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835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检测(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邵阳高一检测)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

这从侧面反映出(  )

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

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

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

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题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内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说明1918~1920年苏俄卢布持续贬值,从侧面反映出政府缺乏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故B正确。

2.(2018·成都高一检测)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

据此推知当时苏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题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内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正确。

3.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创造性的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材料中的“实践”是指(  )

A.自由放任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斯大林模式

【考点】新经济政策

【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B项正确。

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是指(  )

A.借助商品和市场进行调节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允许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大中小工业国有

【考点】新经济政策

【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信息“新经济政策”“城市”“商店”,所以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就是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和价值规律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正确;B、D均不符合。

5.“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列宁的这一政策(  )

A.在战争状态下推行B.全面恢复了资本主义

C.在苏联被长期贯彻D.利用了商品市场手段

【考点】新经济政策

【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

答案 D

解析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苏联经济并修复和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正确。

6.(2018·湖南长郡中学期末)斯大林偏执地曲解列宁1919年关于“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的观点,反复强调“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这是“工农联盟的任务”!

据此,斯大林要求(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突出农业基础作用D.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考点】“斯大林模式”

【题点】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内容

答案 A

解析 从“‘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得出斯大林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正确。

7.(2018·宜宾期末)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这反映了(  )

A.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

B.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

C.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

D.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

【考点】“斯大林模式”

【题点】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内容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不能说明新经济政策并未停止,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比的变化”和“择优、低价购买”可知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故D项正确。

8.观察图片,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中国农民申请加

            入农业合作社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

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

【考点】“斯大林模式”

【题点】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内容

答案 D

解析 加入集体农庄和加入农业合作社,都是将农民的个体经营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9.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其进程是集中全部力量生产枪支、弹药等军工产品;之后,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以更强的势头继续发展。

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  )

A.为其他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新模式

B.是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

C.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

D.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

【考点】“斯大林模式”

【题点】斯大林模式的功过

答案 C

解析 苏联工业化着眼于备战和打仗,说明国家工业化不等于国家现代化,故C项正确。

10.(2018·赣州高一检测)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村产生了很多富农,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了。

要搞大农业,必须消灭富农的庄园,而且不是消灭个别的富农,要“全盘集体化”,各方面、各个地区都集体化。

据此分析,斯大林意在(  )

A.调整农村阶级关系

B.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

C.优先保护农民利益

D.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考点】“斯大林模式”

【题点】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内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不是消灭个别的富农,要‘全盘集体化’”,言下之意是要把富农阶层全部消灭,把他们所代表的剥削性质的私有制全部发展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集体化,故A正确。

11.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正式提出干部更新制度,规定:

每次选举,苏共中央委员及其主席团成员至少更换四分之一,主席团委员只能连任三届。

这一制度有助于(  )

A.清除个人崇拜的影响

B.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C.改变权力集中的局面

D.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

【题点】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答案 B

解析 A项中“清除”,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干部更新制度是政治民主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改革没有涉及党中央的决策机制和党政关系,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2.有学者指出: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

”这里所说的“相似”应是(  )

A.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

B.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

C.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挽救国家危机的尝试

【考点】罗斯福新政;戈尔巴乔夫改革

【题点】罗斯福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比较

答案 D

解析 两次改革都是在国家出现严重危机的背景下出现的,罗斯福新政在经济大危机后,戈尔巴乔夫改革在苏联社会动荡、经济滑坡的情况下出现。

二、非选择题(13题18分,14题22分,共40分)

13.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

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

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

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

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

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

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

……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

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

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

……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分)

(4)上述有关农业的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4分)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

【题点】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答案 

(1)措施:

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颁布农业法案。

理解:

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

(3)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发挥市场作用。

(4)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任答两点)。

14.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

“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

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

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

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

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

——钱满素《美国文明》

(1)据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

(6分)

(2)据材料一,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你是如何认识的?

(8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8分)

【考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题点】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时综合

答案 

(1)退却: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

(本题要答出“新经济政策”和对待中小企业的措施)

(2)含义:

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认识:

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3)调整:

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

贡献:

使美国缓解了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解析 第

(1)题注意时间“1921~192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考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新经济政策在工农业等方面的措施回答。

(2)题根据时间“1934年”可知是“斯大林模式”,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回答。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第(3)题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的调整是由材料二中的“自由主义”到材料三中的“国家干预”。

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实际上就是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XX文库的上传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