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

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材料二克伦威尔说:

“真正的绅士我固愿尊敬有加,但与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袍色大衣的队长,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

这班队伍以“铁骑军”著称于世。

“铁骑军”的雅号起初赠与他们的领袖,但不久即为全军所公用。

——摘编自屈勒味林《英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颁布歧视性法令的目的和结果。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铁骑军”的来源及选拔军官的标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于1814年

材料二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

材料三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1)材料一中这位意大利爱国者是怎样评价拿破仑战争的?

(5分)

(2)材料二中拿破仑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3)材料三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评价拿破仑的?

(2分)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

1896年6月14日下午,李鸿章拜见德皇威廉二世,代表中国皇帝向德皇酬谢……应德皇的邀请,李鸿章参观了德国军队。

德皇特意为李鸿章准备了一把虎皮椅。

看到德国军队的精良装备与高昂士气,李鸿章不禁失声说,我如果有十营这样的军队,我就不怕小日本了。

此外,李鸿章还会见了已退休的前首相俾斯麦,进行了简短会谈。

……李鸿章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此次在李鸿章下榻的行馆里,墙上就挂着李鸿章和俾斯麦的照片。

李鸿章的经历虽比不上俾斯麦那样传奇,但也有相似之处,他早年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后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出将入相,在职务上应该说与俾斯麦相当了。

只不过前两年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折戟沉沙,丢尽了颜面。

……李鸿章和俾斯麦二人相谈甚欢。

在双方交谈之中,李鸿章说起自己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

俾斯麦随即笑着说:

可是我没有希望成为“西方的李鸿章”啊!

―-摘自《李鸿章全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对德皇表示酬谢的原因?

并说明李鸿章参观德国军队的反应。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及俾斯麦不希望成为“西方的李鸿章”的原因?

(3分)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

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

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1864年攻陷天京。

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

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

有《曾文正公全集》。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

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曾国藩。

(2)根据材料,指出两位作者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7分)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60分)

1—5CDDBB6—10BCABA11-15BDAAC16—20BDBCD

21—25DBACA26—30BCBCD31—35CBCBD36—40DABC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四道大题共40分)

41、(8分)

(1)目的:

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巩固英国海上权威。

结果:

英荷战争爆发,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2)信奉清教的自耕农。

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废除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

42、(12分)

(1)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具有客观进步作用;

但是,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也给意大利人民带来灾难,具有侵略性。

(2)滑铁卢之战,使拿破仑前功尽弃;

但《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永垂青史,拿破仑以此为骄傲。

(5分)

(3)肯定拿破仑进行的战争具有进一步摧垮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革命性作用。

43、(9分)

(1)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辽东半岛,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进行武装干涉,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给日本,北洋船队全军覆没,李鸿章希望拥有德国强大的军队,以捍卫国家主权。

(2)二人官位相当;

都以铁腕手段解决国内矛盾。

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统一,并使之成为欧洲强国,而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失国家主权。

(3分)

44、(11分)

(1)评价:

是封建地主官僚;

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镇压人民起义;

开展洋务运动;

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致力于改革,体现“中体西用”思想(4分)

(2)角度:

一是从传统的封建官僚的角度;

二是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

启示:

两个角度对曾国藩的评价各有其理。

(1分)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曾国藩作为封建官僚的反动性和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2分)这说明,评价者的角度和立场不一样,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侧重点(结论)也就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