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214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9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docx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资料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

一、概念: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二、大小:

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

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固体分子:

樟脑变小

证据:

分子运动液体分子:

水蒸发

气体分子:

闻到香味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证据:

吸引力:

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

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

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

气很大很小物体积,无形状

知识点二静电现象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不同原子构成:

化合物分子

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2、摩擦起电

1、带电:

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绝缘体:

导电性差的物体;3、带电体:

带了电荷的物体;

4、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5、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三、两种电荷

1、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原子构成

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

2、原子构成:

(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五、摩擦起电的本质

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六、感应起电

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异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

七、静电的应用和防静电方法:

应用:

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等

危害:

静电吸引造成危害,火花放电引起火灾

防止方法:

把静电荷导走中和、防止静电荷积累

八、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九、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

验电器的作用?

验电器的结构?

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结构:

知识点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提出者:

卢瑟福观点:

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告诉运动;

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类似:

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

三、原子核的结构

观点:

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四、带电性

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知识点四宇宙探秘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玫2、日心说-哥白尼

二、星空世界

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

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

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所以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三、天文度长度量单位-光年

定义:

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4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2分)

1.(1分)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天:

春江水暖鸭先知

B.

夏天:

满架蔷薇一院香

 

C.

秋天:

数树深红出浅黄

D.

冬天:

纷纷暮雪下辕门

 2.(1分)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

 

A.

春天,柳絮飞舞

B.

夏天,玉兰飘香

C.

秋天,落叶纷飞

D.

冬天,瑞雪飘飘

 3.(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B.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C.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

 4.(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B.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B.

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D.

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盘能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

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7.(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

 8.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

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C.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

 

D.

分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

 9.(1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

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

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

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

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

 10.(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

 

B.

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C.

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

 

D.

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没有规律

 11.镇江山清水秀,文化底蕴丰厚,以下描绘能说明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塔影湖,湖面波光闪烁

B.

南山林,林中雾霭弥漫

 

C.

恒顺醋,醋香阵阵扑鼻

D.

锅盖面,面汤上下翻滚

 13.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

建立模型的过程

B.

得出结论的过程

C.

提出问题的过程

D.

验证证据的过程

 14.(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铁块难以被压缩

 

B.

铁丝难以被拉断

 

C.

打开的香皂,能闻到香味

 

D.

磨光的铅片和金片,在室温下压紧五年后,可以相互渗入约1mm深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

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101胶水将其粘起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进入化学实验室时闻到浓浓的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16.扩散现象表明(  )

 

A.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B.

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C.

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D.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7.如图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8.如图所示,是某跳水运动员正在进行训练的情景,从起跳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是(  )

 

A.

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B.

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

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9.(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常用的单位是(  )

 

A.

B.

光年

C.

纳米

D.

千米

 21.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

B.

“固体清新剂”能使居室温馨芳香

 

C.

秋风起,漫天灰尘飞扬

D.

铁块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2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B.

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C.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同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3.(在“地球、夸克、原子、米粒”的物质世界中.尺度最小的是(  )

 

A.

地球

B.

原子

C.

夸克

D.

米粒

 2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

 

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很小

 25.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6.(1分)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

现象:

花香扑鼻;推测: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现象:

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现象:

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推测:

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

现象:

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27.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

 

A.

原子和电子组成的

B.

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

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28.(1分)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

B.

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

 

C.

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D.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29.(下面一些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热膨胀表明分子间的距离在增大

B.

分子个数越多的物体,质量越大

 

C.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0.(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

B.

C.

D.

 31.(对下列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核、质子

B.

原子核、分子、质子

 

C.

质子、原子核、分子

D.

分子、质子、原子核

 32.(小阳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

“吸烟不但危害您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吸烟”.这句话的科学依据是(  )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有作用力

 

C.

分子间有空隙

D.

分子很小

 33.(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B.

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使水的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了水的内能

 

C.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D.

扩散现象不仅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还说明了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34.(汶川震灾后,灾区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人体.关于原子、电子、病菌(直径为微米级)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原子、电子、病菌

B.

电子、原子、病菌

C.

电子、病菌、原子

D.

原子、病菌、电子

 35.(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粒子是(  )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原子

 3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

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7.下列物体的尺度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质子、电子、

B.

质子、原子核、中子

 

C.

电子、原子核、原子

D.

原子、原子核、质子

 3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

余音绕梁

B.

尘土飞扬

C.

人声鼎沸

D.

花香扑鼻

 39.(如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有作用力

D.

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40.(1分)下列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

 

B.

端面磨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一个钩码

 

C.

煤球靠在白墙上过一段时间后,白墙变黑了

 

D.

铝板与金板压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铝和金相互渗透

 41.()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2.(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相似的是(  )

 

A.

蛋糕

B.

面包

C.

地球

D.

太阳系

 二、填空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6分)

43.(烧菜时,能闻到菜肴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 _________ .湿毛巾变干是

 ___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44.(2分)小明为了研究液体的扩散现象,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 _________ (选填标号)图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扩散现象说明 _________ .

 45.(在房间里喷洒空气清新剂,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种现象叫 _________ .夏天香味散发得更快,这说明 _________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

 46.(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原子是由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 _________ 组成.

 47.春节期间,许多兰州人都喜欢在家里插一束香水百合,使自己的室内弥漫着百合花的花香,这是 _________ 现象;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用胶水将对联贴到墙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 的缘故.

 48.(“墙内开花墙外香”是 _________ 现象,说明分子在 _________ .

 50.()把铅板和金板压在一起,几年之后,金板上渗入一些铅,铅板上渗入一些金,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 .

 51.沿海地区昼夜之间的温差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昼夜之间的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 _________ 较大.吃棕子时,剥开包裹糯米的竹叶,发现糯米变色且有竹叶的清香,这是 _________ 现象.

 53.(沏茶时能闻到茶的香味,这是 _________ 现象,茶壶的茶壶身和茶壶嘴组成了 _________ .

 54.(课堂上,王老师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同学们发现整杯热水变红的时间要比冷水短许多,这个实验说明了:

 _________ 

 55.(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以创建“无烟奥运”为契机,努力创造无烟环境,保护公众健康,只要有人在人群密集处尤其是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合吸烟,周围的人就能闻到烟味,遭受毒害,这是由于分子 _________ 的缘故.

 56.(甲型H1N1流感传入我国以后,为了控制疫情,防疫人员将消毒液喷洒在可能发生疫情的地方,过一会儿,没有喷洒药水的地方也闻到了药味.这种现象叫做 _________ ,它说明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 _________ .

 58.(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降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_________ (选填“引力”、“斥力”)

 

60.(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 _________ 力;物体的 _________ 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61.(2分)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醛、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_________ .

 62.液体表面部分分子挣脱其它分子的束缚,逃逸到空气中,这是蒸发的微观本质;同样,固体表面分子也可以逃逸到空气中,这是升华的微观本质;把糖块放进水中,糖分子会跑到水分子的间隙中去,这是溶解的微观本质.由此看来,上述三种现象有着相同的微观本质,因此可以用一个更具概括性的名词来表示这一类现象,即三者同属 _________ 现象.通过上述三种人眼可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微观世界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 _________ .(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此横线上)

A.静止的B.运动的

C.作加速运动D.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63.

(1)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_________ 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 _________ 或 _________ 方式失去水分的.

(2)小星触摸电冰箱门时感到手“麻”,下表列出小星对造成手“麻”原因的四种猜想,你认为其中的 _________ 猜想是合理的(填写序号).

序号

猜想

A

火线断路

B

火、零线短接

C

火线与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接触

D

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接了地线

 64.(2分)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

 65.打开香水瓶,房间内会香气弥漫,这是 _________ 现象;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下面还可吊一个重物,这是由于 _________ ;钻木取火的物理本质是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2分)

66.(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图a),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图b),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试说出这两次弹簧测力计 _________ 的示数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2分)

1.解答:

解:

A、春江水暖﹣﹣﹣﹣﹣﹣指的是水的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所以不符合题意;

B、蔷薇一院香﹣﹣﹣﹣﹣﹣花香扑鼻是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符合题意;

C、深红出浅黄﹣﹣﹣﹣﹣﹣是树叶的颜色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暮雪下院门﹣﹣﹣﹣﹣﹣下雪是雪花做的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解答:

解:

A、柳絮飞舞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玉兰飘香是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秋天,落叶纷飞,是树叶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瑞雪飘飘是雪花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解答:

解:

A、固体间不仅存在斥力还存在引力,只不过在一定范围内表现为斥力,A错.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B对.

C、烟雾是大量分子组成的灰尘颗粒,它们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C错.

D、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带电的是核外电子,故D错.

故选B.

4.解答:

解:

A、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所传播的距离,它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故A错误;

B、宇宙没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的一颗行星,故B错误;

C、两铅块相互紧压时,由于分子间距离达到了引力的作用范围,故两块铅块中的分子相互吸引,故说明了分子间具有引力,故C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

解:

A、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转动的电子组成的,故A正确;

B、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故B错误;

C、太阳只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不是宇宙的中心,故C错误;

D、谱线“红移”说明了星系在远离我们,从而证实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故D错误;

故选A.

6.

解答:

解:

A、吸盘是能吸在玻璃上,是因为吸盘内是真空,外部由于受大气压强而吸附在玻璃上,故A错误;

B、尘土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小颗粒,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弹簧是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