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1225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8--2019学度苏版高一历史二单元质量检测题: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列宁说: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3、苏俄产党员科尔恰什金曾说道:

〝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妮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

〞这反映出()

A.新生苏维埃政权隐藏着危机B.政府的继续参战造成了粮荒

C.德国军队大举人侵苏俄领土D.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了失误

4、〝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

以下符合这一政策的是()

A.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

B.它是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C.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D.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并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

5、列宁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

……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以下活动与列宁的言行一致的是〔〕

A、发表«四月提纲»指导革命B、实施«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D、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6、〝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

这种经济情况与以下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罗斯福新政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7、193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失望而归。

他说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虽然光鲜亮丽,但不能吃了。

这揭示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危机B.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

8、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9、1920年苏俄工业总产值降为战前〔1913年〕的13.18%,铁产量为战前的8%,钢产量为战前的5%;农业总产值比战前少33%,谷物总产量下降19.1%。

这引起的后果之一是()

C.工农业的发展比例已严重失调D.政府采取余粮收集制应对危机

10、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A、②④③①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11、1990年,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总统顾问委员会成员沙塔林院士为首的专家小组,在俄罗斯500天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全苏向市场经济过渡的500天计划,即«向市场过渡——构想和纲领»。

这一做法说明苏联改革〔〕

A.违背世界潮流日趋保守B.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改革道路

C.脱离苏联国情急于求成D.受西方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较大

12、〝尽管他的农业政策有很多失误,譬如说大规模种植玉米,但他的改革与调整还是取得了积极成果。

苏联农业克服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1951~1955年期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为3850万吨,1961~1965年期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农庄庄员的生活大大改善。

〞材料中的〝他〞是指〔  〕

A、

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13、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

〝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

对其言论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旨在为〝民主的人道主义〞造势B.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

C.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D.说明苏联已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4、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了。

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

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

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由此可见,作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B.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15、20世纪90年代,中、苏都深化了国企改革。

苏联制定了〝500天计划〞。

即从1990年11月1日到1992年3月14日的500天内,分四个阶段将苏联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

以下关于90年代的中、苏国企改革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两次改革私有化的程度不同B.都使国有企业恢复活力

C.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D.都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

16、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

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改革

17、阅读下表,对其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苏联经济的年增长率〔1951年—1985年〕〔单位:

%〕

时间

1951—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苏联官方统计

10.1

6.5

7.8

5.7

4.4

3.5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

5.6

4.9

5.1

3.0

2.3

0.6

麦迪森的估计

5.2]

4.8

4.8

2.9

1.8

1.7

苏联学者的估计

7.2

4.4

4.1

3.2

1.0

0.6

A.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B.六十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C.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D.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18、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改为农产品采购制。

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这些做法〔  〕

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

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19、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那么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

A、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20、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C、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D、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暫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

〔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2、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表达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那么……从理论到初衷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政府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

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材料二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

结合所学的知识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2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那么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说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市场经济〝出了一些毛病〞,其原因何在?

〝新政〞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哪一经济政策?

该政策实施的成效如何?

〔3〕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国的具体表达是什么?

从上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一】选择题

【解析】通过列宁的生卒时间,首先排除C、D两项。

〝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缓和了农民的敌对情绪,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3、A

【解析】材料反映的这一政策应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它本来只是为了应付战争,后来布尔什维克党想借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的继续实施引起了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C、D两项错误。

【解析】此题考察苏俄时期的经济政策。

此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

根据提干信息〝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探索时期,«四月提纲»是为改变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发表的,此后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胜利;C项是在斯大林时期开展的,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开展的。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材料反映了国家对工业生产进行严格的计划控制,说明当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关,应选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说明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A、B、D在时间上就可以排除。

【解析】根据所学,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题材料所述正反映了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极大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选D项,其他ABC三项说法错误。

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

〝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

10、D

【解析】从材料〝制定全苏向市场经济过渡的500天计划〞可知苏联改革脱离国情且急于求成。

应选C。

【解析】根据材料中〝尽管他的农业政策有很多失误,譬如说大规模种植玉米〞、〝1961~1965年期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从时间和内容上,联系所学只有B正确,其它时间上就不符合.应选B、

【解析】此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认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与民众的利益紧密相连,这样才会极大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和财富的公正分配,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应选B项。

【解析】此题考查苏联解体。

根据材料信息〝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当时的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形成特殊利益阶层,利用权势谋求私利,违背了社会主义原那么,D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表达,可以排除;〝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说明作者并不是强调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项错误。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苏国企改革。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500天计划〞〝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表达了社会主义大厦坍塌,社会主义公有制被私有制所取代,而中国的改革是部分恢复私有,主体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私有化的程度不同表述准确,故A项正确;国有企业恢复活力表述错误,苏联成为资产阶级私有制,故B项错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符合中国,不符合苏联,故C项错误;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不符合中国,故D项错误。

【解析】〝民主化〞〝私有化〞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因此,D项符合题意。

17、C

【解析】此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材料未表达,故A错误;〝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可知,这些做法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故B正确;

CD材料未涉及,故CD错误.

【解析】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并未改变,故A错误;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农业改革的成效不大,故B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工业领域,故C错误;由于斯大林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1〕新: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特点:

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原因: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不符合西方的价值观。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一:

赞同此观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都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同时都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例如二:

不同意此观点。

列宁认为市场经济、货币、商品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东西,即使采用也是形势所迫的暂时性退却。

邓小平那么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把改革开放作为长期国策。

例如三:

认为此观点是片面的。

理由综合例如【一】二。

【解析】〔1〕根据材料一〝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结合所学可知,农业方面,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方面,允许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

〔3〕该提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说明态度。

赞同或不赞同题干中的观点,如:

赞同此观点。

其次,根据自己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

如:

〔赞同〕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都是在不改变社会性质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都允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都实行按劳分配。

22.〔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4〕设想:

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工业化。

不同:

新中国初期不主张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认识:

依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23.〔1〕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自由放任政策所致。

特点:

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政策:

新经济政策。

成效: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新生政权。

〔3〕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启示: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

【解析】〔1〕此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出了一些毛病〞是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

材料中〝新政〞是指罗斯福新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此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192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新生政权。

〔3〕此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国的具体表达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