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702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 生物练七 解析A.docx

高考分类专项复习生物练七解析A

课时练(七)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夏季晴天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一昼夜的C02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C段较AB段C02增加减慢是低温使细胞呼吸减弱所致

B.C02浓度从D点开始下降,说明该植物从D点开始光合作用

C.FG段C02浓度下降减慢,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A

BC段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凌晨时温度较低,因此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所致,故A项正确;D、H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D点CO2浓度开始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开始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在D点之前就已开始,故B项错误;FG段C02浓度下降减慢的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增强,水分散失多,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故C项错误;H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此时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故D项错误。

准确分析图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生要能从题目所给的曲线变化趋势来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并找出一些关键点,如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只进行呼吸作用的点、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以及光合作用最强点等等。

首先题干中提出“密闭的玻璃罩”,因此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2、将一组小麦培养于含C18O2的空气中,将另一组小麦培养于含18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两组最先出现含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是(  )

A.葡萄糖和CO2B.C3和水C.C5和水D.C3和丙酮酸

B

本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追踪光合作用反应和呼吸作用反应中氧元素的去路。

C18O2作为反应物进入暗反应阶段,首先参与CO2的固定反应,与1分子的C5化合物反应生成C3,因此,第一组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为C3化合物;而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与前两个阶段反应产生的24[H]反应,生成12分子的H218O,因此,第二组最先出现含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为水,故选B项。

识记有氧呼吸分步反应式和光合作用具体反应式是解答此类元素追踪问题及物质含量变化问题的关键。

3、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甲、乙两种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种生化反应场所不同

B.两种生化反应可以同时进行

C.两种生化反应均伴随ATP的产生

D.影响两种生化反应的因素相同

D

分析题图:

甲为水的光解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乙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表示[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其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上。

甲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乙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两种生化反应场所不同,A正确;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B正确;甲为水的光解过程,该过程同时还伴随着ATP的产生;乙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能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有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C正确;影响甲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影响乙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即影响两种生化反应的因素不同,D错误。

4、如图甲为25℃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小麦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

B.C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很可能是CO2浓度

C.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D.当温度从25℃升高到30℃时,B点将左移

D

甲图为净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乙图为光合作用酶活性(虚线)和呼吸作用酶活性(实线)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甲图中A点代表无光照,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代表呼吸作用强度,故A正确;甲图中C点,代表在光饱和点时,刚好达到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A~C段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点以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变化,趋于稳定,则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为CO2浓度、温度、内因(如叶绿体含量、叶绿素含量、酶数量)等,故B正确;从乙图可知光合作用酶最适温度约25℃,呼吸作用酶最适温度约为30℃,故C正确;当温度从25℃升高到30℃时,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呼吸作用达到最大速率,因此,该种变化因素不利于光合作用,达到光补偿点时的光照强度将增大,B点将右移,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当涉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问题时,分析顺序一般为:

光照-CO2-温度-内因;而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一般移动规律为:

当变化因素有利光合作用,则补偿点左移,饱和点右移,反之,亦然。

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00

A.15℃时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3.50mg

B.最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温度为20℃

C.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

D.温度高于25℃时,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开始减少

A

光照下吸收CO2的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15℃时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代表实际光合速率,应为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2.50+1.00=3.50(mg/h),A项正确;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最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B项错误;35℃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二倍,C项错误;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代表实际光合速率,25℃~35℃时,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增加,D项错误。

【点睛】植物“三率”的判定

(1)根据坐标曲线判定:

当光照强度为0时,若CO2吸收值为负值,该值绝对值代表呼吸速率,该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为0时,若CO2吸收值为0,该曲线代表真正光合速率。

(2)根据关键词判定

检测指标

呼吸速率

净光合速率

真正(总)光合速率

CO2

释放量(黑暗)

吸收量

利用量、固定量、消耗量

O2

吸收量(黑暗)

释放量

产生量

有机物

消耗量(黑暗)

积累量

制造量、产生量

6、下图两曲线分别表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C02的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当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分别为al、bl,两植物有机物合成速率分别为a2、b2,结果是

A.al=bl;a2>b2B.al=bl;a2<b2

C.al>bl;a2>b2D.al<bl;a2=b2

A

图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c时,A、B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因此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相等,即al=bl;而当光照强度为0时,a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高于b植物,根据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因此有机物合成速率a2>b2,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中曲线图的含义,明确两者相交代表净光合速率相等,而呼吸速率不相等,因此光合速率也不相等。

7、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如图)称其干重。

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那么(y-x)g可代表(  )

A.细胞呼吸消耗的养料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C.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量

D.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

C

在光照下,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称其干重,(y-x)g代表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量,选C。

8、将某水生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有机物积累量的影响,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15

20

25

光照下CO2吸收量(mg/h)

2.50

3.25

3.75

4.25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

1.00

1.50

2.25

3.00

根据该表数据分析,如果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那么在哪种恒温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A.10℃B.20℃C.15℃D.25℃

C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光照下单位时间内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

如果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则该植物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净光合速率×12h-呼吸速率×12h=(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2h,据此可求出在10℃、15℃、20℃、25℃恒温条件下,该植物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量分别为18mg、21mg、18mg、15mg,所以15℃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9、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1;在光照为1000μmol·m-2·s-1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如图2,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不影响水稻的呼吸强度

B.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向右上方移动

C.转双基因水稻可提高对CO2的利用而增强光合速率

D.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高温度、强光照环境中

B

由图可知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呼吸作用强度是相同的,即在光照强度为0时的数值,A正确。

因为不知图1是在哪个温度下做的实验,所以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可能不动,可能向左下方也可能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

由图1可知,在高光照强度相同时如超过10单位光照强度时,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比原种水稻高,说明转双基因水稻可提高对CO2的利用而增强光合速率,C正确。

由图1可知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强光环境中,由图2可知转双基因水稻适合栽种在高温度环境中,D正确。

10、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他条件均适宜),得到如图曲线,下列不正确的是()

A.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外界条件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B

a点时,光照强度为0,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正确。

由于题目描述其他条件均适宜,说明其温度适宜,若升高温度,则光合作用酶的活性降低,cd段位置不断下移,B错误。

植物缺镁时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而呼吸作用速率不变,b点右移,C正确。

c点为光饱和点,表示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D正确。

【点睛】学生对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曲线中关键点的移动理解不清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曲线中关键点的移动

(1)CO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方向:

一般有左移、右移之分,其中CO2(或光)补偿点B是曲线与横轴的交点,CO2(或光)饱和点C则是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CO2浓度(或光照强度)

①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或光)补偿点B应右移,反之左移。

②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或光)补偿点B应右移,反之左移。

③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应向左移动。

(2)曲线上其他点(补偿点之外的点)的移动方向:

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分析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进而对曲线上某一点的纵、横坐标进行具体分析,确定横坐标左移或右移,纵坐标上移或下移,最后得到该点的移动方向。

①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曲线上的A点下移,其他点向左下方移动,反之A点上移,其他点向右上方移动。

②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曲线上的A点不动,其他点向左下方移动,反之向右上方移动。

二、非选择题

11、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在光照适宜、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图甲的实验装置为密闭容器,图甲中的曲线为测量1h内该容器中CO2的变化量.图甲中A-B段,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场所是  叶绿体基质   .导致A-B段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容器中CO2逐渐被光合作用消耗  .该绿色植物前30min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146uL.L-1CO2/min

(2)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

(如图乙A所示;其中CO2缓冲液可以吸收和提供,保证瓶中CO2恒定)。

①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光照强度、温度   ;影响A点变化的内因是 酶的活性下降 ;装置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间是 18(或G)点;图中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左点是在曲线中的 8(或C) 点.

②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4

29

32

34

38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   DEF或DF 段获得的.

③为了使该实验的数据更加准确,还应该设置改实验的  对照组(或对照实验)     。

(3)如果要测定该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怎样利用该装置设计实验?

 将此装置遮光(或遮光并将缓冲液换成NaOH溶液),每隔一定时间记录刻度数据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

图甲中,在30分钟时二氧化碳浓度最低,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图乙A中,液滴的移动只与密闭小室中的氧气的变化有关;图乙B中,C、G表示光补偿点,H表示呼吸作用速率,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下降;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消耗ADP产生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消耗ATP产生ADP,所以,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B段容器中CO2逐渐被光合作用消耗,导致A~B段CO2浓度不断减降低;分析题图甲曲线可知,前30分钟净光合作用强度是(3620-220)÷30=113.3ppm/min,呼吸作用强度是(1200-220)÷30=32.7ppm/min,因此,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113.3+32.7=146ppm/min。

(2)①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影响A点变化的主要内因是酶的活性下降;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要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图B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18(或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要有氧气不断消耗的过程中液滴会左移,图B中C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释放氧气,所以8(或C)点时储存氧气最低点。

②表格中数据表明,氧气的产生速率在先减小后增大,在B曲线上所对应的区段是DEF或DF段。

③为了使该实验的数据更加准确,还应该设置对照组(或对照实验)。

(3)如果要测定该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需要将此装置遮光(或遮光并将缓冲液换成NaOH溶液),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每隔一定时间记录刻度数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题图弄清实验原理,分析曲线的走势及成因,明确乙图中缓冲液的作用并确定液滴的移动只与密闭小室中的氧气的变化有关。

12、如图表示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一天中不同时段内某植物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O2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C5结合,这个过程叫做  C02的固定  ,生成的C3被还原需要的条件是 [H]、ATP、酶  。

(2)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 (单位叶面积)二氧化碳的吸收 量表示。

(3)9:

00〜11:

00时段与13:

00〜14:

00时段叶片的光合速率都在上升,导致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光照强度增强、C02浓度升高   。

(4)17:

00后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   光照减弱,光合速率下降,利用的C02减少,且气温降低,气孔打开,有利于C02进入 。

   试题分析:

分析曲线变化,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在9:

00〜11:

00时段叶片的光合速率都在上升,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增强;在中午13:

00时明显降低与此时胞间CO2浓度降低呈正相关,说明可能此时植物叶片的气孔大量关闭导致。

与13:

00〜14:

00时段叶片的光合速率都在上升,主要原因是C02浓度升高所致;但大约14:

00之后,植物净光合速率再次开始下降,而此段时间胞间CO2浓度还不断上升,说明此时段可能主要是光照强度下降所致。

(1)CO2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C5结合,这个过程叫做C02的固定,生成的C3被还原需要的条件是不仅需要酶,而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ATP。

(2)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二氧化碳的吸收(或者氧气的释放或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

(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9:

00〜11:

00时段叶片的光合速率都在上升,导致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光照强度增强;而13:

00〜14:

00时段叶片的光合速率都在上升,导致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C02浓度升高所致。

(4)17:

00点后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照减弱,光合速率下降,利用的CO2减少,且气温降低,气孔打开,有利于CO2进入(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释放出的CO2在胞间积累)。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结合曲线中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13、如图所示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容器密闭,其中的液体为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控制温度恒定且适宜,通过改变光源与密闭容器间的距离用以改变光照强度,光合强度用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来表示。

图表为不同距离下的9个相同装置5分钟内产生的气泡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源与容器的距离/(cm)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气泡数

40

39

30

22

15

5

3

0

0

(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距离为10cm或15cm时,金鱼藻产生气泡的量并无明显变化,故若要增加15cm处产生气泡的数量,可在实验前采取    适当增加碳酸氢钠溶液浓度  的措施。

分析光源距离为45cm和50cm时气泡数为零的原因: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

(2)光照较长时间后,发现距离较近的组别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减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容器中二氧化碳(或碳酸氢钠)逐渐减少 ,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  暗反应 ,导致 [H]和ATP  积累,抑制光反应,使得  氧气    的产生量减少。

(3)如图是金鱼藻在15cm距离下,气泡产生速率与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关系,浓度超过25mg·L-1时气泡数反而下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浓度过高,导致金鱼藻细胞  渗透失水  ,影响了金鱼藻的生理活动。

(4)实验过程中,在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会上升。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改变光源与烧杯距离即可表示不同的光照强度,因变量为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代表光合作用强度大小。

而实验过程中温度条件恒定且适宜,因此该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由表格中数据分析看出,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减弱,在距离为45cm时气泡数降为0,表明此时净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小于或等于0。

分析曲线图的变化可知,当金鱼藻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超过25mg·L-1时气泡数反而下降,这极可能是碳酸氢钠溶液浓度逐渐增大,导致金鱼藻细胞发生了渗透作用失水,进而影响了金鱼藻的生理活动。

(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距离为10cm或15cm时,金鱼藻产生气泡的量并无明显变化,说明光源距离金鱼藻小于15cm时的光照强度下,金鱼藻基本都达到了该条件的最大光合速率,若此时还希望增加上浮气泡数量(即增大光合速率),而温度是适宜的,则只能增大供给金鱼藻的CO2浓度,即适当增加碳酸氢钠溶液浓度来达到目的。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光源距离为45cm和50cm时气泡数为零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即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或等于0。

(2)光照较长时间后,距离较近的组别产生气泡的速率即净光合速率明显减慢,这是由于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或碳酸氢钠)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导致[H]和ATP积累,抑制光反应,使得氧气的产生量减少。

(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在距离较近时,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导致金鱼藻细胞渗透失水而影响其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所以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升反降。

(4)实验过程中,在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由于金鱼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溶液中CO2之间减少,所以溶液的pH会逐渐上升。

【点睛】本关键在

(1)小题和(3)小题,其中

(1)小题应分析出“在距离为10cm或15cm时,根据金鱼藻产生气泡的量并无明显变化推知在此条件下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若再要提高光合速率,只能提高CO2浓度”;(3)小题在金鱼藻达到最大光合速率之后,随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增大而光合速率减小分析出,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过大时,是因细胞失水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